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 25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向量 2013 年考题 1 2013 安徽高考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 A 1 0 2 B 1 3 1 点 M 在 y 轴上 且 M 到 A 与到 B 的距离相等 则 M 的坐标是 解析 设由可得故 0 0 My 222 141 3 1yy 1y 0 1 0 M 答案 0 1 0 2 2013 安徽高考 如图 四棱锥 F ABCD 的底面 ABCD 是菱形 其对角线 AC 2 BD AE CF 都与平面 ABCD 垂直 AE 1 CF 2 2 I 求二面角 B AF D 的大小 II 求四棱锥 E ABCD 与四棱锥 F ABCD 公共部分的体积 解析 I 综合法 连结 AC BD 交于菱形的中心 O 过 O 作 OGAF G 为垂足 连接 BG DG 由 BDAC BDCF 得 BD 平面 ACF 故 BDAF 于是 AF 平面 BGD 所以 BGAF DGAF BGD 为二面角 B AF D 的平面 角 由 得 FCAC 2FCAC 4 FAC 2 2 OG 由 得 2 2 OBOG OBOD 2 2 BGDBGO 向量法 以 A 为坐标原点 方向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的正方向建立 BD AC AE 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 设平面 ABF 的法向量 则由得 1 nx y z 1 1 0 0 nAB nAF 2 0 2 220 xy yz 令 得 1z 2 1 x y 1 2 1 1 n 同理 可求得平面 ADF 的法向量 2 2 1 1 n 由知 平面 ABF 与平面 ADF 垂直 二面角 B AF D 的大小等于 12 0n n 2 II 连 EB EC ED 设直线 AF 与直线 CE 相交于点 H 则四棱锥 E ABCD 与四棱锥 F ABCD 的公共 部分为四棱锥 H ABCD 过 H 作 HP 平面 ABCD P 为垂足 因为 EA 平面 ABCD FC 平面 ABCD 所以平面 ACFE 平面 ABCD 从而 PAC HPAC 由得 1 HPHPAPPC CFAEACAC 2 3 HP 又因为故四棱锥 H ABCD 的体积 1 2 2 ABCD SAC BD 菱形 12 2 39 ABCD VSHP 菱形 3 2013 福建高考 如图 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且 MD NB 1 E 为 BC 的中点 MDABCD 平面NBABCD 平面 1 求异面直线 NE 与 AM 所成角的余弦值 2 在线段 AN 上是否存在点 S 使得 ES 平面 AMN 若存在 求线段 AS 的长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析 1 在如图 以 D 为坐标原点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Dxyz 依题意得 1 0 0 0 1 0 0 0 0 1 0 1 0 1 1 0 1 1 1 1 0 2 DAMCBNE 1 0 1 1 0 1 2 NEAM 10 cos 10 NE AM NE AM NEAM A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NEAM 10 10 2 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 使得平面 ANSESAMN 可设 0 1 1 AN 0 ASAN 又 11 1 0 1 22 EAESEAAS 由平面 得即 ES AMN 0 0 ES AM ES AN A A 1 0 2 1 0 故 此时线段 1 2 1 12 0 2 22 ASAS 经检验 当时 平面 2 2 AS ES AMN 故线段上存在点 使得平面 此时线段 ANSES AMN 2 2 AS 4 2013 广东高考 如图 6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2 点是正方形 1111 ABCDABC D 的中心 点 分别是棱的中点 设点分别是点 在平面 11 BCC B G111 C D AA 11 E G G 内的正投影 11 DCC D 1 求以为顶点 以四边形在平面内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 FGAE11 DCC D 2 证明 直线平面 1 FG 1 FEE 3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正弦值 11 EGEA与 解析 1 依题作点 在平面内的正投影 G11 DCC D 1 E 1 G 则 分别为 的中点 连结 1 E 1 G 1 CC 1 DD 1 EE 1 EG ED1 DE 则所求为四棱锥的体积 其底面面积为 11FG DEE 11FG DE 111111 EDGRtFGERtFGDE SSS 221 2 1 22 2 1 又面 1 EE 11FG DE1 1 EE 3 2 3 1 1 1111 EESV FGDEFGDEE 2 以为坐标原点 所在直线分别作轴 轴 轴 DADC1 DD 得 又 则 1 2 0 1 E 1 0 0 1 G 1 0 2 G 2 1 0 F 1 2 1 E 1 1 0 1 FG 1 1 1 FE 1 1 0 1 FE 即 01 1 0 1 FEFG01 1 0 11 FEFGFEFG 1 z y x E1G 