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单元练习教学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单元练习教学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单元练习教学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单元练习教学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单元练习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练习 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练习 文 一 选择题 共 30 题 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1 鸦片战争后 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想兴起 下列对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主张理解正 确的是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 技 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 B C D 2 林则徐 魏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 翻译了外国书籍 B 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 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 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3 高三学生张明阅读了晚清一个官员的著作中看到这样一些内容 新旧兼学 四书 五经 中国史事 政书 地图为旧学 西政 西艺 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不使偏废 请你判断一下该位官员可能属于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4 对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 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 发扬光大 B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 C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 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5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兴民权 设议院 其根本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 B 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 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 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6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 但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积极意义在于 A 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 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 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 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7 下列报刊成为宣传维新变法舆论阵地的是 A B C D 8 1874 年 日本人将 Science 翻译成为 科学 后于 1915 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 播相关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B 明治维新 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D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9 右面是份售书广告 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 B C D 10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进 步发展 B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政策 C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 观的精辟概括 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 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其中提出的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与 下列哪一运动的内容有一致之处 A 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2 陈独秀在 吾人最后之觉悟 写过这样一段话 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 必弃数千年相传 之官僚的 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激进民主 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实现民主政治 B 批判儒家思想 C 宣扬马克思主义 D 反对帝制复辟 13 一曰 须言之有物 二曰 不摹仿古人 三曰 须讲求文法 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 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A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C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D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14 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 其表现是 A 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B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 C 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 D 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15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 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 影响也不大 但期刊的名字却反 映出时代气息 例如 曙光 新社会 新中国 进步青年 新生 新气象 救国 自由 新 妇女等 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 爱国主义 B 民主科学 C 追求真理 D 平等进步 16 在新文化运动中 首先提出 民主 与 科学 口号的是 17 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 这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主流 B 十月革命对新文化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C 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D 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转而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18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 著名物理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 认为 惟 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 才能避免 中毒 甚至 剿灭 中国文化 废灭汉文 采用世界语 等等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 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D 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 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 为民众接受 19 康有为在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中提出 三权分立 然后政体备 以朝论之 皇上则为 元首 百体所从 军机号为政府 出入纳王命 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A 君主立宪政体 B 开明君主制政体 C 民主共和政体 D 君主专制政体 20 右图是时局图 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如果你 生活在当时 你会做出怎样的对策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D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1 被称为 新文学的典范 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的作品是 A 孔子改制考 B 文学革命论 C 狂人日记 D 文学改良刍议 22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革命 思想家却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资产阶级思想 逐步成熟与完善 上述变化根源在于 A 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 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C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3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 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 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B 争取民族独立 反抗外来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24 今天 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 它们是 A 文学改良刍议 和 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 和 狂人日记 C 庶民的胜利 和 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 和 文学改良刍议 25 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 借用他们的名字 口号和衣 服 以便穿着这种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读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用于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6 史学家郝延平在 由守旧到革新 一文中谈道 中国对西方称呼由 19 世纪 60 年 代前的 夷务 到七八十年代改称 洋务 和 西学 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7 西学东渐 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民主与科学 实业救国 君主立宪 马克思主义 A B C D 28 中国近代历史上 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 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 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 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 戊戌变法中的 定国是诏 D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9 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指出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这表明中国 向西方学习 进人哪个阶段 A 物质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思想文化 D 实业教育 30 陈独秀指出 对于与此新社会 新国家 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不可不有彻底之觉 悟 猛通之决心 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 这句话说明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 B C D 二 非选择题 共 4 题 每题 15 分 共 60 分 3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 海国图志 序 中指出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 一 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 是书何以作 日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 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 年 张之洞的 劝学篇 中说道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 而在九州之内 宣传 民权之说 无一益而有百害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 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 破坏陈腐学说的囹 圄 提出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的口号 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 反对孔教 礼法 贞节 旧伦理 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 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 俄国 十月 革命 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是世界人类全体的 新曙光 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摘自 中国近代史 上册 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 二者有何不同 2 材料三较之材料一 二 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 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有什么重大影响 32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 其原因不一端 而思想自由 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 皆由十四 五世纪时 古学复兴 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我中国 学界之光明 人物之伟大 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呜呼 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 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 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 论 1902 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梁启超文中的欧洲 古学复兴 指的是什么 2 战国的 思想自由 状况在秦汉 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梁启超所说的 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 有何具体表现 4 欧洲的十四五世纪 中国的战国时期 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 有什么共同之处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 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 成 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回答 1 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2 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为实现其 变官制 的政治理想 该 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 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两位先生 指的是什么 4 据上述材料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34 中国近代前期 先进的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经历了由 器物 到 制度 再到思想理 论的过程 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分别在这些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 并归纳 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一 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 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5 DCBBA 6 10 CBBCD 11 15 DABAB 16 20 BDCAC 21 25 CDDAB 26 30 ACBBD 31 1 材料一认为 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 扩料二则认为 中国的大祸是国内 民 权之说 2 材料一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 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 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而 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 要实行民主与科学 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3 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在中国大 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32 1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 秦始皇焚书坑儒 思想高度专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大一统 宋 明理学盛行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 开争论 4 社会处于变革时期 都有新的经济因素 新的阶级 新的思潮出现 思想文化十 分活跃 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33 参考答案 1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洋务派 2 资产阶级维新派 进行维新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 3 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 4 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