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小华同学对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 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 其中正确的是 A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 筒车是唐朝时出现 B 都江堰是防洪工程 筒车是耕种工具 C 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 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 以农为本 2 2 分 刘德华在电影 墨攻 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 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 以下哪点是符合他 的观点的 A 主张民贵君轻 B 兼爱 非攻 反对掠夺战争 C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D 主张政治改革 3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制度的变革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第 2 页 共 13 页 D 铁犁牛耕的出现 4 2 分 郡县制开创于 A 西周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5 2 分 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 据此判断他们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6 2 分 从东汉桓帝 永寿二年 到西晋统一前的 125 年间 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 多万 平均每年减少近 28 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7 2 分 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A 青瓷 第 3 页 共 13 页 B 白瓷 C 青花瓷 D 唐三彩 8 2 分 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 亚洲史 中说 在许多方面 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它统 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 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 创新和文化繁盛 的是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9 2 分 下图中 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其中的郑和群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这一壮举 A 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B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C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 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 10 2 分 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 康雍乾三朝实录 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 文字狱 的研究 三 本书 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 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浅议特务机构 B 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明清的君主专制 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1 2 分 某书中写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以下属于 最初的一步 的是 A 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C 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 D 准许外国军队保护使馆界 12 2 分 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翻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 物是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左宗棠 13 2 分 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 解读准确的是 A 1842 年 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 1901 年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C 1901 年 中国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D 1895 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5 页 共 13 页 14 2 分 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 天子 或任何王朝 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的意 义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15 2 分 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 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行 军 不是战役 也不是胜利 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 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 征途 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环生 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井冈山会师 B 挺进大别山 C 长征 D 渡江战役 16 2 分 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 两湖战场 北伐 铁军称号 B 东北 柳条湖 局部抗战 C 宛平 卢沟桥 全国性抗战 D 刘邓大军 大别山 战略反攻 17 2 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说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 第 6 页 共 13 页 盾没有变 这一 基本国情 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8 2 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下列属于此类活动的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参加万隆会议 D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9 2 分 在我国最先 分田到户 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是在 A 湖北省幸福村 B 江苏省华西村 C 河南省临颍县 D 安徽凤阳小岗村 20 2 分 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有 序号历史事件标志 1949 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1997 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 A 第 7 页 共 13 页 B C D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21 20 分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 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秋收暴动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 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 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 在起义失败后 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 远征 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红军 远征 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在远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攸关生死的转折性会议 3 材料三中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战役的辉煌战果 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 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 4 请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 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 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 的胜利 你有何感想 22 25 分 唐朝 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 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材料 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吾为官择人 惟 唯 才是与 苟或不才 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 虽仇不弃 资治通鉴 卷一九四 第 8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 劳吉日出 唐 杜甫 忆昔 材料三 材料四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 周匡物 及第谣 材料五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 一条由信念 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一个民族胸襟开放 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材料一是唐太宗哪项治国政策的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 试概括他治理国家的其它政策 2 材料二中的唐诗描述的是哪一盛世局面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面对国家的富裕局面 这位皇帝提出了 怎样的消费理念 3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图一和图二所示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 么 4 材料四中的唐诗体现了当时哪种选官制度 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 写出材料五中这位 伟大僧人 的名字 这位 伟大僧人 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 他前往哪个国家 求 知 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3 2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项目主要内容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 9 页 共 13 页 废除贵族的 特权 改革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政治 严明 禁止私斗 废除 允许土地 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经济 统一 军事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 材料三 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 莫敢 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 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 将材料二表格中的变法内容补充完整 项目主要内容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 特权 改革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政治 严明 禁止私斗 废除 允许土地 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经济 统一 军事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 4 根据材料三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 的目的是什么 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24 20 分 材料一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 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连 横批 已经过去 第 10 页 共 13 页 1979 年安徽某农舍的春联 材料二 离土不离乡 进厂不进城 20 世纪 80 年代新兴的现象 材料三 八十年代学广东 九十年代学浦东 20 世纪末流行的民谣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农民所流露出的心情是由党在农村实施了哪一项具体政策带来的 2 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党在农村已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 广东 与 浦东 在当时有何领先之处 4 今天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的持续发展 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