1 又 平面 11 FEFG FFEFE 1 1 FG 1 FEE 3 则 设异 0 2 0 11 GE 1 2 1 EA 6 2 cos 11 11 11 EAGE EAGE EAGE 面直线所成角为 则 11 EGEA与 3 3 3 2 1sin 5 2013 海南宁夏高考 如图 四棱锥 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每条侧棱的长 都是底面边长的倍 P 为侧棱 SD 上的点 2 求证 AC SD 若 SD 平面 PAC 求二面角 P AC D 的大小 在 的条件下 侧棱 SC 上是否存在一点 E 使得 BE 平面 PAC 若存在 求 SE EC 的值 若不存在 试说明理由 解析 方法一 连 BD 设 AC 交 BD 于 O 由题意知 在正方形 SOAC ABCD 中 所以 则 ACBD ACSBD 平面ACSD 设正方形边长 则 又 所以 2SDa 2 2 ODa 0 60SDO 连 由 知 所以 OPACSBD 平面ACOP 且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ACOD POD PACD 由 知 所以 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SDPAC 平面SDOP 0 30POD PACD 0 30 在棱 SC 上存在一点 E 使 BEPAC平面 由 可得 故可在上取一点 使 过作的平行线与 2 4 PDa SPNPNPD NPC 的交点即为 连 BN 在中知 又由于 故平面 SCBDNA BNPO NEPC 得 由于 故 BENPAC平面 BEPAC平面21SNNP 21SEEC 方法二 连 设交于于 由题意知 以 O 为坐标 BDACBDO SOABCD 平面 原点 分别为轴 轴 轴正方向 建立坐标系如 OB OC OS Oxyz 图 设底面边长为 则高 6 2 SOa 于是 62 0 0 0 0 22 Sa Da 2 0 0 2 Ca 2 0 0 2 OCa 26 0 22 SDaa 0OC SD 故 从而 OCSD ACSD 由题设知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PAC 26 0 22 DSaa DAC 设所求二面角为 则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6 0 0 2 OSa 3 cos 2 OS DS OS DS 0 30 在棱上存在一点使 由 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SC BEPAC平面DS PAC 且 2626 0 0 2222 DSaa CSaa 设 则 CEtCS 226 1 222 BEBCCEBCtCSaatat 而即当时 1 0 3 BE DCt 2 1SE EC BEDS 而不在平面内 故 BEPAC BEPAC平面 6 2013 山东高考 如图 在直四棱柱 ABCD A B C D 中 1111 底面 ABCD 为等腰梯形 AB CD AB 4 BC CD 2 AA 2 1 E E F 分别是棱 AD AA AB 的中点 11 证明 直线 EE 平面 FCC 11 求二面角 B FC C 的余弦值 1 解析 方法一 1 在直四棱柱 ABCD A B C D 中 取 A1B1 的中点 F1 1111 E A B C F E1 A 1 B1 C1 D 1 D F1 O P 连结 A1D C1F1 CF1 因为 AB 4 CD 2 且 AB CD 所以 CDA1F1 A1F1CD 为平行四 边形 所以 CF1 A1D 又因为 E E 分别是棱 AD AA 的中点 所以 EE1 A1D 11 所以 CF1 EE1 又因为平面 FCC 平面 FCC 所以直线 EE 平面 FCC 1 EE 1 1 CF 111 2 因为 AB 4 BC CD 2 F 是棱 AB 的中点 所以 BF BC CF BCF 为正三角形 取 CF 的中点 O 则 OB CF 又因为直四棱柱 ABCD A B C D 中 CC1 平面 ABCD 所以 1111 CC1 BO 所以 OB 平面 CC1F 过 O 在平面 CC1F 内作 OP C1F 垂足为 P 连接 BP 则 OPB 为二面角 B FC C 的一个平面角 在正三角形 BCF 中 在 Rt CC1F 中 1 3OB OPF CC1F 11 OPOF CCC F 22 12 2 2 22 OP 在 Rt OPF 中 22 114 3 22 BPOPOB 2 7 2 cos 714 2 OP OPB BP 所以二面角 B FC C 的余弦值为 1 7 7 方法二 1 因为 AB 4 BC CD 2 F 是棱 AB 的中点 所以 BF BC CF BCF 为正三角形 因为 ABCD 为 等腰梯形 所以 BAD ABC 60 取 AF 的中点 M 连接 DM 则 DM AB 所以 DM CD 以 DM 为 x 轴 DC 为 y 轴 DD1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 0 0 0 A 1 0 F 1 0 C 0 2 0 33 C1 0 2 2 E 0 E1 1 1 3 2 1 2 3 所以 设平面 CC1F 1 31 1 22 EE 3 1 0 CF 1 0 0 2 CC 1 3 1 2 FC 的法向量为则所以取 则 nx y z 1 0 0 n CF n CC 30 0 xy z 1 3 0 n 所以 所以直线 EE 平面 FCC 1 31 131 00 22 n EE 1 nEE 11 E A B C F E1 A 1 B1 C1 D 1 D x y z M 2 设平面 BFC1 的法向量为 则所以 0 2 0 FB 1111 nx y z 1 11 0 0 n FB n FC 1 111 0 