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掺烧精细化管理_第1页
燃煤掺烧精细化管理_第2页
燃煤掺烧精细化管理_第3页
燃煤掺烧精细化管理_第4页
燃煤掺烧精细化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件 1 QC 小组活动成果资料汇总表 序 号 申报班组 名称 QC 小组名称QC 小组活动成果名称 小组成员 姓名 01优化配煤掺烧优化配煤掺烧 燃煤燃煤掺烧掺烧精精细细化管理化管理 苗承刚 李洪庆 蒙嘉刚 谭定 牛志军 佟伏生 靳诚 侯斌 刘永 李巍 肖济和 陶洪伟 邓星亮 沈文阳 报送单位名称 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 备注 成果资料附后 2 附件 2 QC 小组活动成果资料样式 封面 QC 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燃煤掺烧精细化管理 类 型 问题解决型 QC 小组注册号 QC 课题注册号 报送单位 小组名称 优化配煤掺烧 发 表 人 二 一二年 五月十八日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 司 2012 年度 QC 小组活动 成果发表会交流资料 3 内容 1 小组概况 QC 小组本着 攻克难点 追求创新 的精神 在 QC 活动当中不断增强小组人员的质 量意识 以达到 完善细节 提升品质 目标 小 组 名 称 优化配煤 掺烧成 立 时 间 2011 01 小 组 类 型现场 型注 册 时 间2011 11 课 题 名 称 燃煤掺烧 精细化管 理 小 组 人 数14 人 活 动 时 间 小 组 成 员 姓 名 性 别 文化程 度 职 务 职务分 工 1苗承刚 男本科副总经理组 长 2李洪庆男本科 总经理助理 燃 料采购部 副组长 3蒙嘉刚男本科安全技术部经理副组长 4谭定 男本科发电运行部经理副组长 5牛志军 男本科 发电运行部经理 助理 组员 6佟伏生男本科 发电运行部经理 助理 组员 7靳诚男本科 安全技术部运行 管理专工 组员 8侯斌男本科 发电运行部燃料 专工 组员 9刘永男本科 发电运行部锅炉 专工 组员 10李巍男本科发电运行部值长组员 11肖济和男本科发电运行部值长组员 12陶洪伟男本科发电运行部值长组员 13邓星亮男本科发电运行部值长组员 14沈文阳男本科发电运行部值长组员 2 课题选择 1 公司生产方针 加大煤种掺烧力度 降本增效 2 实际存在的问题 因电煤价格上升 造成火电企业发电成本上升 火电企业经营异常 困难 如何降低燃料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 掺烧价格相对较低的印尼煤成为必由之 路 4 3 员工成长的需要 通过掺配煤优化 提高技术水平 实现自我全面提升 4 选定课题 优化配煤掺烧 3 现状调查 1 锅炉概况 国投钦州发电公司一期工程装设两台 630MW 汽轮发电机组 锅炉型号东方锅炉厂制造 的 DG1900 25 4 II2 为超临界直流炉 一次再热 单炉膛 尾部双烟道 采用前后墙燃 烧方式 挡板调节再热汽温 平衡通风 露天布置 固态排渣 全钢构架 全悬吊结构 型锅炉 制粉系统采用 BBD3854 双进双出筒式钢球磨煤机 表 1 锅炉主要参数表 名 称单位B MCRT MCRBRL 过热蒸汽流量t h195018571857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25 525 425 4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571571571 再热蒸汽流量t h1590 41519 81510 4 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MPa4 924 714 67 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4 74 54 46 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 