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以青岛纺织业也主,通过调研即发集团)(完整论文,可直接使用)_第1页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以青岛纺织业也主,通过调研即发集团)(完整论文,可直接使用)_第2页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以青岛纺织业也主,通过调研即发集团)(完整论文,可直接使用)_第3页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以青岛纺织业也主,通过调研即发集团)(完整论文,可直接使用)_第4页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以青岛纺织业也主,通过调研即发集团)(完整论文,可直接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1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 现状及对策研究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号 学号 班级 班级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调查人 王尊家 调查时间 2012 1 2012 2 调查对象 青岛即发集团 调查方法 资料整理分析法 实地调研法 实地访问法 调查项目 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 青岛即发集团出口贸易现状 改善中国纺织业出 口贸易现状的策略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2 目录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引言 3 二 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 4 一 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 4 二 青岛即发集团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 6 三 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7 1 劳动生产率低 工业经济效益低下 7 2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7 3 外贸进出口体制不适应国际竞争 8 4 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9 5 产品结构不合理 9 6 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 9 7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0 四 改善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的策略 10 一 政府方面 10 1 用各种政策鼓励纺织企业自主创新 11 2 优化全国纺织业产业布局 11 3 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 11 4 给予资金支持 11 5 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2 二 行业协会方面 12 1 积极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措施 12 2 大力发展纺织业相关和支持产业 12 3 加强行业自律 13 三 企业自身方面 13 1 调整纺织企业规模 13 2 增强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13 3 建设自己的品牌 14 4 开拓内需市场 寻找新的目标市场 14 参考文献 15 附件 调研详情 16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3 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浅谈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摘要 本文以中国外贸的兴起和进步为引导 围绕外贸的进步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 现状和发展对策来分析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纺织业出口的现状 指出纺织业在我国 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进一步从劳动生产率 产品结构 产业链等方面 并结合 经济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的现实问题 分析了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此次调研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青岛即发集团的纺织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从国家 纺织业行会以及纺织企业本身三个方面 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像青岛即 发集团类似的纺织业集团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关键词 纺织业 青岛即发集团 出口 现状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 a introduction the situa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and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ort merchants Then 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problem and the challeng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rough labor capacity product mix and the Industry Chain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At last it raised several strategy and proposal through the government National Textile Association and the textile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So that textile industry like QingDao JIFA Group can make a lasting and healthy business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QingDao JIFA Group Export Situation Problem Strategy 一 引言一 引言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 竞争优势十 分明显 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 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 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 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 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 随着 2007 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 2008 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 限结束 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 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 60 以上份额地区全面 开放 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 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 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 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 80 左右的中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4 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 将拉动内 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 关键时期 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创新意识 品牌影响 创意文化 新技术革命 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 另一方面 近年来 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化纤原料价格上扬 棉花价格不稳 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 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 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 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 同时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 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 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二 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 