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II )卷_第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II )卷_第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II )卷_第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II )卷_第4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 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 他们应该去 A 陕西蓝田 B 北京周口店 C 云南元谋 D 浙江河姆渡 2 2 分 如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 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 过起定居 的生活 下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 2 分 2014 年清明节 小蒙同学来到陕西黄帝陵 他看到拜谒者有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 千里迢迢回来 寻根 他们上香的手是颤抖的 眼里含着泪花 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 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 是 A 因为黄帝治理水患 造福百姓 B 因为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C 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第 2 页 共 12 页 D 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 2 分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一段历史 其时间是 A 约 7000 年前 B 约 6000 年前 C 约 5000 年前 D 约 4000 多年前 5 2 分 西周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详细的规定 这反映了 A 严格的等级界限 B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C 西周逐渐走向衰落 D 生产技术水平低下 6 2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绵延不止 成就辉煌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7 2 分 著名古代文物司母戊方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A 陶瓷制造业 B 玉器制造业 C 青铜铸造业 D 纺织加工业 第 3 页 共 12 页 8 2 分 右图的连环画讲述了 春秋时期哪位霸主 的故事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吴王阖闾 D 越王勾践 9 2 分 战国前期 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农业产量的提高 10 2 分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 正确的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在争霸过程中 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 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在争霸过程中 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 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 促进了民族融合 A B 第 4 页 共 12 页 C D 11 2 分 胡适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 自由的教育哲学 将人看 作是平等的 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 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是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温故知新 12 2 分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 战国 三国 B 战国 汉朝 C 汉朝 三国 D 汉朝 西晋 13 2 分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 兴水利 除水害 事关人 类生存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在古代史上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大运河 14 2 分 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第 5 页 共 12 页 B 生产粮食布帛的人 可免徭役 C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 建立郡县制 15 2 分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一宜侯矢簋 gui 簋内底有铭文 120 余字 大意为西 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 并赏赐他酒 铜器 弓箭和土田 山川 奴隶等 而宜侯应对周王承担的经济方面的义务 是 A 听从周王命令 B 服从周王调兵 C 为周王镇守疆土 D 向周王交纳贡品 16 2 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出现于 A 商朝盘庚迁都殷之后 B 西周建立之后 C 秦统一六国之后 D 西汉文帝 景帝在位时期 17 2 分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 分别代表的流派 A 儒 道 墨 法 B 墨 儒 法 道 第 6 页 共 12 页 C 法 儒 道 墨 D 道 法 墨 儒 18 2 分 下列对孙膑的介绍 不正确的是 A 是春秋时期兵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 B 他的思想深受 孙子兵法 的影响 C 广泛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思想 D 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19 2 分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奖励耕战 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统一货币 度量衡 文字 20 2 分 学习历史 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 懂得计算年代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把每 100 年叫做一个 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 20 年叫某世纪初 最后 10 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刘邦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汉朝 时问上应该表述为 A 公元前 3 世纪初 B 公元前 3 世纪末 C 公元前 2 世纪初 D 公元前 2 世纪末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8585 分分 21 15 分 辨析说理题 找出题目中错误的知识或观点并说明理由 1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号称轩辕氏 2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 金文 它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第 7 页 共 12 页 3 战国时期 法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22 15 分 统一 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结束国家分裂 实现国家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中 华民族为之奋斗 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 六王毕 四海一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 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 倭人竟割台湾去 台湾行 材料四 1962 年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写下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 兮 永不能忘 1 材料一提到的事件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六王 的出现与历史上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写出秦朝 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两种制度 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 材料三 四诗句反应了台湾与大陆两次分离的史实 请写出与之相关的两次战争 23 20 分 仔细观察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第 8 页 共 12 页 2 据图及所学知识 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 最后完成 扫六合 的是哪个诸侯国 这个诸侯国能够 扫六合 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 据史书记载 西周初年有 800 个诸侯国 春秋初年还剩 170 多个 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 到公元 前 221 年 实现了 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4 20 分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 诸侯以大夫为臣 大夫以士为臣 诸侯又可再分为公 侯 伯 子 男五等 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 定期朝见周天子 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 诸侯还要对 天子的出巡 婚嫁 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 而无叛吏 汉有叛国 而无叛郡 唐有叛将 而无叛州 盖郡县之设 既无世 袭 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 而又不假之以兵 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 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 其官名品秩略同 所以达远迩 均劳逸 参错出入 而天下 事如指掌矣 虞集 道园学古录 1 依据材料一 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 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25 15 分 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 9 页 共 12 页 1 写出图 A 和 B 房屋样式的名称 2 最早建造 A B 房屋的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3 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