320 y xyz 取 则 1 2 0 3 n 1 2 130032n n 2 1 3 2n 22 1 20 3 7n 所以 1 1 1 27 cos 7 27 n n n n n n 由图可知二面角 B FC C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B FC C 的余弦值为 11 7 7 7 2013 上海高考 如图 在直三棱柱中 111 ABCABC 1 2AABCAB 求二面角的大小 ABBC 111 BACC 解析 如图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 2 0 0 C 0 2 0 A1 2 0 2 B1 0 0 2 C1 0 2 2 2 分 设 AC 的中点为 M BM AC BM CC1 BM 平面 A1C1C 即 1 1 0 是平面 A1C1C 的一个法向量 5 分 BM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 11 ABC nx y z 2 2 2 2 0 0 7 分 1 AC 11 AB 111 20 2220 1 0 1 0 1 1 10 n ABxn ACxyzzxy n 令解得 分 设法向量的夹角为 二面角的大小为 显然为锐角 nBM 与 111 BACC 14 分 1 coscos 23 n BM n BM 解得 111 3 BACC 二面角的大小为 8 2013 天津高考 如图 在五面体 ABCDEF 中 FA 平面 ABCD AD BC FE ABAD M 为 EC 的中点 AF AB BC FE AD 1 2 I 求异面直线 BF 与 DE 所成的角的大小 II 证明平面 AMD 平面 CDE III 求二面角 A CD E 的余弦值 解析 方法一 由题设知 BF CE 所以 CED 或其补角 为异面直线 BF 与 DE 所成的角 设 P 为 AD 的中点 连结 EP PC 因为 FEAP 所以 FAEP 同理 ABPC 又 FA 平面 ABCD 所以 EP 平面 ABCD 而 PC AD 都在平面 ABCD 内 故 EP PC EP AD 由 AB AD 可得 PC AD 设 FA a 则 EP PC PD a CD DE EC 故 CED 60 所以异面直线 BF 与 DE 所成的角的大小 a2 为 60 II 因为 CEMPMP CEDMCEM 则连结的中点 所以为且DEDC CDEAMDCDECE AMDCEMDMMP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而平面 故又 III III 因为 所以因为 的中点 连结为解 设 CDEQDECE EQPQCDQ ECDAEQPCDPQPDPC的平面角为二面角 故 所以 由 I 可得 2 2 2 6 EQaPQaPQEP 中 于是在 3 3 cosEPQRt EQ PQ EQP 方法二 如图所示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点为坐标原点 设依题意得 1 AB 001B 011C 020D 110E 100F 2 1 1 2 1 M I 解 101BF 110DE 2 1 22 100 DEBF DEBF DEcos 于是BF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BFDE 0 60 II 由 2 1 1 2 1 AM 101CE 0AMCE020AD 可得 AMDCEAADAM ADCEAMCE 0 ADCE平面 故又 因此 CDEAMDCDECE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而 III w 0 D 0 CDE Eu CEu zyxu 则 的法向量为解 设平面 111 1 0 0 可得令 于是 ux zy zx 又由题设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ACD 100 v 00 13 cos 33 1 u v uv u v 以以以 9 2013 天津高考 如图 在四棱锥中 ABCDP ABCDPD平面 CDAD 且 DB 平分 E 为 PC 的中点 ADC 1 CDAD22 DB 证明 证明 BDEPA平面 PBDAC平面 求直线 BC 与平面 PB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析 设 连结 EH 在中 因为 AD CD 且 DB 平分 HBDAC ADC ADC 所以 H 为 AC 的中点 又由题设知 E 为 PC 的中点 故 又 PAEH 所以 BDEPABDEHE平面平面 BDEPA平面 2 因为 所以 ABCDPD平面 ABCDAC平面 ACPD 由 1 知 故 ACBD DBDPD PBDAC平面 3 由可知 BH 为 BC 在平面 PBD 内的射影 所以为直线与平面 PBDAC平面 CBH PBD 所成的角 由 CDAD 2 23 2 2 22 1 BHCHDHDBCDAD可得 在中 所以直线 BC 与平面 PB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BHCRt 3 1 tan BH CH CBH 3 1 10 2013 浙江高考 如图 平面平面 PAC ABCABC 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别为 AC E F O PA 的中点 PBAC16AC 10PAPC I 设是的中点 证明 平面 GOC FGBOE II 证明 在内存在一点 使平面 ABO MFM BOE 并求点到 的距离 MOAOB 解析 I 如图 连结 OP 以 O 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 