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概况分析_第1页
17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概况分析_第2页
17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概况分析_第3页
17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概况分析_第4页
17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II关键字IIAbstractIIKey wordsII缩略语表一、前言1(一)概述1(二)文献回顾1二、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历史、现状分析1(一)历史1(二)现状4三、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原因5(一)问题5(二)各类贸易壁垒及贸易纠纷61、世界各国设置的政策壁垒62、绿色壁垒及技术壁垒63、反倾销与反补贴7(三)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7(四)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贸易状况变化8(五)世界工厂与世界加工厂之争81、部分行业亏损严重82、创新能力不强8(六)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9(七)知识产权诉讼增多9(八)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低9(九)政府政策调控10四、促进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0(一)企业自身101、调整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102、加大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103、培养和引进人才104、大力拓展贸易市场105、充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升级11(二)政府111、在观念上要走出误区112、不断强化的国际经济规则113、调整目前的出口鼓励政策124、强化政府外交的经济职能125、政府改善环境,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地位12(三)民间组织及各种社会力量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概况分析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在不断地适应着这种国际变化趋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整体上仍呈现顺差,但是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危机重重,人民币的升值及汇率上升、国外的各种贸易壁垒等等,让中国的贸易面临危机。本文以我国电子产品进出口发展迅速并极具外向型特色的广东省为样本,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产品对外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为广东省电子产品的贸易走出困境提供建议。关键词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壁垒;改善措施The analysi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s, China is also constantly adapt to changes in this international tren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s overall trade surplus is still present, but Chinas trade performance in the intens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faces great of crisi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and so on, so that Chinas trade facing a crisis. In this paper, take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ly export-oriented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 and analyse the situation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of empirical, making electronic produ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the trade out of its predicament to make suggestions.Key wordsGuangdong Province; Electronic Products; Trade barrier; Improvement缩略语表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TO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UL: 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Technology(保险商试验所)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ROHS: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onic equipment(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15一、前言(一) 概况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也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最发达的省份,经济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其中,广东省的电子产品出口贸易一直稳居全国首位。表面上看,外贸发展形势喜人,但贸易条件却出现了先升后降, 尤其是近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相比, 我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出现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了新的诱因,对经济的影响也更为复杂。(二) 文献回顾邓颉(2007)认为,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广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出口总额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作为广东第一大支柱产业的电子行业,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近年来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等因素影响,广东电子行业这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贸易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原来的低成本贸易优势逐步削弱。要扭转这种局面,广东电子企业务必加大开展包括自主品牌出口,海外直接建厂及海外并购等更多的海外拓展模式。袁欣,李深远(2007)说,当代国际贸易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商品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倾向于在空间范围内集聚,这种集聚不仅广泛存在于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的农业和采掘业,而且日益扩展到了工业领域,20世纪后期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如此。王利(2007)认为,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广东省在电子产品行业贸易的领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其发展正遭遇困境。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历史、现状的解析,分析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困境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并分析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二、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历史及现状分析(一)历史 广东省产总值约占中国大陆1/8 ,地方财政收入占1/7 ,进出口易总额占1/3 ,累计吸收外资占1/4。