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吟诵初识教案_第1页
古诗词文吟诵初识教案_第2页
古诗词文吟诵初识教案_第3页
古诗词文吟诵初识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文吟诵初识古诗词文吟诵初识 江苏省扬州中学语文组 王舒成 引子 三个故事引子 三个故事 1 关于唐诗的一个有趣故事 旗亭画壁 唐薛用弱 集异记 开元中 诗人王昌龄 高适 王之涣齐名 时风尘未偶 而游处略同 一日 天寒微雪 三诗人共诣旗亭 贳酒小饮 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 登楼会宴 三诗人因 避席隈映 拥炉火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 寻续而至 奢华艳曳 都冶颇极 旋则奏乐 皆当 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 我辈各擅诗名 每不自定其甲乙 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 若诗人歌词之多者 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 乃曰 寒雨连江夜入吴 昌龄则引 手画壁曰 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之曰 开箧泪沾臆 适则引手画壁曰 一绝句 寻又一 伶讴 曰 奉帚平明金殿开 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 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 因谓 诸人曰 此辈皆潦倒乐官 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 岂阳春白雪之曲 俗物敢尽哉 因指诸 妓之中最佳者曰 待此子所唱 如非我诗 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脱是吾诗 子等当须 列拜床下 奉吾为师 因欢笑而俟之 须臾 次至双鬟发声 则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 之 涣即揶揄二子曰 田舍奴 我岂枉哉 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 皆起诣曰 不知诸郎君何 此欢噱 昌龄等因话其事 诸伶竞拜曰 俗眼不识神仙 乞降清重 俯就筵席 三子从之 饮醉竟日 本节课讲这个故事 不是跟大家说三个大诗人互相比谁写的诗好这件事怎么有趣 而是 希望大家通过这则故事了解 在唐代 诗歌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诗歌从创作之 初就可以入乐而唱 诗歌的声律美感不仅仅通过文字的平仄体现 更通过吟唱的腔调体 现 如果我们把唐代的这个故事作为一个时间轴上的座标 往前和往后都看看的话 可 以发现 音乐和诗歌紧密相关联这个现象在我们国家的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一直存在 从 诗经 中 芣苢 的山野吟唱 1 1 到后来盛极一时的明清传奇的舞台表现形式昆曲都 是这样 2 第二个有趣的故事 周密 齐东野语 昔有以诗投东坡者 朗诵之 而请曰 此诗有分数否 坡曰 十分 其人大喜 坡徐曰 三分诗 七分读耳 如果说前一个故事给我们引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和音乐关系密切这样一个大背景 那么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 音乐性很强的诵读有时候可以增加一首诗在艺术上的 得分 苏轼认 为这个分数最起码是七分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虽然对于这个不知名的作者的诗歌创 作水平来说 是一个有讽刺性的很低的评价 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把眼光缩小一点 把 对中国古典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关系 缩小到中国古典诗歌和诵读的关系 前一个故事是 这个小故事的前提条件 有了诗歌和音乐 和歌唱的关系 才会有诗歌和 好听 的朗 诵之间的紧密联系 诗歌的朗诵才会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地位的美学现象 被我们所关注 3 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场景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 虽然小 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 花坛去折腊梅花 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静悄悄地没 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 太久 可就不行了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 一同回去 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 也有 罚跪的规矩 但也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 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 有念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的 有念 上九潜龙勿用 的 有念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 静下去了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 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 金叵罗 颠倒淋漓噫 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因为读到这里 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 面拗过去 拗过去 本课所要重点介绍的一个概念在这里终于出现了 三味书屋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沉浸于自 己诵读古文的快乐之中 甚至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底下做小动作 单说 诵读 是不准确 的 准确地说 老先生的行动叫 吟诵 这也是我想通过这次选修课 来给大家介绍的 一种以口耳相传为主要形式的古典诗文的诵读 学习和鉴赏一体化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吟诵什么是吟诵 吟诵 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 所谓 吟 就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的读 所谓 诵 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两者之同 吟 和 诵 都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都是 乐语 即表现出一定音乐美 的有声语言 吟 和 诵 都按一定的腔调进行 行腔使调时有都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两者之异 吟 重音乐的节奏 诵 重语言的节奏 吟 时旋律往往鲜明 比 诵 悦耳动听 诵 时旋律一般不太鲜明 比 吟 表意 清晰 吟 时声音拉得较长 听起来好像歌唱 诵 时声音相对较短 听起来不像歌唱 颇类似 和尚念经 吟 腔比较复杂 故学起来难些 诵 腔比较简单 故学起来易些 吟诵的历史吟诵的历史 吟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周代太学专设吟诵课程 汉魏六朝人们普遍重视诵习诗书兼声律论兴起 人们注重对作品音节美的玩味 唐代格律严整 音调铿锵的近体诗产生 宋元明清戏曲音乐影响到吟诵的腔调 文学理论有意识地阐释和指导吟诵的技巧 吟诵腔调的来源吟诵腔调的来源 民歌 一个时代的民间歌谣与同时代的文人诗往往发生密切的联系 这不仅表现在内容 形式 和风格方面 有时还表现在吟唱的调子方面 诗歌不分化的时候 诗也是吟 歌也是吟 既然如此 当时歌谣的曲调也就是诗的吟唱调 宗教音乐 东汉末年 印度佛教传入我国 与此同时 根植于我国本土的道教逐渐兴起 大概诵经之法 要念出音调节奏来 是中国古代所没有的 这法子自西域传进来 后来传遍 中国 不但和尚念经有调子 小孩念书 秀才读八股文章 都哼出调子来 都是印度的影响 胡适 白话文学史 方言 谢 安能作洛下书生咏 而少有鼻疾 语音浊 后名流多学其咏 弗能及 手掩鼻而吟焉 人问顾长康 何以不作洛生咏 答曰 何至作老婢声 世说新语 戏曲 本课介绍的吟诵腔调本课介绍的吟诵腔调 主要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松先生搜集和整理的腔调 陈老师的腔调博采多家 但大部分师从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所得 钱先生的吟诵腔调 又自清代著名古文流派桐城派始 近体诗吟诵鉴赏和实践近体诗吟诵鉴赏和实践 准备知识 音分平仄 吟诵时平长仄短 正想得得意 只听她唱到 君不见 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 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 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 珠 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 汉水东南日夜流 唱到这个 流 字 歌声曼长不绝 琵琶声调转高 渐渐淹没了曲声 过了 一会 琵琶渐缓渐轻 似乎流水汩汩远去 终于寂然无声 鹿鼎记 律诗 绝句 两种基本的平仄格式 粘对原则 对 同一句中平仄相间 出句和对句之间平仄相反 粘 后一联首句和前一联末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 一个大概的规律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学会判断一首律诗的平仄格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词的吟诵鉴赏词的吟诵鉴赏 豪放婉约之二分 东坡在玉堂日 有幕士善讴 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 柳郎中词 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 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 铜琵 琶 铁绰板 唱 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婉约腔调举隅 李煜 虞美人 晏几道 临江仙 豪放腔调举隅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其他诗文的吟诵腔调鉴赏其他诗文的吟诵腔调鉴赏 古体诗 诗经 秦风 蒹葭 散文 论语 两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 由 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