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课外项目-纳滤膜_第1页
高分子物理课外项目-纳滤膜_第2页
高分子物理课外项目-纳滤膜_第3页
高分子物理课外项目-纳滤膜_第4页
高分子物理课外项目-纳滤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 论文 纳米过滤膜纳米过滤膜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 学生姓名 谢宏宇 班 级 高材 1011 学 号 2010 319 127 配合人员 经管系 会计 1011 孟建坤 完成日期 2011 年 12 月 15 日 提交人 谢宏宇 上交时间 2 0 1 2 年 05 月 15 日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索要索要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 它对不 同价态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可以分离水中分子量为数百的小分子有 机物 新型纳滤膜的开发和研究是当今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于我 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纳滤作为一 种新型膜分离技术 在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将会十分广泛 文章综述了 纳滤膜的特性 分离机理 影响纳滤膜分离特性的因素及其在水处理 制药业 食品及染料等行业过程中的应用 并对其更广泛的发展前景进 行展望 关键词 纳滤 纳滤 纳滤膜 膜分离 应用 Abstract Between accepts filters is situated between the counter seepage and ultra filters one pressure actu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t has the choice permeability to the different valent state ion may separate in the water the molecular weight is several hundred small molecular organic matters New accepts the filter diaphragm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is now the membrane technology domain research hot spo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regarding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eople living standard enhancement Accepts filters the achievement one kind of new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able to be extremely widespread in the future industry domain applic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d has accepted the filter diaphragm the characteristic separated the mechanism affected accepts filter diaphragm profession process and so on in stalling characteristic factor and in water treatment drug industry food and dye applications and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to it more widespre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目录 前言前言 1 1 1 1 纳米的基本概念纳米的基本概念 1 1 2 2 纳米薄膜纳米薄膜 2 2 1 1 纳滤膜的定义纳滤膜的定义 2 2 2 2 纳滤膜的分离原理纳滤膜的分离原理 3 3 1 1 纳滤膜的特性纳滤膜的特性 3 3 2 2 影响纳滤膜分离特性的因素影响纳滤膜分离特性的因素 4 4 纳滤膜材料的制备 纳滤膜材料的制备 4 4 1 1 复合法复合法 5 5 NFNF 膜在分离技术上的应用膜在分离技术上的应用 5 5 1 1 NFNF 膜在生产和生活用水中的应用膜在生产和生活用水中的应用 5 5 2 2 NFNF膜在化学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在化学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5 5 3 3 NFNF 膜在食品中的应用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5 