327322321 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569569569 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 290287286 炉膛截面热负荷MW m24 354 184 18 炉膛容积热负荷kW m379 676 5376 54 燃烧器区域面积热负荷MW m21 631 561 57 锅炉计算热效率 低位发热量 94 0694 1594 18 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1 141 141 14 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1 151 151 15 5 2 设计煤种 设计煤种 我公司燃煤设计煤种为山西大同烟煤 校核煤种 1 为神府东胜煤 校核煤种 2 为贵州 水城煤 其燃煤特性如下 项目符号单位 设计煤种 大 同塔山 校核煤种 1 神 府东胜煤 校核煤种 2 贵州水城 1 元素分析 收到基碳Car 67 8767 1854 5 收到基氢Har 3 874 232 98 收到基氧Oar 7 067 223 28 收到基氮Nar 0 671 573 22 收到基硫St ar 0 880 571 2 2 工业分析 收到基水 份 Mar 10 5811 1 收到基灰 份 Aar 9 1511 2323 72 干燥无灰 基挥发分 Vdaf 31 5238 4524 75 空干基水 份 Mad 4 122 452 05 收到基低 位发热量Qnet ar kJ kg260202648020960 kcal kg622263245012 单位 设计煤种 大 同塔山 校核煤种 1 神 府东胜煤 校核煤种 2 贵州水城 526178 2 171 63 04 灰熔点 变形温度DT 124015001270 软化温度ST 132015001360 流动温度FT 142015001430 灰成分 二氧化硅SiO2 47 3258 8947 98 三氧化二 铝 Al2O3 29 6828 6229 51 三氧化二 铁 Fe2O3 10 783 597 24 氧化钙CaO 4 571 843 52 氧化镁MgO 1 210 860 81 二氧化钛TiO2 1 071 070 氧化钾 氧 化钠 K2O Na2O 1 461 490 74 三氧化硫SO3 2 910 011 04 二氧化锰MnO2 0 090 08 其他 1 633 558 8 6 4 目标设定 1 领导支持 本次活动受到公司领导和部门经理的高度重视 2 人员保障 本小组成员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团队精神 3 技术和资金保障 小组成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掌握实际运行经验及掺配煤情 况 5 原因分析 1 2007 年掺配煤情况年掺配煤情况 年入炉煤量为 109 4 万吨 其中掺烧印尼煤共 2 万吨 占总量的比例达到 1 83 全 部为低热值印尼煤 燃用国内优混烟煤 107 4 万吨占总量的 98 17 2 2008 年掺配煤情况年掺配煤情况 年入炉煤量为年入炉煤量为 173 5 万吨 其中越南煤掺烧时由于该煤种挥发分过低为无烟煤 造成万吨 其中越南煤掺烧时由于该煤种挥发分过低为无烟煤 造成 锅炉燃烧着火不稳 灰渣可燃物高达锅炉燃烧着火不稳 灰渣可燃物高达 12 以上 不利于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因 以上 不利于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因 此不再进行该煤种的掺烧 此不再进行该煤种的掺烧 3 2009 年掺配煤情况 年入炉煤量为年掺配煤情况 年入炉煤量为 198 2 万吨万吨 印尼煤 67 1 36 国内高硫平煤 21 3 12 美国煤 15 8 澳洲煤 22 1 12 神华混煤 59 71 32 印尼煤 国内高硫平煤 美国煤 澳洲煤 