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规划概述1一、规划背景1二、上层次规划解读1三、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5四、规划期限6五、规划区范围6六、规划研究内容与重点7第二章 城镇概况与发展条件分析8一、自然概况8二、历史沿革8三、社会经济状况8第三章 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9一、战略指导思想9二、社会发展战略9三、产业发展战略10四、产业选择10第四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11一、镇村体系现状11二、镇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3三、镇村职能结构规划14四、镇村规模等级规划15五、镇域基础设施规划15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七、镇域生态建设与空间管制要求17第五章 镇区总体规划19第一节 城镇性质与规模19一、城镇性质定位19二、城镇人口规模预测20三、用地规模预测21第二节 用地现状与发展方向选择21一、镇区建设用地现状21二、用地条件综合分析评价22三、发展方向选择22第三节 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23一、规划结构23二、用地布局23第四节 公共设施规划26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26二、规划原则与目标26三、规划依据26四、公共设施用地布局27第五节 道路交通规划27一、规划基本原则27二、对外交通规划28三、镇区道路交通规划28第六节旧镇区改造规划29第七节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29一、给水工程规划29二、排水工程规划30三、供电工程规划32四、通信工程规划33第八节 综合防灾规划33一、消防规划33二、防洪规划33三、人防工程规划34四、抗震防灾规划35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36第九节 环境规划36一、生产污染防治规划36二、环境卫生规划38三、环境绿化规划38四、景观规划39第十节绿线、蓝线与黄线管理40第十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41一、规划原则41二、建设年限与城镇规模42三、近期建设重点42四、主要建设项目安排42第六章 远景发展构想43一、用地布局43二、道路网结构43第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43一、强制性规划内容与实施43二、规划实施管理44三、实施措施和建议44四、拆迁安置政策44.第一章 规划概述一、规划背景镇(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区村镇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全区村镇规划编制滞后,管理缺位,普遍存在建设杂乱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农房建设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展村镇规划集中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村镇有序建设、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民建房和整治村屯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村镇规划集中行动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实施。进入“十二五”期间,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创造和扩大内需,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3号),并制定了广西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1085号),提出实施城镇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广西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50%左右。大力推进扩权强县强镇策略,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对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百色市德保县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按照该规划,德保县将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规划协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依托,沿交通干线为主轴,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格局;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在三年左右对全区各县(市、区)域村镇,以及村委所在地村屯、中心村和交通干线沿线50户以上自然村等村庄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使百色市村镇规划建设依法管理、有序发展,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新型城乡规划体系。由于隆桑镇建制以来从未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之新规划法的颁布对总体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隆桑镇的总体规划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而确立城市发展方向、性质定位、发展规模及战略思想,强化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隆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保障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故2011年4月,德保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我院进行德保县隆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二、上层次规划解读(一)广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广西城镇发展战略方针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区外和境外资金,以工业化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强化县城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发挥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完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化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主要任务,走适合区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广西城镇发展总体目标在广西努力建设一个城镇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等级有序,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有较强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能力,能促进广西开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逐步接近或达到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2010年总人口52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6万人,城镇化水平38%;2020年总人口57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50万人,城镇化水平50%。3、小城镇发展重点在自治区确定的227个重点镇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等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和桂林至北海、南宁至凭祥、南宁至梧州、南宁至金城江、桂林至梧州等高等级公路沿线地区,分期分批抓好小康示范镇建设。在桂西和边境地区,重点发展一批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明显的县城,使之成为功能较全、设施配套、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经济文化中心。4、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要求要加强城镇规划,按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城镇建设用地。通过规划研究,在国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科学确定城镇用地指标,保证城镇合理的发展空间,为创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大要以村庄用地的缩并为前提,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点用地总规模。