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4 4 课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 案案 一 学习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二 学习难点 1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三 知识结构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 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 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 背景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 导致皇权不稳 内乱屡生 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 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 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会导致社会动荡 1376 年 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 设立布政司 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分管地方的行政 军政和监察 合称 三司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 这样 地方 权力就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 职权也随之扩大 2 过程 1380 年 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1380 年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1380 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 秦以来一直被告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易错点 中国历史上延续 1600 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明太祖时 易错点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错点 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在 秦朝 秦始皇 赢政 明 朝 明太祖 朱元璋 例题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B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 政 令统一的需要 二 内阁的出现 1 原因 丞相废除后 皇帝政务繁多 难以应付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 过程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一切 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时 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 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 并开始参与 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由此出现 后来 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主持阁务的首 辅更是权圧众臣 张居正任首辅时 大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易错点 我国古代的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于 明成祖时期 3 评价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 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问题 票拟权 系指对中央 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 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 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 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易错点 明朝中央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废丞相和设内阁 三 军机处的设立 1 背景 清初 仿照明朝制度 设内阁 置六部 军国机要 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它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 皇权受到 很大限制 康熙亲政后 为扩大皇权 在宫内设南书房 挑选翰林学士入值 翰林学士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 替皇帝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 议政王 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互相制约 最后集权于皇帝 2 设立 时间 雍正帝时 原因 办理西北军务 职权 接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传达诏令 易错点 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 笔录 传达皇帝的旨意 即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 3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例题 顺治 康熙 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A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A B C D 易错点 清朝前期 掌管国家军政机要的是 议政王大臣会议 易错点 清朝初期 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 议政王大臣会议 易错点 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易错点 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极端强化基本完成于 雍正帝时 易错点 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易错点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错点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 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易错点 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 本质上都 强化了封建皇权 易错点 明清时期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是 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易错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 明清时期 消极因素逐渐扩大 主 要在于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易错点 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例题 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 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 C A 仿明制设内阁 B 创设南书房 C 设置军机处 D 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例题 关于清朝军机处 不正确的表述是 D A 军机大臣由皇帝的 亲臣 重臣 组成 B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密 C 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 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 行政决策机构 例题 下列现象 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C A 相秉社稷之重 总百僚之任 秦 B 置使以总国计 应四方贡赋之入 朝廷不预 一归三司 宋 C 内阁职参机务 今止票拟 而裁决归近司 D 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 例题 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B A 设立特务机构 由皇帝直接控制 B 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 改变选择官吏的方法 例题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B 建立皇权绝对权威 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削弱地方权力 注重思想控制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结合从秦朝建立 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知道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问题 宰相 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泛指的职官称号 宰是主宰 相是辅助之 宰相是辅助国 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同时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伴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 在历史上 皇帝为什么经常设立新的机构分割或取代宰相的职权呢 提示 宰相 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 的地位 非常容易专权 用不易威胁皇权的机构去制约 宰相 是皇帝巩固其绝对专制地位的有效手段 1 宰相位高权重 对皇权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而新增机构地位需要一个稳定的过程 可以减 少对其长官盗权窃柄的顾虑 2 新设机构便于皇帝作用宠幸的近臣 有利于皇帝旨意的贯彻 3 新增的官员影响力较小 便于随时更换 以保持皇权不受威胁 问题 封建国家权力运行规律 皇帝从资历较浅 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 人来承担政务 逐渐演变成正式辅助机构 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 皇帝又从 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 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 剥夺其实权 最 终使皇帝的权力加强 问题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及认识 1 发展历程 秦统一全国后 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事务 由此形成一套完事的 宰相制度 汉代因袭秦朝官制 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 同时形成 中朝 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和相 权的矛盾 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 中朝 尚书台的权力 宰相权也由决策 行政 司法三 权于一身演化为执行机构 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 使相权一分为三 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 枢密掌军 三司理财 进一步分割相权 抬高君权 宰相地位大大 下降 明朝洪武十三年 1380 年 罢中书省 废丞相 由皇帝亲决国策 宰相制度遂废 用心 爱心 专心 5 2 认识 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 君主怕相权危 及皇权 常用宦官奴仆控制宰相 相权被削弱 宦官 奴仆却成了宰相 君主为加强权力 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 从而导致宰相制度不断演变 易错点 宰相制度的废除避免了宰相专权乱政的可能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但 是 废除丞相后 政令的可行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 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同时 机制上的用人制度被打乱 文化素质低下但倚受皇帝亲信的太监参与国家管理 决策 的科学性大大降低 同时增加了政局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 特点及其根本决定因素 1 强化 明朝废丞相 设内阁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时设军机处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 特点 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a 明朝建立后不久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由六部分理朝政 直接由皇帝控制 为了加强对官 吏和人民的监督和镇压 明朝还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 明代除将中央之权集中于皇帝手中之 外 又将地方之权集中于中央 废行省 设三司 使三司之间互不统辖 直接归中央管辖 b 清初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决定了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特点是尽力保 证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 雍正时期增设军机处 作为全国最高的军政决策机构 军 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 皇权再次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在思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 压制知识 分子的思想 此外 明清两朝采取的八股取士制度 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僵化了思想 窒息了整个社会 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是造成我国近代科技落后 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决定因素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问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 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封建专制加强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 影响为什么如此之大 为什么说军机机处的设置是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呢 1 清朝建立之初 内阁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 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重要 的军国大事 军机处成立后不久 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 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 构 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 2 军机处总揽军 政大权 成为真正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 无日不 用心 爱心 专心 6 承命办事 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 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 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 掌握之下 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3 军机处在权力上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军机处无专 官 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兼职 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 回本衙门 军机大 臣既无品级 也无俸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