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辅控试题_第1页
热工辅控试题_第2页
热工辅控试题_第3页
热工辅控试题_第4页
热工辅控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工辅控试题热工辅控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几个电阻并联的陈述中 D 是正确的 A 电阻越大 电压越大 B 电阻越大 电压越小 C 电阻越大 电流越大 D 电阻越小 电流越大 2 电阻串联时 当在支路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时 各电阻上的电压为 A A 电阻越大 电压越大 B 电阻越大 电压越小 C 电阻越小 电压越大 D 与电阻的大小无关 3 根据欧姆定律 线性电阻的大小与 D 有关 A 电流 B 电压 C 电位 D 材料 4 下列关于电压的描述中 A 是正确的 A 衡量电场力转移电荷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B 电压的单位为焦耳 C 电压的方向是从低位能指向高位能 D 电压的大小与电荷绕行的途径有关 5 下列关于电位的描述中 D 是不正确的 A 电位是个代数量 B 当参考点不同时 各点的电位也随之改变 但各点间的电压不变 C 参考点的标示符号一般为电气 地 的符号 D 两点间的电压为它们的代数和 6 在带感性负载的可控硅直流整流电路中 与负载并联的二极管的作用是 D A 整流 B 滤波 C 放大信号 D 续流 7 在交流放大电子电路中 电容器的一般作用是 C A 储能 B 反馈 C 隔直 D 整流 8 动态偏差是指调节过程中 C 之间的最大偏差 A 被调量与调节量 B 调节量与给定值 C 被调量与给定值 D 以上都不是 9 要使PID调节器为比例规律 其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应设置为 B A B 0 C 0 0 D 0 10 引起被调量偏离给定值的各种因素 称为 B A 调节 B 扰动 C 反馈 D 误差 11 在热工生产过程中 对调节的最基本要求是 A A 稳定性 B 准确性 C 快速性 D 稳定性和快速性 12 在控制过程中手 自动切换时的最基本要求是 A A 无扰动 B 手 自动可相互跟踪 C 切换时的扰动量必须在规定范围内 D 根据当时运行工况而定 13 对于稳定的系统 衰减率总是 B A 大于1 B 大于0 C 小于1 D 小于0 14 以衰减率 D 作为整定调节系统时稳定裕量指标 可使被调量动态偏差 过调量和调节过程时 间等指标大致满足一般热工调节系统的要求 A 0 1 B 0 9 C 0 9 0 95 D 0 75 0 95 15 当执行器的制动器调整不好或磁放大器的不灵敏区太小时 将会产生 C A 真假零点 B 输出轴不动 C 自激振荡 D 以上情况都会发生 16 电动执行机构伺服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是 B A 0 10mA B 4 20mA C 0 90 转角 D 交流无触点开关 17 引起电动伺服机构远方操作失灵不可能的原因是 D A 伺服机构的电源未送 B 就地放置在手动位置 C 伺服机构内部卡死 D 伺服机构的驱动连杆脱落 18 接入气动调节执行机构前的压缩空气管路上可以不安装的气路元件是 C A 空气过滤器 B 气源隔离阀 C 空气流量调节阀 D 以上都可以不安装 19 变频器的调速原理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D 来达到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A 频率 B 相位 C 电压 D 以上都要变化 20 PowerFlex400变频器基本编程中 C 设置的参数是电动机过载电流 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设置 A P031 B P032 C P033 D P034 21 以下哪种情况会损坏电动门 A A 力矩设置过大 B 力矩设置过小 C 行程设置过长 22 电动门在操作员站上显示为中间状态 但是值班员不能操作 有可能是 D 引起的 A 电动门机械部分卡死 B 电动门为打到远方控制方式 C 电动门电源缺相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3 电磁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校验检查 铁芯应无卡涩现象 绕组与阀间 D 应合格 A 间隙 B 固定 C 位置 D 绝缘电阻 24 锅炉跟随方式的特点是 A A 机组功率响应快 主汽压变化大 B 机组功率响应慢 主汽压稳定 C 机组功率响应快 主汽流量变化大 D 机组功率响应慢 主汽流量稳定 25 当需要接受中央调度指令参加电网调频时 单元机组应采用 C 控制方式 A 机跟炉 B 炉跟机 C 机炉协调 D 机炉手动 26 当机组采用锅炉跟随方式进行负荷调节时 汽轮机主要进行 A 调节 A 负荷 B 主汽压 C 主汽温 D 频率 27 顺序控制系统又可简称为 A A SCS B DAS C MCS D DEH 28 下述 D 不属于顺序控制系统调试的范围 