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探究_第1页
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探究_第2页
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探究_第3页
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探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3JXSHKX 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探究 江飞 本文以 学衡派 的代表人物胡先骕为研究对象 从文学原理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文学思潮等层面 整 体性分析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内容与意义 以个体完善为价值追求 注重规范 纪律 摹仿 中庸等古 典要素 批判科技理性与自然人性论 胡先骕的文学思想具有反思现代性的内质 对 五四 新文学有着质疑 与纠偏的作用 时至今日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 胡先骕 古典主义 学衡派 文学思潮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5 1 8 X 2 0 1 0 1 1 0 1 1 3 0 5 江飞 1 9 7 9 男 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 论 福建厦门3 6 1 0 0 5 近些年来 在不同的人文学科领域 对 学衡派 的研 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多数研究者从现代性视角入手 将 学衡派 看做是 五四 新文学时期 文化保守主义的代 表力量 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激进主义 以胡适为代 表的文化自由主义三足鼎立 力图从世界性现代语境分 析三股力量的消长 1 P 1 6 4 以此描绘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 历史图景 分析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是非得失 2 P 5 1 也 有学者坚持从现代文学理论出发 采用现代性视角开辟 出全新的研究视阈 即从 学衡派 到 新月派 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客观存在一股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它们以新人 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价值 注重理 性 模仿 纪律 规范 反对文学进化论与科学主义等 其 内质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 属于 质疑 反思 现代性 的理论范畴 3 P 1 6 4 古典主义文学思 潮 4 P 6 3 与当时的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起 同 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有益组成部分 共同构成中国现代 文学史丰富的历史画卷 本文将沿着古典主义的思路 考察 学衡派 创始人 之一胡先骕的文学思想 目前 学界对胡先骕文学思想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诗学思想 鲜有从文学思潮的角度 整体分析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构成 意义 本文试 图为之 以期推进 深化胡先骕文学思想的研究 一 学衡派 与胡先骕 2 0 世纪初 中国的 五四 新文化运动 在社会 思想 文化层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在文化 层面 以陈独秀 胡适为代表 以鲁迅 创造社 文学研究 会作家群为主体的新文学阵营 发动了 五四 新文学革 命 他们认为西方的自由 平等 民主 科学等思想正是西 方强大的原因 也是古老中国缺乏的价值基因 他们从文 字开始 期望从文学 文化层层递进 将这些现代价值注 入颓败的中国肌体 通过思想启蒙达到个体自立 解救民 族危亡 他们更多崇尚以科学 自由为追求的社会现代 性 这是一种正向的现代价值 代表了2 0 世纪初中国的主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江西社会科学2010 