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隋朝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A 重新统一南北 B 改革制度 C 发展生产 D 开通大运河 2 2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一书中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 的过 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 汉因之 隋创口口制 唐因之 宋创文官制 明因之 明 创阁臣制 清因之 材料中口口处应填写的是 A 分封 B 世袭 C 科举 D 行省 3 2 分 杜甫的诗句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描述的是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隋文帝 4 2 分 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盛世 开元时期同贞观时期相比 A 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第 2 页 共 12 页 B 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C 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D 国家政权更加稳固 5 2 分 据史料记载 天宝十三年 754 年 全国人口 5280 多万 而到广德二年 764 年 全国人口剩 余 1690 多万 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 隋末农民起义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6 2 分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 开元盛世 B 安史之乱 C 唐末王仙芝 黄巢农民起义 D 武则天的统治 7 2 分 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出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而历史上的唐僧玄奘则以在西 天取经的亲身见闻写成了 A 西游记 B 大唐西域记 C 西厢记 D 西行漫记 8 2 分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 多彩的城市生活 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 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 皆悦众 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第 3 页 共 12 页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 9 2 分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 出现在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0 2 分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A 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 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和造纸术 11 2 分 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全 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 类似于 A 张衡 B 祖冲之 C 沈括 第 4 页 共 12 页 D 僧一行 12 2 分 图中的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 他的重大发明是 A 指南针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火药武器 13 2 分 资治通鉴 因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而得名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下列史实 能够收录其中的是 A 开元盛世 B 靖康之耻 C 岳飞抗金 D 闭关锁国 14 2 分 据史料记载 1279 年 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 四海观测 共设立了 27 个观测点 其中南 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 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朱元璋 D 康熙皇帝 第 5 页 共 12 页 15 2 分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在 沁园春 雪 中提到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 是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16 2 分 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立驻藏大臣 C 确立册封达赖 班禅制度 D 制定 金瓶掣签 制度 17 2 分 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红楼梦 D 水浒传 18 2 分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 艰苦勤奋 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明长城的起止点 为 A 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 B 东起辽东 西至临洮 C 东起鸭绿江 西至临洮 D 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19 2 分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明朝长城起止点为 第 6 页 共 12 页 A 临洮 辽东 B 嘉峪关 鸭绿江 C 临洮 山海关 D 山海关 嘉峪关 20 2 分 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它主要反映了 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1 2 分 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A 明中后期北京 B 清代初期北京 C 明代初期南京 D 清代中期南京 22 2 分 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赞 词 这位民族英雄是下列中的哪一位 A 岳飞 B 戚继光 第 7 页 共 12 页 C 郑和 D 郑成功 23 2 分 17 世纪中期 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国家是 A 沙俄 B 日本 C 荷兰 D 英国 24 2 分 从五代起 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南方战祸较少 相对稳定 许多中原人民流落江南 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各国重兴修水利 南方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A B C D 25 2 分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 大国霸业的兴衰 中写道 一个朝代的盛衰 归结为一句话 就是公权力 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 隋唐时期 成功开放了公权力 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 这得益于 A 察举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九品中正制 第 8 页 共 12 页 二 二 列举题列举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26 5 分 列举宋元时期发明并广泛使用的三项重大科技成就 27 5 分 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 三 三 读图识图题读图识图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28 20 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唐宋时期是我国 民族接触频繁的时期 有战有和 民族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 又蒙降金城公主 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 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二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 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苏辙 栾城集 材料三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和同为一家 指哪两 家 的关系 2 分 该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 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 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 材料三中的 岳家军 的首领是谁 要 撼岳家军 的又是谁 4 你认为岳家军的首领是民族英雄吗 为什么 四 四 整理回顾整理回顾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29 15 分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政权并列 科技发达 有的史学家认为宋朝经济超过了 前代 据此回答问题 1 与两宋并立的政权分别是哪些 2 有的史学家认为宋朝经济超过了前代 请你举出 宋朝经济超过前代 的一个行业 宋政府为了鼓励 这一行业发展 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该行业 第 9 页 共 12 页 3 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 南移 最终完成是在什么时期 五 五 材料解析图材料解析图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30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感受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 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 土地 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 有许多大食人 波斯人 天竺人 美国学者谢弗 唐代的外来 文明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 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宋 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 600 多年前 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 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 这些远征 更重要的是 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 李光耀 材料四 清朝时期 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 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 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 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 美 基辛格 论 中国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状况的社会原因 2 分析材料二 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 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3 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4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政策 5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共 12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2 1 23 1 24 1 25 1 二 二 列举题列举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