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 并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 术的是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 2 分 北京人生活的地区 山上树林茂密 各种野兽出没山间 平原上杂草丛生 野马 梅花鹿纵横奔 驰 为北京人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 A 手脚已经分工 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B 与现代人比下肢微微有点弯曲 C 头部与现代人没有任何差别 D 前额后倾 嘴巴前伸 3 2 分 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 下列原始人类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4 2 分 目前已确认 被称为 东方人类故乡 的最早古人类遗址位于 A 云南元谋县 B 北京周口店 第 2 页 共 12 页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5 2 分 同半坡聚落相比较 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 A 学会了饲养水牛 猪 狗 B 妇女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C 会制造精美的彩陶 D 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6 2 分 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 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会纺线织布 烧制陶器 拥有成熟的文字 A B C D 7 2 分 记者 2014 年 10 月 ll 日从农业部获悉 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 创造了亩产 1 026 7 公斤的新纪录 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第 3 页 共 12 页 8 2 分 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 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 会不会制造工具 C 会不会语言交流 D 会不会直立行走 9 2 分 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A B C D 10 2 分 孙中山先生写的一首诗 中华开国五千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 明 唯有我先 这首诗歌颂的是 A 禹 B 炎帝 C 黄帝 D 皇帝 11 2 分 炎帝和黄帝在 阪泉之野 展开大战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争夺中原地区 B 争夺部落联盟首领 C 为部落成员报仇 D 争夺人口和食物 第 4 页 共 12 页 12 2 分 最早建造如图式样房屋的居民是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13 2 分 下图所示作物是谷子 又称粟 在我国最早种植的地方是 A 云南省元谋县 B 北京周口店 C 陕西西安半坡村 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14 2 分 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的表述 错误的是 A 都会建造房屋 B 都种植粟和水稻 C 都饲养猪和狗 D 都使用磨制石器 15 2 分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 它是 A 奴隶制 第 5 页 共 12 页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6 2 分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进入原始农业时代 会制造陶器 种植水稻 A B C D 17 2 分 我国神话传说中 黄帝之后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 舜 禹 他们都是通过 推举的方式称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的首领的办法称为 A 推选制 B 选举制 C 民主制 D 禅让制 18 2 分 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引发广泛关注 下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所 用的蒸米饭的陶制炊具 它距今大约 第 6 页 共 12 页 A 一百七十万年 B 七千年左右 C 四千多年 D 两千多年 19 2 分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 平定蚩顾尤乱 世界文明 惟有我先 孙中 山先生这首诗歌颂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舜 20 2 分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 A 堵塞的方法 B 疏导的方法 C 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D 引水灌溉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21 25 分 文明因多样面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 生活在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印度河 恒河 黄河 长江等流域的 人们 开始耕耘灌溉 铸器造皿 建设家园 第 7 页 共 12 页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诗经 论语 一千零一夜 楔形文字 阿拉 伯数字 造纸术 印刷术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等成为古今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 和纽带 材料三 2019 年 5 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的主旨演讲 提出 相互尊重 开放包容 等 4 点主张 而与此同时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 纳则发表 文明冲突 的谬论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请写出距今约 6000 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代表名称 2 为四大发明做出贡献的湖南耒阳人是谁 公元前 18 世纪 两河流域孕育的法律文明成果是什么 3 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列举一例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4 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 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5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22 15 分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 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 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 邀你共同探究 1 方式一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 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 活动 从头像复原图可以看出远古人类头部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那么这是什么人 图中房子是哪一原始居民建 造并居住的 2 方式二地图学史 第 8 页 共 12 页 上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 请写出 代表的政权分别是什么 哪一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3 方式三新闻学史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龚铭 母曼晔 在清明节 4 月 4 日 的细雨微风里 丙申 2016 年清明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万余名海内外同胞齐聚轩辕殿祭祀广场 表达中华儿女对祖 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新闻中的 轩辕 指的是谁 因为 轩辕 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3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先贤与能 讲信修睦 礼记 礼运篇 材料二 禹传子 家天下 材料三 左传 中记载 昔武王克商 其之国者十有五人 姬姓之 国者四十人 材料三 夏 商 周 作为早期的奴隶朝代 其年代清楚划分曾困扰历史学家很长时间 而十几年前 九 五 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夏商周断代工程 已将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断清楚 材料四 2007 年 4 月 18 日上午 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 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 海内外各界人士 30000 多人参加庆典 炎黄二帝塑像高 106 米 单眼长 3 米多 鼻高 8 米 以山为体 山人合一 浑然天成 塑像左侧为炎帝 广额纯朴 智慧慈爱 右侧为黄帝 威武刚强 气宇轩昂 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 华民族的崇高品质 体现了不屈不挠 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 它的建成 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 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材料五 2009 年 3 月 29 日 农历乙丑年三月初三上午 晴空万里 惠风和畅 万众瞩目的乙丑年黄帝故里拜 祖大典在新郑市隆重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两万多人喜聚盛典 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 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 共同祝愿世界和平和谐 请回答 第 9 页 共 12 页 1 我国原始社会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 比较材料一 二 说一说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3 请写出三个朝代的建立者 4 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什么 5 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及举行拜袒大典 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 三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24 10 分 判断题 1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是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 2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小麦 3 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 4 东汉医学家华佗著有 伤寒杂病论 后世尊称他为 医圣 5 西汉末年 佛教由古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