11 1 1 4JXSHKX 江西社会科学2 0 1 0 1 1 流社会思潮 表现在文学上 就是以新文字 白话文 新 文学 自由诗 新思潮 浪漫主义 新价值 自由平等为 手段 推崇全面学习西方文学 以 新 为追求的文学方 向 与新文学阵营处于同一历史环境下的 学衡派 同 样感同身受亡国灭种的危险 同样期待中国的现代转 型 但在 学衡派 看来 中国的现代化并不一定要完全 模仿西方的现代工业之路 因此 学衡派 试图选择一 种守成的人文改良模式 通过中西学术的融合 古今思 想的萃取 寻找到一种健康的 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 换 句话说 学衡派 站在整体文化主义的立场 试图融合 东西方文明寻找一种全面的现代化方案 这对当时的中 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幻想 也注定了 学衡派 失败的命 运 不过 学衡派 的价值在于他们同样利用舶来的思 想资源 在学术层面与新文学派展开思想交锋 其反对 声音 对新文学发展起到纠偏与质疑的作用 具有重要 的学术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文学历史背景下 胡先骕走上了 五 四 文坛的历史舞台 胡先骕 1 8 9 4 年生于江西新建县 2 0 世纪中国著名植物学家 教育学家 诗人 文学家 留学于 美国伯克莱与哈佛大学 最高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 曾任 职江西庐山森林局副局长与江西国立中正大学校长 1 9 6 8 年悄然离开人世 更多关于胡先骕的生平 可参考沈 卫威的 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批评家的胡先骕 该文对胡 先骕的生平和资料作了出详细的整理 5 P 2 3 7 虽然在植物学领域享誉海内外科学界 但胡先骕的 名字广为人知 还归因于其文学领域的 名声 翻开大 量中国现代文学史书 胡先骕长期与胡纾 章士钊等复 古人物并列一起 作为反对 五四 新文学的负面形象 遭受世人的批评与诟病 胡先骕的声名鹊起缘于对胡适 尝试集 的批评 胡 先骕和胡适本来是好友 留学美国期间曾共同组建科学 社 在科学领域 两人有着共同语言 但在文学领域 二 胡之间难以契合 胡先骕受到梅光迪和吴宓的影响 接 受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理论 在文学上更倾向于古典 主义文学思想 一方面对胡适在文章中批评其诗词强烈 不满 另一方面也因为反对胡适的新诗和白话文主张 所以 同梅 吴二人创建 学衡 杂志 将个人之间的文学 分歧上升到学术团体之间的文学论争 留给现代文学史 一段影响持久的公案 胡先骕的文学理论文章 主要于 1 9 2 2 1 9 2 5年集 中发表于 学衡 杂志 1 9 2 5年之后 因为学术形势的变 化 个人思想的改变以及与吴宓的矛盾 胡先骕逐渐远 离 学衡 杂志 转而专心致力于植物学以及教育实践 胡先骕在 学衡 杂志发表文章约 1 8篇左右 在批评新 文学诸多问题与弊端的同时 也形成一套别具特色的古 典主义文学思想 二 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无论是拥护新文学还是维护古典文学 都必须回答 一个基础的文学理论问题 文学是什么 五四 新文坛 曾出现多种不同的学术团体 如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他 们对文学内涵与文学宗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 在这 个文学根源性问题上 胡先骕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1 9 2 4年 胡先骕撰写 文学之标准 一文 提出他对 文学概念 内涵以及功用诸多的主张 力求为其所谓混 乱的 五四 文学树立一个新标准 在胡先骕看来 五 四 新文学混乱不堪 衰退败坏 其背后深层原因在于新 文学一味模仿西方近现代文学 以打破固有文学规律为 能事 文学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今人喜侈谈西洋文学 而今日文学之败坏 亦由于模仿近世破坏标准之西洋文 学而言 姑就西洋文学而论之 西洋称可以垂范于后世 之著作谓之 c l a s s i c 即含有阶级 类别 宗教之意 亦即模 范之谓 6 胡先骕以为文学作品价值的高低 不应以一 时的风行或新旧为依据 而应以中西经典文学著作为标 准 历经时间检验的公认的文学作品 才是后世文学参 照的对象 在胡先骕看来 文学之宗旨有二 一为供娱乐之 用 一为表现高超卓越之理想 想象与情感 6 前者的格 调比较低 供文人茶余饭后休闲所用 但胡先骕认为这 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能要求文学都要表现崇高和严肃的 