5 4 4 NFNF 膜在生物化学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膜在生物化学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6 6 纳滤膜的推广前景 纳滤膜的推广前景 7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学 科 纳米学 它是研究 1 100nm范围物质的特性 制备方法和应用 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将会促使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迈入一个 崭新的时代 纳米科技时代 科学家们预言纳米技术将在 世 纪发挥巨大的作用 纳米材料大致可以分为零维纳米维粒 纳米粉 纳米颗粒 量 子点和原子团簇 一维纳米纤维 管 线 棒 二维纳米膜 三 维纳米块体等 而我所要展示的是纳米膜材料 纳米薄膜是指由尺寸在纳米材 料量级的晶粒构成的薄膜 或将纳米晶粒镶嵌于某种构成的复合膜 以及每层厚度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 这类材料具有很特殊的 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并在纳米电子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项目报告中主要是有关纳米薄膜的原理与特点 纳米薄膜 的特性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 纳米薄膜材料的分离机理 纳米薄 膜在分离技术上的应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 1 1 1纳米的基本概念纳米的基本概念 纳米是长度单位 1nm 等于十亿分之一 10 9 米 即等于 10 埃 1nm 的长度相当于 3 5 个原子紧密地排练在一起所具备的长度 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体组成 特性维度尺寸在纳米量级 1 100nm 的固体材料 由于这种材料的尺寸处于原子簇和宏观 物体的交接区域 故而具有表面效应 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并产生奇异的力学 电学 磁学 光学 热学 和化学等特性 从而使其在国防 电子 化工 冶金 航空 轻工 核技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纳米材料根据三维空间中未 被纳米尺寸约束的自由度计 大致可以分为零维纳米维粒 纳米粉 纳米颗粒 量子点和原子团簇 一维纳米纤维 管 线 棒 二 维纳米膜 三维纳米块体等 纳米科技是指以 1 100nm 尺度的物质或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就是指通过一定的微细加工方式 直接操纵原子 分子或原子团 分子团 使其从新排列组合 形成新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或结构 研究其特性 并由此制造具有新功能的器件 机器以及其他各方面 应用的科学与技术 纳米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制备纳米尺度的材料或结构 发掘其不同凡 响的特性思想并对此予以研究 以致最终能很好地为人们所应用 将这种思想和相关的方法引入到各个领域 便形成形形色色的各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纳米科技研发领域 包括 纳米体系物理学 纳米体系化学 纳米 体系材料学 纳米生物学 纳米体系电子学 纳米光子学 纳米机 械学 纳米加工制造学 纳米表征测量学级纳米医学等等 1 1 2 2纳米薄膜纳米薄膜 纳米薄膜是指由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体 或颗粒 构成的薄膜 或将纳米晶体镶嵌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 如 Ge SiO2 将 Ge 镶 嵌于 SiO2 薄膜中 以及每层厚度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 有 时也称为纳米晶粒薄膜和纳米多层膜 其性能强烈依赖于晶粒 颗 粒 尺寸 膜的厚度 表面粗糙度及多层膜的结构 这也就是目前 纳米具有薄膜研究的重要内容 于普通薄膜相比 纳米薄膜具有许 多独特的性能 如具有具电导 巨磁电阻效应 巨霍尔效应 可见 光发射等 此外纳米薄膜还可作为气体催化 如汽车尾气处理 材 料 过滤器材料 高密度磁记录 光敏材料 平面显示材料及超导 材料等 因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 纳米薄膜的结构 特 性 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研究工作的发展 更多的结构 新颖 性能独特的纳米薄膜必将出现 应用范围也将日益广阔 按照纳米薄膜的应用性能 纳米薄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纳 