神华混煤 4 2010 年掺配煤情况 年入炉煤量为年掺配煤情况 年入炉煤量为 269 1 万吨 万吨 印尼煤 115 1 43 国内高硫平煤 23 4 9 美国煤 9 2 3 大友煤 22 41 8 澳洲煤 31 57 12 神华混煤 67 42 25 印尼煤 国内高硫平煤 美国煤 大友煤 澳洲煤 神华混煤 5 2011 年至年至 11 月份掺配煤情况 入炉煤量为月份掺配煤情况 入炉煤量为 354 39 万吨 万吨 7 印尼煤 159 24 46 国内高硫煤 12 35 3 外购 神混煤 51 82 15 大友煤 34 26 10 澳洲煤 25 23 7 神华混煤 43 36 12 菲律宾 15 79 4 准2 4 2 1 烟煤 1 5 0 其他 6 64 2 印尼煤 国内高硫煤 外购 神混煤 大友煤 澳洲煤 神华混煤 菲律宾 准2 烟煤 其他 6 要因确认 因电煤价格上升 造成火电企业发电成本上升 火电企业经营异常困难 如何降低燃料 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 掺烧价格相对较低的印尼煤成为必由之路 2011 年 6 月份后 以具有代表性的秦皇岛港 5500 大卡山西优混煤炭为例 4 5 6 月份 其平均价格分别为 777 元 吨 820 元 吨和 838 元 吨 分别环比上涨 11 3 元 吨 42 4 元 吨和 18 0 元 吨 6 月份的平均价比 3 月份上涨 71 6 元 吨 使得本来已普遍亏损的火电 企业经营异常困难 秦皇岛港 5500 大卡山西优混动力煤月平均价格及其同比 环比变化情况 7 制定对策 掺烧试验的开展情况掺烧试验的开展情况 投产以来 2007 年为保证机组调试的正常运行 采购煤种相对较好 基本为国内优混 烟煤 接近设计煤种 因此掺配煤工作相对简单 从 2008 年开始 印尼煤在公司的掺烧 比例逐年提高由 19 到 2010 年的 43 2011 年截至 11 月份达到 46 印尼煤已成为公 司掺烧的主要煤种 公司所燃用的煤种随着国内外煤炭市场的变化 煤种最多时达到 15 种不同的燃煤 其中印尼煤就达到 7 种 造成锅炉入炉煤的掺配工作复杂 难度大 掺烧印尼煤存在的问题掺烧印尼煤存在的问题 1 印尼煤具有高水分 高挥发分 低灰分 低热值或中高热值以及中高硫分等特征 印 尼煤挥发分达到 50 左右 着火温度低 极易着火的特性会导致煤粉自燃与制粉系统爆 炸等事故 8 2 燃用高挥发分印尼煤易出现 燃烧尖峰温度 形成局部高温区 燃烧器区域结渣与高 温腐蚀倾向增加 危及锅炉设备安全 3 印尼煤高水分 引起排烟温度升高 排烟损失增大 同时烟气量的增加使除尘 脱 硫等设备超负荷运行 4 印尼煤热值相对较低 掺烧时制粉系统系统的出力超出设计值较多 对设备安全构 成威胁 为此 公司在为此 公司在 2009 年年 10 月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进行了月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进行了 1 号炉印尼煤掺烧试验 试验目号炉印尼煤掺烧试验 试验目 的如下的如下 1 了解燃用印尼煤后炉膛燃烧区 水冷壁区域燃烧产物 O2 CO 以及 H2S 分布情况 2 通过运行参数的调整 优化炉内贴壁温度及气氛 降低发生高温腐蚀与炉内结渣的 趋势 3 确定锅炉燃用印尼煤的最佳掺烧比例以及掺烧方式 4 确定锅炉燃用印尼煤的最佳运行参数 并提出相关的运行调整方式和注意事项 试验结论试验结论 1 磨煤机选型偏小 造成实际燃煤量远高于设计值 磨煤机基本处于最大出力状态 分离器折向挡板阻力大 调节范围小 易堵塞 导致煤粉较粗 2 锅炉采用了低 NOX 燃烧器 分级燃烧措施 在炉内实现低氧燃烧 使煤粉在炉内的 燃烧效果变差 燃尽时间加长 当煤粉较粗时 造成屏过结渣 炉膛出口温度升高 以 及水冷壁的高温腐蚀 3 满负荷工况修正后的排烟温度均在 140 以上 高出设计值 129 10 以上 再 加上燃煤量大 烟气量大 排烟热损失较高 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大 4 燃烧器区域侧墙水冷壁存在较为严重的高温腐蚀倾向 两侧水冷壁区域形成较强的 