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星超星尔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试完整答案完整答案 1 春秋 是根据 历史改编的 鲁国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 孔子用 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4 论语 是四书之一 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 孔子打破了 学在官府 传统 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 孔子最提倡以 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7 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 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 论语 中 君子 一词出现107次 小人 一词出现107次 10 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 大同社会 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 在儒家典籍里 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人与人 12 要想成为君子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自弃 13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下面不包括哪些 要吃亏 14 论语中有句 父母唯其疾之忧 是对 的解释 孝 15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 仁 16 孔子说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 不用学 习的意思 17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是对 的描述 仁 18 德不孤必有邻 是谁说的 孔子 19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解释错误的是 做事不用认真 20 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 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 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 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经 的作用 C 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 在古代 春秋 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 D 2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 现在的 春秋 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 孔子编订了 春秋 D 春秋 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 B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 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 天人 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 古代的 卜官 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 C 25 春秋 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 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 在周朝 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 而主管作用下降 27 春秋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左传 又称 春秋左氏传 B 春秋 的字数比 左传 多 C 左传 最大的影响是 行人辞令 D 左传 是研究历史得失 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 B 29 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 夹氏传 30 对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说法不正确的是 没有谈义例 31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在汉代时对 春秋 这本书诠释的有 春秋五传 33 不属于范宁在 谷梁传集解序 对三传的评说的是 谷梁辩而裁 3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公羊传 更接近贵族对 春秋 的阐释 B 谷梁传 更接近普通人对 春秋 的阐释 C 谷梁传 属于齐学 D 谷梁传 属于鲁学 我的答案 C 35 不属于郑玄在 六艺论 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公羊善于经 36 公羊传 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 属于齐学 37 叶少蕴在 春秋序传 中认为 左传 传义不传事 3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秦朝之前 记录 尚书 用的文字是隶书 B 诗经 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C 周易 是从伏羲开始的 D 尚书 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我的答案 A 39 汉初伏生将 尚书 传给三家 不属于这三家的是东方朔 40 下列关于 今文经 和 古文经 说法不正确的是 研究方法相同 41 尚书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同 42 汉学以训诂为特征 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 43 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 44 对于 经 的说法错误的是 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4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汉代的尚书共46篇 B 汉代的 今文尚书 有29篇 C 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D 汉代的 古文尚书 有16篇 我的答案 C 46 对 尚书 的文体解释错误的是 