OB OC OP 所在直线为轴 轴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 则 0 0 0 0 8 0 8 0 0 0 8 0 OABC 由题意得 0 0 6 0 4 3 PE 4 0 3F 0 4 0 G 因 因此平面 BOE 的法向量为 8 0 0 0 4 3 OBOE 得 又直线不在平面 0 3 4 n 4 4 3FG 0n FG FG 内 BOE 因此有平面 FGBOE II 设点 M 的坐标为 则 00 0 xy 00 4 3 FMxy 因为平面 BOE 所以有 因此有 FM FMn 00 9 4 4 xy 即点 M 的坐标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内部区域满足不等式 9 4 0 4 xoy AOB 组 0 0 8 x y xy 经检验 点 M 的坐标满足上述不等式组 所以在内存在一点 使平面 ABO MFM x y z BOE 由点 M 的坐标得点到 的距离分别为 MOAOB 9 4 4 11 2013 浙江高考 如图 平面 DC ABC EBDC 分别为的中 22ACBCEBDC 120ACB P Q AE AB 点 I 证明 平面 PQ ACD II 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ADABE 解析 连结 在中 分别是的中点 CQDP ABE QP ABAE 所以 又 所以 又平面 ACD 1 2 PQBE 1 2 DCBE PQ DC PQ DC 平面 ACD 所以平面 ACD PQ 在中 所以 ABC BQAQBCAC 2ABCQ 而 DC 平面 ABC 所以平面 ABC DCEB EB 而平面 ABE 所以平面 ABE 平面 ABC 所以平面 ABE EB CQ 由 知四边形 DCQP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CQDP 所以平面 ABE 所以直线 AD 在平面 ABE 内的射影是 AP DP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是 DAP 在 APDRt 中 512 2222 DCACAD 1sin2 CAQCQDP 所以 5 5 5 1 sin AD DP DAP 12 2011 辽宁高考 如图 已知两个正方形 ABCD 和 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 M N 分 别为 AB DF 的中点 I 若平面 ABCD 平面 DCEF 求直线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II 用反证法证明 直线 ME 与 BN 是两条异面直线 解析 I 方法一 取 CD 的中点 G 连接 MG NG 设正方形 ABCD DCEF 的边长为 2 则 MG CD MG 2 NG 2 因为平面 ABCD 平面 DCED MG 平面 ABCD 平面 ABCDDCEF CD 所以 MG 平面 DCEF 可得 MNG 是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的角 因为 MN 6 所以 sin MNG 为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6 分 6 3 方法二 设正方形 ABCD DCEF 的边长为 2 以 D 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射线 DC DF DA 为 x y z 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M 1 0 2 N 0 1 0 可得 1 1 2 MN 又 0 0 2 为平面 DCEF 的法向量 可得 cos MN DA 6 3 MN DA MNDA 所以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cos 6 分 6 3 MN DA 假设直线 ME 与 BN 共面 8 分 则 AB 平面 MBEN 且平面 MBEN 与平面 DCEF 交于 EN 由已知 两正方形不共面 故 AB 平面 DCEF 又 AB CD 所以 AB 平面 DCEF EN 为平面 MBEN 与平面 DCEF 的交线 所以 AB EN 又 AB CD EF 所以 EN EF 这与 EN EF E 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 ME 与 BN 不共面 它们是异面直线 12 分 13 2013 全国 如图 直三棱柱中 分别为 111 ABCABC ABAC D 1 AA 的中点 平面 1 BC DE 1 BCC I 证明 AB AC II 设二面角为 60 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ABDC 1 BC BCD 解析 I 连结 BE 为直三棱柱 111 ABCABC 1 90 B BC 为的中点 又平面 E 1 BC BEEC DE 1 BCC 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 而平面 BDDC DA ABC 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 ABAC II 作于 连 则 为二面角 AGBD GGCGCBD AGC 的平面角 不妨设 则 ABDC 60AGC 2 3AC 在中 由 易得 2 4AGGC Rt ABDAAD ABBD AG 6AD 设点到面的距离为 