东西 后者通常在文学史上的体裁为悲剧与庄重文学 文学之本体可分为形质二部 形所以求其字法 句法 章法以及全书之结构者也 质其所函之内容也 二者相 需为用而不可偏废 6 这种文学内涵的界定 继承了亚 理斯多德的文学观点 也是西方古典主义对于文学的本 质定性 胡先骕认为即使新文学表现了新思想的 质 但抛弃了形式上的章法和规范 为实现白话文的合法地 位根本无视文学形式的美感 甚至以打倒古典文言文和 古体诗来确立自己的话语权 这样的新文学缺乏艺术审 美性 以文学为工具的功利性方式胡先骕难以接受 胡先骕以为新诗 白话文都是以推翻一切古文之格 1 1 5JXSHKX 调韵律为解放 在内容上也缺乏道德的节制 情感泛滥 浪漫主义文学放纵情欲 写实主义文学描写人性丑恶 都不是健康的文学形态 他吸收了新人文主义的人性二 元论 认为 人性具有善恶两面 只有通过理性 宗教或 者文学来制约人性的丑恶一面 以人的道德完善为追 求 发扬人性的善 人的尊严与意义才得以体现 新文学 以 个体自由 为追求 忽视 个体完善 既无形式美感 又无道德实质 完全违背了古典主义的文学原则 这是 胡先骕批判新文学诸多弊端的根本所在 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是形质的完美合一 有着普世性的伦理与道德价值 因 此 古典主义反对 文学进化论 观点 胡先骕作为一个 植物学家 对进化理论自然耳熟能详 他认为在自然科 学领域 存在着进化或者天演 但在人文学科领域 进化 或天演必须考虑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胡先骕将 进化 与 变迁 的词汇作了严格的限定 文学亦然 自商周至于 唐千余年而有李白杜甫 自乔塞数百年而有莎士比亚 弥儿顿 以古况今 犹可言进化与天演也 自唐至清千余 年 而诗人未有胜于李白杜甫者 自十七世纪至于今日 英国诗人未有胜于莎士比亚 弥儿顿者 则不得谓文学 之变迁为进化与天演也 今日则以破规律之自由诗 语 体诗为进化为天演矣 种种花样 务求翻新 实则不啻迷 途于具茨之野 无所归宿 皆误解科学误用科学之害 也 6 文学的发展不能一概以进化论来解释 文学随着 时间发展在不断变迁 只有文学大师或经典文学形式的 出现 才有可能说是文学的进化 进化论有其严格的科 学领域 将去其全面应用于文学领域 这是对科学的误 解 胡先骕此番论点主要针对胡适的文学进化思想 胡 适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 文学随着时代的 发展不断进步 所以 新时代的文学比过去的文学更有 价值 在 五四 新文学时期 由西方传入的生物科学领 域的 进化论 思想 变异为一种意识形态 一种价值观 念 进化为新 落后为旧 一切与 现代 欧化 未来 等词汇相关的事物 获得社会空前的崇拜 而传统 历 史 旧等词汇则被判定为一种落后的价值 新旧之间有 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进化为新 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 向 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形象 文化和文学研究和创造的 新范式 胡先骕从科学家的视角 看到了文学进化论是 对科学在文学领域的误用 由此展开对文学发展史的解 读 这既来源于其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基础 也使得胡 先骕的文学观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文学作为审美性的开放系统具有多元性 古典主义 文学只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态 胡先骕以古典主义为 尊 认为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内容 完善规范的形式 历 经岁月检验横贯古今的文学经典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并依此否认其他文学形态 这种观点过于偏激 但胡先 骕对古典主义的定性基本符合古典主义的特征 对 五 四 新文学 文学进化论 的批评 具有一定的学术超前 性 对 五四 时期盛行的文学进化思想起到警醒和纠偏 的历史作用 三 关于文学创作理论 在东西方古典主义文学中 摹仿论是基本的创作原 则 并曾经取得文学上的辉煌 在古典主义者看来 摹仿 说不仅是古典主义的基本创作方法 也是文学保持恒久 价值的一种方式 人性法则 普世价值 文学本质都存在 于文学大师的经典著作中 后世之人只有首先学习这些 永恒的经典作品 获得良好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体系 才 可能推陈出新 否则没有任何道德标准的情感宣泄 是 不符合人性标准的 雷纳 韦勒克在论及古典主义时指出 古典主义的 