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I)卷_第1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I)卷_第2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I)卷_第3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I)卷_第4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12 课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1 2 分 回首中国的近代化 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下列符合探索的先后顺序的是 A 技术 思想 制度 B 技术 制度 思想 C 制度 思想 技术 D 思想 技术 制度 2 2 分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新思想的洗礼 这一 新思 想 是 A 民主科学 B 专制独裁 C 自由平等 D 民主共和 3 2 分 蔡元培 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 生肖都属兔 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 三 只兔子 下面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 叙述正确的是 A 陈独秀 1915 年在北京创办了 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 D 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陈独秀 4 2 分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图是学习主题为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的知识结构 图 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 相关的历史事件 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第 2 页 共 9 页 A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B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5 2 分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 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 他们一 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 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6 2 分 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 倒行逆施 陈独秀 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7 2 分 学者傅斯年曾说 近代中国的觉悟 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 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 第三层是文化 的觉悟 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与 文化觉悟 相对应的史实是 A 洋务运动 第 3 页 共 9 页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二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8 2 分 天演论 是某位思想家的译著 书中提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 的进 步观点 这位思想家是 A 魏源 B 严复 C 谭嗣同 D 孙中山 9 2 分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轴心的文化传统 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 品格 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基础 D 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0 2 分 1919 年左右 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欧美国家失去了信任 并且发觉很难将西方同时看成为 导师和压迫者 此时 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转向 A 救亡图存 宣传维新变法 B 推崇西洋文明 批判传统文化 C 以俄国为师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武装暴动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11 2 分 灯闪着 风吹着 蟋蟀叫着 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来了 风息了 我站在院中唱歌 这是 第 4 页 共 9 页 末代皇帝溥仪 1906 1967 在 17 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 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2 2 分 如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 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A 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 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 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13 2 分 编写 海国图志 引导中国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近代思想家是 A 魏源 B 冯如 C 侯德榜 D 严复 14 2 分 在 20 世纪初的 新青年 杂志上 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 争论不已 新青年 的创办者 是 A 鲁迅 第 5 页 共 9 页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陈独秀 三 三 材料探究材料探究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15 20 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 走向近代 化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 大开 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 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 和赛因斯 Science 两位先生 才犯了这几条 滔天的大罪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 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 救出 引到光明借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罪案之答辩书 1 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 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四场运动的名称 2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 君主立宪 的政治主张 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 材料三中的 德 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 这场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4 图 3 中这位历史人物曾经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次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第 6 页 共 9 页 5 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所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 16 20 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 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工具 成为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 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 近代以来 中国的仁人志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1 请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列举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业传到中国的农作物 举 2 例 2 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分別是中国古代的哪项更大发明 3 请根据材料三图示所示规律分别写出 对应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仁人志士的这些探索有什 么共同点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7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 探索 救国救民的真理 尝试过种种改造的方案 这些探索和斗争 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 进步 但却都未能改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第 7 页 共 9 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921 1949 上册 请运用中国近代史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的时期 的相关史实 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个观从进行论证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二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