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陆第一,已成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又一次为世界瞩目,珠三角地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窗口。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也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最发达的省份,与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广东投资。广东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每年两届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也落户广州,为世界各地客商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广东基础设施配套,交通便捷,通讯发达,通关便利。经济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2007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论是用工业增加值还是工业销售产值来说明,电子信息业仍是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量,对广东省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广东在2007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广东省就占了22家,可见广东电子行业在全国中的优势地位。广东省的电子产品出口贸易一直稳居全国首位。其中,两大类电子产品状况如下:(1) 电子信息业 2006 年、2007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已有 20 多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行列。 广东的电子信息重点行业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程控交换机、光通信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在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彩管、分立器件等产品竞争力领先全国;在电子元件制造行业, PCB(印刷电路板) 、 SMT(表面组装技术) 等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软件行业,嵌入式软件在中国大陆占一半以上比重。 广东的信息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佛山和中山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 珠三角东部电子信息制造业集中度高,增长快。上半年,珠三角东部的深圳、东莞和惠州三市集中了全省65.1%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49.66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8%,拉动全行业增长19.0个百分点。其中,深圳的龙头地位明显,完成工业增加值444.94亿元,增长23.3%,占全行业的比重为55.3%;东莞和惠州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24.32亿元和80.40亿元,分别增长33.5%和27.1%。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完成出口交货值3021.91亿元,同比增长37.5%,增幅比全省工业出口增幅高11.0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45.2%,对全省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在出口产品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00.39亿元,增长66.5%;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71.86亿元,增长52.2%,占全行业出口的45.4%。(2) 电器机械业广东已形成以广州、深圳和佛山等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带动东西两翼共同发展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拥有一批在国内、国外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产品。 广东机械工业行业生产增长效益提高;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一批重点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品出口居中国大陆首位,工业总量一直位居中国大陆前列。 广东的家电业在全国家电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家电出口基地。广东的家电产品门类品种齐全,生产配套发达,产品质量优异,新产品开发活跃,生产、出口、竞争力持续占全国领先地位。在家用视听设备制造行业,彩电、激光视盘机和组合音响产品竞争力均居全国首位。 表1和图1表现了广东省电子产品出口贸易额从1990年至2003年的变化趋势,不难从数据上看到,出口规模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03年的出口额是基期1990年的56倍有余,广东省电子产品的出口仍充满希望。表1:广东省电子产品出口规模 单位:万元, 1990年不变价Table1 electronic product export scale Unit:10thousand 年份出口规模年份出口规模年份出口规模1990929 929.019955152 625.1200019036 903.519911074 866.019966457 790.4200123610 927.819921703 033.619978244 178.2200235134 214.919931692 722.019989049 033.4200352477 499.119943468 868.4199916564 838.0资料来源:电子工业年鉴编委会中国电子工业年鉴Z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 2000, 2003;电子信息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Z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00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0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04。图1:广东省电子产品出口规模 Export scal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资料来源:电子工业年鉴编委会中国电子工业年鉴Z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 2000, 2003;电子信息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Z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00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0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04。广东省家电子产业集群成熟,培育出了一批核心企业和享有盛誉的著名品牌。如空调业的格力、美的;冰箱业的科龙;微波炉业的格兰仕;彩电业的 TCL 、康佳等。珠三角一带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家电产业群及出口加工区。表2中的数据就显示了广东省电子产业的集聚规模。2003年的集聚规模是基期集聚规模的近80倍,规模效应越发明显。表2:广东省电子产业集聚规模 Table2:The clustering scale of electronic product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年份集聚规模年份集聚规模年份集聚规模1990121 007.2219951 218 597.6520002 555 036.911991150 385.6419961 465 711.5920013 961 648.531992231 364.0519972 050 093.4720026 344 708.861992322 063.9719983 003 320.2220039 753 096.611994598 589.2819994 979 743.75资料来源:根据1991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19912004广东统计年鉴计算 来自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1055.89亿元, 同比增长31.7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广东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创新能力增强,新产品产值占全省的53.4。起步于加工组装的广东电子信息业曾长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对电子信息产业“把脉”,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随后,广东重点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制造研发和销售服务两方面下大力气,走出长期以加工组装为主的产业链谷底。