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 后梁907 923 年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 936 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 946 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 950 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 960 年郭威邺都留守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合称五代 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 政局相对较稳定 A B C D 2 2 分 十年苦读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A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 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C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D 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 2 页 共 12 页 3 2 分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 西域人 组成的乐舞 队 一人表演胡舞 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开放的社会局面 4 2 分 下图所示钱币出自我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5 2 分 如图是唐朝的一种耕作农具 它的优点是深浅自如 轻便巧 它的使用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 量 它是 第 3 页 共 12 页 A 筒车 B 曲辕犁 C 翻车 D 骨耜 6 2 分 唐朝商业繁荣 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其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又是 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A 洛阳 B 长安 C 江都 D 成都 7 2 分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 历史 地理 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 文成公主 B 松赞干布 C 玄奘 D 鉴真 8 2 分 在北宋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的是 A 文官 B 武将 C 通判 D 转运使 9 2 分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 A 文景之治 第 4 页 共 12 页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10 2 分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战争 A 冲击了唐朝统治 B 推翻了唐朝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1 2 分 射雕英雄传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 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 国耻 是指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辽灭金 D 蒙古灭南宋 12 2 分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 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13 2 分 元朝时 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 回纥 B 回族 第 5 页 共 12 页 C 藏族 D 蒙古族 14 2 分 下列政权更替示意图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5 2 分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宋 辽 西夏 金有战有和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110110 分分 第 6 页 共 12 页 16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盛唐时期 农民积极兴修水利 改进工具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 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 和亲 政策 唐朝时期 各族之间战事较少 和平相处 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 中国古代史 1 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式农具是什么 分别有何用途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唐朝奉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一例唐蕃通婚 建立深厚民族感情 的史实 17 2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 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 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 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 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 为唐代文化带 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唐朝与突厥 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 各少数民族的文化 经过吸收 改造 创新 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 中亚 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 明 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 骏马 骆驼和胡人 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 这也 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 传播文化的使命 唐代文化对朝鲜 日本等国 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 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 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请填 A 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 请填 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请填 C 1 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创了科举制 2 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第 7 页 共 12 页 3 李白 杜甫 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 唐朝文明继承创新 兼收并蓄 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 也丰富了自己 18 20 分 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 尽 是读书人 元 高明 琵琶记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 引申为牢笼 圈套 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 请回答 1 以上二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 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 3 请说说唐朝为完善这一制度作出贡献的皇帝分别有谁 其贡献分别又是什么 4 简要概述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19 25 分 和为贵 谐为美 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 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 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 依然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社会经济的和谐 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请举出课本中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 请举出唐朝与吐蕃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 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 请写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 结合此特点 阐述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 10 分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岳飞和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同一时期 的两个重要人物 下面是某中学的同学找到的关于两人的资料 请你根据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第 8 页 共 12 页 资料一 左图为岳飞墓前秦桧跪像 资料二 右图为秦桧站像 雕塑的作者说 为秦桧夫妇塑站像不是为他平反 而是为了呼吁现代社会要重视人 权和女权 因为秦桧夫妇的跪像是过去人权和女权被侵犯的表现 人触犯法律 自然有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但谁也无 法逼人下跪 或者死后塑个跪像什么的 1 为什么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岳飞 痛恨秦桧 2 就 让秦桧站起来 这一观点 你支持还是反对 简述你的理由 21 20 分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 目占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一般来说 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 各边疆地区少数 民族进入中原 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 形成割据分裂局面 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 朝非常强大 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 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 共尊诚信 虔奉欢盟 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 银 第 9 页 共 12 页 一十万两 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他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 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 的哪一种模式 3 材料三中的 誓书 历史上称为什么 说说此 誓书 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4 结合材料 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