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1 B BDCh1 BC BCD 利用 可求得 又可求得 1 11 33 B BCBCD SDESh h 2 31 4 3BC 1 1 sin30 2 h BC 即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1 BC BCD30 14 2013 北京高考 如图 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 PABCD 点 E 在棱 PB 上 PDABCD 底面 求证 平面 AECPDB 平面 当且 E 为 PB 的中点时 求 AE 与 2PDAB 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析 方法一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C BD PD AC AC 平面 PDB PDABCD 底面 平面 AECPDB 平面 设 AC BD O 连接 OE 由 知 AC 平面 PDB 于 O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O E 分别为 DB PB 的中点 OE PD 又 OE 底面 ABCD OE AO 1 2 OEPD PDABCD 底面 在 Rt AOE 中 即 AE 与平面 PDB 所成 12 22 OEPDABAO 45AOE 的角的大小为 45 方法二 如图 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ABa PDh 则 0 0 0 0 0 0 0 0 0 0 A aB a aCaDPh 0 0 0 0ACa aDPhDBa a 0 0AC DPAC DB AC DP AC DB AC 平面 PDB 平面 AECPDB 平面 当且 E 为 PB 的中点时 2PDAB 112 0 0 2 222 PaEaaa 设 AC BD O 连接 OE 由 知 AC 平面 PDB 于 O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1122 0 0 2222 EAaaaEOa 2 cos 2 EA EO AEO EAEO 即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AOE 45 15 2013 湖南高考 如图 3 在正三棱柱 111 ABCABC 中 AB 4 1 7AA 点 D 是 BC 的中点 点 E 在 AC 上 且 DE 1 A E 证明 平面 1 ADE 平面 11 ACC A 求直线 AD 和平面 1 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如图所示 由正三棱柱 111 ABCABC 的性质知 1 AA 平面ABC 又 DE 平面 ABC 所以 DE 1 AA 而 DE 1 A E 111 AAAEA 所以 DE 平面 11 ACC A 又 DE 平面 1 ADE 故平面 1 ADE 平面 11 ACC A 方法一 过点 A 作 AF 垂直 1 AE 于点 连接 DF 由 知 平面 1 ADE 平面 11 ACC A 所以 AF 平面 1 ADE 故 ADF 是直线 AD 和平面 1 ADE 所成的角 因为 DE 平面 11 ACC A 所以 DEAC 而 ABC 是边长为 4 的正 三角形 于是 AD 2 3 AE 4 CE 4 1 2 CD 3 又因为 1 7AA 所以 22 11 AEAAAE 22 7 3 4 1 1 3 7 4 AE AA AF AE 21 sin 8 AF ADF AD 即直线 AD 和平面 1 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1 8 方法二 如图所示 设 O 是 AC 的中点 以 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A 2 0 0 1 A 2 0 7 D 1 3 0 E 1 0 0 易知 1 AD 3 3 7 DE 0 3 0 AD 3 3 0 设 nx y z r 是平面 1 ADE 的一个法向量 则 1 30 3370 n DEy n ADxyz r uuu v r uuu v 解得 7 0 3 xz y 故可取 7 0 3 n r 于是 cos n AD n AD nAD r uuu r r uuu r ruuu r 3 721 84 2 3 由此即知 直线 AD 和平面 1 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1 8 D E S C A B 16 2013 湖北高考 如图 四棱锥 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SD 平面 ABCD BD 2a 点 E 是 SD 上的点 2ADa 且 02 DEa 求证 对任意的 都有 0 2 ACBE 设二面角 C AE D 的大小为 直线 BE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若 求的值 tantan1 g 解析 方法一 如图 1 连接 BE BD 由面 ABCD 是正方形可得 AC BD SD 平面 ABCD BD 是 BE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 AC BE 如图 1 由 SD 平面 ABCD 知 DBE SD 平面 ABCD CD 平面 ABCD SD CD 又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CD AD 而 SD AD D CD 平面 