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总论》练习题_第1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题_第2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题_第3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题_第4页
《刑法学总论》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刑法学刑法学 北大出版社第三版 练习题 北大出版社第三版 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 刑法概说刑法概说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刑法是 的法律 A 表现最高领导的个人意志 B 体现阶级间公平关系 C 国家最根本的 D 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2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 决定的 A 国家的阶级本质 B 统治阶级的意志 C 上层建筑的性质 D 领导者的意识 3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 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以外 还具有 的特 点 A 强制性 B 阶级性 C 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 处罚手段的多样性 4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 作斗争 A 一切犯罪行为 B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C 经济犯罪行为 D 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表现为 A 保卫国家安全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 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现代化建设 C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 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 三 名词解释 三 名词解释 1 刑法 2 刑法体系 四 简答论述题 四 简答论述题 1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 它有什么显著特点 2 2 刑法总则和分则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章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B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D 罪责刑相适应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罪刑法定化的具体表现是 A 犯罪的法定化 B 刑罚的法定化 C 犯罪构成的法定化 D 量刑的法定化 2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A 定罪上一律平等 B 量刑上一律平等 C 相同阶级的人适用法律平等 D 行刑上一律平等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A 轻罪轻罚 B 重罪重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法律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法律没有 规定为 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罚 2 对任何人犯罪在 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 的特权 3 刑罚的轻重 应当与犯罪分子 和承担的 相适应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刑法基本原则 2 罪刑法定原则 3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4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 五 简答论述题 五 简答论述题 1 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2 我国刑法中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3 我国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4 第三章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 采取的是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2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 采取的是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属地原则为基础 兼采其他原则 3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通过 解决 A 诉讼程序 B 外交途径 C 国际法院 D 政府间协商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各国采用的原则有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2 我国刑法规定 中国 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 适用本法 A 学生 B 国家工作人员 C 军人 D 援外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 除 以外 都适用本法 2 犯罪的 或者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就认为 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刑法的效力范围 2 刑法溯及力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中国公民李某 王某在 1999 年受雇于英国某轮船公司工作期间 当轮船停泊于法国某港 口后 两人在船上酗酒 打闹 因声音过大 受到同去打工的中国公民成某的制止 李 王 5 两人恼羞成怒 将成杀死 并抢劫了其他英国船员的大量钱财 然后逃跑 两个月后被法国 警方抓获 问 对李 王两人的犯罪行为 能否适用我国刑法予以追究 2 我国与 A 国相邻 阮某 B 国人 非外交人员 在 A 国境内持枪向在我国境内的朴某 C 国人 开枪射击 致朴死亡 问 此案 我国司法机关对阮是否有刑事管辖权 还有哪个国家对阮有管辖权 说明理 由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是如何规定的 2 我国刑法对时间效力是如何规定的 6 第四章第四章 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犯罪是 的行为 A 危害人民 B 危害国家 C 违反法律 D 危害社会 2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中的但书 