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1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2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3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4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分 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现代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 1 分 下列哪一项不是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A 用火烧烤食物 B 使用石器 木棒追捕野兽 C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过着群居生活 3 1 分 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的主要依据 A 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 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4 1 分 先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 讲述他们对历史的记忆是 A 神话 B 传说 C 禅让 D 分封 第 2 页 共 14 页 5 1 分 暑假时 七年级某同学去参观元谋人生活遗址 请问他要去哪个省 A 广东省 B 湖北省 C 云南省 D 湖南省 6 1 分 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 A B C D 7 1 分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有 建造房屋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过定居生活 A B C D 8 1 分 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巴比伦 第 3 页 共 14 页 文明 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 海洋 B 沙漠 C 高山 D 河流 9 1 分 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顶洞人 10 1 分 湖南湘西的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 无独有偶 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综合 考虑气候等环境因素 建造利于通风防潮干栏式房屋建筑的原始居民是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北京人 11 1 分 下列属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是 A 水稻 玉米 B 小米 甘薯 C 粟 水稻 D 玉米 粟 12 1 分 1958 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的是 第 4 页 共 14 页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 刻猪纹黑陶钵 人面鱼纹彩陶盆 粟的朽粒 A B C D 13 1 分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优质杂 交水稻 为人类解决 温饱 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 黄河中游 B 长江下游 C 珠江三角洲 D 辽河流域 14 1 分 1929 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 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 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中的 远古人类 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15 1 分 在古希腊神话中 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 传说在中国古代 也有一场 风伯御风 雨师行雨 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 炎帝 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该战役发生在 A 涿鹿 第 5 页 共 14 页 B 牧野 C 阪泉 D 长平 16 1 分 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耕 这段材料中的 神农 是 A 舜 B 黄帝 C 尧 D 炎帝 17 1 分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 下列选项中的人物被中华民族尊奉为 共同的人文始祖是 A 蚩尤与黄帝 B 尧与舜 C 炎帝与黄帝 D 炎帝与禹 18 1 分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 士臣皂 皂臣舆 舆臣隶 隶臣僚 僚臣仆 仆臣台 这则史料反映了西周什么社会制度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19 1 分 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 适时耕种 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他的继承人 他 是 A 黄帝 第 6 页 共 14 页 B 尧 C 禹 D 舜 20 1 分 在下列传说的人物中 谁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A 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21 1 分 一同学学习 潍坊历史与文化 时 总结了四句顺口溜 太康失国 少康复国 桀失其国 无人 复国 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2 1 分 暴君亡国 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 下列四人中 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 商汤 B 商纣 C 禹 D 周武王 23 1 分 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 请问夏 商 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最主要的是 A 自然灾害严重 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 开国君主是一代明君 第 7 页 共 14 页 C 王朝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D 少数民族入侵 24 1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秦始皇 B 尧 C 禹 D 启 25 1 分 周易 系辞下 记载 黄帝 尧 舜 舟揖之利以济不通 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 舟楫 的是 A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26 1 分 中国历史上能成功立国百年以上的朝代 其开国君主与末代帝王各自有着共同的特征 其创业者 的成功与守业者的失败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下列 守业者 失败的共同原因是夏桀 商纣 周厉王 秦二世 A 年少夭折 B 实施暴政 C 大权旁落 D 外族入侵 27 1 分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 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第 8 页 共 14 页 C 和亲政策 D 禅让制 28 1 分 春秋时期 手工业规模扩大 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具体表现在 青铜业 煮盐业 冶铁业 漆器制作 造船业 A B C D 29 1 分 下列对甲骨文造字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使用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B 甲骨文中大半都是象形字 C 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D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0 1 分 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第 9 页 共 14 页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31 1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 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 而民说之 使 王天下 号曰 有巢氏 请回答 材料二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远古居民居住在什么地方 请你想一想 除此以外 他们还会住在什么地方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居民的房屋样式 是什么房屋类型 请你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一下这样的结构有什么 好处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居民的房屋样式 是什么房屋类型 4 居住在材料二 三中的居民在生活方面比材料一中的远古人类有哪些进步 32 4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六居而野处 原文大意 上古时代 人们居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周易 系辞下 材料二 第 10 页 共 14 页 1 材料一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举一个例子说明 2 与材料一相比 材料二说明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材料二图 1 图 2 分别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这两种房屋分别叫什么 4 从生活环境的差异角度 分析出现图 1 图 2 房屋结构特征不同的原因 33 5 分 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 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 阅读下列图片 回答问题 1 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 仔细观察后 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2 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股墟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请写出它的名称 3 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请写出它的名称 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4 综合以上探究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4 5 分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北京人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 最大的成就是学会了人工取火 2 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群体 其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贵贱的差别 3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说明他们已过着定居生活 第 11 页 共 14 页 4 早期青铜器经历了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的过程 这也促进青铜文明的繁荣 5 甲骨文的书写材料主要有龟甲 兽骨 竹片和陶片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3 页 共 14 页 17 1 18 1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