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 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重点篇目 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 子的 仁政 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 高超的论辩能力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了解理解课 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 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二篇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 课文 实现 由教到不教 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 我拟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 学 习孟子 仁政 的思想 2 掌握 熟 发 直 兵 胜 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了解 于 之 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了解 或 或 是 耳 是 也 是何异于 等几个句式的特点 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3 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及孟子 以五十步笑百步 这一比喻的内涵 领会孟子辩词 的思想性 逻辑性 本文系诸子散文 时间跨度大 学生较少接触论辩式议论文 因此 重点 3 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 说教法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的学习中 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在 教学中 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 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 而课文的思想 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 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特点 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诵读教学法 包括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多读多练 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力求生动活 泼 或个别朗读 集体朗读 或轮流朗读 分角色朗读 读后有评 以评促读 加强对课 文的理解和背诵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 重视积累 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和语感的培养 要做到这些 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 并初步把握 文章的字词句 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前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 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 语句看似浅显 内涵却艰深 为此 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课题的环节 之所以布置预习的课题 是因为作 业提纲是我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 它的好处在于为学生提供解读课文的思路 明确课文 学习的重点 难点 学生带着作业预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 题去收集 筛选有关的资料 能够结合背景资料 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 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课堂讨论 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 古今互动 既让学生充分 感受传统文化源源流长 博大精深 又应注入新的生命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即古今对 读 合理延伸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教师进行 适当的点拨 既让大部分的学生充分体验说的乐趣和说的畅快 又培养了学生探讨学问的 好习惯 体现了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2 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 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 教师要 研究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 引导学生自学 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 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 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 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 这样 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介绍孟子 导入课文 让学生课前讲话 介绍孟子 给学生主动权 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 三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第一遍 教师范读 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 第二遍 请一组学生齐读 其他组的学生注意找他们读错的字词和断句错误的地方 3 第三遍 全体学生齐读 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课文 两个问题是 第一 这篇课文记载 了谁和谁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的 第二 课文中谈及 民之加 多 的语句有哪些 通过以上三个小步骤 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 使文言文语感的 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另外 使学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 明确课文 是孟子和梁惠王围绕 民不加多 展开的一次讨论 通过文中谈及 民之加多 的三个语 句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为下文的进一步亮点探讨铺好道路 三 齐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1 难句举释 面上展开 将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负责 1 2 节 第二组负责 3 节 第三组负责 4 5 节 结合注释 分组翻译 找出难句相互讨论 讨论不决 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 教师集中加以讲解 如此 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 学生积极参与 手脑并用 2 掌握重要实词 点上突破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 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 止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数罟 数之以桑 衣帛 养生丧死 然而不王者 未之 有也 王无罪岁 这一步可分组展开竞赛 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个环节的设置 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扫清字词障碍 进一步理解 课文内容 四 深入分析 亮点探究 1 通过一系列点拨式提问 让学生理清思路 可以设置如下这些问题 第 1 小节中 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 明确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但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他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 他有哪些具体做法 明确 移民移粟 第 2 4 节中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 邻国之政 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 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问题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 战 设喻 设圈 套 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 王道之始 要想 王道之成 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明确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氵夸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 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谨库序之教 申之以孝涕之义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这一小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 可以进一步理清思路 掌握文的 大概内容 2 设置探究课题 探究学习一 梁惠王为何对 民不加多 倍感忧虑 扩展思维 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 这个题目的设置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在课前的预习中 我估计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 问 梁惠王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来 假如以现代的人口观念来看 世界人口爆满 各国 粮食都发生问题 普遍在推行家庭计划 哪里怕人家的人口不少 而自己的人口不多呢 再说 为什么人民可以移来移去 毫无户籍限制呢 这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先了解战国的时代文化背景 