SAD 连接 AE CE 过点 D 在平面 SAD 内作 DF AE 于 F 连接 CF 则 CF AE 故 CFD 是二面角 C AE D 的平面角 即 CFD 在 Rt BDE 中 BD 2a DE a tan 2 DE BD 在 Rt ADE 中 2 2 2ADa DEaAEa 从而 2 2 2 AD DEa DF AE 在中 Rt CDF 2 2 tan CD DF 由 得 tantan1 2 22 2 1222 2 由 解得 即为所求 0 2 2 方法二 以 D 为原点 的方向分别作为 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 DA DC DS 图 2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 0 0 0 A 0 0 B 0 2a2a2a C 0 0 E 0 0 2aa 2 2 0 2 2 ACaaBEaaa w 即 22 2200AC BEaaa ACBE 由 I 得 2 0 0 2 2 2 EAaa ECaa BEaaa 设平面 ACE 的法向量为 x y z 则由得 n nEA nEC 0 2xz0 z2 2 0 2yz0 n EA n n EC 即取 得 易知平面 ABCD 与平面 ADE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0 0 2 DCaDSa 与 0 2 0 22 sin cos 422 DC n DS BE DSBEDCn 0 0 2 2 22 tantansincos2 2 422 由于 解得即为所求 0 2 2 17 2013 湖南高考 如图 4 在正三棱柱中 D 是的中 111 ABCABC 1 2 ABAA 11 AB 点 点 E 在上 且 11 AC DEAE 证明平面平面 ADE 11 ACC A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AD 1 ABC 解析 I 如图所示 由正三棱柱的性质知平面又 DE 平面 A B C 1 AA 111 ABC 111 所以 DEAA 而 DEAE AAAE A 所以 DE 平面 AC C A 又 DE 平面 ADE 故平面 11 11 ADE 平面 AC C A 11 2 方法 1 如图所示 设 F 是 AB 的中点 连接 DF DC C F 由正三棱柱 ABC A 11 B C的性质及 D 是 A B 的中点知 A B C D A B DF 1111111111 又 C DDF D 所以 A B 平面 C DF 而 AB A B 1 1111 所以 AB 平面 C DF 又 AB 平面 ABC 11 故平面 AB C 平面 C DF 11 过点 D 做 DH 垂直 C F 于点 H 则 DH 平面 AB C 11 连接 AH 则 HAD 是 AD 和平面 ABC所成的角 1 由已知 AB A A 不妨设 A A 则 AB 2 DF D C 2 11221 3 C F AD DH 1 5 22 11 AAAD 3 FC DCDF 1 1 5 32 5 30 所以 sinHAD AD DH 5 10 即直线 AD 和平面 AB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5 10 方法 2 如图所示 设 O 是 AC 的中点 以 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 A A 则 AB 2 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A 0 1 0 12 B 0 0 C 0 1 D 3 122 3 2 1 2 易知 1 0 0 2 AB 3 1 AC 2AD2 3 2 1 2 设平面 ABC 的法向量为 x y z 则有 1n 1 30 220 n ABxy n ACyz 解得 x y z 3 3 y2 故可取 1 n 36 所以 cosn AD n AD nAD 310 32 5 10 由此即知 直线 AD 和平面 AB 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5 10 2012 年考题 1 2012 山东高考 如图 已知四棱锥 P ABCD 底面 ABCD 为 菱形 PA 平面 ABCD E F 分别是 BC PC 的中点 60ABC 证明 AE PD 若 H 为 PD 上的动点 EH 与平面 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 为 求二面角 E AF C 的余弦值 6 2 解析 证明 由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ABC 60 可得 ABC 为正三角形 因为 E 为 BC 的中点 所以 AE BC 又 BC AD 因此 AE AD 因为 PA 平面 ABCD AE 平面 ABCD 所以 PA AE 而 PA 平面 PAD AD 平面 PAD 且 PA AD A 所以 AE 平面 PAD 又 PD 平面 PAD 所以 AE PD 设 AB 2 H 为 PD 上任意一点 连接 AH EH 由 知 AE 平面 PAD 则 EHA 为 EH 与平面 PAD 所成的角 在 Rt EAH 中 AE 3 所以 当 AH 最短时 EHA 最大 即 当 AH PD 时 EHA 最大 此时 tan EHA 36 2 AE AHAH 因此 AH 又 AD 2 所以 ADH 45 2 所以 PA 2 解法一 因为 PA 平面 ABCD PA 平面 PAC 所以平面 PAC 平面 ABCD A F P D C EB 过 E 作 EO AC 于 O 则 EO 平面 PAC 过 O 作 OS AF 于 S 连接 ES 则 ESO 为 二面角 E AF C 