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一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 1 实际工质的影响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 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 且燃烧后生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 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 且燃烧后生 成成 CO2CO2 H2OH2O 等气体 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 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等气体 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 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 低 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 使工质数量减少 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低 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 使工质数量减少 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 WkWk 所示 这所示 这 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 2 换气换气 损失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 必须更换工质 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 如图中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 必须更换工质 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 如图中 WrWr 所示 其所示 其 中 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 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 成为泵气损失 如图中曲线中 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 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 成为泵气损失 如图中曲线 rabrab r r 包围的面积所示 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 如图中面积包围的面积所示 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 如图中面积 W W 所示 所示 3 3 燃烧损失燃烧损失 1 1 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喷油或点火 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喷油或点火 在上止点前 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 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在上止点前 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 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 2 不完全燃烧损失 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 空气混合不良 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 不完全燃烧损失 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 空气混合不良 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 不完全燃烧损失 不完全燃烧损失 3 3 在高温下 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 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 在高温下 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 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 学动平衡状态 如学动平衡状态 如 2H2O 2H2 O22H2O 2H2 O2 等 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 吸收热量 但在膨胀后等 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 吸收热量 但在膨胀后 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 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 同时放出热量 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 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 同时放出热量 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 间拉长 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间拉长 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 4 传热损失 实际循环中 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 使压缩 膨胀线均脱 传热损失 实际循环中 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 使压缩 膨胀线均脱 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 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 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 5 缸内流动损失 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 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 体现为 在 缸内流动损失 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 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 体现为 在 压缩过程中 多消耗压缩功 燃烧膨胀过程中 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 使作用于压缩过程中 多消耗压缩功 燃烧膨胀过程中 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 使作用于 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 充量系数二 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 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 1 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 PaPa 2 2 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 TaTa 3 3 残余废气系数残余废气系数 4 4 进排气相位角进排气相位角 5 5 压缩比压缩比 6 6 进气状状态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 1 降低进气系统阻力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 进气管 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 减少各段通路对气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 进气管 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 减少各段通路对气 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 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 1 1 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1 1 进气马赫数 进气马赫数 M M 不超过不超过 0 50 5 受气门大小 形状 升程规律 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受气门大小 形状 升程规律 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2 2 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增大增大 气门相对通过面积 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气门相对通过面积 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 M M 值 提高充量系数值 提高充量系数 的主要方法 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 增加气门数目 改进配气凸轮型线 的主要方法 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 增加气门数目 改进配气凸轮型线 适当增加气门升程 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 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 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适当增加气门升程 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 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 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 能 能 2 2 减少进气道 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减少进气道 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2 2 减少对空气充量的加热减少对空气充量的加热 进 排气管两侧分开布置 可以避免或高温排气管对进气加热进 排气管两侧分开布置 可以避免或高温排气管对进气加热 3 3 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 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 使缸内废气压力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 