战国的诸侯各国 虽然不同于西方的 封建制度 但人民 领土 政权 都是诸侯们的私有财产 自然领土越广 人民越多 实 力 权势越大 在国际间的地位就愈高 就能称雄称霸 由于那时还没有国籍制度 也没 有移民限制 更没有护照的办法 老百姓可以比较自由迁徙 哪一个国家富强 可以过更 好的生活 就可以搬到哪一个国家 作他的国民 而在战国当时 天下 全中国的人民 只不过几千万人而已 真正是地广人稀 再加上当时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 产力水平低下 造成人口减少 兵员和劳动力匮乏 这一分析之下 就知道当时梁惠王对 孟子提出这个问题来 是有他的道理的 即使在今天 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 实行计划生育 提倡晚婚 晚育 少 生 优生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 是从国情出发作出的 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通过这道探究题 希望学生更好的了解当时的背景 学会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历史 事件 探究学习二 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 五十步笑百步 的喻意何在 明确 孟子散文善用众多的比喻和寓言 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 用人们习见的事物 形象和锋利简洁的语言 用直观感觉多方面因势利导 相反相成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念 为具体 从而生动 有趣 有力地陈说事理 辩论是非 富有雄辩性 鼓动性和逻辑性 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问题 而是以梁惠王 好战 为喻 启迪对方思考 梁 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 政策比邻国好 邻国之民应 该主动投奔归顺他 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 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 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 强化战备 老百姓看穿了他 的小恩小惠 好大喜功 穷兵黩武 五十步笑百步 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 尽心 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 本质 上都是虐民暴政 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 必须施仁政 行王道 设置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孟子的论辩特色 也加深了解孟子的 仁政 思 想 探究学习三 孟子的 仁政 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明确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 加多 称雄诸侯 必须施行仁政 只有行仁政 才能顺民意 得民心 进而得天下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 休养生息 因地制 宜地发展生产 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 不狂捕滥捞 不忽视时令伐木 牲畜不 误繁殖 不误粮食播收 种桑养蚕织布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解除后顾之忧 百姓衣食 安则心安 从而稳定人心 巩固政权 然后再兴办教育 使人人知廉耻 人人讲礼义 引 人向善 倾心归附 至此 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长治久安 王道可成 此外 国君要常 自省 革除虐政 苛政 酷政 孟子始终围绕仁民 富民 养民 教民 利民 保民 抓 住百姓和 王道 形成的关系 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 而是要尊重自然 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 使人与自然协调发 展 实现 双赢 2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 有仁义 相关者都会有利益 无仁无义 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 发展经济 振兴教育 加强教化 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并形成社会 国家和 民族的凝聚力 4 实现天下安宁太平 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 民富才能国强 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 使民力得以滋繁 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 土地不能动 负担不能重 治安不能松 态度不能凶 可谓说在点上 抓准了要害 这个探究题目的设置是希望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 联系具体的实际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 能归纳 数 发 直 兵 胜 多义词的义项 掌握 或 或 直 耳 是 也 是何异于 几个句式的特点 3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 以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 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同学们 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其中 天时不如地利 地 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 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 生命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 之所以会这样 说明孟子的 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 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 今天 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 思想的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 从中可以再进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二 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可结合注释 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主张效法先王 推行仁政 宣扬性善 反对功利 反对战争 这 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 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 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 民本思 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 具有进步意义 三 熟读课文 1 二遍 第一遍学生听 要求认真听 同时认真看课文 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 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 教师出示投影内容 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给加点字注音 是通假字的注明 1 弃甲曳 兵 2 涂 有饿 pi o 3 鸡豚 狗彘 之畜 4 数 罟 不入 w 池 5 无 失其时 6 谨庠 序之教 7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 t 之义 答案 1 y 2 涂 t 通假字 同 途 莩 3 t n zh x 4 c g 洿 5 无 w 通假字 同 毋 6 xi ng 7 颁 b n 通假字 同 斑 8 悌 4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5 3 4 名同学朗读 以此检查朗读情况 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男女同学比赛朗读 7 全班同学齐读 8 结合注解朗读 了解文意 按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 学生遇到问题 向小组其他组员提出 组内自行解决 如解决不 了 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 确定答案 9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四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思路 背诵课文 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 一 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按学习小组分开 组与组进行比赛 如第一组开始读课文的某一段或某几句 读完之后 可任意点其他小组来翻译 翻译对了 可由翻译对了的小组再读课文的某段或某几句 让 其他小组翻译 以此类推 教师或其他同学可随时纠正 二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 背诵课文 并作阅读提示 提问 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 民不如多 提问 在提出 民不如多 疑问前 梁惠王先是自诩曰 学生回答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 焉耳矣 为什么说是 尽心焉耳矣 具体做法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来背诵 合书回答 明确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提问 通过和邻国相比 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提问 于是乎 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 学生合上课文回答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教师作朗读提示 要把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中 自诩 的口气读出来 河东 凶亦然 中 亦 要重读 起强调作用 最后 何也 要读得稍重一些 疑问语气加强 教师反读本段 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 战国时代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 为外争城夺地 相互攻伐 对内残 酷剥削 劳役繁重 破坏生产力 造成了兵员缺乏 劳力不足 