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 声 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 分 英国通过 南京条约 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 增进中英友好往来 B 帮助中国对外开放 C 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D 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 2 分 自今以后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上海 等五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2 分 1840 年的 侵略者 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它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 开辟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原料 第 2 页 共 14 页 C 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5 2 分 近代以来 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俄国 C 日本 D 英国 6 2 分 大不列颠 英国 攻打中国沿海各地 占领北京城 将皇帝逐出皇宫 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 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2 分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如图这一 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2 分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如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 这一截图内容对 第 3 页 共 14 页 应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 新文化运动 9 2 分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 3 艘 后发展到 30 多 艘 经营了国内运输 发展了海外业务 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 公司 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兴办 A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10 2 分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我国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湖北织布局 C 汉阳铁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11 2 分 有学者研究认为 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 贸易 特权 甲午战后则变为 投资十特权 对此变化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第 4 页 共 14 页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2 2 分 邓世昌毅然下令 开足马力 直冲敌舰 决心与敌同归于尽 该场景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黄海海战 D 义和团运动 13 2 分 马关条约 与 南京条约 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 列强获得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14 2 分 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表述 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C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5 2 分 献身变法 临刑时激昂陈词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的是 A 左宗棠 B 谭嗣同 第 5 页 共 14 页 C 黄兴 D 宋教仁 16 2 分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 择了变法 孙中山选择了革命 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17 2 分 有人说 西方国家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祝贺中国进入 20 世纪 A 签订了 南京条约 B 签订了 北京条约 C 签订了 马关条约 D 签订了 辛丑条约 18 2 分 1900 年 7 月英国某著名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 没有开化的中国佬 和 中国就要崩溃了 的漫 画 1900 年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A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B 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 C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D 八国联军推翻了淸政府 19 2 分 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下图历史遗迹在无声地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 下面有关右图说法不 正确的是 第 6 页 共 14 页 A 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B 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 C 罪魁祸首是八国联军 D 这片废墟已有 158 年的历史 20 2 分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 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 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 正确的是 A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B 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洋务运动 C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 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D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21 2 分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 2 分 1881 年 9 月 两江总督上书清廷 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 次年成立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 总局 此举与洋务运动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A 欲 求富 兴办民用企业 B 为 自强 创办军事工业 第 7 页 共 14 页 C 学习西方 兴办新式学堂 D 加强海防 创办近代海军 23 2 分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光复会 D 华兴会 24 2 分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抱憾而逝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 民国时期较以前经 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 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 材料中的 痛苦与失 序 不包括 A 武昌起义 B 袁世凯独裁统治 C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北洋军阀混战 25 2 分 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A B C D 第 8 页 共 14 页 26 2 分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内部分裂 军心分散 B 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 护国军战斗力强 D 卖国复辟 全国共讨 27 2 分 新礼服兴 翎顶补服灭 剪发兴 辫子灭 爱国兴 瓜皮帽灭 天足兴 纤足灭 阳历兴 阴 历灭 鞠躬礼兴 跪拜灭 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A 辛亥革命后 B 鸦片战争后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改革开放后 28 2 分 1916 年 5 月 李大钊在 民彝与政治 一文中疾呼 民与君不两立 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是 故君主生则国民死 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B 提倡人性 反对神学 C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D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29 2 分 提倡新文学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与这一主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30 2 分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第 9 页 共 14 页 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中国市场被打开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3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 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 A 材料二 1894 年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 次年 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 B 材料三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次年 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C 改编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 材料四 1894 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 为了给她过万寿节 从 1892 年开始 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 首的 60 庆典组委会 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 庆典费用主要来源 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 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 万两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 前方战事吃紧 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摘自人教网 1 材料一 二 三中的 A B C 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 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历史人物一例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 32 25 分 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 A 地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元 开放广州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 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岳麓书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 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第 10 页 共 14 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 4 5 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 大沽炮台 不准中国人居住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四制 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条约与哪次战争有关 你知道条约中的地点 A 是哪里吗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 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对中国危害最大 3 材料三中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3 20 分 中国近代历史上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 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 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新式学堂一一举办 留学生陆续外派 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 皆以变法而强 守旧而亡 能变则全 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康有为 救亡决论 材料三 事实证明 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 它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 巨大变化 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 由此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 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 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王建朗 黄克武主编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上 材料四 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 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 使中国走向现代 化 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为此 必须要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 的攻击 郑丽平 思想解放与 20 世纪中国现代化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给 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 的是什么事件 请写出当时创办的一个军事工业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的主张及其实践 2 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根据材料三归纳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 11 页 共 14 页 3 材料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什么运动中 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 这场运动 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4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一段历程 请用一个主题概括这段历史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