使缸内废气压力 prpr 下降 不仅可以减少残余废气系数 有利于提下降 不仅可以减少残余废气系数 有利于提 高充量系数 而且可以减少泵气功 高充量系数 而且可以减少泵气功 4 4 合理选择进 排气相位角合理选择进 排气相位角 合理选择进 排气相位角 可以获得较好的充气效果 特别是在高速时 适当推迟进气门合理选择进 排气相位角 可以获得较好的充气效果 特别是在高速时 适当推迟进气门 关闭时间 可以利用高速气流惯性来增加每循环气缸充气量 关闭时间 可以利用高速气流惯性来增加每循环气缸充气量 5 5 谐振进气与可变进气支管谐振进气和可变进气支管都是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来提高充谐振进气与可变进气支管谐振进气和可变进气支管都是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来提高充 量系数 由间断进气而引起的进气压力波动对发动机进气量影响很大 进气管长度 直径量系数 由间断进气而引起的进气压力波动对发动机进气量影响很大 进气管长度 直径 等参数会改变进气压力波 适当调整这些参数 可以有效利用进气管压力波 以增加充量等参数会改变进气压力波 适当调整这些参数 可以有效利用进气管压力波 以增加充量 系数 改善转矩特性 系数 改善转矩特性 四 汽油机增压的主要技术障碍与解决方法四 汽油机增压的主要技术障碍与解决方法 1 1 爆燃爆燃 汽油机增压后 由于混和气压缩始点的压力 温度增高 以及燃烧室受热零件热汽油机增压后 由于混和气压缩始点的压力 温度增高 以及燃烧室受热零件热 负荷提高等原因 将促使爆燃的发生 为此 必须采用降低压缩比 推迟点火时刻 采用负荷提高等原因 将促使爆燃的发生 为此 必须采用降低压缩比 推迟点火时刻 采用 中冷等技术措施 但相应会带来热效率下降 排温过高 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 中冷等技术措施 但相应会带来热效率下降 排温过高 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 2 2 混合气的调节混合气的调节 汽油机采用变量调节 化油器式发动机难以精确供应一定浓度混合气 汽油机采用变量调节 化油器式发动机难以精确供应一定浓度混合气 电控汽油喷射技术为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中的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 电控汽油喷射技术为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中的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 3 3 热负荷热负荷 汽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小 燃油温度高 膨胀比小 废气温度也比柴油机高 汽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小 燃油温度高 膨胀比小 废气温度也比柴油机高 增压后 汽油机的整体温度水平提高 热负荷问题严重 同时 为避免可燃混合气的损失 增压后 汽油机的整体温度水平提高 热负荷问题严重 同时 为避免可燃混合气的损失 一般气门叠开角不大 燃烧室的扫气作用不明显 因此 增压汽油机的排气门 活塞 涡一般气门叠开角不大 燃烧室的扫气作用不明显 因此 增压汽油机的排气门 活塞 涡 轮等处的热负荷比柴油机严重 为此 一般都采用涡轮前放气的调节方案 以抑制发动机轮等处的热负荷比柴油机严重 为此 一般都采用涡轮前放气的调节方案 以抑制发动机 高速 高负荷是增压压力的过度增长 这不仅是限制最高燃烧压力需要 也是抑制爆燃 高速 高负荷是增压压力的过度增长 这不仅是限制最高燃烧压力需要 也是抑制爆燃 降低热负荷的需要 降低热负荷的需要 4 4 对增压器的特殊要求对增压器的特殊要求 汽油机增压比低 流量范围广 热负荷高 最高转速高且转速转汽油机增压比低 流量范围广 热负荷高 最高转速高且转速转 速变化范围大 这就要求增压器体积小 耐高温性能好 转动惯量要小 同时还要保证效速变化范围大 这就要求增压器体积小 耐高温性能好 转动惯量要小 同时还要保证效 率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要求有增压调节装置 造成成本高 率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要求有增压调节装置 造成成本高 1 1 降低压缩比降低压缩比 汽油增压由于受到爆燃限制 必须降低压缩比 使用高辛烷值燃料 采用汽油增压由于受到爆燃限制 必须降低压缩比 使用高辛烷值燃料 采用 中间冷却混合气和向气缸喷水等技术措施 中间冷却混合气和向气缸喷水等技术措施 2 2 增压压力控制系统增压压力控制系统 汽油机运行转速范围比柴油机宽 从低速到高速进气流量范围大 汽油机运行转速范围比柴油机宽 从低速到高速进气流量范围大 涡轮增压器的特性很难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 可能出现低速时增压压力不足 高速增压压涡轮增压器的特性很难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 可能出现低速时增压压力不足 高速增压压 力过高的情况 此外 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范围窄 排气温度高 使汽油机允许的增压压力过高的情况 此外 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范围窄 排气温度高 使汽油机允许的增压压 力比柴油机要低 必须对汽油机增压压力进行控制 力比柴油机要低 必须对汽油机增压压力进行控制 3 3 减小增压后减小增压后 反应滞后反应滞后 现象现象 非增压汽油机加速性好 增压后 节气门位置突然变化非增压汽油机加速性好 增压后 节气门位置突然变化 时 要求混和气浓度迅速变化 但增压器供气往往 造成反应滞后现象比柴油机严重 一时 要求混和气浓度迅速变化 但增压器供气往往 造成反应滞后现象比柴油机严重 一 般采用脉冲涡轮增压 增压器前置方案 带旁通阀的控制系统 般采用脉冲涡轮增压 