米磁性薄膜 纳米光学薄膜 纳米气敏膜 纳滤膜 纳米润滑膜及 纳米多空膜 而我主要研究的是纳米过滤膜而我主要研究的是纳米过滤膜 简称 纳滤膜 简称 纳滤膜 NFNF 2 2 1 1纳滤膜的定义纳滤膜的定义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纳滤膜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问世的新型分离膜 采用纳米材 料研制出分离仅在分子结构上有微小差别的多组分混合物 介于超 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 膜在渗透过程中截留率大于 95 的最小分子 大小为 1nm 因此称为 纳滤 纳滤膜技术具有离子选择性和操作 压力低的特点 故有时也称 选择性反渗透和低压反渗透 1 1 纳滤膜定义纳滤膜定义 到目前为止 对纳滤膜的准确定义 机制 特征等的 认识还远远不充分 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解释纳滤膜的定义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纳滤膜介于反渗透和超滤膜之间 其膜表面分离皮层 可能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 相对于反渗透膜 NaCL 的脱除率均在 95 以上 一般将 NaCL 脱除率为 90 以下的膜均可称之为纳滤膜 反渗透膜几乎对所有溶质都有很高的脱除率 而纳滤 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脱除率 纳滤膜孔径在 1nm 以上 一般 1 2nm 主要去除一个纳米左右的溶质粒子 截留分子量在 200 1000 道尔顿 反渗透膜几乎均为聚酰胺材质 而纳滤膜材料可采用 多种材质 如醋酸纤维素 醋酸 三醋酸纤维素 磺化聚砜 磺化聚醚砜 芳香聚酰胺复合材料和无机材料等 一般纳滤膜的表面形成高聚物电解质因而常常有较强的负 电荷性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 2 2 2纳滤膜的分离原理纳滤膜的分离原理 2 2 纳滤原理纳滤原理 与超滤及反渗透等膜分离过程一样 纳滤也是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其分 离 机制可以运用电荷模型 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 细孔模型以及近年来才提出的静电排斥和立体阻碍模型等来 描述 与其他膜分离过程比较 纳滤的一个优点是能截留透 过超滤膜的小分子量的有机物 又能透析反渗透膜所截留的 部分无机盐 也就是能使 浓缩 与脱盐同步进行 NF 膜分离需要的跨膜压差一般为 0 5 2 0MPa 比用反 渗透膜达到同样的渗透能量所必须施加的压差低 0 5 3MPa 在同等的外加压力下 纳滤的通量要比反渗透大得多 而在 通量一定时 纳滤所需的压力则比反渗透的低很多 所以用 纳滤代替反渗透时 浓缩 过程可更有效 快速地进行 并达到较大的 浓缩 倍数 一般来讲 在使用纳滤膜进行 的膜分离过程中 溶液中各种溶质的截留率有如下规律 随着摩尔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给定进料浓度的情况下 随着跨膜压差的增加而增 加 在给定压力的情况下 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对于阴离子来说 按 NO3 CI OH SO42 CO42 顺序上升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阳离子来说 按 H Na K Ca2 Mg2 Cu2 顺序上升 补充 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 是由于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负 的带电基团 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 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 根据 文献说明 可能的荷电密度为 0 5 2meq g a 溶解 扩散原理 渗透物溶解在膜中 并沿着它的推动力梯 度扩散传递 在膜的表面形成物相之间的化学平衡 传递的形式是 能量 浓度 o 淌度 o 推动力 使得一种物质通过膜的时候必须克服渗 透压力 b 电效应 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 电解质盐离 子的电荷强度不同 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 在含有不同价 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 由于道南 DONNAN 效应 使得膜对不同离子 的选择性不一样 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 3 1 1纳滤膜的特性纳滤膜的特性 纳滤膜一般是由高聚物组成活化膜 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 成 与其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 