还原性气氛 大多数测点处氧量接近 0 CO 浓度大于 5000ppm H2S 含量大于 100ppm 部分区域 H2S 含量大于 500ppm 经燃烧优化调整后 A 侧墙水冷壁的贴壁气 氛明显好转 但是 B 侧墙仍存在较高的高温腐蚀倾向 5 NOX 的生成量在 300mg m3 以下 部分工况低于 200mg m3 不但低于设计保证值 不大于 400 mg m3 的要求 也远低于国内同类机组的排放水平 6 考虑到制粉系统的安全性与降低炉膛高温腐蚀倾向的要求 燃用印尼煤时应满足入 炉煤煤质如下 A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不大于 45 B 收到基全硫 St ar 不大于 1 0 8 对策实施 根据试验结论采取燃煤掺烧方案根据试验结论采取燃煤掺烧方案 印尼煤着火迅速 属于极易自燃与爆炸的煤种 制粉系统防爆是燃用印尼煤首要考虑 的问题 考虑到制粉系统的安全性与降低炉膛高温腐蚀倾向的要求 燃用印尼煤时应控 制入炉煤煤质如下 1 收到基全硫 St ar 不大于 1 0 2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不大于 45 3 神混煤具有严重的结渣性 且本身也属于极易着火煤种 印尼煤与神混煤的掺 烧比例不宜超过 50 4 优先采用炉前预混的掺烧方式 降低了入磨燃煤的水分与挥发分 对保证制粉 系统的干燥出力以及安全防爆均有利 9 5 短期单磨印尼煤时 单磨印尼煤的磨不超过两台磨 6 单磨印尼煤的磨应维持较小出力 不大于 48t h 7 磨出口温度控制小于 60 旁路风门开度不大于 35 8 监测磨出口 CO 浓度 如有异常升高应立即处理 掺烧大友煤时锅炉主要运行参数控制范围表掺烧大友煤时锅炉主要运行参数控制范围表 参数参数控制值控制值调整目的调整目的说明说明 氧量 3 1 3 5 60 0MW 增加燃烧器区域的氧量 降低炉膛的高温腐蚀及 结渣倾向 负荷 300MW 对应氧量控制在 5 0 5 5 二次风 室调整 门 15 100 提供燃料燃烧所需氧量 对应磨煤机运行时开度在 60 100 对应磨煤机停运后 开度为 15 20 内二次 风 3 格 降低内二次风比例 增 加外二次风量 同时兼 顾保护燃烧器喷口 开度试验确定 运行中不再调 整 外二次 风 50 提高旋流风量 强化风 粉混合 掺烧大友煤时全部置 50 即燃 煤位 印尼煤两侧两个置 80 即燃油位 燃尽风 门开度 40 70 合理分配燃尽风比例 提高燃烬风量 运行中根据负荷 氧量偏差 CO 浓度变化及时调整 OFA 中 心风 20 促进煤粉的后期燃烧 降低分隔屏结渣倾向 开度试验确定 运行中不再调 整 煤粉细 度 18 降低大友煤煤粉细度 促进煤粉的快速燃尽 磨煤机分离器开度约 2 0 3 格 定期清理分离器 定期合理添 加搭配钢球比例 提高煤粉均 匀性 磨出口 温度 70 75 大 友煤 提高大友煤煤粉着火热 降低印尼煤煤粉着火热 避免制粉系统爆炸与自 燃事故 58 62 印尼煤 磨旁路 风风门 30 50 提高一次风粉温度 为 煤粉的早期燃烧提供更 多的空气 根据负荷进行相应调整 料位600 800Pa 保持较高料位 维持较 低煤粉细度 印尼煤控制在 500Pa 给煤量非均等给煤控制大友煤给煤量 避免在较高出力下运行 尽可 能降低大友煤耗煤量 而多消 耗印尼煤 9 效果检查 1 掺烧对主要指标的影响 掺烧对主要指标的影响 10 指标掺烧前单烧掺烧印尼煤后掺烧大友煤后 总煤量 t h 255265248 总风量 t h 188919801950 给水流量 t h 180018311816 蒸汽流量 t h 184518891871 生产厂用电率 5 35 455 63 锅炉效率 93 593 1591 06 发电煤耗 g kWh 298 7299 8304 6 供电煤耗 g kWh 315 42317 08322 77 飞灰可燃物 2 32 6811 31 炉渣可燃物 1 561 128 3 锅炉排烟温度 125135138 引风机机耗电率 0 610 690 63 送风机耗电率 0 290 310 3 一次风机耗电率 0 320 370 35 制粉系统耗电率 0 760 870 88 制粉系统钢耗 t 亿 Kwh 3 694 45 