A 辅机的启停控制 B 顺序控制系统中相应阀门挡板的控制 C 顺序控制系统中相应设备的联锁 D 热工调节 29 AGC系统是通过 B 作用于单元机组的 A DAS B CCS C FSSS D DEH 30 B 是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等级 A 计量标准器具 B 国家基准 C 工作计量器具 D 最高计量标准 31 直接用于测量的计量器具称为 C A 计量基准器具 B 计量标准器具 C 工作计量器 D 测量计量器具 32 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69 62 3 78936 0 6477 B A 74 05 B 74 06 C 74 057 D 74 0571 33 测量气体压力时 取压口高度高于测量点时 对读取的测量结果 B A 应加正修正 B 不需修正 C 应加负修正 D 无法决定 34 当被测介质具有腐蚀性时 必须在压力表前加装 A A 隔离装置 B 冷却装置 C 缓冲装置 D 平衡装置 35 标准节流件装置适用于 B A 截面形状任意的管道 单相流体且充满管道 B 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管道 单相流体且充满管道 C 截面形状任意的管道 任何流体且充满管道 D 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管道 单相流体不一定充满管道 36 压力变送器安装在取样点上方较高位置时 其零点采用 A A 正向迁移 B 负向迁移 C 不用迁移 D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7 差压变送器启 停应严格遵照程序 其目的是避免弹性元件 B A 产生弹性变形 B 单向过载 C 测量不准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38 下面属于标准节流件的是 A A 文丘利管 B 偏心孔板 C 翼形动压管 D 以上都是 39 仪表的精确度用 A 来表示 A 允许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相对误差 40 精确度用来反映仪表测量 A 偏离真值的程度 A 误差 B 结果 C 方法 D 处理 41 在测量误差的分类当中 误差大小和符号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是 A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粗大误差 D 绝对误差 42 差压式流量计中节流装置输出差压与被测流量的关系为 D 1 差压与流量成正比 B 差压与流量成反比 C 差压与流量成线性关系 D 差压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 43 差压式水位计中水位差压转换装置输出差压与被测水位的关系是 D A 水位与差压成非线性 B 水位与差压成反比 C 水位与差压成对数关系 D 水位与差压成线性 44 差压变送器在进行密封性检查时 引入额定工作压力 密封 15min 在最后 5min 内 观察压力表压力下 降值不得超过测量上限值的 C A 1 B 1 5 C 2 D 2 5 45 有一压力测点 如被测量最大压力为 10MPa 则所选压力表的量程应为 A A 16MPa B 10MPa C 25Mpa D 20MPa 46 压力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 A A 半年 B 1 年 C 1 年半 D 2 年 47 差压变送器投运程序是 B A 先开平衡阀 再开低压阀 最后高压阀 B 先开平衡阀 再开高压阀 最后低压阀 C 先开高压阀 再开低压阀 最后平衡阀 D 先开低压阀 再开平衡阀 最后高压阀 48 测量压力的引压管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 D A 10m B 20m C 30m D 50m 49 仪表管道应敷设在环境温度为 A 的范围内 否则应有防冻或隔热措施 A 0 50 B 10 40 C 0 60 D 5 50 50 压力开关的被测介质温度一般不超过 B A 50 B 100 C 150 D 200 51 用热电偶测量 以上的温度时 若与二次表相连接补偿导线极性接反 将使指示值 C A 偏高 B 正常 C 偏低 D 无示值 52 有一以热电阻为一次元件的测温仪表 其示值比实际值偏低或不稳定 可能原因是 A A 接线盒的接线端处有尘土或铁屑 B 电阻元件电阻丝断 C 电阻元件的连接导线短路 53 测量仪表测热电偶热电动势的理论依据是 B A 均质导体定律 B 中间导体定律 C 参考电极定律 D 中间温度定律 54 热电偶测温时 输出信号应采用 D 连接 A 普通电缆 B 屏蔽电缆 C 通信电缆 D 补偿导线 55 氧化锆氧量计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其工作温度为 C 左右 A 300 B 500 C 850 D 1200 56 分度号为Pt100热电阻在0 时的电阻值为 D A 0 B 53 C 50 D 100 57 端子排接线时 每一个端子最多只允许接入 B 根导线 A 一 B 