增压器前置方案 带旁通阀的控制系统 减小进排气管容积 提高 减小进排气管容积 提高 压缩比以及可变正时等措施 压缩比以及可变正时等措施 4 4 燃料供给系统的调整燃料供给系统的调整 1 1 汽油泵 电动油泵和燃油压力调节阀联合工作 来满足增压 汽油泵 电动油泵和燃油压力调节阀联合工作 来满足增压 所需的供油压力和供油量 所需的供油压力和供油量 2 2 点火提前角调整 不带中冷器时 减小点火提前角 满负 点火提前角调整 不带中冷器时 减小点火提前角 满负 荷工作时推迟点火提前角 荷工作时推迟点火提前角 五 燃烧过程的优化五 燃烧过程的优化 1 1 油油 气气 燃烧室的最佳配合燃烧室的最佳配合 燃油喷射 气流运动与燃烧室形状之间的配合 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 通过大量试验 反燃油喷射 气流运动与燃烧室形状之间的配合 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 通过大量试验 反 复改进 达到综合的优化性指标 复改进 达到综合的优化性指标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2 2 控制着火落后期内的混合气生成量控制着火落后期内的混合气生成量 为追求好的经济型与动力性 可适当增加 但为了降低为追求好的经济型与动力性 可适当增加 但为了降低 NOxNOx 排放和燃烧噪声 应减少 排放和燃烧噪声 应减少 方法 优化初期喷油速率 控制气体流动和燃烧室形状 方法 优化初期喷油速率 控制气体流动和燃烧室形状 3 3 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湍流运动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湍流运动 通过增强运动 可加速混合气生成速率 避免局部混合气过浓 特别应重视上止点附近及通过增强运动 可加速混合气生成速率 避免局部混合气过浓 特别应重视上止点附近及 燃烧过程中的气流运动 但是 进气涡流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充量系数的下降和泵气损失增燃烧过程中的气流运动 但是 进气涡流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充量系数的下降和泵气损失增 加 燃烧室内气体流动强度的增加会造成流动损失及散热损失增大 因此 增强度要适当 加 燃烧室内气体流动强度的增加会造成流动损失及散热损失增大 因此 增强度要适当 4 4 紧凑的燃烧室形状紧凑的燃烧室形状 柴油机的燃烧室也应紧凑柴油机的燃烧室也应紧凑 F VF V 小 可使散热损失减小 难以进行燃烧的死角减小以及空气小 可使散热损失减小 难以进行燃烧的死角减小以及空气 利用率提高 非直喷燃烧室的经济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利用率提高 非直喷燃烧室的经济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 F VF V 大 使散热大 使散热 损失过大 各类柴损失过大 各类柴 油机燃烧室都应尽可能减小余隙容积 使空气集中在燃烧室凹坑里 以提高空气利用率 油机燃烧室都应尽可能减小余隙容积 使空气集中在燃烧室凹坑里 以提高空气利用率 使燃油不分散到余隙容积中 以避免不完全燃烧和有害物排放 使燃油不分散到余隙容积中 以避免不完全燃烧和有害物排放 5 5 加强燃烧期间与燃烧后期的扰流加强燃烧期间与燃烧后期的扰流 为了降低为了降低 NOxNOx 和燃烧噪声而又保证燃油经济性不恶化 在采用较缓的初期燃烧放热率的同和燃烧噪声而又保证燃油经济性不恶化 在采用较缓的初期燃烧放热率的同 时 加强燃烧后期的混合气运动 还可加速碳烟的氧化和再燃烧 以降低排气烟度 时 加强燃烧后期的混合气运动 还可加速碳烟的氧化和再燃烧 以降低排气烟度 6 6 优化运转参数优化运转参数 要想全面优化发动机的动力 经济性能及排放 则必须对各运转参数在变工况时进行实时要想全面优化发动机的动力 经济性能及排放 则必须对各运转参数在变工况时进行实时 调控 如供油提前角 空燃比 供油量 调控 如供油提前角 空燃比 供油量 压缩比 配气相位 进气涡流强度 增压比 废 压缩比 配气相位 进气涡流强度 增压比 废 气再循环 气再循环 EGREGR 等 等 六 汽油机燃烧室设计与优化六 汽油机燃烧室设计与优化 1 1 结构紧凑结构紧凑 面容比面容比 F VF V 常用于表示燃烧室的紧凑性 它与燃烧室形式以及汽油机的主要结构参数有关 常用于表示燃烧室的紧凑性 它与燃烧室形式以及汽油机的主要结构参数有关 侧置气门燃烧室的侧置气门燃烧室的 F VF V 大 顶置要小得多 即使都是顶置气门 不同形状燃烧室的大 顶置要小得多 即使都是顶置气门 不同形状燃烧室的 F VF V 也也 是有差别的 一般来说 是有差别的 一般来说 F VF V 大 火焰传播距离长 容易爆燃 大 火焰传播距离长 容易爆燃 HCHC 排放高 相对散热面积排放高 相对散热面积 大 热损失大 大 热损失大 F VF V 比较小 燃烧室紧凑 优点 比较小 燃烧室紧凑 优点 1 1 火焰传播距离小 不易爆燃 可提高压火焰传播距离小 不易爆燃 可提高压 缩比缩比 2 2 相对散热损失小 热效率高相对散热损失小 热效率高 3 3 熄火面积小 熄火面积小 HCHC 排放少 排放少 2 2 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 应允许有较大的进排气门流通截面 以提高充气系数 降低泵气损失 燃烧室与气门头部应允许有较大的进排气门流通截面 以提高充气系数 降低泵气损失 燃烧室与气门头部 要有足够的间隙 以避免避面的遮蔽作用 要有足够的间隙 以避免避面的遮蔽作用 3 3 火花塞安排位置得当火花塞安排位置得当 1 1 能充分利用新鲜混合气 扫除火花塞间隙处的残余废气 使混合气易于着火 这对暖 能充分利用新鲜混合气 扫除火花塞间隙处的残余废气 使混合气易于着火 这对暖 机和低负荷的运转稳定性更为重要 但气流不能过强 以免吹散火花 机和低负荷的运转稳定性更为重要 但气流不能过强 以免吹散火花 2 2 火花塞应靠近排气门处 使灼热表面加热的混合气及早燃烧 以免发展为爆燃燃烧 火花塞应靠近排气门处 使灼热表面加热的混合气及早燃烧 以免发展为爆燃燃烧 3 3 火花塞的布置应使火焰传播距离尽可能短 火花塞的布置应使火焰传播距离尽可能短 4 