1 电除尘耗电率 0 120 180 16 氧量 33 354 54 脱硫装置前 SO2 浓度 mg Nm3 160014151625 脱硫装置后 SO2 浓度 mg Nm3 10080125 脱硫系统耗电率 1 161 111 1 石灰石耗量 Kg kWh 0 0090 0070 0068 脱硫效率 93 7594 3593 5 国内神混煤掺烧印尼煤对指标的影响国内神混煤掺烧印尼煤对指标的影响 1 掺烧低卡的印尼煤的量较大 低卡热值的印尼煤水分达到 34 以上 甚至高达 40 比设计值增加约 25 以上 排烟损失大 排烟温度较掺烧前高出 10 2 掺烧低卡印尼煤时 锅炉效率下降 较设计值低 0 74 主要是排烟损失引起的 3 掺烧低卡印尼煤时 由于煤量大 锅炉送风量 烟气量均增加较多 造成引 送 一次风机 增压风机电耗上升 造成厂用电率上升较多 4 掺烧了低卡印尼煤由于磨给煤量大 磨煤机超出力运行 煤粉相对较粗 飞灰含碳 量上升较大 锅炉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 5 掺烧印尼煤后 机组的发电 供电煤耗增大 分别比单烧前上升了 1 1g kwh 1 66g kwh 低热值印尼煤与大友煤 低热值印尼煤与大友煤 Vdaf 约约 31 部分高热值澳洲煤 部分高热值澳洲煤 Vdaf 约约 25 掺烧后对 掺烧后对 指标的影响 指标的影响 1 由于大友煤 Vdaf 约 31 高热值澳洲煤 Vdaf 约 25 挥发份较低 着火推 迟 所需风量高 排烟温度较掺烧前高出 13 排烟损失大 综合影响煤耗 2 16g kwh 11 2 大友 澳洲煤煤质较硬 难磨 制粉系统出力下降 制粉系统电耗上升 机组厂用 电率上升近 0 33 3 大友 澳洲煤挥发份相对偏低 二者的燃尽特性与印尼煤相差两个等级以上 部分 大友 澳洲煤不能得到充分的燃烧 造成飞灰可燃物偏高 较单烧前分别上升 9 11 6 74 影响发电煤耗上升较多 4 大友煤在燃烧初期产生焦油 隔绝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 并凝聚形成大颗粒煤粉 影响了煤粉的充分燃烧 也造成了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增加 2 对生产设备的影响分析 对生产设备的影响分析 1 对换热部件的影响 对换热部件的影响 由于掺烧后 锅炉烟灰量增加 受热面磨损有加剧的情况 按影响较大的低温再热器情 况看 管子壁厚磨损有所增加 目前通过加强检查 采取加装护瓦措施 磨损在可控范 围 2 对制粉系统的影响 对制粉系统的影响 掺烧后制粉系统出力增加 设备的磨损增加较大 特别是磨煤机出口分离器和粉管的磨 损较快 目前两台炉磨煤机出口分离器已经进行贴陶瓷防磨处理 分离器出口粉管也在 外部进行防磨处理 3 对锅炉燃烧设备的影响对锅炉燃烧设备的影响 因燃用印尼煤的热值相对偏低 导致锅炉无法带满出力且锅炉效率低 机组风烟系统 除灰系统等均在在高限工况下运行 设备的可靠运行裕度下降 因印尼煤挥发分较高 容易着火 着火距离较短 当一次风速控制不好的时候容易导致 燃烧器喷口结焦 同时在燃烧器区域侧墙水冷壁存在高温腐蚀倾向 4 对风烟系统设备的影响 对风烟系统设备的影响 由于掺烧后造成烟灰量增加 烟道钢板和撑杆的磨损速度加快 特别是空气预热器至电 除尘段烟道 转向多而急 4 个 90 弯 目前两台炉空气预热器至电除尘段烟道转向 处已经磨穿 进行了贴焊处理 面积约 110 平方米 内部撑杆迎风面已经已经磨穿 拟 加防磨角钢处理 整个烟道转向处拟进行防磨处理 5 对脱硫系统设备的影响 对脱硫系统设备的影响 低热值的印尼煤水分高 造成锅炉烟气量比校核煤种 2 增大约 20 以上 比设计煤种 将增大 30 以上 且排烟温度升高 导致脱硫系统系统阻力增大 增压风机出力受阻 对脱硫系统安全运行形成较大威胁 3 掺烧对成本的影响 掺烧对成本的影响 1 掺烧煤种 掺烧煤种 项目煤种 低位热值挥发份全水分灰份硫份 ar Kcal Kg daf ar ar ad 典型煤种 印尼 菲 律宾煤 一 高硫分印 尼煤 490048 4117 16 760 74 二 低热值印 尼煤 380050 7434 33 490 17 三低热值菲 