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1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2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3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4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沪科版沪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如图为距今 2019 年 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此类工具属于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2 2 分 什么是历史 有人说 历史是一门关于 过程 的学问 也有人说 历史是一门关于 解释 的 学问 其实二者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又失之片面 前者强调史实 后者突出史论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说法中 属 于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最关注的一项是 A 北京人遗址最早于 1921 年被发现 B 北京人已经懂得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和使用火 C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掘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和用火的遗迹 D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骨骼化石 其中就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3 2 分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第 2 页 共 14 页 A B C D 4 2 分 属于半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铁农具 D 曲辕犁 5 2 分 下列能反映河姆渡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会种植粮食 会饲养家禽 会制造陶器 建造房屋 用针缝制衣服 使用磨制石器 A B C D 6 2 分 每年清明黄帝公祭日 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第 3 页 共 14 页 A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文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传位于禹 7 2 分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 父子相传 兄终弟及 对中国社会影响深 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 舜让位于禹 B 启继承父位 C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汉武帝大一统 8 2 分 史记 记载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 南面朝天下 国号曰夏后 姓姒 s 氏 材料反映的史 实标志着 A 世袭制的确立 B 郡县制的确立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9 2 分 荀子 中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A 尧舜时禅让制 B 夏朝的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国军功爵秩 10 2 分 夏 商 西周时期 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第 4 页 共 14 页 分封制 军队 刑法 礼仪教化 A B C D 11 2 分 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下列各项中 属于历史史 实的是 A 商朝的青铜治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 C 从 1937 年 9 月起 40 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 先后参加了一系列会战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2 2 分 下列对甲骨文造字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使用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B 甲骨文中大半都是象形字 C 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D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3 2 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 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始于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隶书 14 2 分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 第 5 页 共 14 页 A 夏朝 B 东周 C 商朝 D 西周 15 2 分 蒲松龄的名联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对联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 春秋和战国 B 汉初和战国 C 战国和三国 D 秦末和春秋末 16 2 分 下图诸侯国数量的变化 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逐步走向统一 B 兼并战争不断 C 秦国实力最强 第 6 页 共 14 页 D 人民深受灾难 17 2 分 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的一个水利工程 经受了 5 12 大地震的考 验 至今仍造福人民 这一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灵渠 18 2 分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 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 在一 代又一代国人心中 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A 卧薪尝胆 B 退避三舍 C 草船借箭 D 纸上谈兵 19 2 分 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使秦国富强起来 B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C 得到了秦国国君的支持 D 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0 2 分 下图是某位老师在复习 春秋战国 时期板书 板书中 大变革 处的内容应是 第 7 页 共 14 页 A 文明起源 B 国家产生 C 社会转型 D 政权分立 21 2 分 秦民之见战也 如饿狼之见肉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奖励军功 C 奖励耕织 D 编制户口 22 2 分 据 华阳国志 蜀志 记载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 天府 也 记载 中描述的应是 A 都江堰 B 长江三峡 C 长城 D 灵渠 23 2 分 后人写诗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 这是因为李冰 A 反击匈奴 夺取河套地区 B 兴修灵渠 沟通两大水系 第 8 页 共 14 页 C 治理黄河 杜绝了水患 D 修筑都江堰 造福于民 24 2 分 学习了百家争鸣后 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 以德治班 熟谙儒家真谛 英语王老师讲究顺因自然 无为而治 典型墨家做法 数学张老师严格执行班规 照章办事 深受法家影响 A B C D 25 2 分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夏桀暴政 人民怨声四起 B 西周灭掉商朝 实行分封制 C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D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二 二 非选择题 共非选择题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19 0 分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 政治制度的确立 改革和不断完善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 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9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在世界历史中 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 是一个十分罕见的 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 经济的 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 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 中国历 史十五讲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 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 部分则由 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 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 并就 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 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 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一一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1600 2000 中国的奋斗 1 据材料一 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 材料二中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主要是指什么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 体表现 3 据材料三 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设计的认识 27 16 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 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 使西方人迎头 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 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 秦集史 第 10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秦孝公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 商君 鞅 佐之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 过秦论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 国产生的影响 28 15 0 分 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史料 穿越时空 深入探究 你会发现我国古代的思想依然对今天现实生 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根据提示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2011 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宣誓连任的时候 引用了老子的话 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 9 课 第 17 课 材料二 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名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篇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 9 课 材料三 朝廷如有大议 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董仲舒 汉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 12 课 材料四 2014 年 1 月 7 日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引用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 的名言 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 9 课 1 老子 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是记录在 里 东汉时期 创 立了道教 尊老子为 太上老君 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 2 论语 记载了 的言论 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曾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学说 3 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 建议 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 第 11 页 共 14 页 4 战国末期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 主张改革 反对空谈 提倡 5 通过以上探究 你如何看待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