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十九) 第十二单元 第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1页
(江苏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十九) 第十二单元 第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2页
(江苏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十九) 第十二单元 第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3页
(江苏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十九) 第十二单元 第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4页
(江苏版)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每课一练(十九) 第十二单元 第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4201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江苏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江苏版 每课一练每课一练 十九十九 第十二第十二 单元单元 第第 2 2 讲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5 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5 分 共分 共 6060 分分 1 2013 苏州模拟 1978 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 省委书记万里说 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 片土地撂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 充分发挥各自潜力 尽量多种 保命麦 渡过灾荒 于是省委决定 借地渡荒 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 对超产部分不 计征购 归自己所有 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 安徽省委的做法 A 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 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 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 经验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 成功的经验 主要是指 A 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 实行政企分开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3 2013 江南十校模拟 1984 年 5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 67 号文件中规定 国 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 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 20 的范围内浮动 对此正确的认识有 显然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 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A B C D 4 2013 长春模拟 下面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2 A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 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 单位 GDP 能耗的变化情况 5 2012 年 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 其中标题有 九州生气恃风雷 鲲鹏南 徙启帷幕 打破玉龙飞彩凤 脱开金锁走蛟龙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 一历史事件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海峡两岸达成 九二共识 6 2013 广东百校联考模拟 小说 平凡的世界 中描述到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 化时 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 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 天 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 痛苦 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 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 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7 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 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没有一点 冒 的精神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 好路 的 路标 是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3 8 下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 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 素是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项目 年份产值 亿元 结构 产值 亿元 结构 19783 595 99 1 30 0 9 199756 676 75 8 18 096 24 2 创办经济特区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扩大企业自主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9 2013 苏州模拟 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 各种经济类型占 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 年 份 国有及 国有控 股工业 集体 工业 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 经济 类型 工业 1978 年 77 6 22 4 1980 年 0 02 0 48 1998 年 28 5 38 3 18 9 A 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基本形成 B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 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D 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10 2013 泸州模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回顾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 多层次 点 线 面相结合的特点 全方位 主要是指 A 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4 B 全行业对外开放 C 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 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11 20 世纪 90 年代 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 沿边 沿江 沿路的 四沿战略 其 中 沿江 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 以贯通东西 辐射南北 为此采取的重 大措施是 A 开放港口城市 B 开辟经济开放区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12 2013 南通一模 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 不敢闯 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 义的东西多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论断 A 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 促使国家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020 分 共分 共 4040 分分 13 2013 南京盐城一模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产品 名称 单位 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 电力 原煤 生铁 钢 棉布 度 公斤 公斤 公斤 公斤 7 9 83 0 1 7 0 9 7 34 219 5 761 0 84 4 95 3 20 28 1 144 6 3 498 0 244 5 376 3 61 42 514 9 4 938 0 165 9 255 2 70 38 28 9 50 106 2 8 145 42 144 418 8 4 65 59 97 283 9 6 5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1958 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 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 重任 但是从 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 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 资本 包括人力 资本 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 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 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上 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 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 像一些东欧 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们现在的问 题 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 轻工业的投资比例 更多的发展农业 轻工业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4 月 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 信 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中国共产党采取的 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是 什么 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6 分 2 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在农 轻 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在其后的实 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 分 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6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你有何认识 4 分 14 2013 湛江模拟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 阅读 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从 1949 年成立到现在 已经走过了 60 多年 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 30 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 有这样一种观点 在肯定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 6 同时 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 30 年的成就和经验 材料二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 邓小平同志到武昌 深圳 珠海 上海等地视察 发表了重要谈话 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影响极为 深远 材料三 2004 2007 年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货物出 口额 比上年 增长 货物 进口额 比上年 增长 货物 进出口 总额 货物 进出口 差额 20041249 35 1 447 31 9 1696802 20051629 30 4 487 9 1 21161142 2006203524 9592 21 8 26271443 20072327 14 4 694 17 2 30211633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 改革开放以前 30 年 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6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邓小平 南方谈话 的国内外背景 6 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 21 世纪初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 并分析其形成的重要历史原因 6 分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 30 年 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解析 选 D 题干中 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 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 归自己 所有 表明实行的依然是公有制 农民仅有土地的使用权 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所 以 A C 不对 D 正确 题干内容显示 此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全面实施 故 B 错 变式训练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 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 用队长叫一声 上工天不明 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源自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7 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 A B C D 解析 选 B 材料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变化 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提高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没有变化 仍然是集体所有制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推动了农业合作社运动的结束 2 解析 选 D 本题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并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 响的内容 本题选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采取了统 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也实行了相同的措施 3 解析 选 D 67 号文件 明显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排除 故选 D 4 解析 选 A 本题考查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率迅速提高 此后 由于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左 倾错误 经济衰 退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迅速下降 20 世纪 60 年代初 实行 八字方针 国民经济得以恢 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故 A 正确 5 解析 选 C 根据题干 南徙启帷幕 说明改革开放从南方拉开序幕 脱开金锁走蛟龙 说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历经艰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由此分析 应选 C 变式训练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 737 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 中的 648 种 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 60 种价格中的 50 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 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加入世贸组织 解析 选 A 注意时间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 1992 年 符合题意 而 B 在 21 世纪初 D 在 2001 年 均排除 C 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6 解析 选 B 材料中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是指 1978 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不理解的 主要是实行包产到户 分户经营的农村经营方式 7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 是在 1992 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 1992 年党的十四大上 故 C 正确 8 8 解析 选 C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 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因素有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符合题 意 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做法 与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没有 必然联系 9 解析 选 A 本题考查对表格的解读能力 表格反映出 1978 年到 1980 年 我国国有 及国有控股工业与集体工业即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 到 1998 年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基本形成 故 A 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商品市场体 系和产业结构问题 排除 B C 1998 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与集体工业仍占主导地位 D 错 误 10 解析 选 D 材料中提到的 全方位 是指 中国面向全世界开放 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 水平 11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 根据时间可以判断 开放港口城市是在 1984 年 开辟经济开放区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 1985 年 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12 解析 选 C 根据所学知识 上述论断出现于 1992 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南方谈话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3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为主题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 分析和概括能力 第 1 题 结合表格数据概括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结合实施 一五 计划的背景和内容来概括 发展战略 和国际因素 第 2 题 据材料三中 适当的调整重 工业和农业 轻工业的投资比例 更多的发展农业 轻工业 来概括毛泽东的设想 结合 大跃进 的影响概括作答出现的偏差 第 3 题 从经济 政治和国际环境角度概括回答 第 4 题 从工业化道路坚持的原则来概括作答 答案 1 问题 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 分 战略 制定第一个 五年 计划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2 分 国际因素 美国及西方 国家对新中国的 遏制和孤立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 分 2 设想 农 轻 重协调发展 2 分 偏差 发动 大跃进 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