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布局和空间组织结构原则,适时、稳妥地进行镇、村居民点撤并,对其承包土地、宅基地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及时调整。推进旧村镇改造,治理空心村,提高建筑容积率,严格控制占地规模,逐步使居民点由零散转向集中布局,农民建房要坚持拆旧建新的原则,提倡相对集中建楼房,逐步解决多重占地现象。通过合理引导和控制,逐步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和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的城乡居民点体系。5、广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城镇供水:2020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以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部分小区自来水达到直接饮用标准。 城镇排水:2020年所有设市城市及县城必须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非县城重点镇争取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城镇环境卫生:推进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形成一定规模的垃圾回收再利用产业,202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以上。 城镇园林绿化:2020年,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48%,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设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超过6平方米。县城及其它建制镇各项绿地指标争取达到或略高于设市城市。 城镇道路交通设施:以优化城镇道路网及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为重点,到2020年城镇道路面积比例达到1520%,路网密度达到710公里/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2标台以上。 城镇能源:以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作为主要燃料,加快大中城市管道燃气建设步伐,2020年燃气普及率达到98%以上(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镇年人均用电达到750千瓦时。 城镇信息基础设施:2020年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300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千人300部。(二)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城镇发展战略市域城镇体系实行“强化中心走廊,带动两翼发展,辐射周边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强化中心走廊:是指强化南昆铁路、南昆高速公路沿线、右江河谷城镇群建设。地域范围是一个由百色市区及田阳、田东、平果等县地处右江河谷的城镇形成的带状地域。带动两翼发展:两翼是指市域的北部和南部。北部包括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县。南部包括德保、靖西、那坡三县。辐射周边地区:要求在市域强大的中心城镇的经济辐射影响下,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县城和重点镇在城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带动整个城乡社会经济全面的发展。2、城镇规模等级、职能结构规划提出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划分中,将隆桑镇划分为第四级即小于5万人;城镇职能结构为一般建制镇。(三)百色市德保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德保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是2003年德保县人民政府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总体规划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对隆桑镇的城镇性质、规模等内容作了相关的要求,为本轮规划提供了设计的依据和参考。1、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各个乡镇发展其产业必然要向矿业靠拢,发展其上下游产业。(1)城关镇东关乡主要职能是为全县各个乡镇提供金融、文化等方面的服务。(2)马隘乡是以采矿和冶炼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型城镇。那甲乡、巴头镇、古寿镇是以选矿采矿为主导产业的矿业城镇。(3)隆桑、敬德、足荣和燕峒等乡镇为次一级的中心城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为主,为全县提供相应的食品和农产品集散功能。此外,足荣和燕峒利用鉴河资源,发展成旅游型城镇。(4)都安,隆桑,荣华,兴旺等镇借助鉴河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极力发展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城镇。(5)朴圩、大旺、扶平等为一般的农业综合开发型乡镇。2、城镇化水平根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为38万人,城镇人口为6.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约为30%;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为44万人,城镇人口为1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约为50%。3、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2020年百色市德保县规划城镇等级规模一览表等级规模(万人)城镇名称2020年 人口(万人)一级 10德保县县城15二级24足荣镇、隆桑镇、敬德镇、燕峒乡24三级1都安乡、马隘乡、古寿乡、那甲乡、荣华乡、兴旺乡、龙光乡、大旺乡、巴头乡、扶平乡、东凌乡、朴圩乡0.514、城镇职能结构规划敬德、足荣、隆桑、燕峒等城镇为片区中心城镇,分别体现了主要的商贸或交通职能,要加快这些片区中心城镇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其在片区经济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20年百色市德保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城镇名称职能特色主导职能中心区县域中心城关、东关综合型政治、商业、金融等第三产业重点工业镇马隘工业型铝开采、铝材加工一般镇巴头矿业、农业型煤、铝矿土开采、农业开发一般镇古寿矿业、农业型铝矿土开采、农业综合开发西部片区片区中心敬德综合型片区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一般镇扶平农业型农业综合开发、旅游一般镇朴圩农业型农业综合开发一般镇东凌矿业型煤开采东部片区片区中心、交通枢纽足荣综合型锰开采、铝材加工隆桑镇综合型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矿石加工一般镇荣华都市农业型都市农业、机械、建材一般镇那甲矿业、农贸型铝矿土开采,农牧及加工业、建材、机械业南部片区潜在中心燕峒综合型铜开采,旅游开发一般镇兴旺农贸、旅游型农业综合开发、旅游开发一般镇大旺农业型农业综合开发一般镇龙光农贸、旅游型农业综合开发,旅游开发5、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未来德保形成“一心、一带、两轴、三节点、四区”的城镇总体空间结构。一心:马隘以及东关与城关镇构成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城市化地区。 一带:鉴河流域。两轴:“都安城关隆桑”发展轴;“敬德城关龙光”发展轴。三节点:足荣 远期可以考虑与旁边那甲乡进行合并,扩大其管辖范围,提升其综合实力。燕峒 作为德保南部的重镇自然要承担起促进德保南部发展的任务。发展采矿业和旅游业,提升经济实力,成为二级发展中心。敬德 培育敬德使之能够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中心城镇。四区:将德保全县划分成四个区,分别为中心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中心区中心区包括城关镇、东关乡、马隘乡、古寿乡、都安乡和巴头乡,中心城镇为城关镇(应考虑将东关和城关合并)。东部片区包括足荣镇、隆桑镇、那甲乡和荣华乡,足荣镇为主中心,隆桑为副中心。西部片区包括敬德镇、扶平乡、朴圩乡和东凌乡,中心城镇为敬德镇。南部片区包括燕峒乡、大旺乡、兴旺乡和龙光乡,中心城镇为燕峒乡(应该将燕峒乡升格为燕峒镇)。6、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交通设施主要有:省道通往南宁、百色、靖西、云南、天等等地;改建县、乡道二、三级公路贯通乡镇;规划高速公路北由百色经田阳、那甲、念色、那隆,南至兴旺,西往靖西,东经燕峒往天等。高速公路德保段进出口位于念色;铁路由百色经田阳、隆桑、足荣、念色、那隆、那布往靖西。火车站位于念色;公路客、货运交通设施:东客运站布置在乐观岩南,德盛东路与鉴河东路交接处;西客运站布置在城西组团中心附近,环城东路与鉴河南路交接处。由于通往马隘乡的二级公路、交通部门已规划了一个客运站上报自治区交通部门,规划预留货运站;铁路站场:铁路站场布置在中心城区以北,工业区以南。