一 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 一 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现状 纺织业为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 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 增长最快 发展最完善的产业之一 目前 我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大国 同时 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在全球纺 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平衡 人民币汇率稳定 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表 1 2001 2001 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数据看 自 2001 年到 2008 年 中国纺织业出口额从 534 4 亿美元持续增长到 年份纺织品出口额 亿 美元 出口总额 亿 美元 占总额的比例 2001534 42661 020 1 2002618 63256 019 0 2003789 64382 318 0 2004950 95933 216 0 20051150 17619 515 1 20061439 99619 515 0 20071711 712180 014 1 20081852 214247 713 0 20091670 012016 013 9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5 了 1852 2 亿美元 8 年间实现了三倍多的增长 而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导致 2009 年 出口额出现小幅度的回落 回复到 1670 亿美元 但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仍有 13 9 纺织品出口额的增长或波动趋势 较出口总额显得不是非常明显 尽管纺织品出口 额和我国出口总额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纺织业出口额的增幅却低于出口总额的增长 速度 这主要表现在纺织品出口额占总额的比例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如下图 1 所示 纺织业出口总额所占比例从 2001 年至 2008 年 下降了 7 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纺织 业是早期发展起来的产业 近年来其他产业相继发展壮大 而纺织业又存在设备和技术 的老化等问题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 2009 年的纺织品出口额回落幅度也低于出口总额的 波动幅度 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纺织业出口的成熟性与稳定性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纺织品出口额 亿美 元 出口总额 亿美元 图 1 纺织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 我国加入 WTO 以后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 由于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并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 使一些国家的出口 下降 对不少发达国家的纺织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贸易摩擦 的焦点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 欧盟 日本 香港和阿联酋 占纺织品出口总 额的将近 70 中国纺织业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依存度极高 近年来 受国际经济 危机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影响 中国纺织业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 提高中国 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覆盖面 更多地面向南美 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扩张 可进一步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仅江苏 浙江 广东 上海 山东 东 部沿海四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国 80 以上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 73 的从业人员 82 的销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 10 20 30 纺纺织织品品占占出出口口总总额额的的 比比例例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6 售产值 88 的出口交货值和超过 90 的外商 港澳台资本 浙江为 29 22 江苏为 17 17 纺织业出口的集中 主要是因为所需配套产业众多 诸如织机制造 纺纱 浆纱 花本设计 染整 包装 运输等 单一纺织企业难以独自生存而必须群集在一定区域内 形成互补效应 此外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沿海地区劳动力相对内地更加集中 而沿海地区也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 有发展壮大的良好条件 三资企业在我国纺 织品服装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7 年 三资企业纺织品服装出口 503 亿美元 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 41 3 其中纺织品出口 147 亿美元 服装出口 256 亿美元 另外沿海地区通过有效引进国外资金 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 对我国纺织工业提高技 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加强服装品牌开发意识 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 整 扩大出口创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 中国纺织业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沿海 地区 特别是四省一市的发展状况 4 二 青岛即发集团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 二 青岛即发集团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 青岛即发集团创建于 1955 年 现为国家大型企业 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 是国家外 经贸部重点扶持的自营进出口企业之一 集团辖设 24 个内外资企业 职工 5000 人 资 产总额 15 亿元 占地面积约 130 万平米 主要生产经营针织品 发制品 手套 玩具 纺织品 95 以上出口欧洲 美国 日本等国家 其中针织品生产从纺纱到织布 染整 印花 绣花 成衣等工序配套齐全 具有年产 1 亿件生产能力 企业通过了 ISO9001 质量体系 ISO14001 环保体系 绿色环保标志产品认证 和 国际环保纺织品标准 100 认证 即发 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 中国驰名 商标 先后荣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全国自营出口创汇 百强企业 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三 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1 劳动生产率低 工业经济效益低下 较低的劳动率使中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弱 随着机电一体化在纺织工业 中的广泛应用 决定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将是高效高速的自动化程度和由此 形成的产品高品质 高附加值的较量 从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起决定 作用的是劳工成本与技术水平等因素 服装业仍具有劳力密集的倾向 而纺织业越来越 明显地表现出资金 技术密集的倾向 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导入纺织工业 不断提高劳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7 动生产率 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力成本竞争优势 以欧美为代表的工业 发达国家将重新逐步恢复纺织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并在高档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表 2 2004 2008 年全国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单位 20042005200620072008 工业总产值亿元 14438 112670 615293 418473 319383 7 工业生产总值增速 12 2420 7020 794 93 从业人员年平均值万人 519 16580 86604 84631 54614 61 从业人员增速 10 623 964 23 2 75 劳动生产率万元 人 27 8121 8125 2929 2531 54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另一方面 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为振兴本土经济 