的平面角 在 Rt AOE 中 EO AE sin30 AO AE cos30 3 2 3 2 又 F 是 PC 的中点 在 Rt ASO 中 SO AO sin45 3 2 4 又 22 3930 484 SEEOSO 在 Rt ESO 中 cos ESO 3 2 15 4 530 4 SO SE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5 5 解法二 由 知 AE AD AP 两两垂直 以 A 为坐标 原点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又 E F 分别为 BC PC 的中点 所以 A 0 0 0 B 1 0 C 1 0 33 D 0 2 0 P 0 0 2 E 0 0 F 3 3 1 1 22 所以 3 1 3 0 0 1 22 AEAF 设平面 AEF 的一法向量为 111 mx y z 则 因此 0 0 m AE m AF A A 1 111 30 31 0 22 x xyz 取因为 BD AC BD PA PA AC A 所以 BD 平面 1 1 0 2 1 zm 则 AFC 故 为平面 AFC 的一法向量 又 BD BD 3 3 0 所以 cos m BD 2 315 5 512 m BD mBD A A 因为二面角 E AF C 为锐角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5 5 2 2012 海南宁夏高考 如图 已知点 P 在正方体 ABCD 的对角线 A B C D 上 BD 60PDA 求 DP 与所成角的大小 CC 求 DP 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AA D D 解析 如图 以 D 为原点 DA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则 1 0 0 0 0 1 DACC 连结 在平面中 延长 DP 交于 H BD B D BB DD B D 设 由已知 1 0 DHm mm 60DH DA 由 cos DH DADHDADH DA 可得 解得 2 221mm 2 2 m 所以 22 1 22 DH 因为 所以 22 00 1 1 2 22 212 cosDH CC 45DH CC 即 DP 与所成的角为 CC45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 AAD D 0 1 0 DC 因为 所以 22 01 1 0 1 22 212 cosDH DC 60DH DC 可得 DP 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AAD D30 2011 年考题 1 2011 山东高考 如图 在直四棱柱中 已知 1111 ABCDABC D 1 22DCDDADAB ADDC ABDC I 设是的中点 求证 DC11 D EABD平面 II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1 ABDC 解析 I 连结 则四边形为正方形 BEDABE 且 11 BEADAD 11 BEADAD 为平行四边形 11 AD EB 四边形 11 D EAB 1111 D EABDABABD 平面 平面 11 D EABD 平面 II 以 D 为原点 所在直线分别为轴 轴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 1 DA DC DD 设 则 1DA 11 0 0 0 1 0 0 1 1 0 0 2 2 1 0 2 DABCA 1 1 0 2 1 1 0 DADB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nx y z 1 ABD 由得 取 则 1 nDA nDB 20 0 xz xy 1z 2 2 1 n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得 111 mx y z 1 C BD 1 mDC mDB 11 11 220 0 yz xy 取 则 1 1z 1 1 1 m 33 cos 393 m n m n m n 由于该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所求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1 ABDC 11 ABDC 3 3 E D1C1 B1 A1 D C B A 2 2011 海南宁夏高考 如图 在三棱锥S ABC 中 侧面SAB与侧面SAC均为等边三角形 90BAC O为BC的中 点 证明 SO 平面ABC 求二面角A SCB 的余弦值 解析 由题设AB AC SB SC SA 连结OA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2 2 OAOBOCSA 且AO BC 又 SBC 为等腰三角形 故SO BC 且 2 2 SOSA 从而 所以 SOA 为直角三角形 SO AO 222 OASOSA 又 AOBOO 所以SO 平面ABC 方法一 取SC中点M 连结 AMOM以 由 知SO OCSAAC 以 得OM SCAMSC 以 OMA 为二面角A SCB 的平面角 由 AOBCAOSOSOBCO 以以 得AO 平面SBC 所以AO OM 又 3 2 AMSA 故 26 sin 33 AO AMO AM 所以二面角A SCB 的余弦值为 3 3 方法二 以为坐标原点 射线分别为轴 O OBOA OS以 轴 轴的正半轴 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设 10 