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D D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 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 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 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 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 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 弱 材料中的 新的贸易制度 主要是指 A 市舶司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B 广州十三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 C 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2 2 分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是全人类的共识 鸦片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极大的毒品 在禁绝毒品 铲除 鸦片方面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建 C 邓世昌黄海抗日 D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 2 分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 声 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4 2 分 中国皇帝陛下同意 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 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 厦门 福州府 宁波和上海 的城市或镇 以进行通商贸易 不受阻挠和限制 材料描述的是 第 2 页 共 15 页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 2 分 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分钱 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 从中国 获取更多 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A 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6 2 分 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 并且双方都已 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 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 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 这好像是一个奇 怪的结局 列强为改变这一 奇怪的结局 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7 2 分 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 侵略军的暴行是 第 3 页 共 15 页 A 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割占中国台湾 澎湖列岛 C 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 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8 2 分 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 全部壮烈牺牲 无一降者 入城湘军 肆意焚掠 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 瓦砾 湘军屠城后 秦淮长河 尸首如麻 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 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 表现了 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 这里的 城 当时被太平军称为 A 南京 B 北京 C 天京 D 东京 9 2 分 2019 年 4 月 23 日 中国人民海军成立 70 周年阅兵式在青岛举行 19 世纪 70 年代起 清政府大 规模筹建新式近代海军 规模最大的是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 筹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北伐战争时期 10 2 分 如图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 这体现了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第 4 页 共 15 页 A 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 培养翻译 科技人才 11 2 分 康有为曾说 俄北瞰 英西啖 法南邻 日东眈 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 岌岌哉 况磨牙涎舌 思分其余者 尚十余国 这段话表明当时的中国 A 近代化探索起步 B 面临内忧外患 C 维新变法运动髙涨 D 民族危机加剧 12 2 分 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深渊的进程中 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库页岛被俄国割占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 第 5 页 共 15 页 B C D 13 2 分 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 其时间可能在 A 签订 东京条约 之后 B 签订 北京条约 之后 C 签订 南京条约 之后 D 签订 马关条约 之后 14 2 分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 李鸿章选择了自强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 孙中山选择了革 命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挽救中华民族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制 15 2 分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 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 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 人指之为康党 以至罹患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 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 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 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16 2 分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 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那么 中国近代史上在这两大领 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第 6 页 共 15 页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7 2 分 某条约签订后 有人痛斥清政府 这朝廷 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 做一个守士官长 压制 我 众汉人 拱手降洋 下列场景与该条约有关的是 A B C D 18 2 分 如图所示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 A B 第 7 页 共 15 页 C D 19 2 分 19 世纪末 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A 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 强占租借地 划分 势力范围 C 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D 接受 门户开放 政策 合作侵华 20 2 分 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 镇压义和团运动 B 维护清王朝统治 C 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 迫使清政府妥协 21 2 分 下图为我国一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关于这一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是 A 英国侵占的香港 B 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 英国侵占的澳门 D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22 2 分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 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 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 却完全被忽略了 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体 现在 A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 8 页 共 15 页 B 没有涉及政治改革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D 创办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 23 2 分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 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 才能救中国是在 A 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后 B 兴中会成立以后 C 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D 辛丑条约 签订以后 24 2 分 下列人物中 极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A 曾国藩 B 康有为 C 邹容 D 陈独秀 25 2 分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 梁启超和他的哪位学生先后离开北京 前往南方筹划讨伐事宜 A 蔡锷 B 唐继尧 第 9 页 共 15 页 C 李烈钧 D 冯国璋 26 2 分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 采取的措施有 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解散国会 废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开展护国战争 A B C D 27 2 分 金冲及教授在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写道 只有当国家民族的命运已处于万分危急的情况下 别的办法都尝试过 都走不通 人们的忍耐程度已超出它的极限 这才会拿起武器来拼命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 高潮才会出现 下列关于这场 革命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8 2 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梁启超 A B C D 第 10 页 共 15 页 29 2 分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 其 新 表现在 A 宣传 尊孔读经 B 宣传维新变法 C 宣传推翻清王朝 D 宣传民主 科学 30 2 分 1842 年 8 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结束 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 A 割地赔款 B 五口通商 C 协定关税 D 严禁鸦片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31 20 分 阅读材料 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840 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 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 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 抗争史和追求 近代化的奋斗史 材料二 A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 叫特区 中央没有钱 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国家给予 优惠的经济政策 吸引外资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建设 B 一带一路 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 价廉物美的曰常用品 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 备 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 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材料三 2014 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三十余年来 从 民以食为天 的温饱阶段 到 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 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最大经济实体 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 1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是哪次战争 近代哪一历史事 洗雪了中国百年的民族耻辱 2 作出对外开放伟大决策历史转折的会议是 对比上述 A B 两段文字 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 第 11 页 共 15 页 到 一带一路 提出 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3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有梦想 有奋斗 才会有出彩的人生 请联系实际谈谈如 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32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 1846 年 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 可纺 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 1898 年 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 60 多家 棉纺织厂最多 由于日本棉纱的大 量倾销 以及资本雄厚的英 美 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 沪 苏 杭一 带的华资纱厂从 1898 年起就开始亏损 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马关条约 签订以后 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 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提出了 实业救国 的口号 放弃高官厚禄 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一战期间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张 謇的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1 根据材料一和历史背景 说明当时 农民和手工业者 为什么会纷纷破产 2 材料二反映了 1895 1898 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材料指出 1898 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国 内 国外原因 3 材料三中张赛代表当时中国社会哪个阶级的利益 概括指出该阶级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33 20 分 探寻复兴之路 铸造新的辉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练兵也 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 大开 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第 12 页 共 15 页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 孙中山认为 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 接下来 最切实的举措 就是发展实业 改善民生 材料五 陈独秀1902 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 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1902 年赴日本考察 1907 年赴德国访问 1912 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1910 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1913 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1902 年留学日本 1 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二中的 我 是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4 材料四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 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 了 5 根据材料五中人物的经历 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公开招聘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电控厂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招聘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株洲市图书馆见习岗位公开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届广西投资集团春季招聘校园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378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招聘非在编医务人员(临床、医技、管理岗)19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招聘7名编外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六讲“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2025年版
- 六堡茶课件教学课件
- 材料作文“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2024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9篇附审题指导)
- 2025年镇江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航海船舶因应气象预报方案
- 《一、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数学教案
- 书写板卫生安全要求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与答案
- GB/T 27809-2011热固性粉末涂料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
-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课件《力与运动》
- 井冈山井冈山-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