加快工业化进程 也将扩大纺 织业出口作为主要手段之一 这些国家依托本国更加低廉的资源优势 在国际中低档市 场与中国展开角逐 我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 且与印尼 马来西 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 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 10 万美元 人 年 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 12 万美元 人 年 而中 国香港 韩国 中国台湾的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在将近 6 万美元 人 年左右 而尽管 我国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几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 截止到 2008 年我国纺织人均劳动 生产率才达到 31 54 万元人民币 人 年 约为 4 62 万美元 由此看来中国的低劳动力 成本优势己被低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了很大一部分 2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 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 其次 高新技术 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 人 第三 纺织机械方面 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 但许多 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第 四 面料方面 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 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的面料 最 后 在服装上 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 自主品牌寥寥无几 就连 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中国目前的印染面料主要以中低档和中等偏下产品为主 与国外生产的高档面料有着很大的差距 去年 中国的六大类印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 为 0 8 美元 米 而我国从日韩进口的印花布的单价是我们出口价格的 1 6 到 2 5 倍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8 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的大部分的价值和部分的成本 是外国品牌公司产生的 中国服装出口到欧洲 出厂价十欧元 在欧洲的商场卖到 50 几个欧元 我国服装行业从 棉花生产 纺纱 织布 印染到最终做成服装 所有环节仅占全球产业链价值的 17 5 零售环节占到 50 中国的纺织行业处于全球纺织产业链的低端 效益是最低的 3 外贸进出口体制不适应国际竞争 纺织品产品已完全进入市场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棉花购销实行垄断性经营 棉花供 销体制改革滞后 导致对国际市场变化反映迟钝 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 国内棉 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这也对中国棉纺行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一是中国由棉纱出口大 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二是影响了下游产品如印染 纺织制品价格的竞争力 三是棉纺行 业连续多年陷入困境 另外 羊毛的进口依存度高达 60 以上 由于采用发放进口许可 证 核定专门公司经营等措施 企业无法直接进口羊毛 一方面很难保障生产企业旺季 需要 另一方面羊毛价格波动较大 在质量和许可证费用都增加了毛纺企业的负担 而 化纤的进口关税较高 同时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 亦不利于纺织企业利用国外资源降低 生产成本 国家对纺织原料统得过多 统得过死 造成纺织企业不能灵活利用国际市场 资源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 中国出口体制的不合理也严重制约了纺织业的竞争力 90 年代中国外贸 体制改革后 权益下放 出现了过度分散的现象 另外 目前除少数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获得出口经营权外 大多数企业仍实行出口代理制 专业贸易公司与生产企业分离 纺 织品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隔绝 不能迅速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的需求 无法适应国际市 场快速反应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纺织业的自上而下的发展 更不利于企业扩大出口 占领国 际市场 4 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 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 面料又与纺织坯 布脱节 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 并且化纤 织造 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 不齐 由此形成的 水桶效应 为我国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例如 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 70 的高位上徘徊 高 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 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 同时对企业今后的 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9 5 产品结构不合理 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调整棉纺织产品结构 但棉纺织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 装饰 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绍兴三者 间的比例为 97 2 1 与发达国家 40 30 30 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 50 30 20 的比例相距甚远 8 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 用料化纤为主 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 高档 次 个性化 差异化面料少 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 印染后整理水平 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三是 产品技术含量低 品种单调 同时 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在纺织产业群中 整个纺织产 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 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 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 纺织坯 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 并且化纤 织造 染整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此形成 的 木桶效应 为纺织产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6 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仍属于生产型 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 无 法发挥市场调研 信息收集 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 与国外 哑铃 型 即重视两头 一头是产品开发和设计 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 在两头的员工要超过生 产线上的人数 的模式相比 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以 及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 面对国际需 求萎缩 出口不振等不利局面 加强市场营销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纺织企业需进一步 在营销策略 机制 观念和队伍等方面下深功夫 不断更新营销手段 建立健全营销网 络 迅速抢占市场 空位 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 赢得发展的新天地 7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通过相对价格影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 能力 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变时 汇率变动对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竞争能力 就有重要的影响 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 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 机制 汇改两年以来 