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_第1页
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_第2页
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_第3页
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_第4页
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实验 3 3 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均匀间距线列阵波束形成器 姓 名 逯仁杰 班 级 20120001 12 级陈赓 1 班 学 号 2012011112 1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 加深对 声纳技术 中波束形成和方位估计的概念理 解 理解声纳信号处理的基本过程 为今后声纳信号处理的工作和学习建立概 念 奠定坚实的基础 2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波束形成器的本质是一个空间滤波器 当对基阵各基元接收信号作补偿处 理 使得各基元对某个特定方向上的信号能够同相相加 获得一个最大的响应 输出 幅度相加 相应的各基元对其它方向的信号非同相相加 产生一定的相 消效果的响应输出 对于各基元噪声相互独立的情况时功率相加 这就是波束 形成的工作原理 常用的波束形成方法主要有时延波束形成法和频域波束形成法 在此基础 上针对不同的阵形 设计要求以及背景噪声特性下还发展了许多波束形成算法 针对不同的阵形时的波束形成方法是指依赖于阵形的特殊性 如直线阵 圆阵 体积阵等 而得到的波束形成算法 如直线阵波束形成法 圆阵波束形成法 体积阵波束形成法等 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也衍生出多种新型的波束形成算法 当对不同的频率 响应要求相同的波束宽度时有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法 当对波束的旁瓣级有要求 时可采用切比雪夫加权波束形成法 当要求对阵列误差具有宽容性响应时失配 条件下的波束形成器 6 362 382 如果利用噪声干扰的统计特性有高分辨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 MVDR 波 束形成法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 LCMV 波束形成法 线性约束最小功率 LCMP 波束形成法 自适应波束形成法等 但不管是何种波束形成方法 其目的均是在干扰背景下获取某个方向的信 号或估计信号的方位 下面仅给出时延波束形成和相移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 时延波束形成法 时域 相移波束形成法 频域 3 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 仿真等间距直线阵基元接收信号 对所接收信号进行延时波束形成 估计 目标方位 分析波束形成性能 参数 阵元数 16 中心频率 1500Hz 带宽 500Hz 信号脉宽 20ms 信噪 比 20dB 2 采用频域波束形成方法对所接收信号进行波束形成 估计目标方位 分析 波束形成性能 参数不变 4 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N input 请输入阵元数 f0 1500 B 500 c 1500 T 0 02 d 0 5 c f0 fs 100 f0 A 0 1 L 3 N 1 d c t 0 1 fs L theta0 input 请输入目标方位角 角度 theta0 theta0 180 pi x zeros N length t for k 0 N 1 if theta00 for k 0 N 1 tao fix k d sin theta 180 pi c fs 1 y k 1 1 length t 1 tao x k 1 tao end end else for k 0 N 1 tao fix N k 1 d sin theta 180 pi c fs 1 y k 1 1 length t 1 tao x k 1 tao end end end sumy sum y ps theta 91 sum sumy sumy length sumy end figure plot 90 90 20 log10 ps max ps set gca FontSize 20 title 时域波束形成 无噪声 xlabel theta 度 ylabel 输出 dB grid on 0100020003000 0 1 0 05 0 0 05 0 1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t s A v 100 50050100 80 60 40 20 0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dB 取基元为 16 入射角为 30 度 也的确在 30 度输出最大 n normrnd 0 1 1 length t w 2 f0 B 2 f0 B 2 fs b fir1 128 w bandpass np filter b 1 n pn std np 2 ps A 2 2 ks sqrt ps 100 pn x zeros N length t xx A cos 2 pi f0 t ks np for k 0 N 1 if theta00 for k 0 N 1 tao fix k d sin theta 180 pi c fs 1 y k 1 1 length t 1 tao x k 1 tao end end else for k 0 N 1 tao fix N k 1 d sin theta 180 pi c fs 1 y k 1 1 length t 1 tao x k 1 tao end end end sumy sum y ps theta 91 sum sumy sumy length sumy end figure plot 90 90 20 log10 ps set gca FontSize 20 title theta 方向扫描结果 有噪声 xlabel theta 度 ylabel 输出 dB grid on fftx fft x fs pa fftx 1500 phas atan real pa imag pa for n 1 N phas n phas n pi n 1 end figure stem phas set gca FontSize 20 title 1500Hz 处各基元接收信号相位关系 ylabel phi px 0 N 1 d alpha 90 90 pi 180 s exp j 2 pi f0 c px sin alpha for k 0 N 1 if theta0 0 tao fix N k 1 d sin theta0 c fs 1 x k 1 tao end xx 1 length t 1 tao Sf fft x k 1 fs R1 k 1 Sf f0 1 else tao fix k d sin theta0 c fs 1 x k 1 tao end xx 1 length t 1 tao Sf fft x k 1 fs R1 k 1 Sf f0 1 end end R0 R1 s yy abs real R0 yy yy max yy figure plot alpha 180 pi 20 log10 yy set gca FontSize 20 xlabel theta 度 ylabel 输出 dB title 频域波束形成 grid on 05101520 0 10 20 30 40 50 1500Hz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00 50050100 80 60 40 20 0 位 位 位 dB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可见各基元间相位基本是线性 频域波束图同样能确定入射波的方位角在 30 度处 因为频域的相位补偿与时域的时延补偿作用类似 都使各基元接收实 现了同相相加 获得最大的幅值 现将基元数变更为 40 其他参数不变 100 50050100 80 60 40 20 0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dB 100 50050100 60 40 20 0 20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dB 100 50050100 100 80 60 40 20 0 位 位 位 dB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通过比较观察 可以发现 时域波束形成图中的尖峰数即为阵元个数减一 即 N 1 个 频域图中各个尖峰之间会出现小的旁瓣 可以起到增加通带增益抑 制阻带 也对确定目标方位更有益处 改变 N 可以明显看出主波束宽度有所 变化 N 越大 主波束宽度越小 指向性越好 6 6 总结与心得体会总结与心得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