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十八十八 一 选择题 1 2012 上海卷 赫尔希 A Hershey 和蔡斯 M Chase 于 1952 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 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 只将其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 DNA 可用 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 蛋白质可用 32P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解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成功的原因 A 项的说法正确 但与实验获得成功无直接关系 不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 只 有 DNA 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蛋白质没有进入 保证了实验进行的单一变量原则 是实验 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中都含 N 如用 15N 标记 DNA 不能达到分开 研究的目的 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几乎不含 P 但核酸含 P 故不可用 32P 标记蛋白质 答案 B 2 2011 威海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是生物学 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 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 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 解析 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把其组成成分蛋白质 DNA 和糖类分 开 然后分别与 R 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 观察各自的作用 答案 C 3 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 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 在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 B C D 解析 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32P 标记的部位是 磷酸基 脱氧核糖和含 氮碱基不含 P 35S 标记的是蛋白质的 R 基团 其他部位不含 S 2 答案 A 4 对某一噬菌体的 DNA 用 32P 标记 对细菌的氨基酸用15N 标记 让已标记的噬菌体 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 最后释放出 200 个噬菌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噬菌体都有标记的 32P B 2 个噬菌体含 32P C 全部噬菌体都不含 15N D 2 个噬菌体含 15N 解析 构成子代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细菌 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时候 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 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DNA 然后以自己的 DNA 为模板利用细 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而 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原来标记的 DNA 两条 链最多形成两个 DNA 并分到 2 个子代噬菌体内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在噬菌体 DNA 指导下 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因此所有噬菌体均含 15N 答案 B 5 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 R 型菌和 S 型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 B C D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 R 型菌在 S 型菌 DNA 的作用下转化成 S 型菌 因此最初无 S 型菌 随着转化而逐渐形成 在体内转化时 由于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 R 型菌会先下降而后上升 在体外转化时 两种菌均呈上升趋势 答案 B 6 2012 浙江省浙南 浙北部分学校联考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 乙两种噬菌体的蛋 白质和 DNA 将其重新组合为 杂合 噬菌体 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 下列对子代噬菌 体的表现型的预测正确的是 实验预期结果 杂合 噬菌体的组成 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 1 与甲一致 甲的 DNA 乙的蛋白质 2 与乙一致 3 与甲一致 乙的 DNA 甲的蛋白质 4 与乙一致 A 1 3 B 1 4 3 C 2 3 D 2 4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 进入细菌体内 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然后在自身 DNA 的作用下 利用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合成新的 DNA 分子和蛋白质外壳 故后代的表现型由亲代 DNA 控制 答案 B 7 科研人员将提取出的 疯牛病 病毒用 DNA 水解酶和 RNA 水解酶分别进行处理后 发现该病毒仍具有侵染能力 但用蛋白酶处理后 病毒就会失去侵染能力 该现象说明 A 疯牛病 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 疯牛病 病毒的遗传物质应该是蛋白质 C 疯牛病 病毒对核酸水解酶具有抵抗力 D 疯牛病 病毒不含蛋白质 只含核酸 解析 用 DNA 水解酶 RNA 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侵染能力 说明其遗传物质不是 DNA 或 RNA 用蛋白酶处理后 病毒失去侵染能力 说明起遗传作用的是蛋白质 答案 B 8 在证明 DNA 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 用 35S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 菌 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 正确的是 A 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 35S 的 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 离心速度太快 含 35S 的 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 T2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上含有少量的 35S D 少量含有 35S 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解析 在证明 DNA 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 用 35S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 大肠杆菌 在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 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有少量的含 35S 的 T2噬菌体 蛋白质外壳还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答案 A 9 2013 河北衡水中学期中考试 一百多年前 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 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完全分开 D 在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 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 32P 解析 在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 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可测到放 射性同位素 32P 只是淀粉物中32P 放射性明显高于上清液 故 D 项不正确 答案 D 4 10 螺旋结构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结构 下列与生命的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螺旋藻是蓝藻的一种 