两 C 三 D 四 58 在安装就地控制接线箱时 要尽量避免电缆从箱子的 D 穿入 A 左侧 B 右侧 C 箱底 D 箱顶 59 用于指导安装接线用的图纸是 D A 控制流程图 B 电气原理图 C 梯形图 D 安装接线图 60 各级监督管理机构考核电厂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率 是指 B A 修复率 投入率 合格率 B 完好率 投入率 合格率 C 完好率 修复率 投入率 D 完好率 合格率 修复率 61 300 600MW以下机组在电管局 省电力局批准期限内因计算机控制保护装置或单项热工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引起发电机停运 超过 C h时 定为一类障碍 A 6 B 4 C 3 D 2 6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 改进 调校和试验的各种技术资料以及记录数据 图纸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并 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 C 内整理完毕归档 A 一星期 B 半个月 C 一个月 D 半年 63 热力机械工作票中 工作票延期 有效期延长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 栏目 应有 A 确认并签 名 A 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 B 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 C 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许可人 D 主管领导 64 I O模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D A 采集现场仪表 测量装置如变送器 温度测点等的信号 B 输出4 20mA电流信号或者接点信号 控制设备状态 C 提供有效的隔离措施 防止外部干扰串入系统 D 与其他设备的智能通信技术 65 DCS控制系统中不常用的网络结构为 D A 星形 B 环形 C 总线形 D 树形 66 XDC800控制系统数据库可 D 生成 A 利用系统配置文件 B 由EXCEL文件导入 C 从文本文件导入 D 以上都是 67 XCU组态软件中 列表区目录树中出现的工程名前有一个XCU 图标 它是 C 时表示连接的XCU 处于 初始化状态 A 绿色 B 蓝色 C 灰色 D 红色 68 XCU 组态中 DO 表示 D A 模拟输入 B 模拟输出 C 开关量输入 D 开关量输出 69 分散控制系统的电源应为 D A 从AC380V工作电源母线取两路独立的AC220V电源 B 分别从保安段和工作段取两路独立的AC220V电源 C 从保安段取两路独立的AC220V电源 D 从UPS和保安段分别取独立的AC220V电源 或从两套独立的UPS电源取两路的AC220V电源 70 分散控制系统主要采取了 B 措施以消除集中控制系统危险集中的缺点 A 多个操作员站分别承担部分监视和控制功能 B 多个现场控制站分别承担部分监视和控制功能 C I O模块冗余配置 D 现场控制站正常运行需要系统上位机的支持 71 集散控制系统的调试人员必须做好 A A 防静电措施和组态信息的保存工作 B 组态的设计和保存工作 C 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工作 D 以上工作都需要做 72 DCS 系统的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 D ms 以保证控制器不初始化 A 1 B 2 C 3 D 5 73 DCS 装置本身只是一个软件 硬件的组合体 只有经过 A 以后才能成为真正适用于生产过程的应用 控制系统 A 软 硬件组态 B 程序下载 C 程序编写 D 程序编译 74 集散控制系统是 D 有机结合的整体 A 微型处理机 工业控制机 数据通信系统 B 工业控制机 数据通信系统 CRT显示器 C 过程通道 CRT显示器 微型处理机 D 以上都是 75 DEH调节系统与自动同期装置连接可实现 D A 调周波 B 调功率 C 调电压 D 自动并网 76 DEH中的数字控制器接受汽轮机的转速 发电机的功率 调节级压力三个反馈信号 输出 A A 各阀门的位置给定值信号 B 阀门开度信号 C 油动机控制信号 D 各阀门的控制信号 77 在热工保护回路中 对同一热工信号进行检测 采用 A 的拒动频率最高 A 信号串联法 B 信号并联法 C 信号串并联法 D 三反二信号法 78 自动保护装置的作用是 当设备运行工况发生异常或某些参数超过允许值时 发出报警信号 同时 避 免设备损坏和保证人身安全 A 发出热工信号 B 自动保护动作 C 发出事故信号 D 发出停机信号 79 有关单元机组的自动保护下列 B 的叙述是正确的 80 A 汽轮发电机跳闸 则锅炉必须跳闸 B 汽轮机 发电机跳闸互为联锁 C 锅炉跳闸 则汽轮发电机不一定跳闸 D 锅炉和汽轮发电机跳闸互为联锁 81 在可编程控制器中 编程器不能完成 D A 修改程序 B 输入程序 C 调试程序 D 安装程序 82 梯形图编程时 线圈能出现在梯级中的 