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_第1页
TD-LTE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_第2页
TD-LTE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_第3页
TD-LTE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_第4页
TD-LTE基站配套改造指导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2010录 概述 需求项 绝对需求 相比 行 峰值传输速率 1007*峰值频谱效率 5z 3z 小区平均频谱效率 Hz/(34)*z/小区边缘频谱效率 z/(23)*z 上行 峰值传输速率 505*11峰值频谱效率 z 2z 小区平均频谱效率 z/(23)*z/小区边缘频谱效率 Hz/(23)*z/系统 用户面时延 60Hz/- 需求 势 更小传输时延 更高峰值 /边缘速率 和频谱效率 扁平化网络结构 统一协议栈 简化 支持更小的 更高调制状态 更精确的系统参数设计(子载波间隔、精细 络架构 消了 连接(网格网络), 5/6/7 9 0的主要内容 3的 36系列规范中发布 3包含了 完善和增强 3本一致 9年 3月发布第一版( ), 10年 3月发布第二版( ),已先后冻结。 0即 提交 计 11年 3月完成。包括 32009年底,部分厂商开始提供基于 2009年底,具备满足 络设备 09 9 个别国外厂家外, 2010年 本可提供基于 通道测试设备 10 络设备产业进展 用进程相差一年左右 2010年 部分厂家可推出基于 通道测试设备,基本可以满足试验网第一阶段需求; 支持双流波束赋形)商用产品预计在 2011年 足规模试验网第二阶段需求; 需要对第一阶段硬件进行改造; 2011年 提供基于 8通道测试设备 11 片、终端产业进展 010年已商用,双模手机 2011即将推出, 2011年,单模、多模的 据终端可预商用或商用 , 多模双待手机预商用; 2012年,多模双待手机具备商用能力; 2013年后,多模单待手机 可商用。 频段作为室外主用频段,建议将 极推动芯片厂商研发、支持。 规模试验第一阶段 13000011112222模试验第二阶段 预商用 /商用阶段 数据卡 数据终端 (平板电脑 /点手机 多模商用 单模预商用 多模商用 单模预商用 多模商用 单模预商用 单模预商用 多模预商用 多模商用 预商用 商用 演示样机 预商用 基于 待手机 演示样机 单模演示样机 演示样机 结合终端成熟及网络建设进程,分三阶段逐步引入 2011年,引入高速无线宽带接入业务 面向个人提供有限 终端:数据卡、 网络: 2012年,引入基于手机终端的高速移动互联网业务、传统语音业务和宽带数据多媒体业务引入阶段 面向个人、家庭、企业用户提供高速移动互联网业务。通过双模双待手机终端提供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移动多媒体数据业务、基于 2/3G 及 媒体业务,物联网业务。 终端: 他移动数据终端 网络: 2013年,引入 引入 用 终端:多模单待手机终端 网络: 目录 概述 在 4业务中,电路域 4 盖能力最低,运营商一般以 4 给定的环境和目标误块率的条件下, 4用 4得系统的覆盖半径; 在 存在电路域业务,只有 同 覆盖规划时,须首先确定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目标,如 128 s、500 s、 1 同的目标数据速率的解调门限不同,导致覆盖半径也不同; 综合考虑各种业务需求及 前的建议是 28L),演示用户(高清视频演示业务)为 2L/; 目标业务为一定速率的数据业务,确定合理目标速率是覆盖规划的基础 以灵活的选择用户带宽和调制编码方式组合,以应对不同的覆盖环境和规划需求,因此如何合理确定 制编码方式,使其选择更符合实际网络状况是覆盖规划的一个难点 下行方向 , 功率和干扰基本呈线性趋势, 覆盖距离的变化较小 。 上行方向, 用户 最大发射功率不变化 , 而基站 噪声随频带带宽的增加而升高,会使上行覆盖收缩。 杂 , 覆盖特性和资源 分配紧密相关 B 用户业务需求 项目 下行 上行 00%负载 00%负载 38000%负载 40000%负载 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 基于传输分集 ( 基于 波束赋形 的天线方式在下行方向提供了赋行增益和分集增益,在上行方向提供了接收分集增益。 传输方式及天线类型 选择影响覆盖规划 天线种类 2天线 8天线 类别 目标数据速率( 1024 1024 基本参数 发射天线数 2 8 接收天线数 2 2 180 180 发射机参数 单天线发射功率( 43 37 基站总发射功率( 46 46 天线增益( 18 15 多天线分集增益 2 0 波束赋性增益 0 7 发射端总 分配 接收机参数 接收机噪声系数 9 9 接收天线分集增益 3 3 干扰余量 2 2 目标 收机灵敏度 附加损耗 穿透损耗 18 18 阴影衰落余量 结果 最大允许路径损耗 最大覆盖距离(公里) 于不同用户间频率正交,使得同一小区内的不同用户间的干扰几乎可以忽略,但 同的干扰消除技术对小区间业务信道的干扰抑制效果不同,从而影响 小区间干扰影响 本小区无同频干扰 频率 (损耗差值 空间传播损耗 穿透损耗 天馈线损 合 计 18801920 - 略 0102025 0 0 0 0 23002400 + 1 忽略 5702620 + 略 目前 ( 2570 2620 F( 1880 1920,相比 对站点设置有较大影响。 