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周周练周周练 9 9 教师用教师用 1 王夫之在 读通鉴论 中说 宰相无权 则天下无纲 天下无纲而不乱者 未之 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 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 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虚静以统天下 应该指的是老子的道家思 想清静无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2 公元前 8 前 3 世纪 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 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 哲人 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宇宙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宇宙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是南宋理学 大家陆九渊的主张 不符合公元前 8 前 3 世纪的时间要求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3 孔子家语 观思 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 何不白于君 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 尔食馈之 是汝明君之无惠 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充分体现了孔子 仁 的思 想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 原文翻译 你认为百姓很饥 饿 为什麽不告诉君主 让他发放粮食来赈灾 然而你用自己的粮食来送给灾民 是你明 白君主的不好 但可以看出你的品质很高尚 项 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孔子对对饥民实 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 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 所以 项不符合题意 顾排 除 项 孔子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 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所以 项正确 项 救助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 但孔子却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 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项 救助能体现孔子 仁的思想 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元素 所以用 充分 两个字不恰当 综上分析 符合题意 故选 C 4 论语 颜渊 曰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已复礼 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 本心之全德 克 胜也 己 谓身之私欲也 复 反 也 礼者 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 克己复礼 解释为 A 人伦者 天理也 B 存天理 灭人欲 C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引文中认为 克己 的就是战胜自我的私 欲 礼 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 而是泛指天理 复礼 就是应当遵循天理 结合以上这 段解释是 存天理 灭人欲 的体现 属于朱熹观点 5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 前 469 年 正是孔子死后十年 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 相同之处是 A 反对君主制 B 主张民主 C 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 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先哲思想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 用心 爱心 专心 实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体恤民情 重视道德的力量 而苏格拉底 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 他主张应该由 那个知道的人 统治国家 两者都主张 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6 分手的时候到了 我去死 你们去活 谁的去路好 唯有神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 临终前说的话 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 与此相对应 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 孔子为宣传 仁 和 礼 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 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 大一统 思想得到尊崇 D 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实行思想专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先哲生活的时代背景 孔子生活与公元前 6 世纪 苏格拉底 生活于公元前 5 世纪 中国的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战 国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的局面 7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 下列言论 与亚里斯多德思想一致的是 A 威势之可以禁暴 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B 志不强者智不迭 C 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 D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 济天下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亚里士多德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而儒家提出的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对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 出自孟子 意思是 不得志时 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 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8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 论孔子 中写道 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 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被 写入 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 A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 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 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 而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 二 者有根本区别 另外 18 世纪的中国已闭关自守 中法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 排除 ABC 即 可 9 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 专心一致 思索孰察 加日悬久 积善而不息 则通于神 明 参与天地矣 故圣人者 人之所积而致矣 对荀子所说的这段话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 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 B 主张通过行法治 重刑罚 使人向善去恶 C 主张反省内心 去掉人欲 恢复固有善性 D 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思想成果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提倡专心学习和反思 因此 A 项正确 荀子为儒家学者 B 项为法家思想 材料中没有提及荀子性善论的观点 C 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提及教育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 D 项排除 10 孔子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亚里士多德也说 男子生来上等 女子下等 前者治人 后者治于人 这反映出 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 东西方妇女都处于社会底层 在古代希腊和 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 古代思想家均不同程度存在思想局限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察古代东西方思想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 东西方两位思想家都对女子 持贬低的看法 体现了东西方古代女子地位较低 处于社会最底层 政治上没有权利 提 体现了两位先哲思想的局限性 11 人之一心 天理存 则人欲亡 人欲胜 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 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较简单 根据材料中 存天理 灭人欲 等主张 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 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思想 12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 针对教师提出的 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 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 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 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可以用排查法 文艺复兴时期 资本主义 处于萌芽阶段 工业革命也尚未发生 故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错误 第 项排除 文艺复兴主要反对的是宗教神学 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 第 项排除 13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 认为 此石即旧日之土 螺蚌即水中之物 下者却变而 为高 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A 三纲五常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实则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 各选项中 A 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 张 B 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 D 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等的思想 本题选 C 项 格 物致知 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 道理 14 据记载 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 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 宋代有 4 人 明代有 95 人 在清代中叶则达到 203 人 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下列各项中 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 女权意识的觉醒 B 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 在明清时期变化猛增 贞节 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 其主要要求来自于儒家封 建理学思想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理学发展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 信息和所学史实由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压抑人性 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 因此 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彰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15 钱乘旦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 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群 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 并有着辉煌的 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 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 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 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群 切真理 说明理学博大精深 对外国 事物称为 夷务 体现了中国统治者鄙视外物 说明其封闭性 16 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 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 对儒家 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 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 百家争鸣 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 注重气节 以及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等可知选择 C 项 宋明理学 17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本问较简单 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明确这一知识点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 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的活跃 本题选 A 项 18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 梁启超说 他的政治理想 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 虽平平无奇 但三百年前 卢骚 民约论 即卢梭 社会契约论 出世前之数十年 有这等议论 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A 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 B 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C 李贽的 焚书 D 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著名思想家及其具体主张的识记情况 从所给选项来看 只有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和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 有相似的 议论 即反对君主专制 因此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当然 如果能够记住这些思想家生活的大致年代 也可根据 卢 骚 民约论 出世前之数十年 从时间上将前三个选项排除 19 下列选项中 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 求实 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 以 天下为己任 的情怀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民主科学 D 重农抑商 答案 A 解析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 为学习 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 应以治事 救世为急务 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 学 对后人影响很大 20 李贽以 童心 或 真心 为标准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 外在的教条 甚至 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 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 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 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 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反封建思想 根据题干中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 外 在的教条 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表明其反传统思想的特点 B 项说法正确 童 心 真心 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特点 A 项说法正确 李贽生活在明末清初 此时商品经济 发达 少数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项正确 21 焚书 答耿中丞 说 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故为 愿学孔子 之说者 乃孟 子之所以止于孟子 仆方痛撼其夫 而公谓我愿之欤 此话 用心 爱心 专心 A 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 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 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焚书 是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作品 材料 否定了孔孟思想的至上性 主张人要有独立的思想 不能唯圣人之言论是从 选 B 项 22 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 出于群心之自然 匹夫匹妇之所是 主与臣 不得矫之以为非 匹夫匹妇之所非 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 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 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 建立法治社会 D 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解析 分析材料大意是说 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百姓认为 之所是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 矫之以为非 百姓认为 之所非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 矫之以为是 23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 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 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天下为主 君为客 以 众治 取代 独治 存天理 灭人欲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察近代中国解放思想 是儒家思想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