目前,广东已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并逐步扭转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形成了通讯设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四大优势行业,出现了华为、中兴、TCL、康佳、创维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跻身于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层次已从最初的加工组装型推进到初步的制造研发型,大企业的自主创新亮点纷呈。 广东省从1979年开始引进、推行、吸收、消化TQM ,至今已20年。20年的实践证明,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而且已被众多企业高层领导者所认同。然而,在推行中存在着种种阻力和困难,直接影响了TQM 的深入、持久、健康、有效的发展。因此,对推行TQM 的形势不容乐观,对推行TQM 的成绩不能估价过高。如果从推行TQM的进度、广度、力度来看,后l0年不如前l0年。(二)现状 51的企业员工数在1000人以下,企业员工数在3000人以上的占25。这种员工数量与企业规模不成比例的负相关性说明现代企业多属于高科技含量型而非劳动密集型。 目前广东省各电子企业生产方式多为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多是贴牌出口,所以出口自有品牌产品的企业还是少数。广东电子产业集聚是广东电子产业出口贸易增长的动因,维持电子产业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对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电子产业出口总值达到694 000万美元,占广东全省出口总量的45.4%,而广东当期的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高达94.12%。广东进出口贸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进出口总额6340.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出口额3692.46亿美元,增长22.2%;进口额2648.03亿美元,增长17.5%。实现贸易顺差1044.43亿美元,增加277.54亿美元。分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532.52亿美元,增长2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83.48亿美元,增长22.9%。全年机电产品进口1671.54亿美元,增长18.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008.64亿美元,增长13.5%。新华社信息北京月日电(记者冯晓芳)从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情况看,进料加工贸易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仍然是出口贸易的主体,出口额分别为1380.1亿美元和302.6亿美元,合计占到全部出口额的84.9%。此外,外商独资企业出口13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占全部出口额的67.6;中外合资企业出口328.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16.6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全年广东对香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的进出口额达4091.8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4.5%。其中香港1363.74亿美元,增长21.1%;美国867.77亿美元,增长10.2%;欧盟735.46亿美元,增长14.9%;日本565.22亿美元,增长17.7%;东盟559.60亿美元,增长26.7%。对非洲、拉丁美洲、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56.2%、47.1%、 55.4%和118.6%。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须指出的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国贸易强弱的重要标志。三、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其原因(一)问题贸易条件主要指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间的交换比价,反映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通常以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作比较,故亦称进出口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当一国出口价格不变而进口价格上升,或进口价格不变而出口价格下跌,或进出口价格均下跌而出口价格跌幅较大,或进出口价格均上涨而进口价格涨幅较大时, 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均会小于l,表示贸易条件恶化。以上所说贸易条件为价格贸易条件, 即通常所指的贸易条件。此外还有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贸易规模迅速膨胀,贸易结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表面上看,外贸发展形势喜人,但贸易条件却出现了先升后降, 尤其是近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据专家计算,从1993年到2000年,以l995年为基期,2001年降至8l。2004年,我国大部分制成品出口量的增长指数均大大高于价格增长指数。录放机、照相机等商品出口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还出现了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可见,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并没有终止。与传统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相比, 我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出现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了新的诱因, 对经济的影响也更为复杂。1、三资企业主导了对外贸易,在促进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导致了贸易条件恶化。近年来, 我国迅速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在某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上, 中国的进出口数量已经具备了影响国际价格的能力,其中三资企业起了很大作用。2004年,三资企业出口达到了3386.1亿美元, 占总出口的57 , 同比增长了40.9 ,不仅总量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增速也高出国企近30个百分点。在进口中,三资企业所占比重同样高达58 ,增速高达40 ,高出国企1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量的贡献度已由“九五” 期间的41 上升到近年来的80 以上。三资企业在促进我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改变了国际市场上某些商品的供需状况。无疑会对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构成压力,造成我国贸易条件恶化。2、改变了我国的贸易形式。这几年传统的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显然已被另一种格局所取代,加工贸易异军突起。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32799亿美元,占到了总出口55 以上,这与世界贸易强国一般贸易出口远大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情况相去甚远。不但说明我国出口当中包含很大的进口成份, 也表明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加工贸易是跨国公司为了自身的整体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 安排生产的一种活动。对我国而言,更多体现的是间接境内劳务合作的性质。为了规避税收和转移利润等目的,采用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的策略对其来说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此,不但其进出口价格很难反映国际市场的真实价格,在加工贸易占到我国贸易总量一半以上的前提下,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3、掩盖了贸易结构改善的真相,使我国出现了出口结构不断改善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相伴生的奇怪现象。