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廿字教学法.docx_第1页
色彩静物廿字教学法.docx_第2页
色彩静物廿字教学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彩静物廿字教学法吴江东 所谓色彩就是色与色的关系。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静物的静态特征,使初学绘画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条件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研究色彩变化规律。色彩静物教学就是通过相对便利而又可主观操控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色彩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感知色彩的变化规律。高中美术班色彩静物教学要紧扣二十个字: 观察为先 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静物教学作为基础色彩教学的入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整体观察取决于是否掌握比较之法,物体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出来的。在写生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比较色彩,即: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通过比较实践,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和色彩变化规律。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把握三个认知规律。 从感性到理性回归感性。色彩需要感觉,但只凭感觉去认识色彩还是不够的。“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认识色彩,必须借助色彩学知识,把感觉加以分析理解,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住最初的感觉。 从整体到局部回归整体。观察色彩,一定要从整体着眼,全面地、相互联系地、互相比较地进行观察。面对静物,首先要放开视野,把整组静物尽收眼底,迅速敏锐地抓住对象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在观察局部的时候,必须以整体关系为前提。整体观察并不排斥对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防止见木不见林,也要防止粗枝大叶。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品过程中。 从客观到主观回归客观。绘画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不管是写实性色彩还是表现性色彩,都要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和处理,融入个人情感。只不过表现性色彩,主观意识强,注重情感表现,强调画面本身色彩组合的力度,是客观物象的主观表现。基础色彩,一定要把握好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色调为重 色调是色彩的有机组合,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色调即格调,高中美术班色彩静物教学要把色调把握放在重要地位。 画面色调的形成,既不是作者主观的捏造,也不是自然主义的摹写,它是艺术表现的需要。色调其实是对复杂色彩有序的排列,这种色彩的有序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的协调,二是必要的对比。协调是必须的,世间万物七彩纷呈,画面的丰富不是色彩简单堆砌的大杂烩。画面色彩要有一个倾向,或红或蓝,或冷或暖,形成基本调性,对比色要受主调制约,局部的细微变化要统一在整体色调之中。对比也是必要的,统一并不等于单一,没有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就没有色彩的丰富性。色彩静物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画面各物体的不同色彩倾向,特别是同类色之间的微妙变化,要学会在冷色中寻找暖色,在暖色中寻找冷色。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协调和对比并不对立,所谓协调就是恰到好处的对比,正是对对比色的适度控制,画面各色彩才既相互对比又相互协调,呈现出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色调具有个体性,同一组静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色彩感受,形成不同的调性,只要色彩之间的关系准确,画面都是成立的。色彩的无限表现可能就是建立在色调的个体性基础上的,色彩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只属于自己的色彩。静物写生时,要强化个人的色彩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转化为个性化的色彩表现。色调是个体性的,教师不能简单的以自己的色彩感觉去校正,代替学生的色彩感觉,千人一面,是色彩教学的大忌。 冷暖为要 没有对比就没有色彩,色彩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色彩的冷暖对比。冷暖既是色彩的属性,也是色彩变化的现象,更是色彩表现的手段。色彩静物教学中,冷暖变化规律的研究是要务。 冷与暖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暖便没有冷,没有冷便没有暖。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比如,黄色相对于蓝色是暖色,而它和大红相比,又成了冷色。在色彩写生时,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划分去定义色彩,而是要色彩间相互比较,确定谁冷谁暖。色彩教学中的冷暖通常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色与色之间有冷暖差异;二是物体受光照射后受光部和背光部色彩有冷暖变化。 物体受光影响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色彩冷暖变化来感知:物体受冷光照射,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反之亦然。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光源主要是天色的反光,多为冷光。物体受光部色彩的冷暖,除固有色的因素外,起关键作用的是光源色,因此,色彩静物写生,我们首先要确定光源色的冷暖,只有这样画面色彩关系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写生过程很大程度是对色彩冷暖关系的分析、比较过程。在教学中,要讲透色彩冷暖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利用冷暖对比表现物体的能力。补色,亦称强度比色。“补色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冷暖变化的法理,补色的合理利用能增强色彩力度。适度的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华丽、跳跃、浓郁的审美感觉,但是,倘若补色以高纯度、高明度、等面积搭配,画面就很难协调。为了使补色能相互调和,可以利用面积差、纯度差、明度差和间隔法降低它们的对比度,从而缓和刺激性而产生悦目的搭配效果。前辈艺术家不乏使用补色的高手,印象派画家更是把补色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对象。 写生为主 色彩静物训练一般以临摹起步,目的是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基本步骤。在色彩静物教学临摹阶段,教师要帮学生选择优秀色彩范本,并对优秀示范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尽快建立色彩直观概念。先入为主,最先接触的,往往记忆深刻。不良的色彩习气,形成后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初学色彩静物时,起点要高,要给学生设定色彩标高,培养良好的色彩品位。 色彩静物教学,临摹终究是辅助手段。观察的缺位,学生无法体会从物象到绘画作品的提炼过程,只有学会观看,学会思考,才能学会表现,因此,在临摹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尽早导入写生训练。作为从临摹到写生的过渡,可以根据参考范画摆放静物,有意识地还原参考范画的静物摆设和光线条件,然后让学生对实物写生,有困难再参考范画,这样,学生就能较快了解从物象到绘画转化路径。以范画辅佐写生,目的是加深对色彩现象的感知,巩固对色彩规律的理解。这一阶段还可进行一些色调训练,抓大色块,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色彩感觉的能力。 物象色彩的丰富性,个体感知的差异性,决定了色彩教学的复杂性。色彩静物教学还是应以写生为主,通过写生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敏锐学生的色彩感觉,提高塑造能力和色调组织能力。在直面物象时,要学会捕捉物象给予的色彩启示,寻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