训是誓言 命令 47 现在的 古文尚书 不是先秦的 也不是汉代的 是晋朝时伪造的 48 在东汉时期 古文尚书 得到广泛传播 49 尚书 的内容包括虞 夏 商 周四个朝代 50 尚书 总结的周朝治国经验不包括 不用旧臣 51 下列选项中 不是由选拔产生的君主是 周武王 52 不是 尚书 主要研究内容的是 怎样享受生活 53 在记录内容方面 尚书 比 国语 更正式 更重要 54 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 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商朝是东夷部落 B 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 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 墨家推崇勤俭 我的答案 B 56 不属于 尚书 中的经验总结的是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57 春秋时期继承 尚书 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鲁国 58 商朝重视民本 周朝重视祭天 59 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6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先秦各国都有诗 B 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C 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D 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我的答案 C 61 不属于 诗经 中的篇章的是 烛之武退秦师 62 徒歌指唱歌时无伴奏 又称为清唱 63 在古代诗与歌是同一个概念 64 我国在先秦的时候 音乐就以 乐谱 的形式传下来的 65 诗经 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66 颂 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67 关于汉朝4个诗派说法错误的是 鲁诗侧重于讲故事 6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 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 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 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我的答案 C 69 汉朝时 诗经 分为四个流派 其中不包括 赵 70 诗经 的编订有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71 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 72 诗经 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 7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 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 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D 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我的答案 D 7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列士是以国家诸侯名义献诗 B 卿大夫不可以以个人名义献诗 C 卿大夫以职务名义献诗 D 商颂是周天子管的 我的答案 B 75 在古代 歌本与诗本没有区别 是一样的 76 商颂 是宋国专门整理他们流传下来的商朝祭祀先祖的曲子 77 周诗有大雅和小雅两种 后来的周诗指的是 诗经 78 鲁襄公29年 诗经 基本编订 但没有进行分类 79 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风雅颂的是 雅者 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80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会意字 D 指事字 我的答案 B 81 对于赋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具有类比功能 82 比 是类比 形成咏物和比德的传统 83 朱熹的 诗集传 兼顾诗与经的做法 84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 三体三用 8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国语 讲的是 谋 B 孟子游说过齐威王 C 孟子在晚年与弟子万章 公孙丑编订典籍 D 战国策 讲的是 仁 我的答案 D 86 孟子的性善论中的 性 指的是 人性 社会属性 8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孟子谨言 B 孟子善养 浩然之气 C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D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 学理化 我的答案 A 88 南宋的 把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称为四 书 89 儒家的道讲的是仁 义 礼 智 信 90 论语 是最晚被列为儒家经典的一本书 91 孟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有仁 义 礼 智 92 孟子 与 论语 的观点没有一点关联 93 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不正确的是 孔子讲义 9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 B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朱熹 C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D 仁指的是责任 我的答案 D 95 孟子对 仁 的来源做了解释 仁 来源于人的本性 96 孔子的 仁 是理想的品德与感情 孟子的 义 是现实的标准与准则 97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学说的建构来源于社会 98 孔子的 礼 与孟子的 礼 都是要恢复周天子的乐礼 99 不属于孟子学说的是 从民主到民本 1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圣指的是把仁心用于社会中 B 外王指的是要把仁心用到社会中 C 内圣指的是内部修养仁心 D 要内圣就要做到存心 我的答案 A 101 不属于孟子对仁义的观点的是 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 义是处理血缘关系 102 孟子主张人应当居仁由义 103 法家的文化是管理人的行为 而儒家是从思想上约束人 