可以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处以刑罚 C 不构成犯罪 D 为了缩小打击面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犯罪的基本特征为 A 犯罪的阶级性 B 社会危害性 C 刑事违法性 D 应受刑罚处罚性 2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 犯罪主体 B 犯罪客体 C 犯罪主观方面 D 犯罪客观方面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 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 2 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与是否触犯法律是 的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犯罪 2 犯罪构成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有夫之妇关某与本村单身汉孙某勾搭成奸 关为达到与孙结婚的目的 起意谋杀其丈夫 方某 一天晚上 关趁其夫方某外出串门之机 在屋内点燃几根敬神用的香 跪在地上诅咒 后 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方名字的纸符烧毁 然后取香灰和纸灰少许 拌入白糖中 充水 搅拌后让串门回家的方某喝下 问 关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说明理由 7 2 王某是玲玲 6 岁 小学一年级学生 的姑姑 周末王将玲玲带到公园湖边去玩 玲玲在湖 边奔跑时不慎落入两米深的湖水中 王不会游泳 哀求围观群众将孩子救出 此时一男子申 某站出来 对江说 我会游泳 你出 100 元 我把孩子救上来 王答应申某 但自己随 身带的钱不够 便请求申某先把孩子救上来 回去再付钱 申某坚持先给钱 再救人 僵持 中 有群众报警后 保安人员到来 此时 玲玲已经溺水而死 问 申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说明理由 六 简答简述题 六 简答简述题 1 我国刑法中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8 第五章第五章 犯罪客体犯罪客体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A 物质关系 B 思想关系 C 政治关系 D 社会关系 2 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 数额不大 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 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 的电话线 数额较大 构成盗窃罪 对甲 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 A 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 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 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D 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犯罪客体包括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 间接客体 2 直接客体分为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单一客体 D 复杂客体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犯罪的 是犯罪客体的重点 2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犯罪客体 2 犯罪对象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甲开着自己的汽车进行非法倒卖香烟活动 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获 连车带货扣押 第二天晚上 甲带着尖刀 钳子等工具 潜入工商所 试图将自己的汽车开回 当甲正在撬 车门时 被值班人员发现 当值班人员抓他时 他用尖刀刺伤值班人员后逃跑 问 甲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 9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是怎样的 10 第六章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是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 危害结果 B 危害行为 C 犯罪的时间 地点 方法 手段 D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性 2 危害行为可以分为 A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 有意识的行为与无意识的行为 C 自愿行为与强制行为 D 作为与不作为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构成不作为犯罪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 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义务 B 有条件和可能履行义务而未履行 C 不作为行为产生了危害后果 D 侵害了刑法保护的客体和对象 2 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是指 A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 职务上的义务 C 业务上的义务 D 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 包括 以及 犯罪的时间 地点 方法等诸事实特征 2 是一切犯罪构成必备的基本要件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犯罪客观方面 2 危害行为 3 作为 4 不作为 5 危害结果 11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胡某与刘某结婚已 5 年 胡与同事古某 23 岁 女 未婚 有奸情 古极力要求胡与刘离 婚 胡犹豫不决 胡 刘为此感情不和 经常发生争吵 一日 古又来到胡家中 当着刘的 面与胡亲热 刘上前阻止 遭到胡的羞辱 打骂 刘羞愤难当 在卧室里喝下剧毒农药 刘 口吐白沫 在床上挣扎 胡想刘干脆死了算了 就再也不会妨碍自己与古在一起了 于是与 古二人扬长而去 后来邻居发现后 速将刘送往医院 刘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问 胡 古二人是否构成犯罪 说明理由 2 赵某与邢某素有仇隙 赵得知邢同其家人将要去一旅游景点山区中露营游玩 随 即拿起猎枪跟随邢一家人来到旅游区 一日早上 赵看见邢在悬崖边上眺望日出 于是端起 猎枪在 30 米外瞄准邢并开枪 枪响后邢发出 啊 的一声 随即坠下悬崖 尸检发现邢身 上并无枪伤 是听到枪响后 受惊吓站立不稳而坠崖 问 赵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说明理由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应当如何理解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2 