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1B卷 自然地理_第1页
【红对勾】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1B卷 自然地理_第2页
【红对勾】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1B卷 自然地理_第3页
【红对勾】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1B卷 自然地理_第4页
【红对勾】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能力测试1B卷 自然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综合能力测试一综合能力测试一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B B 能力卷能力卷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 卷 选择题 共 44 分 本卷共 22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4 分 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 求 2013 重庆模拟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 回答 1 2 题 1 下列关于图示地形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甲处海岸陡峭 B 乙处地貌为山谷 C 丙处海拔 200 米 D 山脉多东西走向 解析 据图中等高线可知 甲处等高线稀疏 为沿海低地 乙处两条等高线相重叠 为一个海边陡崖 丙处等高线闭合 且在河流上游 地势较高 海拔应为 200 米 据 上 北下南 的一般定向法 图中山脉多西北 东南走向 答案 C 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M 河口冬季沉积显著 N 海域适合水产养殖 公路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 聚落多沿海分布 A B C D 解析 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冬季降水较少 河流进入枯水期 河流输沙量少 故冬季河口泥沙淤积要比夏季少 N 为海湾 风浪较小 且沿岸地形平坦开阔 等高线稀疏 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图中公路多沿山间谷地延伸 大致与等高线平行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 城镇多分布在沿海 答案 D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的地形地质图 该区域石灰岩广布 读图完成 3 5 题 3 P 站水量比 Q 站明显减小 最主要的原因是 Q P 之间 A 蒸发旺盛 B 地表水下渗量大 C 灌溉引水多 D 降水量减小 解析 根据题干所给条件 我国东南某地 石灰岩 等可以判断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 结合图中 Q P 之间有断层可以判断该河段的地表水下渗量大 从而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 这是 P 站水量比 Q 站明显减小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 B 4 该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 地壳运动 B 变质作用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地的典型地质构造是断层和山地 则可以判断其形成原因 是地壳运动 答案 A 5 该区域土地不合理利用易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海平面上升 B 水土流失 C 土地盐碱化 D 旱涝频发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较薄 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降水多 且该地多山地 坡度较大 多断层 地壳运动 地表岩层破碎 当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时 植被遭到 破坏 保持水土的机制受到破坏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B 2013 青岛质检 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 M 时刻 甲地正在日出 乙地正在日落 读 图回答 6 9 题 3 6 关于当日甲 乙两地昼长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甲地昼长较长 B 乙地昼长较长 C 甲地昼长 6 小时 D 乙地昼长 18 小时 解析 甲 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 所以其昼长相等 排除 A B 两项 根据题目所给 信息 甲地正在日出 乙地正在日落 可以判断在 75 N 纬线圈上 甲 乙之间的劣弧为 昼弧 结合图中甲 乙所在经度可以判断该日 75 N 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经度为 90 由此 可以判断该纬线圈上当日的昼长为 6 小时 即甲 乙两地当日昼长都是 6 小时 答案 C 7 此时 北京时间为 A 4 时 B 7 时 C 8 时 D 11 时 解析 该纬线圈上当日昼长为 6 小时 根据昼长 12 日出地方时 2 可以算出此 时刻甲地地方时为 9 时 从图中经度及其变化可以判断甲地位于 90 E 经线上 则根据地 方时计算公式即可算出 120 E 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为 11 时 答案 D 8 这一天 A 北京日出东北 B 济南白昼渐长 C 广州正午日影渐长 D 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 解析 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 该季节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此 时对于全球各地来说 不包括极昼区和极夜区 都是日出东南 日落西南 排除 A 项 根据 题目所给条件只能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而不知道其移动方向 所以 B 项和 C 项所 述内容无法判断 曾母暗沙位于 4 N 左右 而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所以正午时其日影 朝北 答案 D 9 M 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 若甲地日出时 乙地已经日落 则太阳直射点 A 在北半球 正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 正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 正向北移动 4 D 在南半球 正向南移动 解析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 M 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 若甲地日出时 乙地已经日落 可以判断该纬线上昼长变短 则可以知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结合上题解析可以知道太 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答案 D 2012 江苏卷 下图是 2012 年 4 月 18 日 8 时 4 月 19 日 8 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 