D 83 A 任何地方 B 前部 C 中部 D 尾部 84 下列PLC梯形图 正确的画法是 D 85 在梯形图中 若使用了两个同名的输出点线圈 则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会出现 D A 死机 B 结果不可预知 C 从程序中第一个输出线圈的状态输出 D 从程序中第二个输出线圈的状态输出 86 处在梯形图中同一水平线的所有编程元件构成一个 C A 节点 B 元件 C 梯级 D 网络 87 PLC系统在 D 情况下会拒动 A PLC故障 B 供电范围不合格 C 条件不满足 D 以上情况均可能 88 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一项是 C A 散热损失 B 不完全燃烧损失 C 排烟热损失 D 灰渣热损失 89 通过测燃料燃烧时发出的可见光来检测火焰的装置是根据火焰的 B 来判断不同火焰的 A 亮度 B 频率 C 色彩 D 形状 90 锅炉吹灰系统通常采用的吹灰介质为 B A 饱和蒸汽 B 过热蒸汽 C 排污水 D 压缩空气 91 对于直流锅炉在启动过程中为避免不合格工质进入汽轮机 并回收工质和热量必须另设 D A 汽轮机旁路系统 B 高加旁路系统 C 给水旁路系统 D 启动旁路系统 92 下列因素中 D 不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 A 被测体面积 B 传感器线圈面积 C 被测体表面有镀层 D 被测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93 汽轮机紧急跳闸保护系统的简称为 D A TSI B DEH C DCS D ETS 94 火电厂中 抽汽逆止阀的主要作用是 B A 阻止蒸汽倒流 B 保护汽轮机 C 保护加热器 D 快速切断汽源 95 脱硫塔除雾器除了具有除雾作用外 还具有 C 作用 A 延长烟气停留时间 B 增进脱硫效率 C 洗涤水可调节浆液池水位 D 调节吸收塔压 力 96 烟气脱硫塔中内添加石灰石的最主要作用 B A 洗涤烟气 B 调节浆液pH C 形成石膏 D 调节液位 97 燃煤电厂SCR系统脱销效率低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B A 出口NOx值偏高 B 燃煤机组负荷高 C 氨分布不均匀 D 催化剂失效 98 影响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 法脱硝性能的主要因素有 D A 催化剂的类型 结构和体积 B 反应温度 C 氨气输入量与烟气的混合效果 D 以上都是 99 SWAN的Na表的活化液分为两瓶 一瓶是酸液 一瓶是氟化盐粉末 使用时将两瓶混合并注明日期 活化液 一旦混合则有效期只 C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年 100 SWAN的Na表的错误代码 D 分别表示无试剂 A E001 B E002 C E003 D E004 二 判断题 1 两个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 2 可编程控器主要用于调节控制 3 输煤顺序控制包括卸煤 储煤 上煤和配煤四个部分的控制 4 在热控方面来讲 FSSS的含义是顺序控制系统 5 所谓常闭触点 是指按钮未被按下时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 6 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在继电器线圈通电后处于断开的触点 7 顺序控制所涉及的信号主要为开关量 8 梯形图中 中间继电器 的输出不与现场联系起来 只是作为中间结果的储存环节 9 电气原理图中文字符号相同的部件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电气设备 10 行程开关只能用于发信号和程序控制 而不能实现连锁 联动 11 在梯形图中可以将触点画在线圈右边 12 在程控系统中 程序步的转换可以按时间转换 也可以按条件转换 13 中间继电器也是电压继电器 通过它可以扩充回路和起信号放大作用 所以也可以说是继电器式的功率放 大器 14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 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当参数及设备状态异常时 提醒运行人员注意 15 看电气原理图 应按自上而下 从左到右的顺序 16 对于直流锅炉在启动过程中为避免不合格工质进入汽轮机 并回收工质和热量必须另设启动旁路系统 17 直流锅炉没有加热 蒸发和过热的汇合点 但有三阶段的固定分界点 18 在燃煤锅炉中 由于进入炉膛的燃料量很难准确地测量 所以一般选用炉膛热负荷信号 间接地表示进入 炉膛的燃料量 此信号称为热量信号 19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 为加快锅炉侧的负荷响应速度 可采用前馈信号 20 协调控制是利用汽轮机和锅炉协调动作来完成机组功率控制任务的 是一种前馈一反馈控制为基础的控制 方式 21 主蒸汽压力调节系统中 由汽包压力微分信号和蒸汽流量信号组成的热量信号既能反应内扰变化 也能反 