104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 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 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 B 105 贵族共和体制在不同时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106 孟子学说的 仁政王道 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仁政是按照仁的原则 按义的方式做事 B 尚书 的对仁政的说法是德政 C 后学说将仁政称为王道 D 仁政与刑政是统一的 我的答案 D 107 陪臣执国命是指上级被降级 108 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 109 天命之谓性 出自 A 大学 B 论语 C 周易 D 中庸 我的答案 D 110 古时对天的看法不包括 A 自然之天 B 主宰之天 C 法律之天 D 道德之天 我的答案 C 111 墨子尊天 但反对有命 112 大学 是中国的修心大法 中庸 讲的是修心的目标 113 古代将 性 分三品 圣人 贤人 俗人 114 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 正道 意思是 A 道德 B 品质 C 修养 D 知识 我的答案 A 115 中庸 中 率性而谓道 的 率 的意思是 A 遵循 B 领先占领 C 随心随欲 D 心想事成 我的答案 A 116 关于 道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 B 道家的道是邪道 C 道家的道是正道 D 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 我的答案 D 117 中庸 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 118 慎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单独做 119 中庸 的 中 解释错误的是 A 周易认为是 位中 B 周易认为是时中 C 道家认为是时中 D 道家认为是中和 我的答案 C 120 关于儒家对 中庸 的 中 描述错误的是 A 不偏不倚 B 偏离中间位置 C 内在 D 作为动词 我的答案 B 121 儒家认为治国的人一定得是君子 122 中庸 中认为小人中庸 君子反中庸 123 不属于 中庸 所说人做事的三个层面的是 A 安而行之 B 利而行之 C 懒惰而行之 D 勉而行之 我的答案 C 124 不属于 中庸 的要求的是 A 博学 B 不问 C 明辨 D 笃行 我的答案 B 125 诚明 讲的是修养过程 明诚 说的是讲教过程 126 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 要有警惕之心 127 五十而知天命 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 1 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我的答案 A 2 周易 的 易 的意思有 变易 A 容易 B 不易 C 易得 D 易理 我的答案 B 3 从 尧典 开始记录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简易 D 礼义 我的答案 C 4 周易 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 乾 坤 震 艮 坎 离 兑 巽 我的答案 5 周易 是群经之首 我的答案 1 周易 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 的胸怀 A 包容万物 B 万物一体 C 兼容并包 D 同胞物与 我的答案 C 2 读 周易 要有阴阳平衡 的视角 A 对立统一 B 矛盾对立 C 物我平衡 D 和谐相处 我的答案 A 3 周易 中的 地 指的是 B 土地 C 地球 D 地域 我的答案 D 4 周易 就是一本占卜之书 我的答案 5 周易 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 社会经验 包括宇宙 认识的一个总结 我的答案 1 读 周易 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 的精神 A 战天斗地 B 勇往直前 C 进德修业 D 不思进取 我的答案 C 2 周易 的最后一个卦 A 乾卦 B 坤卦 C 即济未济 我的答案 D 3 周易 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A 关怀 B 习惯 C 激励 D 勉励 我的答案 D 4 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 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我的答案 5 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 我的答案 1 周易 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 A 道德意思 B 秩序意识 C 佛家意识 D 鬼神意识 我的答案 B 2 读 周易 具有培养协理三才 的境界 B 广博 C 大气 D 超凡 我的答案 C 3 周易 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天 B 地 C 自然 D 人 我的答案 D 4 周易 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 我的答案 5 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 我的答案 1 明德 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 给人以 和温暖 A 光明 B 光辉 C 阳光 D 柔美 我的答案 A 2 大学 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 大学 准确概括了儒家的 A 意义 B 内容 C 宗旨 D 目的 我的答案 C 3 新民 的 新 的意思是 A 新事物 B 新气象 C 新格局 D 革新 我的答案 D 4 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 并不包含人的修养 我的答案 5 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 我的答案 1 新民 的意思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我的答案 A 2 儒家所说的 君子 指的是能够担当 的大任 A 治国 B 平天下 C 治国利民 D 道德示范 我的答案 C 3 英雄相惜 是讲 的人相惜 A 贤良 B 智慧 C 英勇 D 谋略 我的答案 A 4 定而后能静 的 静 指的是安心做事 我的答案 5 知止而后有定 的 止 就是止于至善 我的答案 1 安而后能虑 的 虑 指的是 A 思虑周详 B 考虑 C 顾虑 D 想法 我的答案 A 2 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3 静而后能安 的安指的是 心安理得 A 安全 B 安稳 C 安慰 D 安定 我的答案 D 4 格物指的是明理 我的答案 5 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 