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 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 民不加多 的疑问了 提问 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 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 仁政 思想 提问 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 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思考 回答 明确 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问题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孟子对曰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提问 对 五十步笑百步 喻义如何理解 因 五十步笑百步 的喻义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所以 应采取学生广泛讨论 相互 交流的方法 教师稍作点拨分析 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选一名代表发言 各组同学可随时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 孟子通过设喻 设圈套 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 亦走也 这正好走进 圈套 所以 孟子说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 答了 民不加多 的原因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 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 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也就 是孟子用 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作譬 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作朗读提示 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要慢一些 语气应平缓 当梁惠王进了圈套后 孟 子曰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句话语气应稍急促 加重 望 多 的 朗读语气 教师范读本段 学生朗读 背诵 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 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使民加多 的根本措施 这也 是孟子 仁政 思想的具体内容 提问 他的 仁政 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 思考 明确 两方面 一是 王道之始 的道理 一是 王道之成 的道理 提问 怎样才能做到 王道之始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 明确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食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 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 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 各自朗读 合书回答 明确 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 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 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 这样 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 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 渲染得有声有色 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 顺理成章地 得出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的结论 即 王道之成 了 提问 有了合理的措施 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 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的 明确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 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提问 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学生思考 讨论 发言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明确 对比 涂有饿莩 比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如果我们有了合理的措施 合理的态度 那么正如最后一句所说 斯天下之民至焉 教师作朗读提示 第三部分的排比 对偶句式较多 因此 要把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 感 情激越 锐不可当的特点读出来 且注意最后一段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 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带领学生以排偶句为重点 集体背诵 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 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 1 结构严谨 民不加多的疑问 民不加多的原因 民加多的措施 教师按此结构逐一提问 学生逐一背诵 2 善用比喻 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 3 气势充沛 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 齐背 课文 四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做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文言知识 做课后练习 进行阅读训练 对全文进行小结 教学步骤 一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 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 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 树之以桑 2 可以衣帛 3 然而不王者 4 王无罪岁 5 既来之 则安 之 2 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 翻译成现代汉语 并掌握其用法 1 或 或 2 直 耳 是 也 3 是何异于 4 未之有也 答案 1 5 和例句是使动用法 其他使命词活用为动词 2 1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人逃跑了五 十步然后停下来 2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 那也是逃跑啊 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 把人杀 死后 说 杀死人的不是我 是兵器 有什么不同 4 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 宾语前置句 三 一词多义 结合完成练习二 资料显示 投影或多媒体 1 数 例句 出处 释义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 数量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 若干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 密 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 计算 2 直 例句 出处 释义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 曲 相对 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 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 后序 径直 直接 3 发 例句 出处 释义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 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 扼腕墓道 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 抒发 4 兵 例句 出处 释义 非我也 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 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 胜 例句 出处 释义 驴不胜怒 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三 阅读训练 附材料 投影 梁惠王曰 晋国 天下莫强焉 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志愿者服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飞机维修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水力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轻微型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高铁招标中标合同模板(3篇)
- zhejiang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合伙人共同经营平台信息保密及竞业禁止合同
- 国际贸易担保欠款合同范本示例
- 2025广西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智能家居泥工班组分包施工与环保节能合同-@-1
- 配餐公司库房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农村住宅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慕课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 中建八局三亚喜来登主体施工组织设计鲁班奖(157P)
- 2025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毕节辅警考试题库
- 采血后预防淤青的按压方式
- 自备口服药规范化管理
- 《解剖学》课程标准(新)
- 五倍子提取物对临床分离鸡源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中班语言活动《哈哈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