200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42.3 ,占总出口54.5 ,不但总量过半,增幅也超过了平均增幅。其中高新技术出口1655.4亿美元,同比增长50.2 ,占总出口28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分别比总出口高出87和19个百分点。传统的简单技术三大件的竞争优势已经进入了机电产品的加工领域,出口结构正由中低技术含量,中低附加值为主向中高档次的结构转型。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问题 这样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基本是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普遍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很低,导致出口价格较低。 经整理,分析资料,总结的影响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如下:(二)各类贸易壁垒及贸易纠纷1、 世界各国设置的政策壁垒图3显示,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有所差别,所以造成的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也存在差异。 图3: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壁垒区域分析 The analysis of export trade barrier in different area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 2006数据来源: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2、绿色壁垒及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主要是来自国外的安全要求。从国家和地区看欧盟和美国较多,尤以欧盟最多。欧盟实施的关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管制其所使用的危害物质两项法令,如ROHS(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致使广东一些电子产品的原材料要求提高,从而出口成本增加。由图4可以看到,来自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最为突出。贸易的技术性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如美国的权威认证UL(保险商试验所)。图4: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贸易TBT与绿色贸易壁垒国别分析The analysis of trade barrier in different country in 2006数据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研究3、反倾销与反补贴机电产品所遇贸易救济措施以反倾销为主,多来自欧盟、美国、巴西、阿根廷,也有少量保障措施。同样,由图5可以了解,仍然是来自欧盟的压力最大。图5: 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反倾销国别分析 数量(起) The analysis of anti-dumping in different countr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 2006 数据来源: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产业安全(三)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 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为出口型企业,出口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高达74.1%。其中,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的出口比例均超过50%,分别为54.4%、85.6%、77.1%、76.1%和65.2%,这些行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导致广东电子产品的竞争能力减弱;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这五个行业存在较大的出口汇兑风险。 人民币/美元的价格从2006年开始加速上升,从2005年7月到2007年7月两年间,人民币升值高达8%。由于我国出口贸易绝大部份是用美元结算的,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外商以同样的价格支付货款,将导致中国的生产企业损失8%的利润。反之, 若要维持原有的利润,我们的产品售价将要提高8%,这将大大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四)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贸易状况变化1、关税调整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又调整降低了44个税目的最惠国税率,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为9.8%,其中,工业品平均税率8.95%。 2007年我国电子产品的最惠国税率未作调整,只是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技术发展情况及有关产业政策,制定和调整了部分电子产品生产用进口元器件、原材料2007年进口暂定关税税率;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有关协议,制定了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根据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税则转版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现行电子产品关税税目进行了全面的税则转版;税则转版后,原12个非全税目信息技术产品减少为9个,2007年对9个非全税目信息技术产品继续实行海关核查管理。2、关税影响出口关税的影响:中国可以抓住WTO所给予中国在关税减让方面的过渡期,充分利用某些产品出口(重要战略资源基础生产资料、各种稀有金属等)征收出口关税会提高它们的出口成本从而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关税的影响:从改善贸易条件的角度来看我国总体的进口关税税率应该偏低一点较好,因为这样能使进口产品价格降低。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 应该指出的是我国进13关税的降低应该是适度的、动态的 进口关税降低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我方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贸易条件的长期改善需要科技水平的提高。(五)世界工厂与世界加工厂之争 由于中国近年来的贸易额不断攀升,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Made in China的标志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国外给了中国一个美誉“世界工厂”;但是事实上,我们充其量只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因为很多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其核心技术我们仍然未掌握,重要零部件仍靠进口。有时候,国外卖IC芯片的贸易商要比我们成品贸易商的利润高上数倍。1、部分行业亏损严重 从电子信息制造中类行业看,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三大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为12.43亿元、4.56亿元和4.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3%、140.0%和125.8%,三大行业共计亏损21.73亿元,增长234.8%,拉动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93.6个百分点。分企业看,亏损额前10名企业有4个属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各有2个。造成三大行业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2、创新能力不强 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时他们并没有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他们只是运用少量成熟的技术再加上中国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而已。这样我们出口的绝大多数产品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因为来华投资企业不愿把核心技术泄漏给中国表现在最终出口产品价格上也会较低。