具体位置位于快速干线北侧;航空交通可利用南宁吴墟机场以及即将启用军民合用的百色田阳机场。 给水设施主要有:规划重点建设德保县城水厂。排水设施主要有:规划两处污水处理设施,一处在念乐,一处在足荣,其余城镇应安排有集中、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 电力设施主要有:规划新建6个电站、1个变电站。规划1条过境110KV线路。由田阳县经德保县通往靖西县。规划3条35KV线路,由敬德、那甲通往各分区。德保县县城现有规划一新垃圾处理场1处,服务全镇,扩容后日处理能力可满足全镇垃圾处理需要。垃圾设施有:垃圾处理场位置对城区现状及远期的发展干扰均不大,规划予以保留。要求在现状工艺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控制垃圾的填埋污染。并在资金、技术等条件具备时,在德保县城东北侧10公里之外,采用先进工艺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垃圾日处理规模达150吨。建立2-3个转运站。7、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一般建制镇的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严格控制在120以内,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四)德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德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德保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大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类规划、制定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在此规划中,县政府根据全县“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环境,制定“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发展目标,其中涉及城乡建设的有以下四处:1、发展目标县城区和城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38%以上。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基本建成区内知名的生态旅游强县,游客总量、综合收入大幅度增长。重点生态保护明显加强,石漠化治理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县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和生态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级以上标准,城乡饮用水源有效保护,农村水源污染有效控制,生态德保建设取得新进展。2、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以铝为主的新工业基地,做大做强冶金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建材产业,积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打造城镇发展新格局,编制完善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以及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形成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规划体系。充分发挥高等级公路经济辐射带动属性,增强城镇产业集聚功能和就业服务功能,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推进土地适度集中,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以边关壮乡红城为特色的沿路城镇带,形成城镇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县城区建设;三是加强重点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把握特点、打造亮点的要求,做好城镇发展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做好足荣、燕峒、兴旺等进城道路的控制性规划和两边建筑物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扶持隆桑、足荣、都安、敬德、巴头、马隘、燕峒、龙光等沿路乡镇的发展,培育形成城镇带,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经济、文化、居住中心,打造边境山水生态城镇品牌;四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美化城市城镇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市容管理,加强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管理,提高户外广告设置水平,加大噪声和扬尘污染整治力度,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维护工作;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高城区和河道保洁水平。健全城镇服务体系,落实城镇用地政策,盘活土地存量,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德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在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8%,并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特色塑造、集镇功能定位、城乡环境质量上提出了指导也要求,其中要求隆桑镇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并对重点地段进行规划控制,以道路交通为依托,加快形成城镇带。三、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办法;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国务院第116号令);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广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6、广西“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7、百色市德保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8、德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百色市德保县隆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注重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以“小城镇,大战略”为基本思路,以建设德保县东部经济区的副中心镇为目标,坚持以发展小城镇经济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来规划隆桑镇。在规划中较好地实现“大战略”的思想,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控制建设的方式来引导村镇相对集中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和集聚效应,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3、以区域分析为依据,论证隆桑镇在德保县乃至百色市地域范围内的城镇职能、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隆桑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城镇性质、规模、基础设施配置及用地布局。4、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尊重自然环境,挖掘和体现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解决城镇形态的延续与发展问题,正确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近期建设与长期发展的协调问题,实现城镇发展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规划基本原则1、可持续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对区域内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人口、资源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城镇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与自治区、百色市及德保县等上一层次规划充分衔接,并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加强对镇域内不同类型地区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解决好发展的战略性、区域性、综合性问题,做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共同发展。