上述计算依据 位为 T D - L T E 速 率 需 求 分 析进 行 链 路 预 算 分 析 ,提 出 规 划 站 距结 合 规 划 站 距 进 行 站址 规 划L T E 业 务 定 位 分 析 用 户 预 测 用 户 密 度 分 析传 播 模 型频 率 规 划 、 干 扰 协调 、 天 线 方 式 选 择S N R 要 求R B 资 源 及 M C S 选 择根 据 站 址 规 划 进 行 网络 仿 真 , 分 析 网 络 覆盖 效 果站 址 资 源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平衡 上下行平衡 链路预算考虑的主要因素 确定系统资源配置 (包括载波带宽时隙配比、天线类型、边缘 通过链路仿真得出各种信道接收机解调门限 根据网络组网情况及采用的干扰协调技术,选取合适的干扰余量 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覆盖能力对比 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链路预算结果对比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基于目前的覆盖目标(空载条件下, 10用户同时接入时,边缘单用户下行吞吐量大于 1系统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 不含穿透损耗)之相对应的上行业务信道速率约为 256其他控制信道覆盖能力均大于上述值。 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覆盖能力对比 项目 下行业务信道 上行业务信道 下行控制信道 上行控制信道 10区空载 2560区空载 2 a 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 不含穿透损耗) 基于 业务信道的 链路预算结果 采用 计算得到密集市区、市区及郊区的小区覆盖半径如下表所示 : 通过对比可知, 此 基于业务信道的链路预算结果 项目 下行业务信道 10载 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 不含穿透损耗) 密集市区 穿透损耗 20 考虑室内覆盖小区半径(公里) 市区 穿透损耗 17 考虑室内覆盖小区半径(公里) 郊区 穿透损耗 14 考虑室内覆盖小区半径(公里) 加载情况下, 如果考虑邻区为 70的负载(上行干扰余量取 行干扰余量取 9则基于上述小区半径,在覆盖边缘单用户可实现的速率约为下行 35010上行 12510 如果希望将加载情况下覆盖边缘单用户下行速率提升至 512 10则密集市区的小区半径需收缩至 加载情况 项目 下行业务信道 上行业务信道 10载 070%负载 070%负载 2500载 125070%负载 200070%负载 最大允许的路径损耗( 不含穿透损耗) 密集市区 穿透损耗 20 20 20 20 20 20 考虑室内覆盖小区半径(公里) 市区 穿透损耗 17 17 17 17 17 17 考虑室内覆盖小区半径(公里) 郊区 穿透损耗 14 14 14 14 14 14 考虑室内覆盖小区半径(公里) 不同频段对比 相同站距情况下, 频段相比,边缘用户下行速率 30 60,上行速率提升 150 200。 10002504501501600750600370下行(空载)上行(空载)下行(邻区5 0 负载)上行(邻区5 0 负载)D 频段 F 频段 相同场强要求的情况下, 频段相比,小区覆盖半径增加 40,站址数量减少一半。 段 F 段 F 频段 在现网 成后的 本 满足 单 用户(邻区空载、占用 10小区边缘达到 1 考虑到今后商用网络的要求可能会在试验网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可在 缩小 现更高的边缘速率。 具体站间距建议为 : 项目 站间距( 密集市区 区 区 23 页 目录 概述 天馈线系统安装需求 传输带宽需求 第 24 页 U,所需安装空间丌超过 4U 均支持 19 机架安装和挂墙安装 均支持 48 最大满配功率丌超过 660w 现网 对于 2010年后入网的 可以通过平滑升级支持 25 页 5 均支持 48部分支持 220 每个 大功率丌超过 450w 48 220 当 00采用信号源处 电源线拉远距离在 100m 300采用信号源处 采用 采用 220 当电源线拉远距离大于 300采用 220 直流供电电缆线径应结合敷设距离和设备功耗共同确定。 现网 备升级 对于 2010年后入网的 可以通过平滑升级支持 于 丌能做到通过平滑升级来支持,需要做 新增 第 26 页 0分厂家单跳可以超过15 00件丌具备时可适度放宽至300便于施工维护幵防止雪埋或雨水浸泡。 对于 线损耗原则丌超过 3线长度一般情况丌超过 5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到 10m。 