我的答案 1 中庸 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2 治国 就是管理一个 把他治理好 A 四海 B 大家族 C 国家 D 小诸侯 我的答案 D 3 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 A 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B 态度积极 C 心平气和 D 乐观豁达 我的答案 A 4 正心 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 A 心志 D 心性 我的答案 D 5 大学 里讲端正是方向 忠正是原则 我的答案 1 以身观身 以家观家 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 是谁讲的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我的答案 B 2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 A 1 0 B 2 0 C 3 0 D 4 0 我的答案 C 3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 行 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我的答案 A 4 新君主论 讲的主要是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 A 5 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 A 奢侈 B 知识 C 能力 D 修养 我的答案 A 1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 一是用人之长 二是用人 A 之能 B 之技 C 之短 D 之功 我的答案 C 2 法家的 因性说 的 因 是 的意思 A 因为 B 顺着 C 遵循 D 按照 我的答案 B 3 气度 是 的问题 A 高度 B 广度 C 宽度 D 管理 我的答案 D 4 儒家学说的 化性说 的意思是指法律约束 我的答案 5 格局决定思路 我的答案 1 孝经 把人分成五等人 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2 孔子讲 仁 孟子讲 义 荀子讲 A 法 B 术 C 势 D 礼 我的答案 D 3 疏通知远 指的是通透而 A 广博 B 想得远 C 周全 D 看得远 我的答案 C 4 儒家学说是一个守天下的学说 我的答案 5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 仁 义 礼 法 我的答案 1 无为 就是要放权 无不为 就是要抓住 A 重点 我的答案 C 2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3 广博易良 的 易良 的意思是 A 能够进行改良 B 能够把道理讲清楚 C 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 D 通俗易懂 我的答案 B 4 敬 一方面是敬人 一方面是敬事 我的答案 5 道家学说讲人往低处走 我的答案 1 涵容 就是要 别人 D 恭敬 我的答案 A 2 谦退是保身之法 是哪个学派的思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佛家 我的答案 C 3 道教有五门学问 山 卜 相 医 A 炼丹 B 修炼 C 调养 D 命 我的答案 D 4 中国的管理之法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结合 我的答案 5 道学讲寡色欲以养肾气 我的答案 1 法家的 势 指的是 A 权势 B 合情理 C 顺势 D 权威 我的答案 D 2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 仁 智 信 A 义 B 礼 C 德 D 勇 我的答案 D 3 仁智信勇严 出自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 D 4 不属于法家的治国策略的是 严 A 司法于官 B 明法于国 C 司法于民 D 任法于贤 我的答案 C 5 法家的用人术 实能 专任 易制 我的答案 1 礼 在唐代之前指的是 A 仪礼 B 礼记 C 礼仪 D 周礼 我的答案 A 2 礼 在中国文化中起的是 的作用 A 法律 B 道德 C 宪章 D 规矩 我的答案 C 3 礼 是综合 而形成的 A 人伦关系 B 物质分配 C 等级秩序 D 天道人情 我的答案 D 4 仪礼 周礼 和 礼记 合称三礼 我的答案 5 礼 是在唐之后称为 礼记 的 我的答案 1 礼 是对先祖的 A 怀念 B 思念 C 尊重 D 尊崇 我的答案 A 2 君子的最主要特征 A 礼让 B 谦让 C 修身养性 D 谦卑 我的答案 C 3 礼 起源于 A 生活 B 社会 C 家族 D 禁乱 我的答案 D 4 礼与法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 是约定俗成的 我的答 案 5 礼 有成为社会规范并维持社会秩序的教化功能 我的答案 1 仪礼 的功能和 周礼 的特点 A 礼 的一个概念 B 礼的做法 C 礼的形成 D 礼的发展 我的答案 A 2 礼别异 乐合同 强调的是一个现实的 功能 政治化概念 A 文化 B 社会 C 政治 D 经济 我的答案 C 3 在早期的时候关于 礼乐关系 的表述上是几种 A 1 0 B 2 0 C 3 0 D 4 0 我的答案 B 4 礼别异 不是指人与人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我的答案 5 礼 乐在社会关系中分别代表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 我的 答案 1 早期官员的管制也是 的一种秩序 A 礼乐 B 仪礼 C 礼度 D 礼 我的答案 D 2 周礼 这本书有前代周朝的影子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3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 大学 B 中庸 C 周礼 D 论语 我的答案 C 4 礼制是对礼的 进行概括 A 精神 B 程序 C 规范 D 空间 我的答案 C 5 礼是从动机上进行约束 我的答案 1 德莫若让 指的是 A 人要有道德 B 要懂得谦让 C 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D 谦让就是有道德 我的答案 C 2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 A 经学 B 子学 C 佛学 D 心理学 我的答案 A 3 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 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A 政府的政策 B 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C 读书的普及 D 礼制的发展 我的答案 C 4 动莫若敬 的 动 指的是 A 心动 B 行动 C 口动 D 一举一动 我的答案 D 5 九流十家出自班固 汉书 艺文志 我的答案 1 得意忘言 是彼此心里知道 不用计较于 了 A 对错 B 是非 C 语言 D 行为 我的答案 C 2 国语 左传 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 