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C卷_第1页
新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C卷_第2页
新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C卷_第3页
新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C卷_第4页
新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版新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1 1 分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中共二大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联合国宪章 的签署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A B C D 2 1 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有一个国家 充当帮凶的角色 没有花费一文钱 没有出动一兵一卒 却 得到了比参战国更多的好处 掠夺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 这个国家是 A 俄国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3 1 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 中国正是 A 康乾盛世时 B 鸦片战争中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第 2 页 共 13 页 D 洋务运动中 4 1 分 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B 在永安整顿建制 分封王爵 C 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 D 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5 1 分 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A 南京条约 签定后 B 洋务运动时期 C 马关条约 签定后 D 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后 6 1 分 1899 年 康有为从美洲回国途经日本时写下这样的诗句 有人遥指旌旗出 千古伤心过马关 使康有为伤心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条约的签订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 1 分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和屈辱条约的签订 处于世界巅峰的中华帝国被拉上近代史的时代列 车 东西易位逐渐完成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中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第 3 页 共 13 页 D 马关条约 8 1 分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 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侵略与反抗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近代化探索 D 伟大的抗日战争 9 1 分 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A 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 B 都是武装斗争 C 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 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10 1 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中提出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哪一历史 事件中也常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11 1 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 A 前期运动主力是学生 第 4 页 共 13 页 B 前期中心在北京 C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12 1 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 族独立 走向了繁荣富强 下列选项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包括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成立 A B C D 13 1 分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中央革命根据地 C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4 1 分 1937 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 卢沟桥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柳条湖事件 D 九一八事变 15 1 分 矗立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 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 牲的苏军飞行员 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A 德国 B 意大利 C 日本 D 美国 16 1 分 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A B C D 17 1 分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重庆谈判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8 1 分 1948 年 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 280 万人 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 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 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 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19 1 分 下图是程老师在历史课上介绍某个历史人物时草拟的标题 据此判断 程老师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张謇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张之洞 20 1 分 1907 年 10 月 13 日 天津张小田与北京贾玉莲在天津一处教堂举行婚礼 报载 中西往贺着 甚众 鲍太太按琴 男女学生唱诗 一时颇形热闹 礼毕 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 并有袁 牧师夫妇及诸友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A 津京地区近代化水平领先全国 B 婚姻习俗逐渐受西方影响 C 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 D 婚姻自由成为时代新风尚 21 1 分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 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A 张某在阅读 申报 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 他悲愤万分 B 刘某乘坐火车 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戊戌变法期间 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辛丑条约 签订后 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22 1 分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 解决 特请先生惠临陪都 共同商讨 毛泽东此次 陪都 之行的结果是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第 7 页 共 13 页 B 通过了 共同纲领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签署了 双十协定 23 1 分 2015 年 11 月 7 日下午 3 时许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 马英九微笑着相向而行 双手紧紧地握在了 一起 这次跨越了 66 年的 世纪握手 是大陆与台湾双方就两岸关系未来发出的最强音 66 年前两岸分离的最主 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侵略 B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C 美国的武力干涉 D 国内战争的影响 24 1 分 巍巍金陵 滔滔大江 钟山花雨 千秋芬芳 三十余万 生灵涂炭 炼狱六周 哀哉国殇 这段文字反映了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重庆大轰炸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南京大屠杀惨案 25 1 分 国民痛苦 水深火热 上匪军阀 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 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 救国救民 总 理遗命 炳若晨星 该材料中的 本军 是指 A 国民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212 分分 第 8 页 共 13 页 26 3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柏坡 毛泽东曾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 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促使了 一个城市的解放 一个政权的垮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三个战役 分别指什么战役 2 材料二反映了那一战役 一个城市 一个政权 分别指什么 3 上述战役的胜利 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请你说说这一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写出两点即可 27 4 分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 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 回答间题 1 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 这三次战争清政府都战败 分别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 请写出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3 中国的仁人志士不甘受辱 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 请写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28 2 分 辛亥百年薪火相传 民族复兴重任在肩 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 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 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下面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胡锦 涛指出 中国共产党 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合作者 继承者 1 依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 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 分界线 的理由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社会习俗方面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 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 历史意义 会议名称历史意义 图一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图二遵义会议 图三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 请说说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先生一脉相承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29 3 分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 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 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 为东征 北 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 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 1937 年间 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 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 围剿 既给中 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 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 同仇敌忾 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 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 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 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第 10 页 共 13 页 1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据材料三分析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综合上述材料 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