中心概念是摹仿自然 当然不是指依样画葫芦 照相 式的自然主义 而是指再现 它仅仅是说诗人制作出来的 东西并非自然本身 而是旨在再现自然 这里的 自然 也 不意味着 无生命的自然 静物或室外景色 如同 目前所常用的那样 而是指一般的现实 尤其是指人性 7 也就是说 古典主义文学家将 摹仿 视为最高的文学表现 手法 其所要表现是人性 尤其是人性的光辉力量 用以展 现人的理性控制能力和人的道德力量 五四 新文学派极度反对摹仿论 一方面是基于文 学进化论的理论 认为摹仿古代文学作品 只能成为古 人的奴隶 没有办法创新 只有不断的反叛 变化 新文 学才能脱离传统文学的影响 另一方认为新文学是自由 的 不受拘束的文学 摹仿限制了作家的情感 应加以打 破 使文学获得新生 作为古典主义文学家 胡先骕全力 肯定摹仿说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认为无论是摹仿自 然人性 还是摹仿文学经典 都是文学创作的必由之 路 针对有 新文学派 提出反对摹仿说只是反对摹仿古 人 胡先骕认为 难者或谓亚理斯多德之模仿与吾辈所 攻击之模仿不同 亚氏所谓模仿乃为模仿天然景物 模 仿人情 不但模仿事实上的人情 并且模仿理想上可能 胡先骕古典主义文学思想探究 1 1 6JXSHKX 江西社会科学2 0 1 0 1 1 之最高格之人情 此即吾辈所认为创造者 至吾辈所攻 击之模仿乃新古学派 N e o c l a s s i c a l S c h o o l 所主张之不但 模仿天然界之事物与人情 且须模仿昔人之著作 且以 仅须模仿昔之著作为须也 吾辈所攻击者 非为能模仿 天然界之事物与人情之李杜苏黄 而为模仿李杜苏黄者 也 8 P 3 1 4 文学创作固然如同亚理斯多德所言 乃是 模 仿天然景物 模仿人情 但胡先骕认为同样也可以对文 学大家进行摹仿 因为 彼能垂范于后世之古人 必在彼 之一类之性情与表现事物之方法态度中 有过人之处 故与彼之性情及表现事物之态度相类似之今人 欲为高 格之作 必勉求与彼之心理嗜好韵味符合 斯能得其一 类性情之高深处 8 P 3 1 4 3 1 5 后世之人对各种情感的体 验以及文学表现形式 在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中 已经 有着最佳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典范 后世之人完全可以进 行模仿用以创作形成新的创造 就文学摹仿问题 吴宓也曾表达同样的见解 他认 为 文学之变迁 多由作者不模此人而转模彼人 舍本 国之作者而取异国为模范 或近代而返求之于古 于是 异采新出 然其不脱模仿 一也 8 P 8 1 新文学虽然要求 个性化创造 但这种创造是以摹仿西方为创新 在胡先 骕和吴宓看来 摹仿说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不能因为 摹仿对象不同就认为是创新 从而反对摹仿说 无论创新还是摹仿只是创作手法的问题 文学创作 是作家一种独立自主的审美行为 任何文学创作手法都 是可取的 低级的摹仿固然遭人唾弃 胡乱的创新也难以 产生文学的审美价值 不接受大量文学的锻炼与摹仿 创 作主体情感思想体系混乱 创新无从说起 独立人格也无 法形成 胡先骕关于文学创作摹仿论与其坚持的文学表 现恒定真理 具有道德劝诫的伦理功能 尊重文学大家和 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 精英主义的文学立场文学思想一 脉相承 具有内在学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四 对浪漫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批判 胡先骕与学衡诸君一样 在文化上接受新人文主义 理论 在文学上坚持古典主义文学思想 新人文主义来 源于 2 0 世纪的美国 以白璧德为代表 其主要批判对象 是以卢梭为代表的情感浪漫主义和以培根为代表的科 学实证主义 浪漫主义主张返回自然 崇尚自然人性论 和性善论 鼓吹人的自由 从根本上取消人格的培养 道 德的培训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培根引导的科学实证主 义 使人们盲目崇拜科技的威力与理性的伟大 相信随 着人对自然的认识 科学家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盲信人 类会一直进步 使人类忽略对道德品质的修养 现代人 道德每况愈下 在现代性反思层面 新人文主义是对历 史现代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质疑与批判 是对现代化 进程中负面向度的反思 在胡先骕看来 新文学派 为了达到反抗僵化教条 的古典主义与确立文学新文学的合法地位 不加甄别引 入西方卢梭以来的浪漫主义 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等文 