所以纳滤膜有着独特的性能 1 1 纳滤膜的荷电性纳滤膜的荷电性 纳滤膜的荷电性是纳滤膜最重要特征之一 这种影响 1911 年被 发现并首先用于解释离子交换膜的原理 荷电性与膜材料以及制造 工艺等相关联 荷电与否 荷电种类 材料及荷电的强度对膜性能 影响较大 荷电对纳滤膜抗污染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新型纳滤膜大多具有一定的电荷 往往带负电 导致纳滤膜 的截留机理不同于传统的软化纳滤膜的机械筛分机理 其加入了膜 与无机物阳离子 膜与有机物的电性作用 2 2 纳滤膜对无机物的分离特性纳滤膜对无机物的分离特性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纳滤膜对无机离子的去除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 它对不 同的无机离子有不同的分离特性 这是纳滤膜与反渗透膜分离性能 的主要差别 Kristina 等指出 NaCl 的截留率与溶液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当 溶液浓度由 0 05mol L 增至 1mol L 时 NaCl 的截留率由 45 降至 7 在用纳滤膜处理含大量金属离子的溶液时发现 Cd Zn Pb Cr 等离 子的截留率大于 90 而 K Na 等离子的截留率则小于 10 3 3 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分离特性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分离特性 纳滤膜一般对分子量在 200 以上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去除率大于 90 基于此提出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 200 500 但有些 文献认为纳滤膜截留分子量的范围可为 200 1000 甚至 200 2000 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 纳滤膜对憎水性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最好 97 5 以上 而亲水性的有机物一般为小分子有机物 可以较顺 利地与水分子一起透过纳滤膜 从而说明纳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的选 择性 3 3 2 2 影响纳滤膜分离特性的因素影响纳滤膜分离特性的因素 1 1 共离子共离子 纳滤膜对离子的截留率受到共离子的强烈影响 对同一种膜而 言 在分离同种离子并在该离子浓度恒定条件下 共离子价数相等 共离子半径越小 膜对该离子的截留率越小 共离子价数越高 膜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该离子的截留率越高 纳滤膜对二价离子的截留率较一价离子截 留率高得多 主要是由于离子半径和静电斥力作用影响造成的 2 2 操作条件操作条件 操作条件对纳滤膜的分离性能有直接影响 操作压力的提高可 提高水通量和脱盐率 回收率的提高可降低水通量和脱盐率 料液 速率的提高可提高水通量和脱盐率 纳滤膜的耐压密性好 水通量 和截留率随操作时间延长基本不变 对分子量数百的有机小分子和 高价离子有较高的脱除率 3 3 其它条件其它条件 由于道南离子效应的影响 物料的荷电性 离子价数 离子浓 度 溶液 pH 值等对纳滤膜的分离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4 4 纳滤膜材料的制备 纳滤膜材料的制备 纳滤膜的表层较 RO 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 但较 UF 膜的要致 密得多 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疏松程度 以形成大 量具有纳米级 10 9m 的表层孔 目前 纳滤膜的制备主要有以 下四种方法 相转化法 共混法 荷电法和复合法 复合法是 目前使用最多也是很有效的制备纳滤膜的方法 所以具体以介绍 复合法为主 4 4 1 1 复合法 复合法 复合法是目前使用最多也是很有效的制备纳滤膜的方法 该方 法是在微孔基膜上复合一层具纳米级孔径的超薄表层 它包括微孔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膜的制备和超薄表层的制备两个步骤 微孔基膜的制备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烧结法 可由陶土或金属 氧化物 如A1203 Fe203 高温烧结而成 也可由高聚物粉末 如PVC 粉 热熔而成 另一种是Ls相转化法 可由单一高聚物形成均相膜 如聚砜超滤膜 也可由2种或2种以上的高聚物经液相共混形成合金 基膜 如含酞侧基聚芳醚酮聚砜 PEKC PSF 合金膜 目前 超薄表层的制备及复合方法主要有涂敷法 浸渍法 界 面聚合法 化学蒸气沉积法 动力形成法 另外还有正处在研究中 的水力铸膜法 等离子体法等 其中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四种 1 涂覆法 将铸膜液直接刮涂到基膜上 再借外力将铸膜液 轻轻压入基膜的大孑L中 然后用相转换法成膜 