我国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在客观方面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12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主体犯罪主体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14 岁到 16 岁 B14 岁到 18 岁 C16 岁到 18 岁 D18 岁到 20 岁 2 醉酒的人犯罪 A 可以负刑事责任 B 不负刑事责任 C 应当负刑事责任 D 从重处罚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刑事责任能力分为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C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D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2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 A 以公历为计算标准 B 以农历为计算标准 C 实足年龄 D 过了生日以后的第二日 才是周岁已满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已满 14 岁不满 16 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2 因不满 16 周岁不予处罚时 责令他的 或 加以管教 也可以 由 收容教养 3 精神病人在 或者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 的 不负刑事责任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犯罪主体 2 刑事责任能力 3 单位犯罪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3 1 1999 年 3 月 2 日 被告人王某 男 1984 年 2 月 4 日出生 在一商场门前趁人不备 将一 女青年自行车上的挎包抢走逃跑 女青年和在场群众追赶王某 王某持刀将女青年刺伤 后 被抓获 其在公安机关审查期间 从看守所挖洞逃跑 至 1999 年 9 月被抓获 问 1 对王某的抢劫行为应如何处罚 2 对王某的脱逃行为应如何处罚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2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14 第八章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 A 犯罪人对自己行为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 B 犯罪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C 犯罪人对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D 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的社会后果的评价 2 我国刑法规定 过失犯罪 负刑事责任 A 应当 B 可以 C 法律有规定的才能 D 必须 3 丈夫甲为了杀死乙 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 明知孩子丙可能因分食而中毒 由于杀妻心 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 均为直接故意 B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 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 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 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 从乡间马路中间的一塑料布上驶过 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 农民的稻谷 结果压死了塑料布下睡着的一个精神病人 该司机对精神病人的死亡其主观心 理态度属于 A 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意外事件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A 罪过 B 目的 C 动机 D 错误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 因为 或者 的一种心理态度 2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 但不是由于行为人的 而是由于 的原因所引起的 不认为是犯罪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犯罪主观方面 15 2 犯罪故意 3 犯罪过失 五 案例分析题 五 案例分析题 1 万某为某银行保卫干部 因工作需要 依法配有五四式手枪一支 万的朋友吉某想 见 识见识 万违反规定将手枪带回家 向吉炫耀 万忘记了其刚执行完保卫任务 手枪扳机 保险已经打开 而且枪里还有一颗子弹未卸下 万想吓唬吓唬吉 将枪口对准吉 并扣动扳 机 吉中弹而亡 问 万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若构成犯罪 构成何罪 说明理由 2 于某与许某是好朋友 一日于与其妻郑某来到许家 见到许未满 1 岁的儿子乐乐 于觉 得乐乐十分可爱 就将其抱起来 抛向空中 又接住 乐乐被逗乐了 于又将乐乐抛起来 又接住 如此反复 其妻郑见状 劝说 别玩了 小心把孩子摔了 于答 没关系 我手稳 刚说完 于的手机响 于一愣 孩子没接住 脱手掉在地上 被当场摔死 问 于在主观上是否具有罪过 具有何种罪过 说明理由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有哪些 2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什么不同 3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有哪些 16 第九章第九章 正当行为正当行为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甲与乙有仇 甲扬言要报复乙 并准备了匕首 乙得知此情况后 手持菜刀闯入甲家将 甲砍伤 乙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 B 防卫过当 C 假想防卫 D 故意犯罪 2 抢劫犯甲闯入乙家将乙打昏并抢得大量钱物 甲正准备离开现场时 乙的丈夫下班回家发 现 将甲打伤并夺回钱物 乙丈夫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 B 防卫过当 C 假想防卫 D 防卫不适时 3 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 矛盾加深 某日 两人又发生争吵 甲提出决斗 乙同意应战 决 斗中 甲将乙刺成重伤 乙奋起反抗 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亡 乙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 B 防卫过当 C 故意犯罪 D 过失犯罪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 