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专题质量检测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1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专题质量检测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1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专题质量检测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1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专题质量检测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1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专题质量检测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专题质量检测专题质量检测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 共 60 分 1 据记载 西周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这里 封建 的含义是 A 封建制度 B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C 奴隶社会的瓦解 D 分封诸侯国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含义 即封邦建国 分封诸侯国的意思 答案 D 2 三字经 写道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制度 自秦朝开始建立 都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 有效维护了周的统治 答案 B 3 2010 新课标全国卷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时说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端 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秦 朝废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 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依据 才干政绩来任免 实现了 公天下 D 正确 答案 D 4 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 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 山东简称鲁 源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鲁国 河南 河北 吉 林分别简称豫 冀 吉 都与分封无关 答案 C 用心 爱心 专心2 5 著名学者李慎之曾说 历览前史 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 的时代 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材料中的 封建时代 应是 A 先秦时期 B 唐宋时期 C 明清时期 D 秦汉时期 解析 史学界习惯称先秦时期为前史 先秦时期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下 诸侯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尚未建立 故有 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 代 的说法 故 A 符合题意 答案 A 6 公元前 214 年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 设置了南海郡 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 四会 龙川 博罗 4 县 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 因南海郡属下县少 是小郡 故称尉不称守 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 不可以世袭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解析 本题考查郡县制下郡守的职责与权力 郡县制与以往的分封制不同 官吏由皇 帝任免 不能世袭 也没有封地 只是负责对本地的管理 因此 D 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7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 皇帝即 位 婚礼 生日 命将出征 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 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天人合一 B 建筑功能齐全 C 皇权至上 D 国家大一统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皇帝制度的核心即皇权至上 从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体 现出来 答案 C 8 2010 全国卷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 文选 在唐代备受青睐 宋初仍有 文选 烂 秀才半 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 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 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 可用排除法 儒学在唐宋时期长期居于独尊地位 排除 A 社会上书籍匮乏不符合史实 用心 爱心 专心3 排除 C D 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 因此答案选 B 答案 B 9 2010 江苏高考 诗人左思在其 咏史 中沉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 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了世族依仗门第垄断高官 在九品中正制下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 即可步入仕途 故选 C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A 不符 合题意 察举制是汉朝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 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经过 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制度 B 不符合题意 由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可知 D 不符 合题意 答案 C 10 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 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 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 州 县 C 明朝废丞相制度 D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A C D 三项都加强了皇权 而 B 项是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 B 11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 明永乐帝 A 设立内阁制 B 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 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明太祖话中之意在于废丞相后工作量剧 增 为此永乐帝设内阁 答案 A 12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 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 政务 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用心 爱心 专心4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能力 从题中关键信息 1000 米到 50 米 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 D 13 乾隆皇帝认为 西藏乃极边之地 非内地可比 其生计风俗 自当听其相沿旧 习 毋庸代为经理 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 边氓 民 之气宜静不宜动 此等番民 羁縻之足矣 招募垦田 患有不可胜言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 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C 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 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 相沿旧习 宜静不宜动 可知 答案 C 14 2010 广东高考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 失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唐 代谏官评议皇帝得失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故 A B 不符合题意 宋代谏官 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 故 C 不符合题意 通过对 比唐代和宋代谏官的产生方式和职责可知 宋代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 D 15 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 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 B 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 皇帝任人唯亲 D 专制皇权加强 解析 明初废丞相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初设军机处 使君主专制制度发 展到顶峰 所以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 从根本上说明了专制皇权的加强 用心 爱心 专心5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 第 16 题 24 分 第 17 题 16 分 共 40 分 16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1 周文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 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 2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据天下之雄图 都六合之 上游 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 封建论 材料 3 知封建 分封制 之弊变而为郡县 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 建乎 曰 不能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1 材料 1 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4 分 2 周天子弗能禁止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 分 3 材料 2 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4 分 4 材料 3 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8 分 解析 第 1 问应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字词 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因此判断为分封制 第 2 问主要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来作答 第 3 问应围绕郡县制的进步意义来作答 第 4 问则应实事求是地分析材料 顾炎武反对倒退实行分封制 同时也认识到了郡县制的弊端 是皇权过于专制 答案 1 周初实行分封制 初期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 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霸 周王 权威受到挑战 4 分 2 主要原因在于各封国以周王名义 授土 授民 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王 国 力量壮大后必与周王朝相抗衡 8 分 3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 4 分 4 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 郡县制也有弊端 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 对不行 顾炎武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 8 分 17 阅读下列图片 用心 爱心 专心6 请回答 1 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 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 分 2 与图二相比 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 反映出统治阶 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 6 分 3 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6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图表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图表中获取 有效信息 从图一 二中明显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