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新版_第1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新版_第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新版_第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新版_第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424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1 1 分 下列有关下图原始人类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B 已经使用天然火 C 会烧制陶器 D 会装扮自己 2 1 分 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 到各种小吃 全方位展示了 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 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 河姆渡人 B 元谋人 C 半坡人 D 北京人 3 1 分 吃水不忘挖井人 最早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第 2 页 共 14 页 4 1 分 为纪念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孙中山曾写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毛泽东也 写 聪明睿智 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以此纪念 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 炎帝 B 黄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5 1 分 礼记 载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是谓小 康 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 6 1 分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四羊方尊 B 大型青铜立人像 C 司母戊鼎 D 青铜神树 7 1 分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 王室衰微 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外族入侵 C 诸侯争霸 D 国人暴动 8 1 分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以国为民的现象往周代较为普遍 如晋文公称晋重 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 第 3 页 共 14 页 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9 1 分 改革是兴利除弊 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 是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确立县制 10 1 分 战国时期 提倡法治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的著作是 A B 第 4 页 共 14 页 C D 11 1 分 主张 兼爱 非攻 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12 1 分 下图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楚汉之争 B 八王之乱 C 大泽乡起义 D 黄巾起义 13 1 分 汉文帝和汉景帝二帝在位的四十年间被称为 文景之治 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第 5 页 共 14 页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很大增强 A B C D 14 1 分 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 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秦始皇 秦二世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A B C D 15 1 分 王老师在讲授 大一统的汉朝 时 出示了下面两幅图片 对这两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第 6 页 共 14 页 汉代讲学图 西汉长安复原图 A 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 这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C 汉朝推行儒学 在长安兴办太学 D 当时讲学教材为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16 1 分 汉书 载 然骞凿空 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 以为质与外国 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中的 博 望候 是 A 张剑 B 张骞 C 张角 D 班超 17 1 分 东汉中期以后 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 任用亲信 诛杀异己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社会混乱 人民遭殃 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 治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 A 原因 B 特点 C 经过 第 7 页 共 14 页 D 影响 18 1 分 中国银行行徽 图一 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 图二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 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 商朝 B 周朝 C 秦朝 D 汉朝 19 1 分 张仲景 华佗都是 A 政治家 B 军事家 C 医学家 D 文学家 20 1 分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涿鹿之战 第 8 页 共 14 页 D 牧野之战 21 1 分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意为野心非常明显 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 其子司马炎 后来篡魏建立 A 西晋 B 魏国 C 蜀国 D 吴国 22 1 分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人口达到百万 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开封 23 1 分 少数民族的胡床 椅子 方凳传到了中原地区 成为汉族人民所喜欢的家具 部分游牧民族吸收 中原先进农耕文明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仿效汉族的文字 上述现象体现了 A 文化昌盛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民族交融 24 1 分 东汉末年 群雄并起 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 形成三国鼎立 三国中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A 魏 B 蜀 C 晋 第 9 页 共 14 页 D 吴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9 9 分分 25 3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两汉时期 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东汉末年 北方人口开 始大量南迁 在南方形成了巴蜀 江汉 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 逐渐可与北方 媲美 1 东汉末年 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 列出一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政权 材料中所说的六朝 你能说出一个吗 3 为什么说这一时期 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是北人南迁 26 3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 东京开封 时 实行东南财赋 而吴 江苏 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 天下 足 摘自陆游 渭南文集 材料二 汉至宋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简表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19 8 998578580 2 唐代 392041543 2 514852956 8 北宋 1122476062 9 662429637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2 材料一 苏湖熟 天下足 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哪一优良稻种的推广种植 3 根据材料二 概括出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4 材料二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第 10 页 共 14 页 27 3 分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我国境内各民族不断冲突 交融 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阅读材 料 回答问题 华夏始源 材料一 华夏民族 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 诸族错居 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冲突不断 材料二 为抵御犬戎 秦修长城 西起嘉峪关 东到辽东 延袤万余里 材料三 公元 383 年 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黄仁宇在 中国大历史 汇聚交融 材料四 如图 材料五 鄯善王 车师王等十六国 皆遣子入侍奉献 愿请都护 帝以中国初定 未遑外事 乃还其侍子 厚加赏赐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 1 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 2 材料二有两处错误 请你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第 11 页 共 14 页 3 材料中的 流亡政府 的建立者是谁 材料中的 前秦 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这一 流亡政府 打败 苻坚北方联军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4 在 2017 年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 习近平主席称右图中的事件为 凿空之旅 它反 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 写出光武帝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 6 东汉以来 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至西晋末年 造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是什么 事件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424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