其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 B 生活在人体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方式供能 C 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 D 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组成 解析 螺旋藻是原核生物 没有叶绿体 生活在人体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进行 无氧呼吸 组成 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 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是科学家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实验 1 某人曾重复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步骤如下 A 将一部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 B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并分为若干组 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接种的 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发现在第 4 组培养装置中有 S 型细菌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 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 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 请利用 DNA 酶作试剂 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 设计实验方案 验证 促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 菌的物质是 DNA 并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 R 型菌 S 型菌 DNA 酶 蒸馏水 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 从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 第二步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将其均分为三组 标为 A B C 请将处理方法填 写在表格中 组合编号 ABC 处理方法 不加任何 提取物 5 第三步 将 R 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3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以细菌为实验材料主要是由于细菌具有 等优点 写出两点 解析 1 通过对比可知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在一起 可以产生活 的 S 型细菌 说明 S 型细菌中有某种物质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2 第二步中要形成对比主要体现 S 型细菌的 DNA 能发生转化 而经过 DNA 酶处理使 DNA 水解则无法发生转化 只有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的才能转化成 S 型活细菌 经过 DNA 酶处理后的 S 型细菌 的 DNA 失去原有活性而无法发生转化 通过对比可知只加入 R 型细菌不会产生 S 型细菌 只有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R 型细 菌才能发生转化 S 型细菌 DNA 加 DNA 酶不能产生 S 型细菌又从反面证明使 R 型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 3 以细菌为实验材料优点是细菌结构简单 繁殖快 答案 1 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 转化因子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2 在 B 组中加入提取出的 S 型细菌 DNA 在 C 组中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 DNA 和 DNA 酶 A C 组中未出现 S 型细菌 B 组培养基中出现 S 型细菌 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 3 结构简单 繁殖快 12 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 S 型肺炎双球菌有不同的亚型 其主要区别在于构成荚膜的多糖存在差异 格里菲 思将 S 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时 从中分离出了 R 型菌 由此判断 R 型 菌的出现是 的结果 2 格里菲思又利用 S 型和 R 型菌做了如下实验 6 对上述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R 型菌从 中获得了 导致细菌转化 从而恢复了形成荚膜的能力 3 在格里菲思所做实验基础上 艾弗里设计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如下图所 示 在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 最关键的思路是 首先从 然后 观察 4 艾弗里所做的实验中 设置 1 5 组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说明 5 6 组实验结果说明 5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实验中 灭活 S 型菌的加热温度是 60 65 之间 在此温度 条件下 DNA 失活是因为 DNA 分子发生 但当温度恢复至适宜温度后 DNA 分子又 会 保持其遗传特性 6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细菌分泌的毒素 此毒素进入人体内环境后作为 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 与毒素结合 以减弱或消除毒素的毒性 此过程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 免疫 解析 1 致病性是遗传物质决定的 S 型菌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 从中 分离出 R 型菌 说明 S 型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7 2 S 型菌虽灭活 但只是蛋白质变性 其 DNA 并未失活 R 型菌从 S 型菌中 获得了转化因子 导致细菌转化 从而恢复了形成荚膜的能力 3 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 最关键的思路是 将肺炎双球菌各种成分分开 单独观察其 作用 看哪一成分是转化因子 4 设置 1 5 组实验是相互对照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培养 出现了 S 型细 菌 5 6 组对照 第 6 组的 DNA 被水解 水解后的 DNA 不能起转化作用 5 DNA 具有稳定性 60 65 DNA 热变性 解旋变成单链 冷却后又会盘旋成双螺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学助理招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保定市涞水县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西桂林城乡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股份经济联合社招聘城市更新(旧村改造)专业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福建省泉州文旅集团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后勤员工个人工作总结13篇
- 2025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录(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延安东辰中学教师招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紧缺岗位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高频词汇300个
- 2023-2025年世纪公园综合养护项目招标文件
- 男朋友男德守则100条
-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日管控检查清单
- 乡村振兴汇报模板
- 津16D19 天津市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标准设计图集 DBJT29-205-2016
- 医院感染科室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 高分子物理-第2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课件
- CNAS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打印版带翻译
- 河蟹健康养殖与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