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0 11 题 10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11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 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天气系统的判断和区域空间定位等知识 第 10 题 根据图中有来 自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气流的交汇处有降水的分布 可知此次降水的原因是由冷暖气流交汇 形成的锋面造成的 高压脊控制和反气旋过境均不会造成降水天气 此时是 4 月份 并不 是热带气旋活动的时间 第 11 题 由图可知 此次降水主要发生在珠江流域 所以如果持 续多日 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10 B 11 C 图 1 为某地区的水平地质剖面图 某日发生地震 丙地为震中 根据甲 乙两地测站 的地震波记录 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 图 2 据此回答 12 13 题 5 12 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 则同为砂岩的乙 戊 丁 其岩层坚硬程度从大 到小排序是 A 丁乙戊 B 戊丁乙 C 戊乙丁 D 乙戊丁 解析 以乙地为中心是一向斜地质构造 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变得坚硬 两翼岩层硬 度相对较小 答案 D 13 下列关于图 2 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横坐标向右增大 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 表示甲地的测站 表示乙地的测站 C a 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 b 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 越接近震中的测站 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解析 A 项随着距离增大 烈度越小 B 项 为乙地 地震波到达早 C 项纵波速度快 同一地点到达早 花的时间短 答案 D 2013 浙江五校联考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 3 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 许多科学家相信 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 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 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 热点 上移动 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 造成的 读图回 答 14 15 题 6 14 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 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 位于美洲板块 D 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解析 应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 答案 D 15 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 1 到链状火山岛屿 2 3 4 的年龄分布 情形 7 解析 岩浆库 热点 为大洋中脊 即新的地壳诞生处 年龄最轻 距离 1 地愈远 岩 石年龄愈老 答案 B 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 而人类活动在特定时段对 湖泊环境演变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 化 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 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 气候湿 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读下图 完成 16 17 题 16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 使用岩芯环状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 从孔内 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 关于上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 距当今时间越远 B 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 2 000 年 C 在 68 5 cm 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 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 总体来看 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解析 A 项埋藏浅说明距今时间近 B 项对应时间应为 200 年 在 68 5 cm 处 碳酸盐 含量应达到最小值 答案 D 17 关于 1910 1930 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 说法正确的是 A 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 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8 B 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 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 湖泊水位 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 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 水体盐度较高 解析 A 项应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 项 1910 1930 年碳化率低 碳酸盐含量高 所 以气候趋于干冷 C 项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答案 D 下图是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 下表是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 读下图和 表格 回答 18 19 题 表 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 山区递增率 mm 100m a 台湾中央山脉 105 浙江天目山 44 四川峨眉山 42 陕西秦岭 20 X 山 5 5 注 mm 100m a 表示每上升 100 米 降雨量的增加值 18 由上图可以判定 A 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B D 点位于背风坡位置 降水量最少 C B 点至 D 点降水逐渐减少 D 山顶的 C 点和山麓的 A 点降水量大致相当 解析 读图可知 降水在 B 点达到最大值 D 点降水比 A C 点多 B 点至 D 点应是先 减少后增多 答案 D 19 关于表中 X 山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可能是福建武夷山 