对无机铸膜液 如 氧化钛 可先将其形成颗粒细小均匀的氢氧化物胶粒沉淀在无机基 膜 如微孔A1203基膜 上 再经高温烧结 并控制好其在溶胶一凝胶 转化时晶型的变化 形成纳米级孔径 对高聚物铸膜液 涂刮到基 膜后 经外力将铸膜液压入基膜的微孔中 再经L S相转化成膜 该方法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和基膜相匹配的复合液并调节工艺条件 另外 还可以用此法将有机和无机铸膜液相结合而制成有机一无机 双活性层纳滤膜 从而使有机 无机双活性层达到膜性能的互补 2 化学蒸气沉淀法 该方法是先将一化合物 如硅烷 放在高 温下使其变成能与基膜 如金属氧化物微孔基膜 反应的化学蒸气 与基膜反应后形成具纳米级孔径的表层 3 动力形成法 该方法利用溶胶一凝胶相转化原理 将一定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浓度的无机或有机聚电解质用循环加压方式逐层沉积到微孔基膜上 几乎所有的有机或无机聚电解质均可作为动力膜材料 无机类如 m3 Fe3 Si4 耵14 V4 等离子的氢氧化物或水合氧化物 有 机类如聚丙烯酸 聚乙烯磺酸 聚丙烯酰胺等 由于该类物质亲水 性较大 故所制得的膜的水通量较大 4 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制备纳滤 膜的方法 也是工业化NF膜品种最多 产量最大的方法 这类膜工 业的主要有NF系列 NTR系列 RTC系列 ATF系列 MPT系列 MPF系 列及A15膜等 利用P W Morgan的界面聚合原理 使反应物在互不 相溶的两相界面处反应成膜 一般方法就是用微孔基膜吸取溶有一 类单体或预聚物的水相 沥去过多水相后 在溶有另一单体的油相 如环己烷 接触反应一定时间成膜 为了得到更好的膜性能 一般 还需水解荷电化 离子辐射或热处理等后处理过程 该方法的关键 是基膜的选取和制备及调控两类反应物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和扩散 速度 以使表层疏松程度合理化并且尽量薄 陆晓峰等采用界面缩 聚的方法制备了NF系列复合纳滤膜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0 6MPa 下 NF 1的水通量为4 1L m2 h 对Na2S04的截留率为78 NF 24kl的水通量为60L m2 h 对Na2S04的截留率为94 NF 3的 水通量为265 L m2 h 对Na2S04的截留率为94 俞三传等人以 无纺布增强的聚砜多孔膜为支撑底膜 哌嗪水溶液为水相 多元酰 氯为有机相 经界面聚合反制备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 所研制的 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对无机盐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能 对分子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大于200的有机物亦有较好脱除性能 翟晓东等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各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 探索了以PVDF超滤膜为基膜先浸油相后浸水相 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新缩聚技术 并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聚酰胺复合纳 滤膜 在0 6MPa的操作压力下 对lg L的PEG600 Na2S04溶液截 留率分别为90 和95 通量达45L m2 h 近期的研究热点是 在聚合溶液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 改善膜的选择性和提高流率 或 者是降低膜的操作压强 高爱环等 41通过单因素实验 得到聚哌嗪 酰胺复合纳滤膜界面聚合反应的优化条件 无机相中哌嗪浓度 O 12mol L 1 有机相中酰氯浓度O 1 mol L一 碱含量 O 3 vt 表面活性剂含量0 1 讯 界面聚合时间 210s 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纳滤膜对NaCl截留率30 50 对 Na2S04的截留率高达90 对聚乙烯醇则可实现几乎完全截留 5 5 纳米薄膜在分离技术上的应用 纳米薄膜在分离技术上的应用 商品化纳滤膜的材质主要集中在 醋酸纤维素 CA 磺化聚砜 SPS 磺化聚醚砜 SPES 聚酰胺 PA 聚乙烯醇 PVA 等 目前 国际上出现的复合纳滤膜从超薄复合层的组成可分为以 下4类 芳香聚酰胺类复合膜 聚哌嗪酰胺类复合纳滤膜 磺化聚醚 砜类复合纳滤膜 混合型复合纳滤膜 除有机膜外 还有以无机材 料制备的纳滤膜 NF膜的应用归纳为以下3种场合 对单价盐并不要求有很高的截 留率 欲实现不同价态的离子的分离 欲实现高相对分子质量与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分离 目前 纳滤膜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用 水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食品工业以及生化制药等方面得到了广 