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 累计上升达 10 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不利影响较多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10 首先 由于我国纺织出口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 人民币汇率 的上升 将使纺织企业收益折合成人民币后下降 从而给平均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纺织 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 甚至可能直接导致部分纺织企业亏损或破产 而且人民币升值 压力还给纺织企业的产品报价 订单的承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敢接单将直接降低 行业的开工率 其次 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 我国纺织 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随之上升 与外商签单愈加困难 出口销售收入下降 导致 部分出口企业转向内销 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 同时 价格上升 也导致订单 的流失 目前已出现不少外商订单流向越南 柬埔寨 印度等竞争对手国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根本性的 然而 这种利润的下降势必会淘 汰一些不适应变化的企业 迫使纺织企业加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树立品牌观念 提高 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长远而言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 力 抓住中国经济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 利用积累的大量国际收支顺差 对纺织行业进 行结构性调整 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 改善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的策略四 改善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的策略 一 一 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 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 服务 供给这两方面的供给来促进纺织业发展 战略的实施 在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考虑到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本上属 于企业行为 政府不应当直接插手 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 政府直接干预企业 的经营和发展是一种效率低的行为 但是政府并不是无事可做 政府的任务和目标应当 转向与纺织业有关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方面 要从高度上进行一定的统筹 把握好 方向 1 用各种政策鼓励纺织企业自主创新 2004 年全国工业普查显示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 的比重为 0 56 纺织工业只有 0 3 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在研发上下功夫 还是因为 之前纺织品销售市场还比较好 这从每年巨额的纺织品出口额就可以看出 使得绝大部 分纺织企业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因此 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 诱导企业重视自主创 新 除了加强宣传外 还应该进行物质上的鼓励 比如对自主创新的企业 降低企业所 得税 采用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11 2 优化全国纺织业产业布局 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比 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高于印度 中国内陆的劳动力 价格则低于印度 但是中国 80 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都在沿海地区 为了保持我国纺织 业的竞争力 我们应该不断优化纺织业全国的产业布局 由于中国各地的工资水平不一 致 从而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差异 我们应该把一部分产品附加值低的纺织企业移向劳动 力成本低的中西部地区 以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而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 则应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强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真正与国际纺织品高端市场展开竞 争 3 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 绿色环保 己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流行趋势 同时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美 屡屡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纺织业亟待实现 绿色转身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面 前 通过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 努 力实现纺织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应采用各种措施 加强我国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 减少纺织品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危害 对违 反这一原则的企业 给予惩罚 4 给予资金支持 09 年巴基斯坦政府为纺织工业拨出 400 亿卢比 作为 出口投资支持基金 扶植 所有的出口部门 尤其是支持高附加值纺织部门 我国纺织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 经营 活动必然出现资金困难 政府应及时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 让企业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 和各种补贴 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应根据供应链理论 要求政府制定较为严格的原 材料 半成品进口技术和环境标准 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整体环境技术水平 如果纺织 企业在承担有关协议的某些环保义务出现困难时 可以及时向政府提出 政府可以依据 国际规则在一定时期内免除应承担的义务 5 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 尤其是纺织品服装贸易 其市场过于集中在美 欧 日等地 导致我国企业在美 欧 日等地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与东道主国贸 易摩擦频繁发生 整体贸易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处理不当 导致贸易摩擦升级 那 么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乃至社会的稳定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 除了使企业的出口产品具有明显的品牌和技术优势 具有高附加值特点之外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12 提高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覆盖面 更多地面向南美 非洲等发展中国 家扩张 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 政府也应该善 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 维护我国纺织品贸易正当利益 建立双边磋商机制 尽量达成 有秩序的销售安排 化解贸易纠纷 重视游说作用 建立国际游说机制 推进区域性一 体化进程 融入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 实现区域纺织业共赢 二 二 行业协会方面 行业协会方面 行业协会最初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 也称为行会 商会 同业公会 工商联合会等 行业协会对于加强行业自律 协调行业关系 保障行业安全 提供行业服务 促进行业 发展等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积极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措施 面对各国贸易保护措施 纺织企业不能盲目抱怨 消极回避或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 抗争来减弱各国贸易保护 行业协会要进行有效组织 利用国际贸易规则 积极应对 同时利用协会的专家优势 及时通过预警系统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全方位 全过程的 跟踪监测 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 通过信息收集网络 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 销售 