0 B 以以 则 10 0 010 0 01 CAS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SC的中点 11 0 22 M 以以 O S BA C M x z y O C A B S 1111 01 101 2222 MOMASC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00MO SCMA SC 以 故 MOSCMASCMO MA 以以 等于二面角A SCB 的平面角 3 cos 3 MO MA MO MA MO MA 以 所以二面角A SCB 的余弦值为 3 3 3 2011 四川高考 如图 四边形PCBM是直角梯形 PCB 90 PM BC PM 1 BC 2 又AC 1 ACB 120 AB PC 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角为 60 求证 平面PAC 平面ABC 求二面角 BACM 的大小 求三棱锥 MACP 的体积 解析 PCAB PCBC ABBCB PC ABC 平面 又 PC PAC 平面 PACABC 平面平面 方法一 取BC的中点N 则 1CN 连结 AN MN PMCN PMCN MNPC MNPC 从而MN ABC 平面 作NH AC 交AC的延长线于H 连结MH 则由三垂线定理知 AC NH 从而 MHN 为二面角M ACB 的平面角 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角为 0 60 0 60AMN 在 ACN 中 由余弦定理得 220 2cos1203ANACCNAC CN 在 AMN 中 3 cot31 3 MNANAMN 在 CNH 中 33 sin1 22 NHCNNCH A C B M P 在 MNH 中 12 3 tan 33 2 MN MNMHN NH 故二面角M ACB 的平面角大小为 2 3 arctan 3 由 知 四边形为正方形 PCNM 0 113 sin120 3212 P MACA PCMA MNCMACN VVVVAC CNMN 方法二 在平面ABC内 过C作CD CB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如图 由题意有 31 0 22 A 设 00 0 0 0Pzz 则 000 31 0 1 0 0 22 MzAMzCPz 000 31 0 1 0 0 22 MzAMzCPz 3 3 22 由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解为 0 60 得 0 cos60AM CPAMCP 即 22 000 3 2 zzz 22 000 3 2 zzz 解得 0 1z 1 2 31 0 0 1 0 22 CMCA 31 0 0 1 0 22 CMCA 设平面MAC的一个法向量为 111 nx y z 111 nx y z 1 则 取 1 1x 得 1 3 3n 平面ABC的法向量取为 0 0 1m 11 11 0 31 0 22 yz xy 设m 与n 所成的角为 则 3 cos 7 m n mn 显然 二面角M ACB 的平面角为 锐角 故二面角M ACB 的平面角大小为 21 arccos 7 取平面PCM的法向量取为 1 1 0 0n 则点 A 到平面PCM的距离 1 1 3 2 CA n h n 1 1PCPM 11133 1 1 326212 P MACA PCM VVPCPMh 4 2011 湖北高考 如图 在三棱锥 V ABC 中 VC 底面 ABC AC BC D 是 AB 的中点 且 AC BC a VDC 2 0 求证 平面 VAB 平面 VCD 当角 变化时 求直线 BC 与平面 VAB 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 解析 方法一 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学作品委托创作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重症医学科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材料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员工入股协议书样书经典版4篇
- 2025临床康复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第一季度三基考核试题及答案
- 体育专业能力试题及答案
- 信息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渠道类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厂灰硫专业试题及答案
-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2
- 小学英语冀教版3-6年级单词表
- 产后出血孕期预防策略
- 创新科技项目投资决策的财务效益分析
- 外国运动员体育俱乐部聘用合同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副总经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挂靠合同协议书版模板
- 【骨肌】化脓性骨髓炎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含答案)
- DL∕T 1679-2016 高压直流接地极用煅烧石油焦炭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