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同步练习(II )卷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同步练习(II )卷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同步练习(II )卷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同步练习(II )卷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同步练习(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 公元前 202 年 B 公元 202 年 C 公元前 206 年 D 公元 206 年 2 2 分 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实行 马上治天下 C 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 2 分 西汉初年 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减轻人民的负担 C 发展生产 D 巩固封建统治 4 2 分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 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 实 为其国 必稍自弱矣 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 主张推行分封制 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第 2 页 共 12 页 C 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D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5 2 分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太学出现于 A 孔子创办私学时 B 秦朝统一后 C 汉武帝时期 D 隋朝 6 2 分 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 必须到 A 长安 B 洛阳 C 咸阳 D 开封 7 2 分 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A 汉高祖在位时 B 文帝 景帝在位时 C 汉武帝在位时 D 汉元帝在位时 8 2 分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约是在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始皇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第 3 页 共 12 页 9 2 分 下列几位皇帝在位的顺序是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汉景帝 A B C D 10 2 分 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 是指 A 法家和墨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诸子百家 D 道家和兵家 11 2 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 A 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B 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C 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D 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12 2 分 焚书坑儒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最相似的是 A 根本目的 B 实施背景 C 实施过程 D 实施结果 13 2 分 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的是 第 4 页 共 12 页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张汤 D 李斯 14 2 分 西汉最高的学府是 A 大学 B 太学 C 中学 D 小学 15 2 分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 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现实需要的变化 B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儒学自身的发展 D 统治者个人的爱好 16 2 分 文景之治 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兴衰纷乱 循环往复 D 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7 2 分 我国历史上唯一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第 5 页 共 12 页 C 东汉 D 唐朝 18 2 分 今天我们国家提出 以德治国 的治国方略 而西汉时期提出 以德化民 在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期 19 2 分 下列政策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B 颁布 推恩令 C 减轻刑罚 废除肉刑 D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诛钱 20 2 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和 大一统 的关系是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 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二 二 组合列举题组合列举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8 8 分分 21 6 分 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西汉皇帝 第 6 页 共 12 页 1 吸取秦亡教训 减轻农民的徭役 兵役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 提倡节俭 以身作则 4 文景之治 5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 6 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思想 22 2 分 写出相对应的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的大臣的名字 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 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三 三 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848 分分 23 10 分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 即位之初 卓然罢黜百家 今后学者有所统一 始分藩国 而子弟毕侯矣 更钱 造币以赡用 征匈奴四十馀 匈奴远遁 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 54 年 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 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 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 中国历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4 10 分 王老师为九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 中央集权制度 的专题活动学案 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吧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 政 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 性 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 2000 多年 百度百科 第 7 页 共 12 页 二 理论与实践 理论来源 战国时期 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历代实践 建立于秦朝 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 强化于明清 1 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定义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评价这一制度的利弊 第 8 页 共 12 页 25 28 分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分久必合 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是炎黄子孙 共同的心愿 请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四 凡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 道 勿使并用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五 自董卓以来 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 以 弱为强者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 已 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 第 9 页 共 12 页 1 阅读材料一 请回答 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 秦王 是谁 他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 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 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秦建立这一制度 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 想家的哪一思想 4 材料四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 除此以外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大一统 他还采取了什 么措施 5 材料五中提到 操遂能克绍 这是指哪次战役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6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 军阀混战的局面 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请根据材料六 三国 鼎立形势图 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共 12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二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