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1页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2页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1.1 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部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下达的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整合工作计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承担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的整合修订工作,项目编号为ZHENGHE-2014-355和ZHENGHE-2015-355。该任务书共涉及6项标准: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5220-2010 粮油检验 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SN/T 1746-2006 进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赭曲霉素A的检验方法、SN/T 1940-2007 进出口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SN 0211-1993 出口粮谷中棕曲霉素的检验方法的整合。1.2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与协作单位: 起草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协作单位:国家粮食局科研院、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标准起草人:李凤琴、韩小敏、钟其顶、徐进、江涛、李楠、韩春卉、闫韶飞、赵熙、张靖、张宏元、高红波、陈楠楠、李国辉、鲍蕾、王松雪、张辉珍、褚庆华、樊祥、盛永刚、周瑶、伊雄海、史玮。 1.3 简要起草过程:(1)2014年4月起草工作组参与人员参加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启动会认真学习了标准清理工作的目标、整合原则、任务、进度安排等要求,并与参会专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2)2014月9月,标准任务下达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粮食局科研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共9家单位于2014年9月在山东青岛召开了标准启动会,对该标准的具体整合修订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国家粮食局科研院负责液相色谱方法的研究修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研究修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其他及汇总。(3)2014年10月-2015年4月,起草工作组开展实验室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修订工作,各方法负责单位认真研究涉及的整合标准中的方法不同与不足之处。在实验室开展技术工作,形成各方法初稿,汇总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4)2014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再次召开标准中期讨论会。各参与单位汇报所承担方法的进展情况,并对该标准的整合修订意见进行广泛讨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汇总专家意见,完善标准文本。发出征求意见稿对专家征求意见,汇总专家意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完善。(4)2015年6月-8月,汇总专家征集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供公开征求意见。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有:1、为了使本新方法标准具有前瞻性和普及性,与国际相关法规接轨,符合国际上现行的对赭曲霉毒素A评估的要求,本方法增加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ELISA测定法。2、考虑新食品安全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在整合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将标准整合为六种方法:第一法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法,第二法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法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四法 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第五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第六法 薄层色谱测定法。3、方法一的主要修订内容为:对现有涉及粮食及制品的赭曲霉毒素A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进行了有机整合,统一了粉碎、提取、净化、色谱条件等操作程序,包括粉碎颗粒的要求,试样质量及提取固液比等。保留了原标准中针对粮食及制品的两种有机提取体系,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实际使用对提取、净化、洗脱体系和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该方法由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负责。4、方法二的主要修订内容为:在实验的基础上统一了色谱条件包括检测波长、柱温等关键参数,优化并增加了咖啡和葡萄酒两种基质的提取方法,包括提取溶剂、PAX固相萃取法优化,对线性关系与检出限、加标回收率、方法重复性等方法学参数进行了验证。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咖啡和葡萄酒中OTA时,在1.0 -50 g/L范围内方法线性良好,R2为0.9997;样品经固相萃取小柱浓缩后,葡萄酒检出限0.04 g/L,定量限 0.13g/L,咖啡检出限0.3g/kg ,定量限为1.0g/kg ;方法回收率为77.6%-96.53%;RSD(n=5)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咖啡和葡萄酒中痕量物质OTA的测定。该方法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5、方法三为新增方法,建立了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辣椒及其制品、啤酒等酒类样品、酱油等产品的提取、净化方法,同时建立了OTA检测的液相色谱串珠质谱检测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检测限为1.0 g/kg,辣椒及其制品等检测限为1.0 g/kg,啤酒等酒类检测限为0.1 g/kg,酱油等产品检测限为0.5 g/kg。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辅助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6、方法四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本方法以SN/T 1940-2007的第二法为基础涵盖SN/T 1746-2006的第二法和GB/T 25220-2010的第二法,同时结合本标准中的第一法的提取方法进行撰写。主要技术参数无较大改动。7、方法五为新增方法,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本方法可以实现玉米、小麦、大麦、大米、大豆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快速筛选测定。检测限LOD:1g /kg(LOD:空白样品测定值+2倍标准偏差SD),定量限LOQ:2g /kg,定量检测范围:250 g /kg。此外,针对原标准中表述不够清晰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对标准文本的格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调整。三、国内外标准情况1、国内标准我国目前现行的赭曲霉毒素检测标准方法有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5220-2010 粮油检验 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SN/T 1746-2006 进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赭曲霉素A的检验方法、SN/T 1940-2007 进出口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SN 0211-1993 出口粮谷中棕曲霉素的检验方法共6个标准,检测方法共包括薄层色谱法、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离子交换柱法。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免疫亲和柱净化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但现行方法存在交叉重复、前处理及检测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同时也不能为GB2761中咖啡等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提供合适的检测方法,迫切需要整合修订。2. 国际标准国际上有关OTA的分析方法有AOAC2000.03、AOAC973.37、AOAC2001.01、AOAC991.44、AOAC2000.09、AOAC975.38、AOAC2004.10和BS EN等多项标准,涉及的食品基质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