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C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C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C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C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2 原始的农耕生活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四川教育版备考四川教育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0202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火的使用 B 建造房屋 C 原始农业的产生 D 使用陶器 2 2 分 2016 七上 汕头期中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 在粮食培育 牲畜饲养的品种以及住房建筑结 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 自然条件的差别 C 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 生活时代不同 3 2 分 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居民 B 北京人 元谋人 山顶洞人 半坡居民 C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元谋人 半坡居民 D 半坡居民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元谋人 4 2 分 2016 七上 同安期中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 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16 页 A B C D 5 2 分 2016 七上 西藏期中 距今约 7000 年前 生活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居民己经掌握的农作物种 植技术是 A 水稻种植技术 B 小麦种植技术 C 玉米种植技术 D 棉花种植技术 6 2 分 2016 七上 平凉期中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 断 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 的大米饭是 A 山顶洞人 B 大汶口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7 2 分 2017 宜兴模拟 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到一个馒头 到 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 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第 3 页 共 16 页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居民 8 2 分 2017 七上 孝感月考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 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 会人类生活的 遗址 请选出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元谋人遗址纪念碑 山顶洞人遗址 河姆渡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A B C D 9 2 分 2016 七上 剑河月考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的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A B C D 10 2 分 2018 七上 江津月考 半坡人的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构造 如下图 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第 4 页 共 16 页 A 他们的聪明程度不同 B 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C 他们的审美观念不同 D 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 11 2 分 2018 七上 灌阳期中 下列考古发现 能够证明半坡人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 B C D 12 2 分 2019 七上 潮安期末 下列关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半坡人位于长江流域 河姆渡人位于黄河流域 B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 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 半坡人主要种植水稻 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粟 D 半坡人已会制造黑陶作品 河姆渡人会制造彩陶 13 2 分 2019 七上 渭滨月考 周易 记载 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 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种历史现象 第 5 页 共 16 页 A 半坡居民种植粟 B 河姆渡居民挖掘水井 C 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D 河姆渡居民使用黑陶 14 2 分 2018 七上 江城期中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边文物反映了当时 A 狩猎水平提高 B 装饰艺术丰富 C 陪葬物品众多 D 原始农耕出 15 2 分 2019 七上 涡阳月考 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 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 你使用的下列工具应是 A 磨制石器 B 铁斧 C 青铜剑 D 打制石器 16 2 分 2019 太仓模拟 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 陶锭盘 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 5000 年 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 第 6 页 共 16 页 A 纺织技术的起源 B 青铜技艺的高超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商品交易的活跃 17 2 分 2019 七上 兰山期中 它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物质基础 这里的 它 指的是 A 原始农业 B 原始畜牧业 C 原始手工业 D 原始商业 18 2 分 图 1 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 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图 1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第 7 页 共 16 页 19 2 分 2016 七上 宿迁月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 以原始农业为主 B 以饲养家畜 家禽为主 C 以采集 狩猎为主 D 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20 2 分 2017 七上 大石桥月考 河姆渡人和半坡生活的共同点是 A 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 种植水稻和粟 C 饲养猪和牛 D 过着定居的生活 21 2 分 2018 七下 河东开学考 下列哪一现象不属于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A 农作物种植 B 聚落 C 城市的出现 D 磨制工具 22 2 分 2017 濠江模拟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如图所示图片与文字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 展概况的是 A 是都江堰 它建成后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 天府之国 第 8 页 共 16 页 B 体现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C 是司母戊鼎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 D 总结中国农业和药物学的成就 23 2 分 2017 七上 西宁月考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水稻 玉米 马铃薯 粟 A B C D 24 2 分 2017 七上 禹城月考 小华参观某文化遗址博物馆 看到了如图所示文物 工作人员介绍该 文物上刻着精美的鱼纹彩陶图案 栩栩如生 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第 9 页 共 16 页 C 元谋人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25 2 分 2017 八上 滕州月考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 的是 A B C D 26 2 分 2017 七上 河源月考 在北京人 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 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 生活 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种植技术的发展 C 建筑技术的进步 D 饲养水平的提高 27 2 分 2017 七上 连城月考 穿越时空隧道 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 吃上用陶器盛着的煮熟的猪肉 B 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 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第 10 页 共 16 页 D 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28 2 分 2017 七上 费县月考 如果把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炎帝与黄帝 大禹 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 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 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29 2 分 2017 七上 惠安月考 在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中 制度的改革 生产工具的发明 文化的出 现等等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正确的是 嵌绿松石的铜牌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商代铜爵 A B C D 30 2 分 2019 七上 龙岗期中 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 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 的种子 这个罐子可能是 A 彩陶 B 白陶 第 11 页 共 16 页 C 黑陶 D 青铜器器皿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8585 分分 3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 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 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 如下图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 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 地板上 立柱 架梁 敷椽 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 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 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 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 其广亦相 如 何奈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制耒耜 教民农作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 他们 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 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 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 第 12 页 共 16 页 什么农作物 4 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 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2 20 分 2017 七上 太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面鱼纹彩陶盆 材料二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 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 不用帝命 帝乃征师诸侯 禽杀 蚩尤 史记 五帝本纪 1 材料一图中反映的是我国那个远古居民遗址的生活用具 生活在该遗址的远古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和房屋样式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 轩辕 指的是哪位原始部落首领 他都有哪些发明创造 请列举两例 33 5 分 2019 岳阳 文明因多样面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 生活在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印度河 恒河 黄河 长江等流域的 人们 开始耕耘灌溉 铸器造皿 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诗经 论语 一千零一夜 楔形文字 阿拉 伯数字 造纸术 印刷术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等成为古今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 和纽带 材料三 2019 年 5 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的主旨演讲 提出 相互尊重 开放包容 等 4 点主张 而与此同时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 第 13 页 共 16 页 纳则发表 文明冲突 的谬论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请写出距今约 6000 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代表名称 2 为四大发明做出贡献的湖南耒阳人是谁 公元前 18 世纪 两河流域孕育的法律文明成果是什么 3 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列举一例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4 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 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5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34 20 分 根据材料及图片请回答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 干栏式 木构长屋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 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 地板上立柱 架梁 敷椽 盖顶 梅福根 吴礼贤主编 七千年前的奇迹 1 根据以上材料 他们 应该属于哪里的原始居民 2 想一想 这种房子的结构是怎样 这种古老建筑形式今天还存在吗 3 假如让你回到当时 你会怎样度过一天的生活 35 20 分 2017 七上 滕州月考 探究实践 寻找历史 材料一 第 14 页 共 16 页 材料二 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 如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等 也有关 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 其中 炎帝 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考古学者在河南 陕西 甘肃 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 蚕茧和丝织品 骨笛 船形彩陶壶等 这些发现 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根据材料一的图片 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 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2 材料二中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3 你认为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 15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