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D卷_第1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D卷_第2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D卷_第3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D卷_第4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12 课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1 2 分 追溯历史 曾经倡导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 2 分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 A 文学革命论 B 文学改良刍议 C 狂人日记 D 敬告青年 3 2 分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 A 陈独秀 B 胡适 C 梁启超 D 鲁迅 4 2 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民报 的创刊 B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C 中外纪闻 的创办 第 2 页 共 8 页 D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5 2 分 某班学生收集了三幅照片 分别是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 请根据他们生平的共同点 为该学 生拟定一个研究主题 A 追求民主的引路人 B 近代化开端拓荒者 C 君主立宪的倡导者 D 民主革命的首倡者 6 2 分 陈独秀在 新青年 上发表文章说 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 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 为马克思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 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7 2 分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 卢梭 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 向西方寻求真理的 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这句话揭示了 A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原因 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 国共两党开展合作的历史背景 D 百日维新的历史影响 二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第 3 页 共 8 页 8 2 分 有人说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 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 继续反封建 B 向西方学习 C 反对尊孔复古 D 主张民主共和 9 2 分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假如这位 小行家 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 报纸 那么他推销的是 A 申报 B 解放日报 C 民报 D 中外纪闻 10 2 分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影响 意义或作用 下列选项中 准确描述新文化运动性 质的选项是 A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D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 2 分 新文化运动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 划时代意义 主要是 因为 A 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 新青年 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 鲁迅发表 狂人日记 抨击 吃人 的礼教 第 4 页 共 8 页 12 2 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中提出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哪一历史 事件中也常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13 2 分 新文化运动中 发表 狂人日记 借 狂人 之口 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号召人 们推翻那 黑漆漆的 不知是日是夜 的 吃人 社会的是 A 陈独秀 B 鲁迅 C 李大钊 D 胡适 14 2 分 十月革命胜利后 李大钊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了 A 新青年 B 申报 C 中外纪闻 D 每周评论 三 三 材料探究材料探究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15 20 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 走向近代 化的历史 近代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 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 而不必用其人 李鸿章 第 5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变法之法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该主张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 2 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为实现其政治主张 该派别进行了哪一重大行动 3 材料三是谁说的话 他发起了什么运动 这次运动有何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16 20 分 材料论述题 自从一八四 0 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 先进的中国人 经过千辛万苦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 康有为 严复 和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 求进步的中国人 只要是西 方的新道理 什么书也看 向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 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内废科举 兴学校 好像雨后春笋 努力学习西方 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 即所谓新学 包括那时的社会学 说和自然科学 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要救国 只有维新 要维新 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 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 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 中国 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 康有为 孙中山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建立什么政治制度 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 分 要求 中国近代史内容 观点明 确 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17 25 分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 辈辈仁人志士 为追 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几多教训 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之梦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第 6 页 共 8 页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宪救国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 始自甲午战败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 宪的目标和理想 经济上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道路之梦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思想风暴之梦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于是掀起新文化 运动 寻找规律之梦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你怎么评价洋务运动 2 由材料二可知 以康 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 家 但改革最终失败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那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 民国 其胜利果实被谁篡 夺 4 在新文化运动中这些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其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5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民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在对西方的学习上 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第 7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二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新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