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A)历史试卷(II )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A)历史试卷(II )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A)历史试卷(II )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A)历史试卷(II )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A)历史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 A A 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A 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殖民地 D 资本主义社会 2 2 分 1842 年 8 月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该条约中开放 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A 厦门 B 福州 C 上海 D 广州 3 2 分 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 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参战国 从中国 得到更多的好 处 这句话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 取得约定关税主权 B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得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得中国大片领土 4 2 分 有人说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海盗式 的扩张 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 量的损失 下列各项中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 2 页 共 12 页 B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列强获得大量赔款 D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北京圆明园 5 2 分 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 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6 2 分 如下图所示图片所反映的信息 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7 2 分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第 3 页 共 12 页 D 民生主义 8 2 分 观察下图 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9 2 分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组图片 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民族复兴之路 B 民主革命之路 C 社会主义道路 D 改革开放之路 10 2 分 广大学生群众的英勇斗争 唤起了民众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充分显示了 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先锋作用 材料评价的是 A 公车上书 第 4 页 共 12 页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中共成立 11 2 分 识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 如图是某事件的局部示意图 据此可以推断该事件是 A 八国联军侵华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战略转移 12 2 分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 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爬雪山 13 2 分 北伐战争的对象不包括 A 蒋介石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张作霖 第 5 页 共 12 页 14 2 分 1926 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 袁世凯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张作霖 15 2 分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 转移 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 是指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16 2 分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 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歌词中 那个悲惨的时候 指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7 2 分 李宗仁在 焦土抗战论 中表示 我要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 他的决心体现在 A 血染卢沟桥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18 2 分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 中写道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战 如平型关 台儿庄一类的 就能 第 6 页 共 12 页 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 振起我军的士气 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中台儿庄战役是 A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 2 分 今年 6 月 1 日 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 正式向中国 受害劳工谢罪 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 行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0 2 分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大会 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 明前途的大会 这次大会是 A 中共 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 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1 2 分 影片 建国大业 再现了 1945 年蒋介石和毛泽东握手的场景 那时 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 A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第 7 页 共 12 页 D 维护和平 民主建国 22 2 分 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是指 A 三大战役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渡江战役 D 百团大战 23 2 分 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基础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A 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24 2 分 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上海 担任 申报 记者 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A 采访并报导淞沪铁路通车情况 B 用有线电报从外地向报社发回新闻报导 C 用照相机拍摄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 D 用无线电话快速报导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消息 25 2 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客观上使中国民 族工业进入哪一发展阶段 A 初步萌芽 B 黄金时代 C 再度受挫 D 陷入绝境 第 8 页 共 12 页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6 2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 麻雀叫 日本人 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 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 日本糖果 我不吃 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 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 被集体杀害 总共有 30 多万人丧生 1 材料一叙述的 夺我东三省 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 策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 大敌当前 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 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4 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 我们该如何正 确看待中日关系 27 15 分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民族的精神面貌 材料一 英国初等教育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而发展 为缓和阶级矛盾 英国给予了工人一些受教育的权利 19 世纪下半叶 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 经济竞争 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 1870 年 英国政府出台了 初等教育法 又称 福斯特法案 进行强迫初等 教育 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1876 年教育法规定 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 1880 年教育法将实施义 务教育的年龄定为 5 10 岁 1891 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 1899 年教育法又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 12 岁 到 1900 年 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材料二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为兴办小学教育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 小 学教育日益普及 就学率不断上升 1873 年小学就学率只有 28 1 1890 年达到 50 到 1905 年达到 96 1919 年以后均为 99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 不足半个世纪就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 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三 在维新派中 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 他创办了北京通 艺学堂 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 他翻译了斯宾塞的 德育 智育 体育 书 译名为 劝 学论 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 智 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 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 自 强图存 保种保国 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今日要政 统于三端 一日鼓民力 二日开民智 三日新民德 就是要使国家三强 血气体力之强 聪明智虑之强 德行仁义之强 1 根据材料一分析 英国政府为什么要改善初等教育状况 2 根据材料二可知 日本在哪一时期开始大力普及国民教育 什么时候基本实现 日本普及国民教育起到 什么作用 3 根据材料三 叙述严复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