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4页
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月考试卷 月月考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科学证明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 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 使用火 B 直立行走 C 制造和使用工具 D 使用文字 2 2 分 七年级 1 班的同学们正在模拟某古人类生活场景 多媒体展示的背景画面是干栏式房屋 该古 人类可能是 A 半坡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3 2 分 以下选项中的发明创造中 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是 A 制造船只 B 制作音律 C 创造文字 D 养蚕缫丝 4 2 分 新学期开始 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 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 他说 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他姓 A 商 B 秦 第 2 页 共 14 页 C 夏 D 周 5 2 分 著名古代文物司母戊方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A 陶瓷制造业 B 玉器制造业 C 青铜铸造业 D 纺织加工业 6 2 分 下列不属于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 7 2 分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8 2 分 秦国的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都是中国古代的大工程 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者相似之处是 A 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B 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第 3 页 共 14 页 D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9 2 分 史记 商君列传 中 集小郡 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所反映的是当时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行省制 10 2 分 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 A 甲骨文的雏形 B 金制品上的文字 C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 鎏金的文字 11 2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 论语 是孔子的著作 D 孙子兵法 是孙武的著作 12 2 分 秦朝是一个极具开创性的朝代 其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对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影 响深远 该制度创设的思想来源于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兵家 第 4 页 共 14 页 13 2 分 2007 年 7 月 8 日凌晨 世界 新七大奇迹 评选活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 中国长城成功 入选世界 新七大奇迹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西起嘉峪关 东到山海关 B 西起咸阳 东至鸭绿江 C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D 西起长安 东到山海关 14 2 分 诗句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赞扬了秦王嬴政的一项功绩 这项功绩是指 A 统一南疆 B 统一六国 C 统一北方 D 统一蒙古 15 2 分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 经过汉武帝的统治 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史称 文景之治 D 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的大统一局面 16 2 分 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 让各地作迎驾准备 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 金文 B 甲骨文 C 楷书 D 小篆 17 2 分 隋朝的历史与秦朝相似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第 5 页 共 14 页 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 统一了全国 统治因残暴而灭亡 都开辟了京杭大运河 都对匈奴进行了征伐 A B C D 18 2 分 导致秦末陈胜 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 陈胜吴广欲夺权 B 秦朝苛捐杂税沉重 C 秦朝的残暴统治 D 不能按期到达渔阳 19 2 分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中出现甲 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 么现象有关 A 百家争鸣 焚书坑儒 B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C 百家争鸣 独尊儒术 D 焚书坑儒 八股取士 20 2 分 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 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 第 6 页 共 14 页 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人是 A 董仲舒 B 卫青 C 主父偃 D 霍去病 21 2 分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 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 的 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2 2 分 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 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下列文学形式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诗 词 曲 小说 A B C D 23 2 分 史记 平准书 中记载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这是对哪一历 第 7 页 共 14 页 史时期的描述 A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 B 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 C 西汉时的文景之治 D 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 24 2 分 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 空框 中应填的是 A 西周 春秋 B 春秋 战国 C 东周 战国 D 西周 东周 25 2 分 下列哪一现象是东汉中后期的主要政治表现 A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B 诸侯四起 争夺王位 C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暴政治国 怨声载道 26 2 分 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科举制的创立 焚书坑儒 八股取士 文字狱 闭关政策 A B C 第 8 页 共 14 页 D 27 2 分 下列历史上的帝王的正确排序是 隋炀帝 秦始皇 元世祖 宋太祖 宋高宗 唐太宗 A B C D 28 2 分 在战国七雄中 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 A 燕国 B 赵国 C 魏国 D 秦国 29 2 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 平 等 公正 法治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 他是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30 2 分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的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 9 页 共 14 页 D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 二 辨析题辨析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春秋晚期的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 仁政 的学说 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 有重要地位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32 30 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改革创新推动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文明 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 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一 自古以来 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 时至今日 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水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必要条件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如图 改革创新推动进步 材料三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革法令 司马迁 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上 思想解放促进文明 文化是指人类在科技 思想 文学 艺术 体育 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先人在改造自然 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 材料一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 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 么 该工程主持修建者是谁 2 结合材料二图片 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3 找出材料三中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 各国纷纷变法后 我国进入哪种社会形态 第 10 页 共 14 页 4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最有利于维护新兴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归纳 商君 改革的作用 5 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6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哪位皇帝在位时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3 15 分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 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表现为高度的中 央集权 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执政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 西汉盛世 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 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 最终凿通西域 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丰富和充 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从产生之日起 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 大一统的性质 其职能就具 有维护 推动 发展和形成多民族 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制度 是谁首创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 据材料二 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 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3 依据材料三 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4 15 分 一带一路 的提出 不单是国家层面的审慎思考和战略选择 还是我们民族复兴 和平崛起的 主动作为 更是这一条辉煌大路的再生之旅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第 11 页 共 14 页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一场以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 连接欧洲和中国产业的绿色通道 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于 l7 日在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诺欧商务孔子学院院长张海晏致辞时表示 中国实行 一带一路 政策以来 亚欧大陆 在经济与产业发展方面的潜力不断显现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合作 实现绿色发展 摘自 2016 年 3 月 19 日国际在线消息 1 开辟丝绸之路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当时在位的汉朝皇帝是谁 2 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 其中佛教在何时传入我国 改进造纸术 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 是谁 3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实行 一带 一路 政策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