必须有不法侵害正在发生 B 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C 防卫行为为了维护合法权益而实施 D 防卫行为不超过必要限度 2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有 A 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B 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 C 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损害 D 必须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不法侵害处于 的状态 2 紧急避险的限度是指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 必须 所避免的损害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正当防卫 17 2 紧急避险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许某为某大厦工地保安 某晚许某在巡逻时 发现两人正在盗窃 PVC 建材 遂大声呵斥 并上前抓捕 两人闻声 丢下建材便跑 许某追上前去抓住其中的秦某 已跑远的刘某回身 发现只有许某一人 遂跑回来援救秦某 两人一起围殴许某 许某一再挣扎呵斥 但两人仍 继续实施殴打 边打边说 打死你 看你还抓不抓我们 许某情急之下想起随身携带的水 果刀 遂抽刀乱刺 一刀刺入秦某腹部 造成秦某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将刘某刺成重伤 问 许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为什么 2 陆某驾面包车给某幼儿园送货 车入校园后 陆某想把车停在操场边 但此时刹车和方 向盘突然失灵 面包车撞向校园里正在操场上作游戏的一群幼儿 此时在操场附近工地干活 的齐某看到这一情况 为幼儿们免遭不幸 齐某一面高喊 小朋友快跑 一面赶紧爬上 一辆重型卡车拦截陆某的面包车 结果两车相撞 造成陆某轻伤 面包车车头受损 学生无 一伤亡 请问 齐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行为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正当防卫的概念 特征和条件是怎样的 2 紧急避险的概念 特征和条件是怎样的 18 3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点有哪些 第十章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犯罪未得逞是指 A 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 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C 犯罪行为未发生 D 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下来 2 某甲与某乙有仇 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 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 途中突然腹痛 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 B 犯罪预备 C 犯意表示 D 不构成犯罪 3 某甲欲杀某乙 一天路遇某乙 扬言 你瞧着 迟早我结果了你 某甲的扬言属于 A 犯意表示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不构成犯罪 4 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 他邀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 李某不同意 并到派 出所告发了张某 张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意表示 D 犯罪中止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有 A 行为犯 B 危险犯 C 结果犯 D 结果加重犯 2 犯罪未遂有以下特征 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 犯罪没有得逞 C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 D 犯罪目的只有部分实现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犯罪预备是为了 准备工具 2 犯罪过程中 或 是犯罪中止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犯罪既遂 19 2 犯罪预备 3 犯罪未遂 4 犯罪中止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王某 李某同为某厂工人 且为恋爱关系 一日 李某向王某抱怨同厂另一工人赵强三 番五次向她示好 纠缠不已 王某怒不可遏 一心要杀死赵 王某指示李某假意约赵至某公 园僻静处 等赵来后杀死赵 在约定的时间里 王某携带铁锤先来到公园约定地点 李某左 思右想 觉得赵强不过是想跟自己交朋友 不至于要杀死他 于是就一个人来到约定地点 打算劝王某打消杀人的念头 岂料王某见李某一人前来 满腹狐疑 而李某来后又劝其不要 杀赵强 王某顿时觉得自己被二人耍弄 以为李某和赵强有什么暧昧关系 心想我杀不了赵 强 就教训教训你 遂取出铁锤将李某砸成重伤 问 王某的行为是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 如何认定 2 孙某和陆某均为某公司副总经理 二人一直明争暗斗 而陆某总是稍占上风 孙某郁闷 在心 找来老家同乡郑某 给其 5 000 元钱 并将陆某的日常行动及路线告诉郑某 让其将 陆某弄残 郑某答应后 回去又找来同乡白某 白某说 你去跟孙某说 给两万 我们就 把人弄死 郑某同意 又去找到孙某 孙某一想二人如此心黑手辣 怕把事情弄大 就说 那钱我也不要了 人你们也别弄了 见孙某胆小 郑某和白某又去要了两次钱 并称 人我们是要弄死的 弄死你付账 孙某担心事情真的闹大 遂向警方报案 问 孙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20 3 郭某为某厂工人 某晚潜入附近某中学宿舍楼 因学校刚刚放假 宿舍内基本没有人 郭某在某间宿舍发现床上躺有一人 郭某以为是女生 顿生歹意 于是扑上去掐住那人的脖 子 打算将其掐昏后再行奸 床上的人被惊醒 拼命挣扎 郭某遂又将枕头抽起来压在那人 的头上 该人渐渐不再动弹 郭某这才拿开枕头 正欲行奸 发现是个男生 郭某用手探了 一下该生的鼻息 发现已无呼吸 于是扣门离去 该男生则因窒息而死 问 郭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犯罪预备有哪些特征 2 犯罪未遂有哪些特征 4 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 2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情况中 是共同犯罪的故意 A 甲是故意 乙是过失 B 甲 乙都是过失 C 甲无意中帮助乙完成了犯罪 D 甲 乙都是故意 2 医生甲因疏忽大意开错药方 司药乙没注意检查 误照错药方发药 致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 乙的行为 A 应按共同犯罪处理 B 分别处理 C 属于意外事件 D 乙不应受到处理 3 甲蓄意盗窃厂房附近堆放的木料 即骗乙说自己买了木料 向乙借汽车去帮助拉回 