现实是,研发、设计等重要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处于电子信息产业的终端即制造业,以贴牌、代工为主要生产形式,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研发投入不足。2002年2004年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R&D(研发)占销售收入比重年平均水平低于1.5%,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发展初期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在一定时期促进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但对引进的技术、设备没有消化吸收,走一条“引进再引进”的路线。(六)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 广东教育、科研水平与其作为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相匹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数量与北京、上海相去甚远,珠三角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如北京、上海,以致广东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不能适应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广东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众多国内外知名的OEM企业均在这里投资设厂(如伟创力、富士康、三美等),SMT产业最集中,因此SMT技术人才的缺口最大。为了深入了解广东省电子制造企业SMT技术人才的状况为开展SMT技术人才的培训提供市场需求依据有专家预测过,中国入世后外贸及金融方面的人才缺口大概在20万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许可权,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将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一些企业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并因此要承担两方面的额外风险:(1)由于不熟悉WTO规则所需要承担的风险;(2)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所要承担的风险。如果不能规避这两方面风险,企业就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七)知识产权诉讼增多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和广东电子信息企业知识产权诉讼日渐增多,要求企业增交知识产权使用费,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例如,对于附带mp3功能的电子产品出口,就需交纳一笔Sisvel的费用,每台机器需支付0.6美元。而研发出这类技术的机构的收益就是源源不断的。这些知识产权的存在某种角度上看,又成了另一种贸易壁垒。因为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出据该证明的权利的,Sisvel是意大利的一个专门组织将符合要求的企业列出,在专门的网页上显示出来。其它企业只有通过网页上显示的企业作为代理,办理该证明,并交纳相关费用,无疑是增加了企业出口的难度。像Sisvel一样的费用还有很多,都是每个做出口贸易的企业必须考虑在成本内的。(八)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低上半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0.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4.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2.3%,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1.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3.8%,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1.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3%,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低1.1个百分点。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如手机的芯片)仍受制于人,关键技术或零部件往往依赖于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约了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的提高。二是受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使电子产品中的部分上游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上游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又导致下游的电子整机产品成本增加,缩减了整机产品的获利空间。(九)政府政策调控政府从2003年开始对加工贸易实行政策收紧。从2004年起,部份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7%,改成13%。由于当时加工贸易竞争还不算太激烈,企业还有10个点的利润,减少出口退税后,还有6个点的利润。但到了2007年,除了出口退税下调之外,一方面是成本不断上升,另方面是行业竞争激烈,没法提价。企业的利润就变得很低了,致使一些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倒闭,行业面临重新洗牌。四、促进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企业自身改善贸易条件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国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但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要想全面改善非一日之功。1、调整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发展优势行业,通过优势行业的渗透作用,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二是以信息化调整产品结构。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需求,加快软件、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高端产品、移动通信与网络产品、数字音频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减少附加值低且市场趋于饱和的低端产品生产。通过结构调整,提升盈利能力,带动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新的增长。2、加大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方面,企业间应加强合作,拓宽研究开发费用渠道,加大投入。3、培养和引进人才。新世纪,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微软、IBM等国际电子巨头已经完成在中国人才战略布局,他们或与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所合作培养人才,或直接到高校招聘高素质毕业生,其提供的优厚待遇是广东大部分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建立广东人才库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发挥省内高等学府和职业技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改善软硬环境,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广东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4、大力拓展贸易市场。(1)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虽然广东大部分电子产品出口率较高,但高附加值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有较大部分成本以美元计算,投入成本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有所降低,可以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对产品出口带来的损失。 (2)采取新的贸易方式,拓展国外市场空间。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网络办公步伐,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推广和应用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外商进行网络商贸交易,拓宽销售渠道。