应外扰变化 22 调节就是抵消扰动的影响 使调节变量恢复到给定值 23 锅炉主蒸汽压力调节系统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燃料量 使锅炉蒸汽量与汽轮机耗汽量相适应 以维持汽压的 恒定 24 在单元机组运行时 汽轮机侧主蒸汽温度一般高于锅炉侧主蒸汽温度 25 PID中的微分作用 主要起加强和超前的作用 26 PID调节器中I的作用是消除静态偏差 27 评定调节系统的性能指标有稳定性 准确性和快速性 其中 稳定性是首先要保证的 28 协调控制系统采用前馈回路 有利于提高机组的负荷适应性 29 定压运行与滑压运行相比更有利于汽轮机变工况运行 30 飞升时间是指在阶跃扰动量作用下 被调量以最大飞升速度达到稳态值需要的时间 31 对于某些迟延和惯性较大的对象 为了提高调节质量 一般需要在调节器中加入积分作用 32 在燃煤锅炉中 由于进入炉膛的燃料量很难准确地测量 所以一般选用炉膛热负荷信号 间接地表示进入 炉膛的燃料量 此信号称为热量信号 33 调节设备按所用能源不同可分为自力式 直接作用式 电动式 气动式 液动式等形式 34 调节过程结束后 被调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称为动态偏差 35 一般情况下单回路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自动跟踪信号可取阀位反馈信号 36 比例调节器是一种无差调节器 37 DCS 系统的软件组态主要是对过程控制站进行组态 38 总线形网络结构以一条开环的通信电缆作为数据高速公路 各接点通过接口挂到总线上 网络易于扩展 不致相互影响 39 分散控制系统的I O模件的电源应采用冗余配置 40 XDC800控制系统中拷贝到副控操作 在此期间可关闭或复位这对XCU 41 XDC800控制系统中写组态到电子盘操作 修改完组态后 必须进行写盘操作 将组态保存到XCU的电子 磁盘 禁止用户在保存完毕前关闭XCU 42 对运行中的XCU 拔插或不当触碰均可能导致XCU功能的丧失 因此对XCU在线维护时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43 XDC800 控制系统中开关量输入模件 XDI 使用双路冗余 48V 电源供电 44 霍尼韦尔变送器的通讯器与变送器通讯时 连接线无正负之分 45 罗斯蒙特变送器通讯装置与变送器通讯时 连接线无正负之分 46 差压式流量计是利用节流件前后静压差与流量的对应关系间接测出流体的流量 47 安装压力表时 不能将测点选在有涡流的地方 48 测量液体的压力时 取样点应在管道下部 49 热工仪表在投入前所有的一 二次门均处于关闭位置 差压仪表的中间平衡门应处于开启位置 50 安装在取样点下方的压力变送器 应采用正迁移来修正其零点 51 测量气体压力时 取压口高度高于测量点时 对读取的测量结果不需要修正 52 检定变送器时 要求的环境条件温度为20 5 相对湿度为45 75 53 国际单位制压力的基本单位是MPA 54 压力开关是用来将被测压力转换为开关量信号 55 在压力校验台上校压力表 加压时应以标准表校验点为准 然后读取被校表读数进行比较 56 差压流量计的导压管路 阀门组成系统中 当正压侧管路或阀门泄漏时 仪表指示值将偏低 57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衡量仪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58 压力表的示值应按分度值的1 5估读 59 差压变送器的启动顺序是先打开平衡门 再打开正压侧门 最后打开负压侧门 60 安装在取压点下方的压力变送器 应采用正迁移来修正其零点 61 测量压力的引压管路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0m 62 当仪表管道的敷设环境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 应有防冻和隔热措施 63 智能变送器的量程修改是对存储器内的上限和下限进行修改 不需要机械的调整 64 大气压力就是地球表面大气自重所产生的压力 它不受时间 地点变化的影响 65 热电偶 补偿导线 冷端补偿装置的分度号 都应与配套的温度显示仪表相同 66 补偿导线对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势无影响 只起延长热电极的作用 67 任意两种导体材料都可以配置成热电偶 68 热电偶的补偿导线有分度号的区别无极性之分 69 在热电偶材料允许范围内 偶丝越粗 其测温范围越大 70 热电偶测温时 补偿导线极性接反 将给测量造成负误差 71 补偿导线在0 100范围内具有与热电偶相同的热电特性 72 热电偶的热电特性是由其测量端和参比端的温差决定的 73 热电阻与二次表的连接 一般采用三线制连接法 主要是为了减少线路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 差 74 热电偶分度表是在其冷端温度为0 的条件下制作的 使用时要求其冷端温度为0 如果冷端温度不为 0 必须将冷端温度修正到0 75 用一支同性质的热电偶对另一支热电偶进行冷端补偿 两支热电偶应反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