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 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 纺织企业 形成政府 行业协会 企业的良性互动 2 大力发展纺织业相关和支持产业 纺织机械业是一个重要的相关行业 它是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 我国目前应该大力发展纺织机械工业 为纺织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深化纺织机械 业企业改革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增加企业研发投入 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提高纺织产业的竞争力 必须加快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大幅度提高中国金融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 主要是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效率 建立和完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 机制 促进其他与纺织业发展有关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出版业 展览业 模特业 运 输业 信息业和通讯业等的发展 为纺织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 加强行业自律 目前的纺织业行业商协会职能不清 行业自律制度缺失 出口秩序难以协调 行业 商协会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 难以代表和维护本行业企业利益 也难以发挥整体性行业 协调作用 行业自律乏力 企业低价竞销 容易成为国外反倾销的把柄 行业质量标准滞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13 后于发达国家 产品出口受制于人 因此 应该制定相关法律 确立纺织品商协会独立的市场地位 发挥中介纽带作用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完善我国纺织产品标准 健全自律机制 强化行业自律 积极参与贸易纠纷解决 维护纺织行业利益 三 三 企业自身方面 企业自身方面 解决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 既需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和促进作 用 更有赖于出口企业自身的努力 1 调整纺织企业规模 国际竞争的趋势表明 有强大的企业才会有强大的产业 中国纺织企业要提升国际 竞争力 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培育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才能在以后的 竞争中取得胜利 因此 应该加快纺织行业的兼并重组 一些纺织企业在外资不断进入 的情况下 为了与国际资本抗衡 应该寻求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 进行优势互补 优化 资源的配置 2 增强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首先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 大幅提高研发投入 发展原创技术 培育自主品牌 没有这项突破 就难以从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迅速提升 再次应是 营销管理的创新 创新科技生产力 尽快形成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提升中国企业掌控 跨国生产和营销网络的能力 扩大利润空间 最后是产业链整合创新 产业创新能力并 不是单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 而是更大范围 更深层次的社会协作分工 我国不 仅要加快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步伐 还要增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整合 这是降低创新 成本 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 3 建设自己的品牌 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纺织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却是一个 品牌小国 这在某种程度 上影响了纺织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着产品档次低 品牌单一 质量不稳 定 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特别是缺乏核心技术 这已成为阻碍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瓶 颈 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 我国纺织企业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要充分 认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培养和发展一大批名牌产品 全面 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现有的纺织企业中 多以定牌 贴牌为主 自有品牌只占 10 左右 纺织业增长 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寒假调研论文 14 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出口整体水平较低 缺乏自主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 表现为品牌 的缺失 缺乏竞争力 抗风险能力差 20 21 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 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 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提高 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 应建立起产品设计 打样 制版 测试 生产 物流和销售于一 体的出口产业链 积极与国际采购商 国际知名厂商合作 积累技术与资金 吸取经验 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 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 的信息差异 技术差异 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 使品牌 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 的需要 4 开拓内需市场 寻找新的目标市场 在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情况下 开拓内需市场成了中国纺织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理 所当然的方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今年 1 7 月份纺织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25 77 高出去年同期 0 78 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及内销的稳健增长 给纺织 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010 年 内销将进一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努 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的同时 继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 欧盟 日本等 这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依赖 性和不稳定性增强 我国纺织品企业要不断巩固原有欧美高端市场 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 场 大力发展与中亚 非洲 拉美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 降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才能促进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持续 稳定 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朱北娜 入世 5 年中国棉纺织业的进出口分析 J 纺织导报 2007 7 105 108 2 薛丹 路世昌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44 45 3 安春明 中国纺织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J 纺织导报 2009 2 18 19 4 肖丽莉 中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5 李静萍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比较研究 J 统计研究 2002 8 6 刘丽艳 新元纺织品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11 7 付韶军 协整理论在纺织品进出口研究中的分析应用 D 北方工业大学 2008 05 8 花小伟 刘欣 人民币升值 纺织业不能承受之痛 J 纺织服装周刊 2010 3 11 9 田林辉 徐生强 中国纺织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J 品牌视点 2005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