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Ⅴ(I)卷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Ⅴ(I)卷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Ⅴ(I)卷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Ⅴ(I)卷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Ⅴ(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学年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 攻入清朝都城的是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2 2 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 14 年 转战大半个中国 其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 攻陷南京时 B 北伐时期 C 西征时期 D 三河大捷时 3 2 分 由功夫巨星成龙主演的 十二生肖 以圆明园十二兽首流失国外为创作主题 其中的兽首是在下 列哪次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甲午中日战争 4 2 分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 春愁 中写道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 起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是 A 尼布楚条约 第 2 页 共 14 页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 2 分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 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 1895 年 老赵神秘的告诉老王有关兴中会的情况 B 1903 年 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C 1913 年的南京街头 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D 1919 年 6 月 申报 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6 2 分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与南洋 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7 2 分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科技人才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 2 分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 宪法 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的这段言论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第 3 页 共 14 页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9 2 分 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光绪帝 10 2 分 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11 2 分 张岂之在 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中如此评论 新文化运动狂飙 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 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 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 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 入 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 对于民国政治 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 者的观点是 A 新文化运动禁锢人们的思想 B 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 C 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D 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 12 2 分 下图 1949 年 10 月 1 日 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第 4 页 共 14 页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公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13 2 分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脍炙人口的口号 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 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打倒列强 除军阀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A B C D 14 2 分 孙中山生前常说 我们过去的革命之所以失败 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 没有革命军的奋 斗 为解决这一问题 他 A 创建了同盟会 B 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C 建立了黄埔军校 D 创立了中华民国 15 2 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A 中国工农红军 第 5 页 共 14 页 B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中国工农革命军 D 中国人民八路军 16 2 分 某中学举行 重走长征路 演讲活动 小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 其中取材 不当的是 A 四渡赤水河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大雪山 D 会师井冈山 17 2 分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者的相同点是 A 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B 谈判结果都对国家 民族有利 C 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D 都与抗日有关 18 2 分 要实地调查抗战时期陪都的情况 你应去的城市是 A 天津 B 北京 C 重庆 D 成都 19 2 分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第 6 页 共 14 页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沦陷 20 2 分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 1945 年 8 月 15 日 B 1945 年 9 月 2 日 C 1945 年 9 月 9 日 D 1945 年 9 月 15 日 21 2 分 晓彤家里有一张当年她爷爷随刘邓大军登上大别山的照片 当时她爷爷参加的部队名称是 A 八路军 B 新四军 C 中国工农红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22 2 分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A 百团大战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3 2 分 随着民族危机步步加深 近代中国出现多种救国思潮 下列人物主张 实业救国 的是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第 7 页 共 14 页 D 张謇 24 2 分 1915 年 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先生 您家小姐生病了 先生 太太嘱咐您勤洗头 否则扎辫子太乱 大人 您何时回来 先生 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 B C D 25 2 分 图它是一种服装 它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 它因近代一位伟人的创制和提倡而广为 流行 它是 A 旗袍 B 西装 C 中山装 D 唐装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26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日本历史充满了残酷的铁血 19 世纪末它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 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 走进战争 反思战争 第 8 页 共 14 页 激烈海战 耻辱之约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后续影响 1 图中描绘的是 19 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 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 根据 所学知识 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及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2 根据以上内容判断 耻辱之约 的具体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耻辱之约 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第 9 页 共 14 页 4 上图反映了甲午战后怎样的局面 图中的熊 虎 蛙 鹰分别代表哪些列强 27 30 分 思想是政治变革的先导 某校九年级二班的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准备以 思想的火花 为主题进 行专题学习 他们收集到一些资料 设计出一些问题 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 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 彼此诘难 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 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 社会结构急遽变化 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兼并战争接连不 断 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 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族 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 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 Democracy 和赛因 Science 两位先生 才犯了 这几条滔天大罪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流血 都不推辞 陈独秀 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共产党宣言 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它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 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北师大九年级教材 材料五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 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 基本问题 1 根据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并列举其中墨家 的代表思想 2 据材料二可知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社会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 何表述的 3 据材料三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 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第 10 页 共 14 页 4 据材料四可知 为什么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5 材料五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指什么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在哪次大 会上 6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思想的碰撞交融在历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8 20 分 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 没有国家的前途 也没有青年的前途 我们国家的发展 将会给每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 同时 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 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 寄 托在你们身上 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 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这民族和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 这两点 互相联系 归根到底 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2013 年 5 月 4 日 李克强与清华学子的座谈讲话 1 上面材料是李总理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讲话 2 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时间爆发的 导火线是什么 最先爆发在哪城市 3 在这次运动的新阶段中 谁成为了斗争的主力 4 结合所学想一想这一运动有何性质 29 20 分 面对列强的侵略 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 如果说 19 世纪最后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那么到了 20 世纪初则进入 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 平津危机 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危机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 年 7 月 8 日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 那就是地无分南北 人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 年 7 月 17 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 材料一中的 康有为 领导了哪一场变法 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第 11 页 共 14 页 2 材料一中的 孙中山 领导了哪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 的哪些变化 举一例 3 材料二中 国共两党的宣言 谈话 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 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结合所 学知识 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