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_第1页
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_第2页
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让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现代教育的探索现代教育的探索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书评书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洪明 二十世纪 50 年代后期 当杜威的教育思想随着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而受到猛烈 的攻击时 美国曾有头脑冷静的学者富有远见地指出 对杜威的批评为时尚早 我们至少 应当再给杜威 50 年的声誉 从杜威去世至今 50 年过去了 显然 美国学者这一睿智的 判断已经展现了它的预言性 只不过现在看来 我们应当给予杜威教育思想的声誉恐怕远 远不止 50 年 杜威思想的明显复兴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首先产生于哲学界 它是在分析哲学走 向末路 实用主义思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大批要求弘扬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家 纷纷出场 粉墨登台 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欣赏或不承认 新实用主义 这一称谓 但 作为局外者 人们一般相信 这是美国 新实用主义 的重新崛起 在努力复兴实用主义的 进程中 作为传统实用主义哲学代言人之一的杜威 自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他的思 想和言论开始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 可以说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分 析哲学只关注逻辑和语言问题而给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巨大 真空 正因如此 美国新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 R 罗蒂在解释杜威哲学视界的现代意义时 曾明确而形象地 提出 每当分析哲学走入死胡同时 人们都会发现 杜威正等在那里 杜威思想受到人们重新重视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是近些年来国外有关杜威著作的整理 出版以及研究杜威的文章和著作明显增多 有统计数据显示 从 1970 年到 1995 年之间 北美学术界 关于杜威的著作和文章 多达 2200 多篇 部 平均每年近 90 篇 部 同时 有关杜威研究的文章质量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扩大 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 杜 威研究中心 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 于 1991 年出版了 杜威全集 共 37 卷本 1996 年 还发行了 杜威全集 的光盘版 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深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 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欧美处于一种复杂的境地 一方面 20 世纪 80 年代以 来 欧美国家联邦或中央政府对教育直接干预的力度大大加强 而目前有政府背景的主流 的教育改革是以 提高教育质量 为宗旨的 这类改革在本质上更为接近西方教育思想流 派中的 新保守主义 而不是 进步主义 当然 它还打上了现时代的特点 经济领 域的 新自由主义 的烙印 其代表人物也被称为 新右派 在这个意义上 杜威的 教育思想并没有成为 80 年代以来欧美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 没有受到主流教育改革力量的 青睐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 可以认为 杜威的教育思想经过 20 世纪前半期的宣传 推广 已经滲透到了美国教育制度和实践中去了 成为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 分 是他们赖以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公开的或潜在的指导原则 当我们在进行中美教育 的比较中 这一点也许看得更为清楚 中美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这是人们公认的 如 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创造性思维较为突出 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 考试中屡屡能 获得好成绩等等 追究形成这种差别的根源 从美国方面看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进步 主义教育带来的 与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无关联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 随着进步教育思想 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滲透和沉淀 杜威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制度和实践的一部分 了 已不需要再以 运动 或 思潮 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就为什么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美 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大的关注 形成与哲学领域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又的的确确被复活了 只不过它不是在基础 教育领域 而是在与基础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关联的教师教育领域 在当代欧美风起云涌的 教师教育的改革浪潮中 行动研究 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愈演愈烈 势不可挡的趋势 已经 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杜威强调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从 做中学 从 经验中学 尤其从 反省经验 中学的观点 正从美国 20 世纪上半期对学生的要求 转变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来 行动研究 反思性教学运动的思想基础 是可以从杜威教育思想中找到它的根源的 这也是在行动研究 反思性教学的运动和思想 研究中 我们每每会回到杜威思想上去的重要原因 另外 当前美英等国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教育改革的巨大压力 也引起了一些教育组 织和个人的抵抗和反弹 各种抵制或要求修正当前改革的势力开始出现 恢复进步教育所 倡导的 儿童中心 的声音也时有耳闻 如 1999 年 英国就有学者出版了 新进步教育 一 书 提出 不仅要恢复进步教育的主张 而且还应当将进步教育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 建 构主义的基础之上 有的学者在教育哲学的层面上探讨杜威思想的方法论问题 发表了 教育哲学的自然化 后分析时代的杜威 1998 年 的研究专著 探讨后现代社会条 件下杜威教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就在杜威的思想在国外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并在教育领域中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的 时刻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所单中惠教授的 现代教育的探索 杜威 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问世了 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7 月正式出版 共 46 万余 字 是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笔者是在 2002 年 9 月下旬昆 明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首次看见这部书的 此次年会 正值杜威逝世 50 周年 外国教育史 组研讨的话题就是有关杜威 单教授的这本大部头著述 不仅代表了他个人 而且也代表 了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界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杜威大师的缅怀和纪念 阅读了单中惠教授的 现代教育的探索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笔者感到有 三个方面的特点是值得一书的 1 该书是我国教育界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专著 杜威是 20 世纪屈指可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大师 自 1949 以来 我国也不乏对杜威教 育思想的研究 80 年代初 自我国外国教育史领域的泰斗之一 赵祥麟先生发表著名的 重新评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论文之后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更达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 除大量的论文外 也出现了不少的译著和专著 在有关杜威的专著中 现代教 育的探索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书无疑是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最为系统和最为完 整的一部 该书共分 6 章 分别讨论了 杜威的大学时代和教授生涯 杜威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的形成 传统教育与杜威 进步教育与杜威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体系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世界教育 6 个专题 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杜 威教育思想的每一方面 实用主义哲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教育目的论 课程论 方法论 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 儿童观 教师观 实验学校 杜威与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关系 杜威教育思想对各国的影响等等 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如此广泛的探索 并将探索的成果 以专著的形式系统地表述出来 该书应是国内的第一本 2 充足的资料收集和娓娓的论证过程反映了作者精湛的研究功力 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表述和支撑作者的观点也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从书中的 内容可以看出 作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方面是进行过长期的积累 厚积而薄发的 作 者曾先后在 1982 1983 年 1992 1993 年 1997 1998 年间 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过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对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的资料进行过专门的收集 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作者的论证 和阐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书后的中外文人名对照和页码标注 为读者的检索提供了 极大的方便 在当前学术研究急功近利 学术快餐 极为盛行的背景下 作者严谨的治 学态度和方法显得尤为的可贵 3 轶事化的表述体现了后现代式的写作风格 该书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探索 在表述上并不像一些理论专著那样抽象晦涩 而是将很多问题以 叙事 的方式表述出来 尽管这种 叙事 并不是对一个个个案的完整 描述 但它的确是在有关 具体 的叙说中表达作者自己的理论构思的 这多少具有些后 现代的风格 当我们注意到象美国著名的分析教育哲学后期代表人物 索尔蒂斯这样注重 并擅长理论分析的教育学者 也在近年来的理论专著中有意识地增加了 案例 的叙述 我们就不难感觉到其间所体现的教育理论发展的某种共同趋势 在当今出现的 实践 优先 的认识论背景下 这或许是教育理论的一种必然选择 作为国内目前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最为系统 资料运用最为丰富的专著 单中惠教授的 现代教育的探索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书无疑为我国学术界对杜威教育思想 的进一步探索搭建了更高的研究平台 这对我国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都是大 有裨益的 尤其是在我国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 发和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