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人教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424 题 共题 共 4848 分分 1 2 分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过着定居生活 下列属于干栏式房屋的是 A B C D 2 2 分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唐诗 田家 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 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出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3 2 分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 天府 也 从历史上看 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白渠 4 2 分 毛泽东在 沁园春 雪 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下列与 汉武 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派蒙恬出使西域 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 大规模反击匈奴 实行 推恩令 加强了中 央集权 A B C D 5 2 分 下列各项属于黄帝的贡献的是 A 改进农具 教人农耕 B 尝遍百草 发明医药 C 造出宫室 车船 弓箭 衣裳 D 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6 2 分 据 变迁中的古代社会 统计 公元前 722 年至前 464 年的 259 年中 38 年没有战争 公元前 463 年至前 222 年的 242 年中 约 89 年没有战争 这一 变迁 的历史时期是 A 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第 3 页 共 12 页 7 2 分 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 东周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8 2 分 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是 A 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 B 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 战术正确 C 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 前秦士兵大约 80 多万 人数众多 9 2 分 从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这两组历史名词的搭配关系 我们得出与 草木皆 兵 搭配的历史名词是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0 2 分 通过对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的学习 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 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 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 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骄傲使人失败 11 2 分 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 这场战役是 第 4 页 共 12 页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长平之战 12 2 分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在此战中打败前秦的政权是 A 东晋 B 西晋 C 东汉 D 西汉 13 2 分 电视剧 卧薪尝胆 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A 周文王 B 吴王阖闾 C 越王勾践 D 晋文公 14 2 分 东汉中后期主要的政治表现是 A 暴政治国 怨声载道 B 政治清平 社会安定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诸侯四起 争夺王位 第 5 页 共 12 页 15 2 分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B 三国互相交战 C 西晋八王之乱 D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16 2 分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 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国家产生 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 政权分立 A B C D 17 2 分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 这些文字 A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18 2 分 秦汉时期是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昌盛时期 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东汉时期的是 蔡侯纸 伤寒杂病论 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九章算术 祖冲之的圆周率 第 6 页 共 12 页 A B C D 19 2 分 李平一家利用暑假去古都洛阳旅游 在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 他们看到断崖上有许多佛像 你 知道他们浏览了什么名胜古迹吗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云冈石窟 C 龙门石窟 D 花山壁 20 2 分 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 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 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 点 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A 半坡彩陶盆 B 司母戊鼎 C 战国铁器 D 南北朝石窟艺术 21 2 分 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A 以雕刻为主 B 综合了雕塑和绘画 C 以绘画为主 D 以雕塑为主 22 2 分 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 地形物产 风土人情 历史古迹等情况 你 可建议他阅读 第 7 页 共 12 页 A 水经注 B 天工开物 C 离骚 D 兰亭序 23 2 分 中国古代文化成果多如繁星 异彩纷呈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张仲景 齐民要术 B 王羲之 兰亭序 C 郦道元 水经注 D 顾恺之 女史箴图 24 2 分 奉法者强 则国强 奉法者弱 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5 1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 接秦之弊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四匹毛色相同的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史记 平准书 材料二 汉文帝 曰 农 天下之本 其开籍田 朕亲率耕 史记 孝文本纪 材料三 汉景帝 曰 农 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第 8 页 共 12 页 请回答 1 西汉初年 国家的经济状况怎样 2 汉文帝 汉景帝时重视什么 采取了哪些措施 因而汉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6 30 分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 史记 商鞅列传 原文大意 治理天下的方法不是一样的 管理国家不一定效法古代 所以商汤武王不遵循古代方法而能够称 王 夏朝不改变礼教而灭亡 与古代管理国家相反方法的不可以否定 而遵循古代礼教的不值得称道赞扬 材料二 秦孝公任用卫鞅 坏井田 开阡陌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 汉书 材料三 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 授田 财宅 废除没 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下表为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材料五 资治通鉴 记载 魏主 今欲断诸北俗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原文大意 今日起要停用鲜卑语 全部改讲汉语 30 岁以上的人 习惯已久 一时很难改过来 30 岁以下 在朝廷做官的 必须改 故意违反此令 要降爵罢官 1 材料一中的 卫鞅 指的是谁 第 9 页 共 12 页 2 根据材料二 三 概括变法的内容 不得照抄原文 3 在当时的背景下 秦国的贵族 平民各自对变法持何种态度 请说明理由 4 卫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5 材料四 材料五体现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6 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27 20 分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 材料二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置守 蔚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统一法度 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杨宽 战国史 材料三 祖舜宗尧自太平 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 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 胡曾 材料四 书籍被烧残 其实还在其次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 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请回答 1 材料一评价了秦始皇的哪一作为 2 材料二中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 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 材料三中的 防胡 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 材料三作者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筑长城的 4 材料四中所说的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又评价了秦始 皇的哪一作为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424 题 共题 共 4848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