乙 深信不疑 答应帮助 于是 甲 乙共同装车 将木料拉回 乙的行为属于 A 不构成犯罪 B 帮助犯 C 窝赃犯 D 从犯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A 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B 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 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D 在同一场所 同一时间实施犯罪 2 主犯包括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 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 B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 策划 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 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 实行犯 3 对于教唆犯 A 一律加重处罚 B 按照他在犯罪中的作用予以处罚 C 教唆不满 18 岁的人犯罪的 应当从重处罚 D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对于教唆犯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2 三 填空题三 填空题 1 共同犯罪是指 共同 犯罪 2 教唆不满 18 岁的人犯罪的 应当 处罚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共同犯罪 2 犯罪集团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1 吴某 王某 周某皆为某厂职工 某日上班时间在车间一角赌博 推牌九 被前来查岗 的值勤员丁某看到 丁某报告给车间主任 吴 王 周三人被通报批评并被扣发当月奖金 于是对丁心生怨恨 决定 修理 丁 打得丁住院 让他也拿不到奖金 一日傍晚 三人在 路上将下班的丁截住 骂了几句就围上去对丁拳打脚踢 将丁打倒在地 致丁右食指骨折 丁一边挣扎一边口中乱骂 其中骂吴断子绝孙 吴特别重男轻女 但只有两个女儿 闻听此 言 吴在路边寻到一块大石头 狠狠砸向丁的头部 致使丁颅邵破裂 当场死亡 问 吴 王 周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他们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2 周某 19 岁 高考落榜在家 每日沉溺于网吧 在网吧结识赵某 赵某原为某厂职工 因违纪被开除 现也失业在家 二人常一起慨叹世事不公 一日 周某偶然在网上结识一外 省女孩林某 编造自己是名校大学生 并时常抄来一些文章和诗句发给林某 林某信以为真 对周某很有好感 经常在网上向周某吐露心事 周得知林家庭条件很好 并曾向赵某提起过 此事 数月后 林某告诉周某自己马上就要出国读书了 周又将此事告诉赵某 赵某说 怎 么别人就那么有钱 并唆使周说 你还不如引她来 把她绑架 让她爹妈掏钱 周某即上网 要求林某在走之前来见一面 林某已经很信任周某 于是答应前来 林某到后 周某将林绑 架并向其父母要钱 钱到手后 周某怕林回去自己被抓 遂将林杀死 问 赵某的行为如何认定处罚 23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 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4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罪数形态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区分一罪和数罪的标准是 A 行为的个数 B 结果的个数 C 罪过的个数 D 犯罪构成的个数 2 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 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 甲的行为属于 A 连续犯 B 继续犯 C 接续犯 D 结合犯 3 某盗窃犯盗窃了某个军人的手提包 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只手枪 盗窃犯即把手枪私藏 起来 该盗窃犯的行为属于 A 想象竟合犯 B 连续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一行为在刑法上规定为一罪或者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 继续犯 B 想象竟合犯 C 集合犯 D 连续犯 2 数行为在刑法上规定为一罪的情况有 A 继续犯 B 想象竟合犯 C 集合犯 D 连续犯 3 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 连续犯 B 牵连犯 C 吸收犯 D 集合犯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吸收犯的 吸收 主要表现形式有 2 牵连犯的 牵连 主要表现形式有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罪数形态 25 2 继续犯 3 结合犯 4 连续犯 5 牵连犯 6 吸收犯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袁某 张某系某市无业人员 某晚二人潜入附近工地 窃得铁制水管芯 10 根 价值 1 000 元 次日 两人将铁管运至市郊宏兴废品站销赃 得赃款 200 元 二人均分 袁某告诉 收购员秦某 东西是偷来的 注意藏着点儿 当夜及第二天夜里 袁某又两次潜入某机械 厂窃得铜管 20 根 价值 2000 元 次日又运至收购站找到秦某销赃 得赃款 450 元 案发后 赃物被公安机关查获 问 袁某和秦某的行为分别是一罪还是数罪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连续犯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 吸收犯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3 牵连犯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6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刑事责任从 开始产生 A 犯罪行为发生时 B 犯罪行为结束时 C 犯罪分子被抓获 D 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时 2 刑事责任是犯罪人与 之间所发生的刑事法律关系 A 被害人 B 检察机关 C 审判机关 D 以司法机关为代表的国家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有 A 定罪判刑方式 B 定罪免刑方式 C 消灭处理方式 D 转移处理方式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犯罪是刑事责任产生的 刑事责任是犯罪的 2 刑事责任是刑罚的 刑罚是刑事责任的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刑事责任 五 简答论述题 五 简答论述题 1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刑事责任的哲学和法学根据 27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刑罚概说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刑罚适用的机关是 