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C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C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C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C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同步练习题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下列哪些流行于老百姓中的歌谣是属于改革开放前的 A 吃不愁 住无忧 无事花钱去旅游 B 吃安全 重营养 绿色食品重健康 C 乘火车 坐飞机 出门办事不发愁 D 中山装 铁饭碗 粮食布匹凭票买 2 2 分 1840 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 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 下列 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轮船 火车 电报 电话 照相 看电影 跳交谊舞 三跪九叩之礼 A B C D 3 2 分 下列有关物质文明传到中国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中国首家出租汽车公司诞生在上海 B 中国最早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是电车 C 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成立于上海 D 19 世纪 40 年代 照相术传到中国 4 2 分 中华民国建立后 明令废除 大人 老爷 等称呼 而以先生 君或官职相称 此外 各政党 团体内部一般称 同志 对妇女则根据年龄 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 女士 小姐等 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 反映了当时社会 第 2 页 共 11 页 A 平等观念 B 民主观念 C 自由观念 D 等级观念 5 2 分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使上海成为全球瞩目的城市 回顾历史 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有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申报 的创刊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 B C D 6 2 分 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火车 轮船的出现 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 在近代社会习俗方面 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 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 老爷 大人 等称谓 使用 先生 君 等称呼 D 鸦片战争后 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 主要给中国人看 7 2 分 下列现象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到电影院看电影 B 用电报 电话与亲友进行联系 C 用电脑上网 D 出行可以使用轮船 火车 汽车 8 2 分 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的近代发明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电报 电影 电脑 照相机 A B C D 9 2 分 马小虎的曾祖父是一名中国早期摄影爱好者 他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 其中一张由于年代久远变 得非常模糊 只能依稀看见 某某于广东某某 的字样 马小虎的同学各抒己见 其中不可能的是 A 林则徐 摄于虎门销烟时 B 孙中山 摄于国民党 一大 会址 C 周恩来 摄于黄埔军校校址 D 叶挺 摄于北伐战争前夜 10 2 分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马路天使 11 2 分 1896 年 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已深受西方的影响 对他们的生活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在旅游景点照相留念 在戏院里看电影 剪掉长长的发辫 在茶馆里阅读 申报 A B C D 第 4 页 共 11 页 12 2 分 申报 是我国早期的报纸 通过当时这份报纸 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谭嗣同英勇就义 马关条约 的评论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 B C D 13 2 分 1904 年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起初等 中等 高等三个学程 这说明清政府 A 创办新式学堂 B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C 废除科举制 D 普及义务教育 14 2 分 一位老人生于 1850 年 卒于 1915 年 那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在虎门协助林则徐销毁鸦片 参加科举考试 在轮船招商局工作 剪掉留了几十年的辫子 发电 报问候家里的情况 在京师同文馆里学习英语 A B C D 15 2 分 1882 年 10 月 24 日 顺天乡试刚刚发榜 次日凌晨 印着中榜者名单的 申报 就出现在江苏 安徽 浙江的各售报点 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这反映了 A 思想观念解放 B 大众报业发展 C 铁路交通发达 第 5 页 共 11 页 D 轮船航运繁荣 16 2 分 下列各项中 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科举制度的废除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 B C D 17 2 分 百日维新成果 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改称北京大学 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A 清华大学 B 京师大学堂 C 复旦大学 D 黄埔军校 18 2 分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 1300 多年 它最终废止的朝代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19 2 分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 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 1905 年 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 1913 年的南京街头 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 1917 年 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第 6 页 共 11 页 D 1919 年 6 月 申报 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20 2 分 2017 年 8 月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 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此研讨会 是为了纪念商务印书馆创办距今 A 120 年 B 110 年 C 100 年 D 90 年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21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 洋务运动兴起后 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 以 培养近代实用人才 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 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 中文外 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 应 用科学 工艺制造 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 洋务教育逐渐 迈向近代化 甲午战争后 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明治政府建立后 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 1872 年 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 尤 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 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 学制 19 世纪 80 年代 日本对教育制 度进行全面改革 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 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 职业 教育培养 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 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 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陈时见 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2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 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人彀 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长策 是指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 什么朝代逐渐完善 最关键的人物是谁 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 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 什么朝代被废除的 2 从材料看 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3 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23 15 分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 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 饮冰室合集 中写道 先生 康有为 以为欲任天下之事 开中国之新世界 莫亟 急迫 于 教育 材料二 严复在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1906 年 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 言其重要 直 无异古者之废封建 开阡陌 材料三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 1920 年 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 改用白话国语 1 材料一中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 简述 百日维新 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 材料二中的 此事 指废科举 此事发生于哪一年 与此同时 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 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新文化运动中 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对此 陈独秀提出什 么主张 结合 法令 内容 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24 20 分 阅读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采用的科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 选举制度 指什么 它创立于何时 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 该制度在何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第 8 页 共 11 页 3 该制度何时被废除 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谁 4 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多少年 你怎样看待它 25 5 分 请你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变迁情况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