2、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共享繁荣的原则城镇规划与建设要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城镇景观、提高公共参与程度来体现对人的关怀。小城镇是农村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要正确引导、妥善安排,合理规划农村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的各项要素。要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保全社会共享经济繁荣。3、前瞻性与延续性有机结合的原则规划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同时更注重城镇发展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的把握。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吸收和利用上一版总体规划好的方面,还要根据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和需要来进行全面的深化和完善,保证城镇规划建设的有效衔接和持续、稳定发展。4、循序渐进,滚动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滚动式开发、分步实施,促进城镇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近期至2015年。考虑城乡规划的弹性,远景设想为2030年以后,对城镇远景发展的用地布局形态作一定的考虑。五、规划区范围1、规划区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第三条。2、界定原则(1)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满足城镇长远发展的需要;(2)需对隆桑镇、周边村庄以及外围地区规划确定的水源水库、重要的基础设施等实行统一的规划控制;(3)规划界定线应沿行政单位分界线划分(最小以坡划分),方便规划管理的实施。3、界定范围规划区范围界定:包括隆桑社区、福隆村的福龙、发林、山曲、农迷、山甘、三迎、巴所、坡留、更用、马高、陇隘、陇轮、那八;桥头村的果并、新联、三合、桥北、桥南、巴厄、大力、马他、陇头、马翁;陇色村的色外、色内、大甲、陇政、六道、那瓦、唐城、六留;陇坛村的陇坛、陇慢、七追、陇香、叫布、谷慢、下更、叫谷,总面积约23.46平方公里。六、规划研究内容与重点(一)主要内容1、编制镇域规划。对镇域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规划期全镇的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主要产业发展定位;确定镇域的功能分区;确定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确定建设用地、耕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园地、区域绿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林等)的规模和范围;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并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整体安排交通、水电、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及卫生、学校、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出镇域防洪、抗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城镇安全防灾规划的目标措施及总体布局;确定镇域范围内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目标及措施。2、编制镇区规划。根据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所确定的规模和总体要求,开展镇区总体规划。对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划定城镇规划区范围;分析确定城镇性质、人口发展规模和用地规模;分析确定镇区的各项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完善交通、绿化、各类配套设施等的布局和安排;提出镇区整体景观风貌和特色塑造指导性意见;确定镇区大气、水、声等环境的保护目标和措施,固体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卫设施的设置原则和要求;确定镇区各项防灾措施,对地质灾害防治、消防、防洪、抗震、人防等提出规划防治意见;确定镇区近期建设目标、方向及用地规模,明确近期主要建设项目。(二)规划编制重点1、论证城镇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性质隆桑镇需要建立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起点,充分论证隆桑镇的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与自身的优劣条件。根据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德保县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紧扣隆桑镇的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确定隆桑镇的发展定位、性质和发展方向,以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向科学、合理和可持续性发展。2、调整城镇发展规模,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隆桑镇原有的城镇空间明显不足,没有形成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合理规模,需要在总体规划层面加以调整和合理引导,尤其是在城镇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建设用地不相协调,公共设施用地、产业用地比例偏低,影响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3、注重统筹协调,完善镇村体系结合隆桑镇地区的发展实际和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和规划手段,加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提出适应和指导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基本依据。要充分发挥特色效应,培养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问题进一步显露,影响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投资环境质量。因此在规划中,要注重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隆桑镇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5、保护生态绿化系统,提高城镇环境景观质量隆桑镇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要重视和加快乡镇工业的发展,更需要注重在加快发展乡镇工业企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要把隆桑镇建成经济发达的一般建制镇,迫切需要保护区域生态绿化系统,建设城镇公共绿地系统。同时也要保持旧镇区的原有格局,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镇的有序发展和空间环境品质的提高。第二章 城镇概况与发展条件分析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隆桑镇位于德保县县城东部,东接田东县,西与足荣镇和那甲乡毗邻,南部和荣华乡接壤,北与田阳县相接。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二级公路210省道穿过境内,交通比较便利。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710655,北纬23232327之间。隆桑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隆桑圩。(二)地形地貌隆桑镇属岩溶为主的低山区,岩溶面积占总面积75.2%,其中峰丛洼地占65.5%,峰林谷地占34.5%;土坡丘陵面积占总面积24.8%。地域海拔高度430550米。(三)河流及水文气象流经镇内有两条明河:示红河(季节河),源于隆桑示下村与田阳交界一带土山,流经镇内内峒、那怀、示下、那造、老屯、桥头等屯潜入地下,流程4.5公里;那禄河:在镇内流经境内福隆村,在坡留屯入地下。该镇冬春容易受旱,夏秋易涝。根据其地理位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春季干旱,夏季多雨。常年主导风向东风,东南风、南风、东北风次之。全年最多风向频率:静风为48,东风为10。全年年均气温19.5,极端高温37.20C(出现在1983年5月14日),极端低温-2.6(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和1982年12月27日)。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11.l,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7,大于12始日至小于22终日的有效积温为2308.7。年平均降雨量1462.4毫米,年蒸发量1437毫 米。雨季始于4月下旬初,结束于10月上旬。夏季雨量多于其他季节,占全年降雨量的83.8%。无霜期332天,年日照时数1554.1小时。二、历史沿革“隆桑”壮语语意为柴山峻岭、石头嶙峋的地方。