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4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粤沪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535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1 2 分 在东方人类的发源地将投资 6 亿元人民币 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 台文化工程 你知道修建的地点应该在 A 陕西蓝田县 B 云南省元谋县 C 北京周口店 D 浙江河姆渡 2 2 分 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图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 B C D 3 2 分 暑假期间 小明去河姆渡遗址参观 对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下在河姆渡遗址不能 发现的是 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稻谷遗迹 第 2 页 共 16 页 C 骨耜 D 猪纹陶钵 4 2 分 我国的教师节是 A 6 月 10 日 B 9 月 10 日 C 8 月 10 日 D 10 月 10 日 5 2 分 他们以天真的童稚目光 好奇地观察和认识着变幻无穷的斑斓世界 用彩色绘制在陶器上 那艺 术形象尽管简洁 充分再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这句解说词里的 他们 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炎帝与黄帝 6 2 分 每年举行的轩辕黄帝公祭典礼 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下列人物中与黄 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炎帝 B 尧 C 舜 D 禹 7 2 分 春秋时期在诸侯争霸过程中 打出 尊王攘夷 旗号 并且完成霸业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第 3 页 共 16 页 D 越王勾践 8 2 分 秦朝以后 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基于以下哪一制度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厂卫制 9 2 分 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 A 阪泉之战 B 打败有扈氏 C 逐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10 2 分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 以下说法不符合秦朝史实的是 A 创立皇帝制度 B 在中央设立三公 C 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D 统一了文字 11 2 分 下图中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第 4 页 共 16 页 A B C D 12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13 2 分 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 如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奇货可居 唇亡齿寒 毛遂自荐 朝 秦暮楚 百家争鸣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 经济大发展 B 政治大动荡 C 文化大繁荣 D 社会大变革 第 5 页 共 16 页 14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称雄争霸 时常发动战争 根据下边的信息提示 这场战争是 A 长平之战 B 马陵之战 C 牧野之战 D 桂陵之战 15 2 分 辞赋 江分内外 腾翔鱼贯 离堆锁峡 宝瓶枚关 赞誉的是 A 灵渠 B 长城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16 2 分 俗话说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从所学知识看 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 17 2 分 在山东曲阜 有一处常年游人如织的历史古迹 曲阜三孔 孔庙 孔林 孔府 该古迹游人如 织的场面说明了 A 主张 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 第 6 页 共 16 页 B 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势 C 墨子因为提倡 兼爱 非攻 而为世人所敬仰 D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依然为当代国人所推崇 18 2 分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 如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19 2 分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 英雄 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无名对秦王说 剑 字有 18 种写法 秦王说 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帛书 D 金文 20 2 分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21 2 分 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 现在怎么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呢 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 A 秦朝的统治被推翻 B 必须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第 7 页 共 16 页 C 尽快停止战争 恢复和发展生产 D 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王 22 2 分 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哪个朝代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23 2 分 下列思想动态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 相符的是 A 百家争鸣 不利于学术进步 B 文艺复兴 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C 启蒙运动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D 邓小平南方谈话 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24 2 分 商朝以后 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中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数量增多 种类逐渐丰富 B 主要用于饮食 祭祀和军事 C 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 D 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25 2 分 古代诗人在咏史诗中写道 亭长 刘邦曾为秦地方官史亭长 何曾识帝王 入关便解约三章 只消一勺请凉水 冷却秦锅百沸汤 这表明作者 A 肯定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 B 指出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C 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第 8 页 共 16 页 D 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26 2 分 下列事实 按因果关系排列 应该是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A B C D 27 2 分 杜甫诗歌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D 孙权 28 2 分 美国学者德克 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 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 不过分 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该项发明是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司南 D 火药 29 2 分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于 A 公元 3 世纪初期 B 公元 3 世纪 20 年代 第 9 页 共 16 页 C 公元 2 世纪初期 D 公元 2 世纪 20 年代 30 2 分 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交流和交融 A 合纵连横 B 焚书坑儒 C 孝文帝改革 D 商鞅变法 31 2 分 下列历史知识可以修改的是 A 李白的诗豪迈飘逸 清新瑰丽 他被称为 诗仙 B 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 风格 沉郁顿挫 他被称为 诗圣 C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人们将他们并称为 苏辛 D 司马迁的 史记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32 2 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B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D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33 2 分 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第 10 页 共 16 页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34 2 分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 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 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国家统一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B C D 35 2 分 人们常常以 华佗再世 元化重生 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 华佗 字元化 被后人称为 外 科圣手 外科鼻祖 神医 他的医学创造有 望闻问切四诊法 麻沸散 五禽戏 按摩疗法 A B C D 二 二 材料题材料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838 分分 36 23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 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第 11 页 共 16 页 探究二 经济篇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 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 寻找其中蕴藏的 民族智慧 感悟民族精神 1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 不断调整政策 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秦朝 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 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 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 私 每当国势鼎盛 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 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3 早在六七千年前 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是 4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 典型的一例 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5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 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 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 科技成就 6 综合以上内容 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7 15 分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前进相伴而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 某班同学以改革为专题 组织了一次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吧 第 12 页 共 16 页 1 中外改革回眸 请在横线上写出改革名称或改革者 中国篇 秦国通过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北魏 实行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清 朝光绪帝在位期间实行的 20 世纪 70 年代末 中国实行 走上了强国之路 外国篇 7 世纪日本实行 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进行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19 世 纪 60 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 改革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实行 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2 分析归类 请你把以上改革进行归类 只填序号即可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有 属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有 3 探究发现 通过整理分析 你觉得成功的改革都具备哪些因素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535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