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一)A卷_第1页
新人教版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一)A卷_第2页
新人教版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一)A卷_第3页
新人教版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一)A卷_第4页
新人教版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一)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202020 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 一 年初中历史毕业升学模拟考试卷 一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 每题选择题 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3030 分 分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澶渊之盟 反映的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金 D 南宋与西夏 2 2 分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读表后 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宋朝社会生活 C 苏杭生活富足 D 经济重心南移 3 2 分 冲击 反应 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 巨大惰性 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 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 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下列 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 冲击 反应 模式的是 A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第 2 页 共 10 页 C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D 巴黎和会 国民大革命 4 2 分 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把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 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一鞭 使中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于是开始了 A 维新变法 B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C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5 2 分 下列有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 规定参议院行使行政权 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D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6 2 分 在 1923 年到 1924 年冬 苏联军事顾问们对孙中山磨下的军队状况感到吃惊 军队大部分训练不 足 装备很差 统兵的军官也不够格 有鉴于此 A 国共开始合作 B 建立黄埔军校 C 召开国民党一大 D 确定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7 2 分 诗词蕴含历史 下列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第 3 页 共 10 页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A B C D 8 2 分 全国民众被广泛地动员起来 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 科学家们 为提高祖国的 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 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 宣传抗日 海外广大华侨 捐献大量财 物 衣物 药品等 这表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全民族团结抗战 B 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C 广大华侨的支援 D 科学家们发奋工作 9 2 分 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 用于介绍推广电影 以下反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 束的影响是 A B 第 4 页 共 10 页 C D 10 2 分 1979 年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 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 谈到了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 但是我 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还提出了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的论断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 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 推动安徽 四川开始农业生产责任制 C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建设 11 2 分 史料一般分为 史实 与 史论 等类型 下列属于 史论 的是 A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 权利法案 C 华盛顿参与制定美国 1787 年宪法 D 斯大林在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12 2 分 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 其中正确的 是 A 权利法案 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 独立宣言 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利 C 人权宣言 体现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思想 第 5 页 共 10 页 D 拿破仑法典 资产阶级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13 2 分 如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 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 A 农业的发展 B 城市化进程 C 战胜封建主义 D 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14 2 分 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 1861 年改革的相似点不包括 A 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15 2 分 1929 1933 年 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时间 面对这场大危机 各国采 取的办法是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 八事变 A B C 第 6 页 共 10 页 D 二 二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3 3 大题 共大题 共 3030 分 分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6 10 0 分 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也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出身于小贵族家庭 在大革命中 他获得提升 并逐渐展示出杰出的军事天才 他还多次 发动对外战争 打败了反法联盟军 维护了革命成果 扩大了革命影响 然而 他对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 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1814 年 帝国覆灭 材料二 1916 年 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 战争中 法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 经过四个月的拉锯战 德法双方付出伤亡总计近百万人的代价 材料三 1940 年 5 月 德国经过充分准备 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 先后占领荷兰 比利时等国 并攻入法 国 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 6 个星期就被打敗 被迫投降 材料四 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一建议缓解了法 德两国之间的恐惧和怨恨情绪 也为欧洲国家联合铺平了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中的 大革命 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 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 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 指的是什么战役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法国投降的主要原因 后来法国解放得益于哪次战役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 4 材料四论述了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 请列举一个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国家联合的组织 17 1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 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第 7 页 共 10 页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 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 吃不愁 穿不愁 腰里别着 十块头 又娶媳妇又盖楼 1 材料一是新中国建立后不久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的内容 请写 出这部文件的名称 根据这一文件党和政府开始土地改革 请问 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的分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曾出现过的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失误 3 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农民 又娶媳妇又盖楼 应感恩于我党哪一制度的实施 这一制度得益于十一届三中 全会提出的哪一伟大决策 4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和调整除了以上三步外 还有一次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5 综合以上材料及相关问题 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18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加强海防 维护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材料一 明朝时 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 封侯非我愿 但愿海波平 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 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右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 平远台 材料二 挽郑成功联二首 康熙帝联 四镇多二心 两岛屯师 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 一隅抗志 方知海外有孤忠 台湾巡抚唐景崧联 由秀才封王 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 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心 第 8 页 共 10 页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诗句中的 我 指谁 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 平远台 纪念他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康熙帝 唐景崧等人的高度赞扬 郑成功 驱异族 出境 有何重大意义 第 9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每题选择题 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3030 分 分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