解放前称隆桑乡,解放初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成大队,1961年称小公社。1964年划归足荣公社改称大队。1984年从足荣乡分出,成立隆桑镇至今。三、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2010年底,全镇共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131个自然屯。一个社区为隆桑社区。11个行政村分别为坡吉、桥头、隆桑、福龙、大吉、陇坛、陇色、下布、果甫、谷留、示下。根据统计资料,到2010年底,全镇总共有4194户,总人口186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3人。人口民族构成主要有汉族、壮族和瑶族,其中汉族人口约17417人,占总人口比例达93.16%。(二)社会经济概况1、总体概况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两个重点,全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这两个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9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3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8%;第二产业收入为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1%;第三产业收入为25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8%;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7.06%;第二产业占总收入的2.00%;第三产业占总收入的50.94%。由此可看出,隆桑镇的经济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明显偏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2、农业近年来年,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甘蔗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项目来抓,按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壮大甘蔗产业”的工作目标,做到早计划、早行动,强化这项工作的领导,通过科学规划,落实责任,深入宣传,强化服务,重点突破,强势推进和细致指导,甘蔗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48万亩,全镇种蔗总面积达到639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43.18%。2009年,全镇新种植甘蔗1026亩,总产量为16000吨,总产值达到440万元,种植甘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甘蔗产业的壮大,不仅使广大蔗农直接从甘蔗产业获得经济利益。养殖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发展986户养殖大户,全镇完成大牲畜存栏6480头,生猪存栏8521头,家禽存栏41600羽,山羊存栏3482只,肉猪出栏6961头,出栏肉牛1254头,出栏肉用羊3520头,出栏家禽141250羽,与去年同比有较高幅度增长。全镇养殖总产值达到1520多万元,农户获利843万元。3、乡镇企业近年来隆桑镇乡镇企业发展发展相对落后,2009年,全镇的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99万元。目前,全镇企业分散落户,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第三章 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战略指导思想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推进隆桑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进程。2、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切实注重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4、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镇建设模式。5、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把隆桑镇建成德保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副中心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二、社会发展战略通过对城镇发展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确定隆桑镇社会发展战略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推进隆桑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进程。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立足那甲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全面认识那甲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和谐那甲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树立开放创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局面树立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破除阻碍那甲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以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路拓宽、作风转变。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勇于创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围绕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3、依靠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大那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力度,依靠科学技术应用提高劳动者素质,重点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对一、二、三产业资源的整合,提高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经济质量。4、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妥善处理“三农”问题抓住自治区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这一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5、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坚持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三、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城镇发展条件分析及社会发展策略分析,综合确定隆桑镇产业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工业经济力量;加强宣传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依托第二、三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产业选择(一)农业加强培育“烤烟、水果、桑蚕、养殖”四大支柱产业。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向城镇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拓宽生产领域,逐步形成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质化、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采取龙头加基地,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完善销售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经济能人与外商客商的信息交流,搞活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成立农副产品销售协会。在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实行联合互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化进程。种植业应大力发展以甘蔗、烤烟为支柱农业产业和高效特色农业;根据区域特色,应切实加强畜牧养殖,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重点抓好水产品特色养殖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家禽、家畜,发展养殖基础。隆桑镇为次一级的中心城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为主,为全县提供相应的食品和农产品集散功能。