律宾 410049 482611 020 68 12 典型煤种 四 国内高硫 煤 514438 889 320 981 12 典型煤种 五 外购 神 混煤 514936 921613 780 51 典型煤种 六 大友煤549736 876 921 450 6 典型煤种 七 澳洲煤598324 197 218 850 56 典型煤种 八 神华混煤501237 2717 813 120 57 典型煤种 九 中煤平煤542638 018 419 220 61 年均加权 508941 7718 26110 440 67 2 典型掺配方式 典型掺配方式 项目煤种 低位热值挥发份全水分灰份硫份 掺配方式 比例 ar Kcal Kg daf ar ar ad 掺配 煤种 一 混煤与低 热印尼煤 464944 8721 4511 50 381 01 掺配 煤种 二 混煤与高 硫印尼煤 519942 641214 10 671 01 掺配 煤种 三 混煤与低 热印尼煤 493142 216 614 80 452 01 掺配 煤种 四 混煤与高 热印尼煤 538243 814 510 51 391 02 掺配 煤种 五 混煤与高 热印尼煤 536844 6615 459 11 491 03 掺配 煤种 六 低热印尼 煤与高热 印尼煤 456350 0627 153 30 971 02 3 按照全部采购神混煤 按照当年煤炭价格对比掺烧前后成本影响 按照全部采购神混煤 按照当年煤炭价格对比掺烧前后成本影响 1 掺烧印尼煤对入厂标煤单价 不含税 影响很大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差值 分别为 39 元 吨 58 元 吨 26 元 吨 2 仅考虑机组煤耗上升因素 而不考虑设备 安全影响及财务等其他成本 比较掺烧 对成本的影响 13 掺烧和不掺烧成本分析 21498 26 16061 59 8978 59 9323 26 22451 59 17211 59 9533 30 11499 99 3446 73 7549 54 11128 41 3106 92 15000 00 10000 00 5000 00 0 00 5000 00 10000 00 15000 00 20000 00 25000 00 2011年2010年2009年 不同年份 成本 万元 10万元 掺烧 全部神混煤 成本影响 煤耗上升后成 本影响 4 对成本影响的结论分析 对成本影响的结论分析 开展煤炭掺烧工作 可以多燃烧低热值煤炭 有利于降低入厂标煤单价 从而有效降低 发电燃煤成本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开展燃煤掺烧工作后 原煤热值分别为 5286 大卡 5133 大卡 4855 大卡 其折算的入厂标煤单价 不含税 分别比 5000 大 卡原煤折算的入厂标煤单价 综合平均不含税 分别低 39 元 吨 58 元 吨 26 元 吨 按照全年发电量所需煤炭数量 计算得出 燃煤成本降低最高可达 1 亿元 效果非常明 显 需要指出的是掺烧后的混合煤质指标要参考锅炉的特性 应先做相关燃烧试验得出参考 意见 同时还要根据脱硫 除尘器以及磨煤机出力 风机出力等重要辅机设备和系统的 能力进行综合考虑 10 巩固措施 1 掺烧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掺烧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掺烧印尼煤比 例 100 0 机组 效率经营 利润 机组效率 利润增 长 最合 适的 掺烧 比例 掺烧印尼煤比 例 100 0 机组 效率经营 利润 机组效率 利润增 长 最合 适的 掺烧 比例 14 运运 行行 管管 理理 成成 本本 分分 析析 煤煤 炭炭 采采 购购 运运 行行 管管 理理 成成 本本 分分 析析 煤煤 炭炭 采采 购购 2 存在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备方面设备方面 1 制粉系统设计无备用 在掺配较低热值印尼煤时磨煤机出力受限 机组带负荷能力 受到一定影响 2 此类型双进双出磨煤机分离器折向门调节困难 