设备安装时,设备上下左右应该预留丌少于 100面要预留600 设备安装位置应选于方便施工安装、线缆连接和维护操作,丏丌影响建筑物整体美观的楼面墙体位置。 设备安装时涉及的挂墙安装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设备供应商的安装及固定技术要求。 第 27 页 独立抱杆安装方式示意图 挂墙安装方式示意图 第 28 页 天馈线系统安装要求 天线安装位置要满足不其它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 天线的正辐射面区域 300米内,丌能有较大阻挡物在视线角度内阻挡信号辐射。 楼顶安装时,沿天线扇区方向,自天线顶端至屋面边沿(或女儿墙边沿)的连线不抱杆之间的夹角要小于等于 45。 天线安装在楼顶围墙上时,天线底部必须高出女儿墙顶部最高部分,应大于 500 第 29 页 天馈线系统安装要求 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上方 90 度范围内(至少南向)应无建筑物遮挡。 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不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 1500 两个或多个 铁塔基站建议将 第 30 页 传输接口估算 单扇区峰值速率计算 切换时的 同时如果用户在切换时流量从 丌占用 的 2流量丌变 设一个基站不另一个基站的 4 一个基站不邻近 16个基站有 总共 约 1 其它开销带宽需求 挄照 5%计算 第 31 页 传输接口估算 传输需求( 2: 2时隙配置) 配置 峰值流量 ( 平均流量 ( 3111) 340 3 20 60 201) 80 45 备注 对应传输网峰值带宽 对应传输网保障带宽 第 32 页 目前各厂家幵丌都支持 接口流量计算是一致的 第 33 页 2天线 20 2天线 *(10/8) = 需要一对 8天线 20 2天线 *(10/8) = 需要两对 第 34 页 目录 概述 第 35 页 第 页一般要求 挂墙安装方式 设备挂墙安装时,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丏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线缆布放及维护操作丏丌影响机房整体美观,墙面安装面积应丌小于 60000备下沿距地宜为 设备安装可以采用水平安装方式或竖直安装方式。 设备安装时,设备上下左右应该预留丌少于 50面要预留 600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方式 机房内具备可供设备安装的 19英寸标准机柜,丏机柜内空间能够满足所需安装 可采用机柜安装方式。 下应该保留 1 9英寸标准机柜统一提供即可。 第 36 页 土建 选择新建机房,需满足通用的机房土建要求: ( 1)基站室内机房需根据实际情况由结构与业核算,满足机房承载要求;对于丌满足的站点,须提出整改方案或另选新站址。 ( 2)基站机房应优先选择具有现浇楼板结构的房屋。 ( 3)在屋面建设轻体房屋作为机房使用时,应妥善考虑屋面的承载能力,采取合理的建设方案,幵确保轻体房屋不屋面结构有可靠的拉结措施,同时应考虑屋面防水层的保护和修复。 ( 4)应考虑电池组荷载的远期要求,有条件时应预先安装电池组架空支架,以满足正常使用和扩容后的承重需求。 第 37 页 第 页一般要求 当 间应保持丌小于 300便于施工和维护。 00件丌具备时可适度放宽至 300便于施工维护幵防止雪埋或雨水浸泡。 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丏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选于方便施工安装、线缆连接和维护操作,丏丌影响建筑物整体美观的楼面墙体位置。 设备安装时涉及的挂墙安装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设备供应商的安装及固定技术要求 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 20线支架底端应比天线长出 20保证天线安装的牢固。 第 38 页 第 页天线间距 计算 各系统发射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均为 16 干扰系统和被干扰系统天线同向放置,天线间耦合损失为 36 采用如下传播模型计算空间损耗: 水平: 垂直: (米) 平隔离距离 27 直隔离距离 米) ) ) 平隔离距离 54 3 3 54 垂直隔离距离 上述计算存在以下不确定因素: 设备指标与协议指标存在差异; 收发天线指标,如增益、半功率角等; 系统的馈线长度、馈线线径以及接头的数量、插损等; 干扰系统和被干扰系统天线的相对位置; 干扰系统基站实际发射的载波功率; 电磁波实际传播损耗与理论传播损耗的差异。 vv 第 39 页 土建 ( 1)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天馈支撑结构方案,需利旧的塔架,应结合改造要求进行妥善论证,丌能盲目使用。 ( 2)由于 合风阻较大,因此,需要考虑天线对安装母体的影响,而其中重点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天线的风荷和天线支撑结构的固定问题,各基站的天线安装方式应经过与门设计。 ( 3)根据移劢通信天线的重要性和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的有关规定,基本风压挄 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 4)根据城区 行屋面抱杆风荷载计算时,取计算高度为 40米。 ( 5)天馈支撑结构锚固位置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锚固基材、锚栓品种、节点受力特点,力求支撑结构的长期安全可靠。在砌体结构上进行天馈支撑结构安装时,应首先鉴别砌体的可靠性,必要时应对砌体进行加固。 ( 6)美化天线应确保基础结构和自身结构的安全可靠;屋面美化天线还应注重美化天线安装锚固的可靠性,幵应采用多重锚固措施,避免在极限荷载下美化天线倾倒、坠落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由于 前为 E 次 置原则如下: 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进行组网。 接入层配置 100E 叉容量丌小于 40G,不 1000 接入层系统尽量采用环网结构,每个接入环 3 8个节点。 汇聚层采用 10个设备交叉容量丌小于 160G。 核心层采用 10个设备交叉容量丌小于 320G。 接入层应采用基于 : 1/1+1保护方式,工作和保护需规划丌同路径 ,各使用 1条 提高网络安全性。核心层、汇聚层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环网保护。 为 根据 满足 丌同层面为 体带宽配置如下: 项目 分项 宏站 室分 Mb/s) 80 60 Mb/s) 320 110 项目 接入环 汇聚环 核心环 宏站 室分 宏站 室分 宏站 室分 Mb/s) 160 120 120 90 80 60 由于目前 能在核心网设备间疏导业务幵提供 议在 业务流进行疏导。 在 层功能, 第 43 页 750输和监控设备功耗挄 200 独立新建 各站均配置 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 1台交流配电箱(屏)、 1套 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 2组(或 1组)阀控式蓄电池组组成 。 各站要求引入一路丌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应根据各基站的实际情况挄 1025 交流配电箱的容量挄远期负荷考虑,输入开关要求为 100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 各站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挄如下原则配置:市区基站的蓄电池后备时间 3h,城郊及乡镇基站的蓄电池后备时间 5h。(注:应结合基站重要性、市电可靠性、运维能力、机房条件等因素确定) 各站宜配置 2组蓄电池,机房条件受限或后备时间要求较小的基站可配置 1组蓄电池。 第 44 页 独立新建 续) 各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挄 600流模块容量挄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挄 n+1冗余方式配置。 电源电缆均应采用非延燃聚氯乙稀绝缘及护套软电缆。 对于无与用机房或机房条件受限的小型基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直流 地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中国移劢通信企业标准 基站防雷不接地技术规范 ( 通信局(站)防雷不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 要求。 无线设备厂家应在 蔽电缆的金属层在进入机房前应进行防雷接地,具体方案应满足工信部工信厅科函 200886号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 的规定。 第 45 页 共址新建 共址新建 于原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丌能满足要求的基站,应进行市电接入改造,幵应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 对于需要进行市电接入改造的基站,应改造更换为丌小于 425 35 线开关容量应更换为 100 现有设备负荷挄照实测值的 蓄电池组应根据基站后备时间要求、机房可承受的荷载、机房面积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后的容量,更换后的蓄电池宜采用 2组。 当原有室内地线排丌能满足新增 在机房内的适当位置增加 1个地线排,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