(2)第二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充分利用德保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机会,加快壮大工业发展规模;坚持工业相对集中的思想,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和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经济基础和实力。1、立足本地资源,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大力发展资源型绿色工业,积极培育农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矿石加工。依托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产业推动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2、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3、激活民间资本,采取招商引资、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等多种形式,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抓住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向外扩张的机遇,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加工业,并使企业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重点发展大型高科技、高附加值、环保节能型工业项目,带动工业向集约化高层次发展。(3)第三产业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拓宽第三产业领域,优化行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信息服务业、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以大型专业市场为龙头的市场体系,为商业贸易提供发展平台,逐步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第三产业新体系,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1、商贸、物流依托传统商贸优势,发展专业集贸市场,同时配套建设集仓储、运输、物流、农产品展销、集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形成区域性农副产品贸易中心。2、旅游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生态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百色市大力发展旅游的宝贵契机,充分发挥隆桑镇的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不断拓宽旅游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应大力发展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疗养健身等内容丰富的生态旅游,满足游客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愿望,逐步将隆桑镇建设成为德保县乃至百色市生态旅游强镇;有组织、有选择地开发建设民俗村,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突出民俗、品尝、生活体验等功能,最终实现观光旅游变为观光度假旅游的战略目标。3、积极发展社区服务、金融保险、咨询和教育、文化卫生、房地产、信息等新兴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符合镇发展的第三产业体系。第四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一、镇村体系现状(一)行政区划与人口现状2009年底,全镇共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131个自然屯。一个社区为隆桑社区。11个行政村分别为坡吉、桥头、隆桑、福龙、大吉、陇坛、陇色、下布、果甫、谷留、示下。根据统计资料,到2010年底,全镇总共有4194户,总人口186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3人。人口民族构成主要有汉族、壮族和苗族,其中汉族人口约17417人,占总人口比例达93.16%。镇分村人口分布(2010年)镇各村名称总人口(人)非农人口(人)合计18695243示下村23294坡吉村980桥头村19174隆桑村2141226福龙村1017陇坛村1369大吉村7443陇色村9171谷留村2814下布村29892果普村14783现状镇村规模等级结构表(2010年) 单位:人规模等级村庄数村庄名称及人口规模2000人4隆桑、示下、谷留、下布10002000人4桥头、福龙、陇坛、果普1000人3坡吉、大吉、陇色(二)现状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包括城镇现状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由于历年统计城镇人口都只按照镇区范围进行统计,因此,本次人口以传统统计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分类计算和汇总。到2010年底,城镇建城区内的现状人口总数为4560人。按城镇人口占镇域人口的比例计算城镇化水平,2010年隆桑镇现状城镇化水平为:4560 18695=24.39%,低于同期德保县平均城镇化水平,低于全自治区同期35%,更低于全国同期高达约44%的成长水平。城镇化发展进程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在030%间进展相当缓慢;30%70%处于快速发展期;70%以上又趋于稳定期;超过75%以后则发生逆转,变为城市向农村转移和扩散。从隆桑镇的城镇化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的规划期内必将加快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三)镇域人口变化情况隆桑镇域1999年总人口为18171人,到2010年底增加到20671人。从历年人口变化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较少。全镇历年人口情况调查表年份总户数(户)总人口(人)非农人口(人)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2000401516098-39.62420014103170481.662200241141708810.9842003412517122-0.9052004416617126-1.07620054178171991.021200642691720726.395200742381687214.845200843081517733.388200942621534849.463201041941869536.452(四)经济状况截至2010年底,隆桑镇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产值233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99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529万元。全镇历年经济情况调查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19992910106984175713772000205511009218631542200117286225210548762002291411671531594137720031701601551045867200416504885911037702005226168893148010352006253277410316551242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层建筑屋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策略
-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 部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制定
- 生态廊道资源价值化: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复合利用模式探索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智能化改造与运营策略报告
- 中介新员工培训体系
- 稽查小组奖励方案范本
- 培训机构回顾历程
- 2026届四川广安市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周浦中学2025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易地移民搬迁政策课件
- 无人机产业股权合作收益分配与技术研发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环卫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机会报告
- 儿童注意力课件
- 县级工会内控管理制度
- 《智能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课件 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与开发
- T/CECS 10187-2022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数据分析与利用
- 2025变压器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