学思潮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科技理性和人的异化 已经造成这些文学的恶果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道路 上 如果无视西方文学现实 仍然把这些文学思潮引入 中国 岂不是对中国文学的戕害 所以 他全力反击科学 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期望中国文学能走 上他心目中的古典主义之路 胡先骕并不全然反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 他在 评 尝试集 续 一文中认为 夫浪漫主义苟不趋于极端 在文学中实有促进优美人生观之功效 昔在希腊 对于人 类之行为 但判其美丑 而不问其善恶也者 实此意也 此 等高格与下品浪漫主义之区别 一般浅识之徒殊不能 8 P 3 2 0 上品的浪漫主义有着促进优美人生的作用 但这样 的浪漫主义只存于古希腊 胡适等人引入的浪漫主义文 学 是卢梭浪漫主义文学的流毒 是下品浪漫主义 胡先 骕将胡适所引领的新文学整体定性为浪漫主义 其核心 特征是 绝对自由主义 反对就是文学上的古典主义 总观以上之讨论 吾人可知胡君之诗所代表与胡君论诗 之学说所主张者 为绝对自由主义 而所反对者为制裁主 义 规律主义 以世界文学潮流观之 则为浪漫主义 卢骚 主义之流亚 而所反对者古学主义 C l a s s i c i s m 也 曰 浪漫主义多门 而其共同之性质 则为主张绝对之自由 而反对任何之规律 尚情感而轻智慧 主偏激而反中庸 且寓于妄自尊大之习气也 8 P 3 1 7 胡先骕认定这是两种 不同文学观的对抗 也是两种不同文学思潮的对立 两种 人生观的对立 古典主义者强调理性主义 主张中庸 规 范 纪律与传统 而浪漫主义者强调感情宣泄 主张绝对 自由 反对标准与规律 这是一种极端主义的观点 胡先 骕认为需要加以批评和纠正 否则危害甚大 胡先骕在 文学之标准 一文中 再次对浪漫主义文 学进行更深入的批评 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反对规范与 纪律 主张天才 反对一切标准 其内在深层原因 胡先 骕认为是其所坚持的 一元人性论 所致 自卢梭创民 约论以来 乃以人性为至善 所以为恶者厥为社会礼法 1 1 7JXSHKX 束缚节制所致 于是创返诸自然之论 以为充其本能即 能止于至善之域 其结果则人生之目的不在收其放心而 在任情纵欲 不以理智或道德观念为节制情欲之具 而 以冲动为本能之 6 抛弃几千年人类共同的智慧与经 验 以自然的人性作为判定文学价值的起点 很难想象 这样的文学价值何在 这样的道德观在西方已经证明产 生了巨大的危害 产生了尼采的超人主义和世界大战 五四 新文学如果仍然不加以反思 结局令人担忧 古典主义道德观经过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经验验证 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人性二元论 是古典主义道德观 的源点 胡先骕认为要依据中国传统的道德观 结合新人 文主义的理论 现代文学要展现人的理性控制冲动和欲 望的力量 通过文学的熏陶和劝谏 坚守中庸之道 适度 之律 进而建设理性 健康 规范 纪律的新文学 人性一元论 导致浪漫主义文学的泛滥 科学主 义 则是写实主义文学的内在动因 他在 评 尝试 集 续篇中 鲜明反对 五四 新文学中的平民主义和 写实主义倾向 认为这样文学将流于世俗化 平民化 进 而否认文学艺术的理想性和精英化 自十九世纪科学 与平民主义发达以来 对于高尚之文学 咸生疾视之态 度 于是以科学方法作 平民文学 凡艺术上之规律抛 弃罄尽 凡高尚思想与社会上之美德 咸视为虚伪 对于艺术 绝不思及拣择之重要 纯以一种摄影方法 以 描写社会 甚且长专拣择特殊丑恶之事情 以代表社会 以示人类实无异于禽兽 其宣传平民主义社会主义也 不求提挈此失教之平民使上跻于 智识阶级 之地位 使 有与 知识阶级 同等之知识 第欲推翻智识阶级 使之 反变为愚矣 8 P 3 2 0 把所谓科学的客观 中立 实证的方 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上 产生的写实主义文学 描写人类 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黑暗 没有任何情感判断 会导致 文学标准的丧失 智慧的消退以及道德的沦落 因此 胡 先骕对 五四 写实主义文学的平民化和世俗化提出严 厉的批评和反思 不过 胡先骕并没有将科学看成是现代文明的罪魁 祸首 在他看来 写实主义文学所谓客观 准确地反映人 类生活的现实真相等观点 是对科学的误用产生的 说 者每以自然主义 写实主义之勃兴 归狱于科学在思想 史之演进观之 诚非虚语 吾以为此非科学自身之罪也 而为误解科学 误用科学之罪也 6 科学本身是无所谓 好坏的 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