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发生于 4 世纪后期 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 2 分 下列成语的出处与历史人物不对应的是 A 退避三舍 晋文公 B 卧薪尝胆 勾践 C 纸上谈兵 赵括 D 破釜沉舟 陈胜 3 2 分 2016 七上 南宁期中 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你不可能看到的现 象是 A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 青铜器工艺精美 4 2 分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是称赞谁的作品 A 仓颉 B 王羲之 第 2 页 共 13 页 C 司马迁 D 顾恺之 5 2 分 下列几位皇帝在位的顺序是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汉景帝 A B C D 6 2 分 2018 七上 高邮月考 近年 越来越多的海上考古发现证实 海南海口曾是我国古代 海上丝 绸之路 的重要中转站 汉朝时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 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丝绸之路 最远抵达 A 日本 B 朝鲜 C 印度半岛 D 欧洲 7 2 分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 正确的是 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由李冰父子主持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A B C D 8 2 分 史记 周本纪 中记载 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 楚 秦 晋始大 政由方 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 尧舜禹时期 第 3 页 共 13 页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9 2 分 2016 潮南模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辉煌灿烂 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 正确的是 A 张仲景 本草纲目 B 祖冲之 活字印刷 C 吴道子 洛神赋图 D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0 2 分 2018 福建 据考古发现 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 种植水稻 B 种植粟 C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使用青铜器 11 2 分 公元 198 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 相约迁往江南 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 是 A 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 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 江南相对稳定 D 江南还没得到开发 荒地多 有发展空间 12 2 分 2017 七上 兴城期中 下列人物中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领袖的是 陈胜 张角 第 4 页 共 13 页 刘秀 吴广 A B C D 13 2 分 2017 七上 大丰期中 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后期 D 战国时期 14 2 分 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 A 统治不得民心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B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商朝末年国王桀奢侈残暴 自比太阳 引起人民不满 D 西周末代统治者周平王烽火戏诸侯 最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亡国 15 2 分 2016 七上 双台子期末 下列诸国 既是 春秋五霸 又属 战国七雄 的是 A 齐国 B 晋国 C 燕国 D 赵国 16 2 分 2017 七下 东莞期中 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 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两朝都有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的历史 都成都在长安 A B C D 17 2 分 观察下图 联系秦朝的历史 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 18 2 分 2016 七上 顺德月考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对 北京 人 生产 生活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过着群居生活 B 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 进入原始农耕文明阶段 D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9 2 分 2017 九上 三原月考 下列古人类中 属于 晚期智人 的是 A 奥都威峡谷 能人 B 中国北京人 C 中国丁村人 D 中国山顶洞人 20 2 分 下面几项重大发明 不属于东汉时的是 A 温室栽培蔬菜 B 发明耧车 C 发明水排 D 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21 2 分 2018 七上 龙岗月考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 文景之治 的片段 哪一项不符 合历史史实 A 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22 2 分 2018 七上 长春月考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A 能建造房屋 第 7 页 共 13 页 B 原始农业的出现 C 使用磨制石器 D 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23 2 分 晋江名字的由来 晋人南迁 依江而居 故名晋江 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 是 A 西晋 东晋 B 隋朝 唐朝 C 北宋 南宋 D 元朝 明朝 24 2 分 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 必须到 A 长安 B 洛阳 C 咸阳 D 开封 25 2 分 2018 七上 南山期末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 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 以技艺为姓 如陶 屠等 有的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 史等 那么魏 鲁 韩等氏应是 A 以排行为氏 B 以所居地名为氏 C 以封地 国 为氏 D 以祖先名字为氏 26 2 分 2017 七上 芒市期中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 10 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 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 果是 第 8 页 共 13 页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 即位年 龄 1011311281512149 寿命 岁 27231303936341454 A 统治者实行暴政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陈胜吴广起义 D 诸侯割据一方 27 2 分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鼎 有丰富的政治含义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古代烹煮器物 一般是三足两耳 B 立国礼器 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比喻帝王 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象征三方并立 鼎峙或鼎足之势 28 2 分 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 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29 2 分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 局部统一 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战乱频繁 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第 9 页 共 13 页 C 政权割据 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破坏了民族关系 不利于民族交融 30 2 分 2017 七上 荣成期中 下列原始居民中 最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31 10 分 2018 七下 武邑开学考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 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 击退了游牧民族 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 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 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他们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 材料三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 于 494 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七 上 历史教材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结台所学知识写出大量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改革 这一重大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 概括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32 15 分 2018 七上 兴化期末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出现过多次变法 改革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 七年级 1 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 中国古 第 10 页 共 13 页 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 的探究活动 请你来参加 力推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改革 材料三 范文澜在 中国通史简编 中说 秦国新法十年 秦民大悦 路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 黄河流域出现了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1 材料一一中 商君 是谁 材料中的哪一句为改革的推进改革营造了公平的社会环境 2 材料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 3 民勇于公战 与改革中的施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依据材料指出 秦国新法 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 结合材料四 请你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改革产生的影响 5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 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3 15 分 2018 七上 无为月考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引 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第 11 页 共 13 页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 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结合所学知识 请将图 4 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 E 两处填写完整 2 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 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 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分别是什么呢 3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共建 丝 绸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2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