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有了人类 就有了人类社会 我囯的人类活动最早出现在 A 三 四百万年前 B 公元前 21 世纪 C 20 70 万年前 D 170 万年前 2 2 分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有 会种植农作物 开始原始农耕文化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会使用火 摆脱了 茹毛饮血 的生活 A B C D 3 2 分 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 A 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前 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照明 防寒 C 能够用手制造 使用工具 D 在体质特征上 手足已向人靠近 4 2 分 学习历史要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 如图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等 据此判断 第 2 页 共 13 页 A 主要用于狩猎的目的 B 河姆渡人具有审美观念 C 已经进入农耕生活 D 主要作为货币 用于交换 5 2 分 河姆渡文化 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 考古学家发现了 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 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 河姆渡 文化 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A 种植作物 B 磨制石器 C 饲养家畜 D 打猎捕鱼 6 2 分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聚落 磨制工具 第 3 页 共 13 页 城市的出现 A B C D 7 2 分 下图的房屋类型在以下哪一地区分布最广泛 A 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8 2 分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下图中的建筑属于哪一原始居民的的房屋样式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9 2 分 小明在网上检索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房屋 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检索的最可能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10 2 分 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 列出的关键词是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粟 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11 2 分 黑陶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A 陕西半坡 B 浙江河姆渡 C 北京周口店 D 山东历城龙山镇 12 2 分 下面是某部著作的两幅插图 通过插图可以判断 这部著作的名称可能是 A 东方之祖 元谋人 B 北京周口店 祖先遗迹 C 农耕文明的辉煌 第 5 页 共 13 页 D 打制石器的探索 13 2 分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如图所示图片与文字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是 A 是都江堰 它建成后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 天府之国 B 体现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C 是司母戊鼎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 D 总结中国农业和药物学的成就 14 2 分 4 月 21 日 农历三月初三 乙未年中华人文初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 中华民族 的 人文初祖 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15 2 分 据考古发现 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 建造干栏式房屋 第 6 页 共 13 页 B 种植粟 C 铸造司母戊鼎 D 使用甲骨文 16 2 分 大禹所治的水指的是 A 湘江 B 雅鲁藏布江 C 黄河 D 长江 17 2 分 商朝又被称为殷朝 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盘庚迁都 D 牧野之战 18 2 分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诗中北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尧 B 舜 C 禹 D 炎帝和黄帝 19 2 分 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其中 选贤与能 指 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第 7 页 共 13 页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20 2 分 青铜时代因青铜器在生产 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 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下列哪 一时期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21 2 分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包括 铁 铜 铅 锡 A B C D 22 2 分 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 看到书中这样写道 在商朝 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 向祖先报捷 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 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 史记 B 金文 C 甲骨文 D 铭文 23 2 分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第 8 页 共 13 页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24 2 分 国语 晋语 记载 宗庙之牲 牛 为畎亩 田地 之勤 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A 铁农具出现 B 陶器工艺发展 C 牛耕出现 D 青铜冶铸技术改进 25 2 分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霸主 下列历史人物中 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26 20 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 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 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元朝疆域 北与阴山 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 史 地理志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在世界历史中 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 是一个十分罕见 的现象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 我们国家大 人口多 情况复杂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赋予地方 必要权力 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 机和活力 唯实 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1 材料一中西周的 地方分权体制 指的是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 独制 而推 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 从材料二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世祖为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 实行了什么制度 3 材料三中的 政治制度 指什么 4 综合上述四段材料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7 20 分 观察下面两幅地图 回答相关问题 1 上面两幅图片分别为 春秋争霸形势图 和 战国形势图 请仔细辨别 将正确答案填入图下对应的 括号内 2 对比两幅地图 从图 1 到图 2 发生了哪些变化 3 举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一例 4 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28 5 分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大家都很熟悉 这就 第 10 页 共 13 页 是 百家姓 开头的几句 下面的甲骨文都是 百家姓 当中出现过的姓氏 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
- 金融专业秋招+2025年行测模拟试卷深度解析
- 项目评审与技术方案确定
- 林地征收补偿合同(标准版)
- 音乐学专升本2025年器乐技巧真题模拟试卷(含答案)
- 电池单元设计优化方案
- 初中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物理声光热专项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英语语法专项强化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医保法规试题及答案
- 池州市人民医院白癜风表皮移植术操作资格认证
- 光伏储能电池安全运行的操作规程
- 硝酸铵生产培训课件
- 政协提案知识及撰写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冠脉介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五讲 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 )
- 酒店职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贷款基础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2025时事政治必考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