泛应用 5 1 NF膜在生产和生活用水中的应用 地球上许多地区水源硬度超标 为了获得合格的生产和生活用 水 必须将这样的水进行脱盐处理 从而达到净化和软化 纳滤膜 法可将二价盐及有机物去除 并在低压下实现水的软化和脱盐 NF 膜最大的应用领域是饮用水的软化和有机物的脱除 民用饮用水的 制备 在于脱除水中的有机物和产生水硬度的钙 镁等的硫酸盐和 碳酸盐 实验表明 纳滤膜对二价离子和有机毒物有很好的去除结 果 此外 在电子 半导体 色谱及一些医药领域 对超纯水的水 质要求很高 要求TOC小于5肛g L 比阻抗大于10 MQ甚至接近 18Mr2 这也可借助纳滤法实现 5 2 NF膜在化学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中的 应用 处理化学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是经浓缩后进行焚烧或曝气 另 外废水中含有许多生物不能降解的低分子量有机物 Mw 100 而纳 滤膜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除化学工业废水处理外 纳滤技术还 用于汽油和煤油的分离 甘油的回收和浓缩 胶卷冲洗液中药剂的 回收 造纸工业排水中木质素和木糖的回收 尼龙生产过程排水中 己内酰胺的浓缩回收 石油工业 化纤印染工业以及表面处理过程 中的水处理也常常用纳滤法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生活污水一般用生物降解 化学氧化法结合处理 但氧化剂的 浪费太大 残留物多 因此可以在它们之间加一纳滤环节 使大分 子被截留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生物降解作用 节约氧化剂或活性 炭用量 降低最终残留物含量 5 3 NF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 膜分离技术主要用来对料液进行浓缩 脱盐 脱色 调味和脱除杂质 纳滤膜还可和超滤膜结合对桔子汁和洋李 酸浸液进行浓缩脱盐 对洋李酸浸液 脱盐率达54 5 有机酸脱 除率可达80 自身可被浓缩到10倍以上 用纳滤膜从大豆乳清中 分离提取低聚糖 与反渗透除盐相结合 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用 反渗透与纳滤膜串联起来进行果汁浓缩 在操作压力均为7Mpa时能 得到渗透压力为10 2Mpa的浓度为40 的浓缩液 在保证果汁色 香 味不变时又可大大节省能源 采用高浓缩系统将质量分数为 10 的葡萄糖溶液浓缩至45 所需能耗 仅为普通蒸馏法的1 8或 冷冻法的1 5 5 4 NF膜在生物化学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发酵法生产的抗生素原液中有质量分数为4 的生物残渣 一定 盐分和约0 1 0 2 的抗生素 用NF膜可通过两种途径回收和 纯化抗生素 一种是先用溶剂萃取 再用NF膜浓缩 该过程由于溶 剂循环使用 可节约80 的成本 另一种是先用膜浓缩 再用溶剂 萃取 这一方法可提高萃取设备的生产能力 降低溶剂用量 凯能 公司的NF 1014S型卷式膜 截留分子量为250 浓缩抗生素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6PA Mw 216 可将质量分数为0 37 6APA的发酵液浓缩到5 该 膜对6APA的截留率达95 对6APA的回收率约90 同时将盐分等 杂质除去 在医药工业中 肽和多肽可通过色谱柱进行纯化 再通过热蒸 发方式抽真空进一步浓缩 由于肽的质量分数过低 O 1 O 5 蒸发时间过长 就可能破坏被提纯的产品 同时消耗大量的有机 水淋洗液 目前 用NF膜如MPT膜将其直接浓缩 不但克服以上不足 而且可将小的有机物和盐分除去 另外 NF膜还可用在维生素B12的 回收 浓缩及青霉素制剂的制备等许多生化工程方面 日益显示出 其高效 经济的分离特色 纳滤膜可用于氨基酸生产 抗生素的回 收与精制 并成功地应用于红霉素 金霉素 万古霉素和青霉素等 多种抗生素的浓缩和纯化过程 以及6 氨基青霉烷酸 VBl2的回收 和浓缩 生产四环素 洁霉素和林可霉素排放废水的处理 螺旋霉 索发酵液的分离和浓缩等 纳滤膜由于其独特性能 在食品工业 制药工业 乳品工业等 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但纳滤膜的应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膜污染等 并且食品与医药行业对卫生要求极严 膜需要经常的 杀菌 清洗等处理 使得该技术的广泛使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 如何推广及膜清洗等大量问题尚待研究 总体看来 目前国际上对 于纳滤膜的研究多集中在应用方面 而有关与纳滤膜的制备 性能 表征 传质机理等的研究还不够系统 全面 深入 现在的应用过 程的选膜多是以实验为依托的 缺少更系统的理论依据 在今后的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中 希望对于所制备的高性能膜 能够以定量的方法对膜性能 进行预测 并面向应用过程的膜产品系列化 这不仅可以拓宽膜的 应用范围 而且能够减少实验的工作 同理 膜过程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