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宁为占死鬼不作亡国奴”同步练习题C卷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宁为占死鬼不作亡国奴”同步练习题C卷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宁为占死鬼不作亡国奴”同步练习题C卷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宁为占死鬼不作亡国奴”同步练习题C卷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宁为占死鬼不作亡国奴”同步练习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宁为占死鬼 不作亡国奴宁为占死鬼 不作亡国奴 同步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115115 分分 1 2 分 某一宣言称 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须 取消 苏维埃政府 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发表该宣言旨在 A 推翻清朝统治 B 打败八国联军 C 消灭北洋军阀 D 赶走侵华日军 2 2 分 20 世纪 30 年代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 B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 国民党政权内部急剧分化 D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3 2 分 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军队在中国制造的一起大屠杀惨案 被中外舆论界称为人类 现代史上破天 荒的残酷记录 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起惨案发生在 A 沈阳 B 上海 C 南京 D 广州 4 2 分 日军侵华期间 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 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 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 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 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 最具 第 2 页 共 13 页 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5 2 分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是在下列哪次事件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七七事变 6 2 分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丁同学在学习中国与某国关系发 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日本 7 2 分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下列事件 最符合设 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第 3 页 共 13 页 D 百团大战 8 2 分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日军南京大屠杀 9 2 分 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0 2 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七七事变 11 2 分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 义勇军进行曲 的曲作者是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郭沫若 D 徐悲鸿 12 2 分 1937 年 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 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 30 万人以上 而现在却被日本 第 4 页 共 13 页 右翼势力称之为 20 世纪最大谎言 的事件是 A 济南惨案 B 皇姑屯事件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3 2 分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中标志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日 战争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4 2 分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5 2 分 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 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 2014 年 我困将 12 月 l3 口 定为国家公祭日 是因为 1937 年的这一天 A 马关条约 签订 B 日军占领东三省 C 日本侵占平津 D 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16 2 分 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第 6 页 共 13 页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7 2 分 下图是 1937 年日本 东京日日新闻 的报道 报道赫然以 百人斩 超记录 为标题 百人斩 的暴行发生在下列日军制造的哪次事件中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秘密细菌战 18 2 分 为抗日歌曲 黄河大合唱 谱曲 周恩来亲自为他题词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的音乐家是 A 聂耳 B 冼星海 C 徐悲鸿 D 侯德榜 19 2 分 如图是由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 7 7 火花 主版为一幅当时完整的中国地图 并标注了各省 行政区划 代表着 七七事变 的两个 7 字 醒目地出现在中国地图上 以纪念这个民族觉醒的日子 该火花 主要号召 第 7 页 共 13 页 A 全面抵制日货 B 民众实业救国 C 全民投入抗战 D 人民推翻帝制 20 2 分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21 5 分 列举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战役 22 20 分 百年锐于千载 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 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 局 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 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利 故 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利 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 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达到了这三样目的 之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 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 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 2 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 理应再度携手 团结一切有 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 团体和仁人志士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辛亥革 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 孙中山先生是 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 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 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 有什么理由不合作 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 第 8 页 共 13 页 周年 1981 年 10 月 9 日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 国共两党为改变 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 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3 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 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 九二共识 一中各表 为基础 推动两岸关系 维持台海 不统 不 独 不武 现状 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 民族 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 求同存异 互助合作 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马英九在台湾各界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 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4 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 你有什么感悟 23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与不抵抗 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 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1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 20 世纪 30 年代张学良在哪一事件中执行 了此政策 2 材料二中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下达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什么样的精 神 3 在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哪两位 4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 你认为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5 请列举两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来证实问题 4 答案观点的正确 24 20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 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 侵吞领土的祸心 19 世纪末 作为 中国之巨祸 的那场战争 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 第 9 页 共 13 页 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 中国历史 材料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 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 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 中国历史 课外学史 1 材料一作为 中国之巨祸 的是那场战争 今年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多少周年 2 此后半个世纪 日本由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列举两例 中国人民 血肉筑长城 的典型战役 3 在抗战胜利前夕 中共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 结合材料三 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 对此你有何看法 你认为中国政府 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25 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 蒋中正 材料二 张学良说 他因 彷徨无策 而交结共产党 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的主张 实攻我 心 不只对良个人 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 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 卢沟桥 卢沟桥 男儿坟墓在此桥 豺狼入室露牙爪 南北堕突真逍遥 快快拼起民族命 最后 胜利是吾曹 卢沟桥 卢沟桥 立功报国在此桥 节选 卢沟桥歌 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在哪一事件后发布的命令 反映了什么政策 导致什么后果 2 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因此发动了什么事件 该事件有何意义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 与材料一相比 国民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