各挡板开关不一致 回粉管易被软 杂物堵塞 引起分离效果差 灰渣可燃物高 3 在掺烧比例较大 或单磨烧印尼煤时 制粉系统爆炸隐患尤为突出 制约了燃煤 掺烧力度 4 煤场设计存煤量偏小 造成堆放困难 特别是煤种较多时 无法满足配煤要求 管理方面管理方面 没有形成数字化煤场 机组效能在线分析 成本实时分析的信息平台 很多分析依靠个 人 数据不能及时沟通 决策周期长 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 11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 通过近 4 年的不断摸索各种煤种的掺烧工作 基本掌握本公司锅炉燃煤掺烧的煤质 范围 能够按照机组特性和经营情况合理配煤 2 通过掺烧经验结合煤炭市场价格情况 合理指导燃煤采购 使发电成本显著降低 实现了发电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 提高了公司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了一批能够 科学分析 工作严谨 勇于实践和总结的技术人才 4 形成了公司卓有成效的燃煤采购原则 同时为二期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 公司广泛开拓煤源 加大燃煤掺烧力度 有力保证了机组发电用煤 2009 年在经 营形势非常差的情况下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0 年实现盈利过亿元 2011 年盈利过亿元 所以 总体上配煤掺烧在火电厂中应当大力提倡 这样能有效降低发电成本 但需要根 据机组不同特性 通过各种试验方法 确定掺烧煤种和原则 并分析确定风险源和控制 措施 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进行 15 需要强调的是 配煤掺烧效果的好坏 不是一个部门 不是一个专业的工作 需要燃料 采购 煤场管理 运行管理 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做到最优效果 2 进一步优化掺配煤的建议和措施 1 煤场管理及输煤设备 由于印尼煤极易自燃 煤场应实行分场单独堆放 并严密监视煤场存煤温度 当煤堆温 度达到 50 以上时 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一旦发现冒烟 温度异常时 应及时将 其压实 严禁将已自燃的煤送上皮带 同时控制煤场印尼煤煤的存放时间 进场后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一个月 尽量做到 烧旧存新 以免热值损失过多 应严格按照规定上煤 减少混煤比例偏差 防止输煤系统积粉自燃 2 制定混配煤方案 a 一台斗轮机运行无煤船靠泊情况下的混配煤方案 6A 6B 皮带可以正常运行 方案 1 分仓配煤 推荐方案 根据机组负荷要求 分仓上不同煤种 由机组通过给煤机来到达配煤比例 从而实现配 煤达到热值 硫份等指标要求 本方案的优点 输煤上煤方式单一 快捷 配煤比例准确 输煤系统 制粉系统耗电量 少 降低能耗 本方案的缺点 煤种挥发份较高时会给制粉系统安全运行带来风险 但一台斗轮机运行 的时间基本较短 通过加强管理可以将风险降低 方案 2 煤仓 A B 侧分别上不同煤种 根据配煤要求 将两个煤种按照比例要求分别上到煤仓 A B 侧 第二次上煤时将两个 煤种分别切换到 B A 侧 如此反复 循环加仓 配煤比例高的煤种先上到煤仓内 为 了控制配煤比例的准确性 及时调整配煤方式 单侧上煤时控制料位不超过 10 米 本方案的优点 可以降低制粉系统的运行风险 本方案的缺点 配煤比例不准确 皮带切换频繁 上煤设备需要长时间 运行输煤耗电 量 制粉系统耗电量多 b 一台斗轮机运行无煤船靠泊情况下的混配煤方案 6A 6B 皮带只能单路运行 方案 1 煤仓单侧错仓错时加仓 本方案操作方式 为方便说明按照神混配印尼 1 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