(3)实施鼓励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税款的返还,为促进企业出口和国际贸易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拓展出口市场,除加强对欧、美、日本的出口外,还要大力开发俄罗斯、中东地区新兴市场5、充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升级。坚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落实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升值的大好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引进外资,提高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跨国电子巨头在广东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把广东从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提升为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心。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并不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的摒弃。我们要继续保持、发挥这种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原因是;广东省目前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要素投入上比较缺乏,当前继续发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头、解决就业问题等重大问题;目前广东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没有竞争优势、过早地放弃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会使我国经济不稳定性因素增多,速度放慢。(二)政府我们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良好的制度安排,来扶持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 ,这是改善贸易条件,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的必由之路。在这转变过程中要协调好两种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前者是关键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制度保障。1、在观念上要走出误区。一是加人WTO,实行自由贸易,不等于要完全放弃对经济贸易的政策干预,只意味着干预的手段要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要更高级、更隐蔽、更规范。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利益,只能也必须借助政策的力量;二是贸易规模及增长速度乃至外贸依存度的高低,都不能绝对地代表一国的开放程度。开放更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以此为目标制定政策是不恰当的, 以此为依据评价国家和地方领导人的政绩,更显得有些荒唐。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展贸易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因此,贸易政策的目标应该由扩大出口规模转移到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利益上来。2、 不断强化的国际经济规则(包括不断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规范市场上的竞争方式等)。增强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发挥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功能。加强市场立法,尤其要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立法。以法律形式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要建立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跟踪、通报机制,我国进出口价格监督、监控机制。取消对三资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逐步化解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对我国市场的扭曲和利益的侵害。为了从源头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的限制和控制。从而减少废弃电子信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危害实现电子工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性发展,以保护人类健康,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信息产业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环保总局等于2006年2月28日联合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并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3、 调整目前的出口鼓励政策。目前的出口鼓励政策多集中在最后的出口环节,给出口企业创造了竞相降价,抢占国际市场的条件。是诱发和强化企业追求出口规模,忽视出口收益的政策性因素。新的出口鼓励政策应该是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私人部门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出口的资源服务平台。应以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技巧培训、贸易展览等为主要鼓励措施,以协会、商会为辅助手段,侧重对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发方面的支持。同时要注意对中小型出口企业实力的培育,打造市场多元化竞争主体。 WTO要求发展中国家可以对某些特定产业的发展利用出口补贴政策加强保护。但补贴的结果只能使出口价格下降这样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从改善贸易条件的角度考虑我们尽量降低使用出口补贴的频率。4、 强化政府外交的经济职能。通过政府问的磋商、谈判、斗争,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政府应重点扶持一批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同时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要充分吸收消化,突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整体上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档次,推动产品结构升级。5、政府改善环境,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地位。全社会要形成重视和尊重职业技能人才的良好风气,从根本上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政府的率先垂范至关重要。(三)民间组织及各种社会力量国内行业协会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在现代的时常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信息产业内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咨询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非常必要,它们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中不宜由政府或企业管理的事务。协调国际贸易纠纷、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协调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和出口扩大。认真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加强广东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宣传。结论:作为电子产品贸易的领军地区,广东省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关乎全国该行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一定要在重视该地区该行业发展的同时,各方面团结努力,切实贯彻相关改革发展措施,确保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广东省的电子产品还是充满希望的。参考文献:1 电子工业年鉴编委会中国电子工业年鉴(2003年) Z北京:2 丁妙珍高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