A 公安机关 B 检察机关 C 人民法院 D 人民政府 2 刑罚适用的对象是 A 违法的人 B 犯罪的人或单位 C 不务正业的人 D 要犯罪的人 3 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 A 惩罚犯罪 B 预防犯罪 C 伸张正义 D 教育人民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的区别是 A 严厉程度不同 B 适用的机关和程序不同 C 适用的对象不同 D 制定的机关不同 2 预防犯罪 具体表现在 A 特殊预防 B 一般预防 C 劳动改造 D 思想教育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刑罚是统治阶级用于 的一种强制方法 2 刑罚只能由 制定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刑罚 五 简答论述题 五 简答论述题 1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什么 2 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有什么区别 28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某甲因强奸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5 年 那么某甲实际被剥夺 政治权利 A 12 年 B 5 年 C 17 年 D 7 年 2 下列刑罚方法中 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是 A 管制 B 有期徒刑 C 拘役 D 没收财产 3 某甲在抢劫时造成被害人某乙重伤 法院以抢劫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 12 年 并处罚金 4 万元 赔偿某乙经济损失 6 万元 经查 某甲个人财产只有 7 万元 另欠某丙赌债 1 万元 则对本判决的财产部分应 A 先执行赔偿某乙经济损失 6 万元 剩余的 1 万元还赌债 B 先执行罚金 4 万元 剩余的 3 万元赔偿给被害人 C 罚金和赔偿经济损失以某甲现有财产按同等比例同时执行 D 先执行赔偿某乙经济损失 6 万元 剩余的 1 万元作为罚金执行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管制的特点是 A 对犯罪分子不关押 只限制人身自由 B 受公安机关和群众管束 C 由人民法院判决 由公安机关执行 D 只适用于未成年犯人 2 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区别是 A 执行场所不同 B 适用机关不同 C 服刑人待遇不同 D 依据的法律不 3 我国对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有 A 适用范围限制 B 适用对象限制 C 死刑复核程序限制 D 死缓制度的存在的限制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刑罚分为 和 2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 从徒刑 拘役 之日或者从 之日 29 起计算 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适用于 期间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主刑 2 附加刑 五 案例分析题五 案例分析题 某市人民法院在审理张某 周某 许某共同走私一案时 依法作出如下判决 张某系主 犯 判处有期徒刑 8 年 剥夺政治权利 3 年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周某系从犯 罪行较 轻 能够主动投案自首 故减轻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罚金 5 000 元 剥夺政治权利 1 年 许 某为胁从犯 判处管制 1 年 剥夺政治权利 1 年 问 张某 周某 许某所判各种刑罚应当如何执行 执行机关分别是谁 六 简答论述题 六 简答论述题 1 管制刑有什么特点 2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有几种情况 3 我国刑法中如何限制对死刑的适用 30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刑罚裁量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各情节中 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是 A 主犯 B 从犯 C 胁从犯 D 自首犯 2 以下各情节中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有 A 14 岁以下的人犯罪 B 自首犯 C 14 岁以上不满 18 岁的人犯罪 D 预备犯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量刑情节分为 A 法定情节 B 酌定情节 C 一般情节 D 特殊情节 三 填空题 三 填空题 1 量刑是 对犯罪分子 的活动 2 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有两个基本环节 一是 二是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刑罚裁量 2 量刑情节 五 简答论述题 五 简答论述题 1 量刑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应当如何贯彻 2 量刑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应当如何贯彻 31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数罪并罚时 管制最高不超过 A 2 年 B 3 年 C 4 年 D 5 年 2 数罪并罚时 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 A 20 年 B 15 年 C 10 年 D 5 年 3 判决宣告以后又犯新罪的并罚 属于 A 先减后并 B 先并后减 C 限制加重 D 并科 4 判决宣告以后又发现漏罪的并罚 属于 A 先减后并 B 先并后减 C 限制加重 D 并科 5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在缓刑考验期内 由 予以考察 A 公安机关 B 检察机关 C 审判机关 D 政府机关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累犯分为 A 一般累犯 B 特殊累犯 C 同种罪累犯 D 异种罪累犯 2 缓刑适用的条件是 A 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是初犯或自首犯 C 不是累犯 D 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确实不再危害社会的 三 填空题三 填空题 1 被判处 刑罚的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 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 刑罚之罪的 是累犯 2 犯罪以后 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可以 处罚 犯罪较轻的 可以 处罚 32 3 数罪并罚中 如果有的罪被判处附加刑的 附加刑 四 名词解释 四 名词解释 1 自首 2 累犯 4 数罪并罚 5 缓刑 五 简答论述题 五 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