B 位于干旱 半干旱区 C 海拔不可能超过 2 500 米 D 源于 X 山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9 解析 武夷山应与天目山相当 海拔可能超过 2 500 米 X 山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 水补给 答案 B 2013 厦门检测 右图示意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完成 20 22 题 20 若右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 共同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则表示沉 积岩的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 均指向 a 说明 a 是变质岩 是互逆的 说明 b 是沉积岩 所以 c 是岩浆岩 d 为岩浆 答案 B 21 若右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 共同构成了生物循环过程 则表示自然地理环 境生产功能的环节是 A B C D 解析 在生物循环中 均指向 a 说明 a 是微生物 那么 c 是植物 b 为动物 d 为环境 所以 表示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环节 答案 D 22 若右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序号 共同构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 且字母 b 表 示海洋上空 则塑造地表形态最明显的环节是 A B C D 解析 如果 b 表示海洋上空 那么 c 就是海洋 既是水循环的起点 又是水循环的归宿 所以 为径流 其中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最明显 答案 D 第 卷 综合题 共 56 分 本卷共 4 题 共 56 分 23 图甲为北京时间 16 时太阳直射 A 点时的光照图 A 点的纬度是 20 N 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4 分 10 1 据图判断 C 点的地理坐标及此日的昼长时间 4 分 2 等值线 中 昼长最短的是 2 分 3 估算 A E 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 4 分 4 若此时 F 点的地方时为 6 时 在图乙中画出 DE 线和 GBC 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 4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等太阳高度线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第 1 问 由图中大圆的 太阳高度为 0 可推知大圆为晨昏圈 由于纬度相同的地点昼长相等 所以等昼长线与纬 线重合 此时晨昏线与 所在纬线相切 C 点为切点 正好出现极昼现象 昼长为 24 小时 其纬度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互余 因此 C 点的纬度为 70 N 太阳直射 A 点 A 点 地方时为 12 时 北京时间为 16 时 可以计算出 A 点的经度为 60 E B 点为北极点 C 点 的经度和 A 点的经度相差 180 因此 C 点的经度为 120 W 第 2 问 太阳直射北半球 等昼长线与纬线重合 北半球纬度越低 昼越短 因此选择 第 3 问 A 点是圆心 E 点的太阳高度是 30 A E 两点之间的弧度差是 60 A E 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是 经过两点的地球大圆的劣弧 其长度和赤道上经度相差 60 的距离是相等的 经度相差 1 的距离约是 111 千米 因此 A E 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6 660 千米 第 4 问 F 点地方 时为 6 时 则该点位于赤道 D E F 三点在同一纬线上 其昼长都是 12 小时 而 G B C 三点所在地都出现极昼现象 昼长均为 24 小时 答案 1 C 点的地理坐标为 70 N 120 W 此日的昼长为 24 小时 2 3 大约是 6 660 千米 4 见下图 24 读图 完成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渤海的地质作用分析 14 分 11 1 分析 的地质作用或环境条件 4 分 2 判断 A B C 三处的地貌景观或地形区 A B C 3 分 3 分析 表示的季节 3 分 4 黄河下游的山东 河南帮助黄土高原治理环境 不仅是帮助别人 也是在帮助自 己 简要说明这句话的道理 4 分 解析 解答本题要看懂图中的关键信息 各地形区的气候特征 主要外力作用 地理 特征等 蒙古高原因气候干旱 以风蚀地貌为主 黄土高原以流水侵蚀为主 华北平原以 流水沉积为主 答案 1 风力侵蚀 搬运 沉积 风力 流水 渤海 地壳下陷 2 风蚀城堡 戈壁 沙丘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冲积扇 华北平原 黄河三角洲 3 冬春 夏秋 夏秋 4 改善黄土高原环境 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使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减少 从而减 12 轻黄河下游的洪灾威胁 25 图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 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 1 拟在图中 五处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 你认为最佳的位置应选在 处 2 分 2 图中 B 处的地形部位称 同学们在沿 A 一线进行地质调查时 发 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 两处相同 且年代比 A 处晚 由此判断沿线的褶曲类型是 理由是 4 分 3 你认为 C D E F 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 处 说出你的理由 4 分 4 突然来的一场暴雨 使位于 a 处的小强迷了路 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 好办法 2 分 5 野外考察的同学选择 G 处作夜晚的宿营地 请简述理由 2 分 解析 第 1 题 判读等高线图 可知 五处中 处海拔最高 视 野开阔 是建立火情瞭望台的理想地点 第 2 题 B 处是两侧山峰之间的岗地 为鞍部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沿 A 一线为背斜 顶部岩层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第 3 题 从地形 水源 交通等条件分析 F 村庄形成集镇的理由 第 4 题 河水由高处流向低处 从山区流向平地 可顺河水流向走出森林 第 5 题 从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角度 分析 选择 G 处作宿营地的理由 宿营地选择在山谷中可能会受到山洪 泥石流的影响 选择在 山顶则风力过大 还可能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答案 1 2 鞍部 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3 F 地形较平坦 开阔 便于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河流交汇处 水源充足 位于乡 间公路的会合处 且靠近国道 交通便利 4 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 直至走出 13 5 G 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