4 不同的位置对燃料的辛烷值要求也不同 不同的位置对燃料的辛烷值要求也不同 不同的燃烧室形状实际反映了混合气气体的分布情况 与火花塞相配合 决定了不同的燃不同的燃烧室形状实际反映了混合气气体的分布情况 与火花塞相配合 决定了不同的燃 烧放热率和火焰传播到边缘可燃混合气的距离 从而影响抗爆性 工作粗暴性 经济性和烧放热率和火焰传播到边缘可燃混合气的距离 从而影响抗爆性 工作粗暴性 经济性和 平均有效压力 合理的分布使燃烧初期压力升高小 工作柔和 中期放热量最多 获得较平均有效压力 合理的分布使燃烧初期压力升高小 工作柔和 中期放热量最多 获得较 大的功 后期补燃较少 有较高的热效率 大的功 后期补燃较少 有较高的热效率 4 4 要产生适当的气体流动要产生适当的气体流动 优势 优势 1 1 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火焰传播速度 2 2 扩大了混合气着火界限 可以燃烧更稀的混合气 扩大了混合气着火界限 可以燃烧更稀的混合气 3 3 降低了 降低了 循环变动率循环变动率 4 4 降低了 降低了 HCHC 排放 劣势 过强气流会使热损失增加 还可能吹熄火核而熄火 排放 劣势 过强气流会使热损失增加 还可能吹熄火核而熄火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5 5 适当冷却末端混合气适当冷却末端混合气 末端混合气要有足够的冷却强度 以降低终燃混合气温度 减轻爆燃倾向 但又不可使激末端混合气要有足够的冷却强度 以降低终燃混合气温度 减轻爆燃倾向 但又不可使激 冷层过大 以免增加冷层过大 以免增加 HCHC 的排放量 的排放量 七 发动机的工况七 发动机的工况 1 1 发动机的工况分类发动机的工况分类 1 1 第一类工况 发动机的功率变化时 转速几乎保持不变 固定式发动机工况 第一类工况 发动机的功率变化时 转速几乎保持不变 固定式发动机工况 2 2 第二类工况 发动机的功率与转速接近于幂函数关系 发动机的螺旋桨工况 第二类工况 发动机的功率与转速接近于幂函数关系 发动机的螺旋桨工况 3 3 第三类工况 功率与转速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发动机的面工况 第三类工况 功率与转速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发动机的面工况 2 2 发动机的工况范围发动机的工况范围 1 1 a a 发动机油量控制机构最大位置时 不同转速下发动机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 发动机油量控制机构最大位置时 不同转速下发动机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 A A 最大功最大功 率标定点 率标定点 2 2 c c 发动机最低稳定工作转速限制线 低于此转速时 由于曲轴 飞轮等运动部件储存能发动机最低稳定工作转速限制线 低于此转速时 由于曲轴 飞轮等运动部件储存能 量小 导致转速波动大 无法稳定工作 量小 导致转速波动大 无法稳定工作 3 3 b b 最高转速限制线 它受到转速过高所导致的惯性力增大 机械摩擦损失加剧 充量系最高转速限制线 它受到转速过高所导致的惯性力增大 机械摩擦损失加剧 充量系 数下降 工作过程恶化等不利因素限制 数下降 工作过程恶化等不利因素限制 abab 曲线都是驾驶员最大加速踏板位置条件下获得的 对于汽油机 曲线都是驾驶员最大加速踏板位置条件下获得的 对于汽油机 abab 曲线都是在节气门全曲线都是在节气门全 开时获得 成为速度外特性曲线 对于柴油机 开时获得 成为速度外特性曲线 对于柴油机 a a 校正外特性曲线 校正外特性曲线 b b 为调速器起作用的调为调速器起作用的调 速特性曲线 速特性曲线 4 4 d d 各个加速踏板位置下空转速度线 动力输出为各个加速踏板位置下空转速度线 动力输出为 0 0 发动机指示功率 发动机指示功率 pepe 与空转机械损失与空转机械损失 功率功率 pmpm 向平衡 向平衡 5 5 e e 发动机熄火 外力倒拖时工况线 发动机熄火 外力倒拖时工况线 三 废气能量利用三 废气能量利用 82a6882a68 进入发动机气缸并留在气缸内的空气压缩耗功 进入发动机气缸并留在气缸内的空气压缩耗功 1863118631 扫气空气压缩耗功 扫气空气压缩耗功 674a6674a6 柴柴 油机泵吸正功与缸内气体膨胀功柴油机指示功 油机泵吸正功与缸内气体膨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SDN在能源行业的应用与效益评估
- 2025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中的智慧旅游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患者招募策略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效能解决方案评估报告
- 民法典水务课件
- 2025年高考英语听力专项训练冲刺押题模拟试卷
- 2025年小学英语词汇拓展专项训练冲刺试卷
- 2025年小学数学毕业升学考试综合试卷及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试卷:逻辑判断与推理备考手册
- 2025年高考政治哲学原理专项训练试题
- GB/T 5184-2016叉车挂钩型货叉和货叉架安装尺寸
- GB/T 24151-2009塑料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专用料
- 考研英语5500词汇表讲解
- MSA测量系统分析第四版
- 围手术期质量评价标准(手术室)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胶水)
- 吊篮操作工岗位风险告知卡
- 输血法律法规培训PPT
- 海姆立克急救(生命的拥抱)课件
- 越南语基础实践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课件整本书ppt
- 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建设方案(五星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