而是什 么 A 诗经 里的话 B 国家的政策 C 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D 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我的答案 C 3 老子所说的 道 是指 A 道路 B 道德 C 手段 D 宇宙的根本规律 我的答案 D 4 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务谁的 A 庶民 B 王室 C 士大夫 D 商人 我的答案 B 5 老子 这本书是尹喜请老子在函谷关写就的 我的答案 1 老子所说的 德 是指 A 品德 B 德行 C 规定性的特质 D 德性 我的答案 C 2 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什么方面 A 不同属性 B 不同礼 C 不同哲学 D 不同政治 我的答案 A 3 道法自然 的 自然 指的是 A 自然界 B 生物界 C 世界 D 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的答案 D 4 五德始终 指的是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 每种物都有自身的德 我的 答案 5 道家与道教的不同之处在于道家尊重自然 不去改变自然界 我的答 案 1 黑格尔辩论法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什么 A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B 客观辩证法 C 朴素辩证法 D 德礼辩证法 我的答案 C 2 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让 而是一种 A 手段 B 目的 C 策略 D 战术 我的答案 C 3 老子所说的慈 指的是天地有仁心 对老百姓有恩惠 而老百姓体会 不到 我的答案 4 无为而无不为 指的是好像什么事都不做 但却把什么事都做了 我的答案 5 退守大智慧不能让人心情逍遥 心性快乐 我的答案 1 庄子 不是在说理 而是用大量的物象 形象 故事 等作为 说理的凭据 A 神话 B 寓言 C 比拟 D 排比 我的答案 A 2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 智人和 A 圣人 B 贤人 C 真人 D 小人 我的答案 C 3 庄子 学说里认为 天性和人性是 的 A 分离 B 相似 C 相合 D 冲突 我的答案 D 4 游于逍遥 就是庄子提倡的一种很自然的思想 我的答案 5 庄子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 道法自然 来展开的 我的答案 1 心斋 讲的是 A 内心的虚空 B 心性无烦忧 C 没有想法 D 回到你的本性 我的答案 D 2 庄子讲的 坐忘 就是忘掉理 法 忘掉外在的约束 忘掉社会中的自 己 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 C 3 同于大通 的 通 就是对这个社会彻底地明白了 我的答案 4 经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 而子学关注的是个体 我的答案 5 心斋 不是心性逍遥的前提 我的答案 1 庄子认为治理天下 首先要 天下 然后才能治 A 了解 B 安抚 C 顺应 D 恩惠 我的答案 C 2 齐物论的理论推导是 A 道法自然 B 人法地 C 万物有灵 D 道生万物 我的答案 D 3 庄子说的 顺应天下 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 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A 天道 B 传统 C 王道 D 自然 我的答案 B 4 顺物自然是说人完全按照外在的特点来生存 而不去强求 我的 答案 5 万物有灵说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像人一样 有他的灵气存在 有他的 神灵存在 我的答案 1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A 侠客和工匠 B 侠客和庶人 C 工匠和商人 D 商人和侠客 我的答案 A 2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是 A 善守御 B 为节用 C 节律苦行 D 好学而博 我的答案 D 3 墨家思想有 尚贤 非命 尚同等 A 坐忘 B 心斋 C 明鬼 D 仁义 我的答案 C 4 墨家的思想在社会稳定的时候能极大的发展 在社会松散的时候很难 继续发展 我的答案 墨子的主张是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我的答案 1 墨子 各篇分为 三篇 内容大同小异 A 上下 B 前后 C 上中下 D 内外 我的答案 C 2 亲士 就是亲近能够成就 的人 A 功名 B 事业 C 大事 D 伟业 我的答案 B 3 墨家 大同社会 的思想被哪个学派吸收了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纵横家 我的答案 A 尚同 指的并不是上下同心同德 我的答案 5 墨家的 大同 被儒家吸收了 我的答案 1 墨子 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A 4 0 B 5 0 C 6 0 D 7 0 我的答案 D 2 义政 讲天下食者众 而耕者寡 今天下莫为 A 富 B 平 C 义 D 信 我的答案 C 3 儒墨学说起点 都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好 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A 相同 B 相似 C 相合 D 相异 我的答案 A 4 墨子 法仪 篇主要讲的是法天之说 我的答案 5 墨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3.3数据的收集(3)课件
- 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 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
- 政策对接部门工作总结
- 胃溃疡病人的护理计划
- 肾穿刺造瘘术护理查房
- 肝癌介入护理个案查房
- 2025私人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煤炭工业政策解读
- 2025房产中介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监狱公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尿培养的采集
- 具有法律效应的还款协议书6篇
- 东航空乘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绿植租赁协议(简易版)
- T-AOPA0062-2024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动力电机控制器技术规范
- 《三级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课件-第四课:教学活动策划
- 2024年一级建造师《民航机场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